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上八上文言文复习检测题世说新语二则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过中不至(过:)去后乃至(乃:去:)相委而去(委: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元方入门不顾(顾:)歆辄难之(辄: )幸尚宽,何为不可(幸:)王欲舍所携人(舍:)本所以疑(所以:)既已纳其自托(托: )2译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3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5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伤仲永1、伤仲永中文
2、题包含的感情是()A、痛心忱惜、哀怜惋惜、哀怜痛心、痛苦惋惜2、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十二三岁、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忽啼求之(啼: )父异焉(异: )父利其然也(利:)稍稍客宾其父(宾客: )从先人还家(先人:)或以钱币乞之(或:)4、解释下列多义词: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书:即书诗四句() 未尝识书具()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去:一狼径去( ) 西蜀之去南海()之: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欲之南海()其邻人之父亦云()忽啼求之()5、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王子曰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泯然众人矣 、余闻之也久6、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7、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8、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 。9、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 。10、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 卖油翁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公亦以此自矜(自矜:)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汝亦知射乎(知: )无他,惟手熟尔(惟: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见陈尧咨射出
4、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3、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去: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4、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无他,但手熟尔5、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6、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为后文
5、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7、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8、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9、“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10、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的语言是: 11、解释指定的词语:而:而钱不湿()笑而遣之()释担而立()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尔安敢轻吾射()尔: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三峡1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
6、出相关的语句。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沿溯阻绝(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每至晴初霜旦(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3译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5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含义是。6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7、?7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8“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10、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四)三峡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略无阙处( ) 亭午夜分( )或王命急宣(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中描绘色彩的词语有 、 、清;本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有内在的对应关系,以“回清”写出 的动态,以“倒影”写出 的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2
8、分)3、按要求填写相关语句。(4分)(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 (3)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 古文二则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重诺责,敦风义(敦:)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券:)归之,愕然不受(愕然:)且父未尝语我也(语:)先生是年乃能言(乃:)盖聪明蓄者久矣
9、(蕴蓄:)日数千言不肯休(休:)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何以:)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亡:亡何()其人亡( )然:朱文公何以知然()愕然不受()3译句: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此非常儿也。4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有什么深刻含义?5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6两则短文都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前一则告诉我们,后一则告诉我们。 黔之驴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蔽林间窥之() 远遁 (
10、) 以为且噬己也( )蹄之()2.翻译下列句子。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译: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 驴不胜怒,蹄之。译: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答: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
11、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13、#160;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14、#160;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15、;
16、0; 爱 莲 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17、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3.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4.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_不同: _5. 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 的高尚品格。强项令1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将何以理天下 即以头击楹 宣悉以班诸吏 以宣尝为两千石2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B。因格杀之 C大言数主之失 D。帝令小黄门持之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 今义
18、: 妻子对泣 古义: 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枹鼓不鸣董少平。 宣悉以班诸吏。5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6 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7 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8 本文的作者_,是南朝宋_家,字蔚宗。著有 ,与 、 、 合称“四史”。 包拯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第归,杀而鬻之(第: 鬻: ) 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 )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 ) 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 )
19、2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意思:理解:3译句: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4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20、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上文选自,作者,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篇,合称为。(3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水尤清冽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佁然不动 3、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2分)答:目的: 感受:
2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 5、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如果你能与作者面对面,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4分) 答:原因: 你的话: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
22、两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满井游记1解释划线的词 局促一室之内泉而茗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偕数友壘而歌者 恶能无纪 波色乍明 红装而蹇者 适与余近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以游堕事 未始无春2填空满井游记作者_,_代文学家。_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
23、的心情是_3.第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4.从全文看,第段采用了什么手法?5.第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6.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_,写水好的句子是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是_。7.写游满井的时间是_,这一天的天气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8.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9.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 D鳞次栉比10.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24、B.城居者未之知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C.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1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12.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物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25、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1、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1分)
26、0; A、公将鼓之 B、苦其心志 C、神弗福也 D、虽不能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既克,公问其故 (4)望其旗糜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 (1分)(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通过哪句话体现出来?答:_ (1分) (3)曹刿在做了什么工作之后才让庄公下令追击齐军?答:_ (1分)(4)曹刿认为,在战争中军队的士气、精神状况非常重要,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分)4、选择下面的一个句子翻译。(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_ _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27、:_ _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分)爱国将领: 评价: 6.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28、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1)又何间焉( ) (2)小惠未徧( )(3)必以信 (
29、160; ) (4)公问其故(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豆类作物种植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2025年除草剂混剂合作协议书
- 管道工程行业政策环境与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茶叶种类与品质鉴定考核试卷
- 康复辅具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考核试卷
- 船舶涂料性能测试与选用考核试卷
- 商场导视系统设计
- 2025年耐火土石类项目发展计划
- 河南送变电运维安全考试
- 圆柱侧面积计算
- 中华护理学会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团标解读
- 起重机维护保养记录表
- 《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精美课件
- 企业VI设计报价清单
- 监控工程验收单-范本模板
- 浙江开放大学2024年《法律文化》形考作业1-4答案
- 政治审查表(模板)
- T∕CACM 1107-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亚健康中医干预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20、21章 数字丝绸之路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自由贸易与数字贸易壁垒
- 地理毕业生实习报告5000字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