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篇中篇刺灸学刺灸学第四章第四章刺法灸法总论刺法灸法总论 目的目的 掌握刺灸的量学要素、刺灸宜忌熟悉刺法、灸法的概念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第一节刺灸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刺灸的起源与发展一、刺灸学的定义一、刺灸学的定义 刺灸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刺灸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针法、灸法、腧穴特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针法、灸法、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刺灸学:研究刺法、灸法等的理论及其临床使用方法的学科刺灸学:研究刺法、灸法等的理论及其临
2、床使用方法的学科二、刺灸学的内容特点二、刺灸学的内容特点(一)刺灸法的技能训练 刺灸法包括几十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刺激 强度、刺激部位的腧穴治疗技术。 每一种刺灸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步骤 和实施过程,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 需要认真学习和长期训练,逐步熟练掌握, 灵活应用。 (二)刺灸法的临床治疗内容1 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刺法:刺法:又称针法,而刺法的意义较广,是指采用不同针具 或非针具,人体不同的手法,刺入肌腠之间,或叩刺体 表皮部,或刺络放血等,以激发经络之气,调整阴阳, 从而使机体恢复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灸法:灸法:是采用艾绒等各种施灸材料以烧灼、熏熨体表的 一定部位
3、,或采用其他光、电等刺激体表的一定的部 位,以温热或药性的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2、刺法与灸法关系:、刺法与灸法关系:v相同点:两者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都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 上施术,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且常配合应用,相互补充。v不同点:两者施治的材料不一,施术的方法各异,各有特 点,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因此灵枢官能篇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针 刺:以机械刺激为主,以机械刺激为主,适用于大多数病症适用于大多数病症 艾 灸:以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为主,以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症、血瘀、虚症主要用于寒症、血瘀、虚症三棱针:放血刺激
4、强,适用于青壮年、热症放血刺激强,适用于青壮年、热症 皮肤针:叩刺刺激较弱,作用与十二皮部,主要宜于老人、叩刺刺激较弱,作用与十二皮部,主要宜于老人、 小孩、小孩、 体弱者体弱者 认真掌握各种刺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和选穴配方原则,在临床上随宜而施。3、具体方法选择:、具体方法选择: 三、刺灸学的内容范围三、刺灸学的内容范围(一)针刺技术1 1、毫针:、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基本技术方法针具选择、质量检查、针刺前准备针具选择、质量检查、针刺前准备 进针、行针、留针、出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 深浅刺法深浅刺法 毫针刺法毫针刺法 多针刺法多针刺法 临床操作技术临床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操作技术 透穴刺
5、法透穴刺法 得气法得气法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 行气法行气法 相应的单、复式相应的单、复式手法手法 补泻法补泻法 2 2、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和芒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和芒针(二)灸法技术 是采用艾绒和非艾灸材以烧灼、熏熨腧穴和病变部位的技术方法。 1、艾灸法:以艾绒为灸材施灸的方法。 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 艾条灸(悬起灸、实按灸)艾灸法 温针灸 温灸器灸2、非艾灸法 是以艾绒以外的灸材进行施灸的方法。 灯火灸 非艾灸法 药线灸 药笔灸(三)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人体某些特定部位 浅刺或沿皮刺(四)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是采用电、光、声、磁、热和药物刺激腧穴以防治疾病
6、的针灸技术。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v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 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一道,共同组成针灸学科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一道,共同组成针灸学科的的 主体内容主体内容v 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刺法与灸法的具体实施过程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刺法与灸法的具体实施过程v 刺灸方法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故如何刺灸方法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故如何 正确并熟练地掌握刺灸方法就成为学习好针灸的关正确并熟练地掌握刺灸方法就成为学习好针灸的关键,键, 刺灸法是影响针灸效应和提
