《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4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雨霖铃教学设计一、概述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教读诗歌,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的这首词抒写离情,通过对惜别场面和别后情景的描写,抒发深沉和离情别绪;通过秋景的衬托,写出男女恋人分别时的万千愁绪。它做到了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和谐共容。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把握意象,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情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得可怜。2)高一年的学生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3)山区学生诗词基础差,朗诵能力不强。2        学法指导: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本课综合运

3、用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各种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聆听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中凄美的意境,从而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一进感觉:初步感受。(1)听录音,全班跟读(2)初步感受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有关什么内容的词?(送别词)哪个词可以体现这一主旨?(伤离别)你们觉得

4、这首词美吗?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3)知人论世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存有乐章集。写作背景: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

5、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4)明确基调: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什么?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2、二进文字:整体把握。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诵读这首词,让我们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

6、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3、三进意境:(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进而分析词中所用的艺术手法)1)学生朗读全文2)通过几次朗读,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图,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掌握词的艺术技巧。(学生朗读、分析,教师点拨)明确:              词中

7、描写的景物                        意象                意境上片    实写:   寒蝉、长亭、骤雨&

8、#160;       凄切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落寞 下片    虚写     杨柳、晓风、残月&#

9、160;       凄清孤寂4、课外延伸(课堂练习):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滔。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请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滔等意象,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5、柳永的雨霖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别绪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通过前面的诵读、感悟,想必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深

10、刻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并作简要分析。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确:此句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诗人想象与恋人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此句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6、四进本词:熟读成诵7、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有值得我们借鉴的: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设想别后场景,是虚写;铺写别时之情

11、,是实写。七.课后作业:自读语文读本上的柳永的望海潮,感受其意境。 附:板书设计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                意境上片 &#

12、160;  实写:   寒蝉、长亭、骤雨        凄切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落寞 下片    虚写     杨柳、晓风、残月        凄清孤寂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师鉴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