7、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刺灸法是影响针灸效应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神灸经论:“灸法要在明症审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 的基础 古称得气或气至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 的主治功用如: 神阙穴、足三里、秩边、天枢 泻申脉、补照海治疗失眠, 补申脉、泻照海治疗嗜睡(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 主要内容 是在辨证施治指导下的最佳腧穴组合和针灸施术的具体方案。v穴 法:即腧穴的部位、性质、取定和配
8、 伍方法,为针灸处方的第一要素。v刺灸法:即针灸技术的实施和治疗方法选 择的组合,为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一、针法的历史发展一、针法的历史发展(一)针具的研制与改进1.砭石的应用 砭石是最早的针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说文解字:“砭,以石治病也。”2. 九针的创制 九针是指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金属针具,包括:鑱针、圆针、鍉针、 锋针、铍针、圆利针、 毫针、长针、大针。灵枢灵枢 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有不同:九针之名,各有不同: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
9、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 九针的创制与使用,大约开始于青铜器时代,最早记载于内经内经,直至公元1315年在济生拔粹济生拔粹中始见图形。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葬于公元前113年)出土了4根金针和5根残损银针,经考证认定是九针中一部分实物。 九针的创制为刺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针灸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10、1)内经针法 (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 灵枢 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输刺输刺 远道刺远道刺 经刺经刺 络刺络刺 分刺分刺 大写刺大写刺 毛刺毛刺 巨刺巨刺 焠焠刺刺 灵枢 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偶刺偶刺 报刺报刺 恢刺恢刺 齐刺齐刺 扬刺扬刺 直针刺直针刺 输刺输刺 短刺短刺 浮刺浮刺 阴刺阴刺 傍针刺傍针刺 赞刺赞刺 灵枢灵枢 官针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半刺半刺 豹文刺豹文刺 关刺关刺 合谷刺合谷刺 输刺输刺 素问 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首先提出首先提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则泻之,
11、虚则补之”的针刺治疗原的针刺治疗原则则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灵枢 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还提出针刺补泻要领还提出针刺补泻要领灵枢 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灵枢 经脉:“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为针刺技术制定了思想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针刺技术制定了思想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2)难经针法 对针刺操作,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难经 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对营卫补泻、提插补泻、子母补泻等方法的应用,尤有重要阐述。2.针刺手法在金元明时期的昌盛发展(1) 窦汉卿针经指南 提倡寒热补泻和手指补泻、十四字手法等。 “动、 退、 搓、 进、 盘、 摇、 弹、 捻、
12、 循、 扪、 摄、 按、 爪、 切” (2)泉心石金针赋(徐凤(徐凤针灸大全针灸大全) 对十四字手法加以总结继承,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倡导以下方法: 治病八法:烧山火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透天凉 阳中隐阴阳中隐阴 阴中隐阳阴中隐阳 子午捣臼子午捣臼 龙虎交战龙虎交战 进气法进气法 留气法留气法 抽添法抽添法 飞经走气法:青龙摆尾飞经走气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赤凤迎源 其后,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载的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发挥撰成。(3)杨继州针灸大成 采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手法的精华,提出采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手法的精华,提出“刺刺有
13、大小有大小”,有,有“大补、大泻大补、大泻”、“平补、平泻平补、平泻”、“下针十下针十二法二法”和和“下手八法下手八法”。 (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 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中气法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中气法( (即纳气法即纳气法) )、苍龙摆尾、苍龙摆尾( (青龙摆尾青龙摆尾) )、赤凤摇头、赤凤摇头( (白虎摇头白虎摇头) )、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 子午捣臼、子午补泻、子午倾针、进水、进火、留子午捣臼、子午补泻、子午倾针、进水、进火、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等。气法、
14、运气法、提气法等。 杨氏补泻手法分层而施,结合了徐疾、捻转、呼吸、杨氏补泻手法分层而施,结合了徐疾、捻转、呼吸、进退等操作方法进退等操作方法 。针具发展的历史沿革针具发展的历史沿革 砭石(旧石器时代)砭石(旧石器时代) 骨针骨针( (山顶洞人文化时山顶洞人文化时期期) ) 竹针(年代不详)竹针(年代不详) 陶针(仰昭文化陶针(仰昭文化时期)时期) 青铜针(夏、商、周时代)青铜针(夏、商、周时代)铁针(春秋铁针(春秋时代)时代) 金针、银针(汉代)金针、银针(汉代)不锈钢针(现代)不锈钢针(现代) 现代针具现代针具 电针仪(电针仪(19341934) 穴位离子导入治疗仪(穴位离子导入治疗仪(19
15、591959) 穴位磁疗仪(穴位磁疗仪(2020世纪世纪60 60 年代)年代) 激光穴位治疗仪(激光穴位治疗仪(19741974)经络导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灸疗仪(经络导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灸疗仪(2020世纪世纪70 70 年代)等年代)等刺法发展的历史沿革刺法发展的历史沿革 砭石刺病(旧石器时代)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多种补泻手法(内经)左右手配合行针(难经)子午流注针法(金元时代)针刺十四法(针经指南)催气手法(神应经)、复式补泻手法(金针赋)“刺有大小”、“大补大泻”、“平补平泻”等(针灸大成)多种现代刺法二、灸法的历史发展二、灸法的历史发展(一)灸法的起源1.火的应用是灸法
16、之本 “灸”字说文解释作“灼”,从火音久 5万年前火的发现和使用为灸法创造了条件 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来作熏、熨、灼、烫 以消除病痛2.灸以艾火为源 选用“艾”为主要灸材。艾,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 用艾作材料点燃,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为灸法的本原(二)灸法的盛行1.先秦时代的灸法 “灸”字在现有文献里,以庄子盗跖篇最早提及。据载孔子劝说柳下跖曾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孟子离娄篇:“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从中可推断出春秋战国时代灸法是颇为盛行的。 2.黄帝内经中的灸法 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
17、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 灵枢官能:“针之不为,灸之所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者,亦从北方来”3.魏晋至唐宋是灸法盛行的时期 (三)灸材的多样性1. 掺药的艾灸法2. 其他灸材为主的灸法 (1 1)硫黄灸)硫黄灸: : 用于干疮,瘘用于干疮,瘘 (2 2)黄腊灸)黄腊灸: : 用于治狂犬咬伤,发背,对口,用于治狂犬咬伤,发背,对口, 无名肿毒无名肿毒 (3 3)桑枝灸)桑枝灸: : 用治疮疡,背痈,阴疮,流注,用治疮疡,背痈,阴疮,流注, 臁疮臁疮(4)桃枝灸: 治心腹冷痛,风寒痹痛,附骨疽治心腹冷痛,风寒痹痛,附骨
18、疽(5)药捻灸: 治风痹,水胀,膈气,胃痛治风痹,水胀,膈气,胃痛 (6)药锭灸: 用于气滞血瘀病症用于气滞血瘀病症(四)灸法的多样性1. 艾炷直接灸(1)艾炷的形状: 常以圆锥形为主常以圆锥形为主 (2)艾炷的计量方法: 壮壮 (3)施灸的壮数: 因人、因病、因穴而施;因人、因病、因穴而施; 一次灸完的称一次灸完的称“顿灸顿灸”,分几次施灸的称,分几次施灸的称“报灸报灸” ” 2. 艾炷间接灸:隔物灸(隔姜、隔蒜、隔物灸(隔姜、隔蒜、 隔葱、隔附隔葱、隔附子、隔盐)子、隔盐) 3. 艾条灸法:(雷火针、太乙针、三气合痹针、雷火针、太乙针、三气合痹针、 百发神针、治薜神火针)实按灸;百发神针、治薜神火针)实按灸;悬起灸悬起灸4. 灸器灸法: 瓦甑,苇管,铜钱,泥钱,瓦甑,苇管,铜钱,泥钱, 灸板,灸罩,灸板,灸罩,面碗面碗5. 天灸:旱莲草,石龙丙,毛莨叶旱莲草,石龙丙,毛莨叶 灸法发展的历史沿革:灸法发展的历史沿革: 火的应用火的应用“灸法的萌芽灸法的萌芽”(年代不详)(年代不详)艾灸(先秦时代)灸法与针刺、药物举重,艾灸(先秦时代)灸法与针刺、药物举重, 灸法的主治范围和作用性质初步明确(灸法的主治范围和作用性质初步明确(内经内经)禁灸、误灸的记载、艾炷大小与疗效关系和灸治取穴法禁灸、误灸的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保险产品全国代理销售与服务体系合同
- 跨行业数据保密及合作共赢协议
- 航空货运包机货运代理服务协议
- 海运集装箱租赁与多国海关清关协议
- 海外展览会参展商展品运输保险责任追加合同
- 美容美发产品OEM代工与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工业模具真空淬火炉租赁及市场推广合同
- 水上乐园空调系统保养及管道清洗服务合同
- 顶级私人飞机餐车租赁与全球食材供应及全球售后服务协议
- 产权置换房产增值收益调整协议
- 股东出资协议书(公司未成立之前注册股期股回购)
- 21 青蛙卖泥塘(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完整版)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GB/T 36447-2018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要求
- GB/T 14832-2008标准弹性体材料与液压液体的相容性试验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 SJG 82-2020 政府投资学校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空气污染控制标准-高清现行
-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2021)要点汇总
- 2004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报告(共23页)
- 肿瘤化学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