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导学目标导学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点。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思考:思考:1、分别说出右图中的、分别说出右图中的A、B、C代表的圈层名代表的圈层名称。称。 2、读左图,试说明地球圈层划分的依据。、读左图,试说明地球圈层划分的依据。 3、读图注意软流层的位置,试说一说地壳和、读图注意软流层的位置,试说一说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岩石圈的区别。 4、说一下不同的位置地壳的厚度。、说一下不同的位置地壳的厚度。圈层名称圈层名称不连续面不连续面厚度厚度特征特
2、征地壳地壳(莫霍界莫霍界面面)(古登堡古登堡界面界面)平均厚度平均厚度为为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地幔幔上地幔上地幔2 800多千米多千米物质状态为固态;物质状态为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下地幔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地核核外核外核3 400多千米多千米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
3、成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2)题。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千米为 A海海平面平面 B岩石圈底部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软流层中部 CC自主学习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自主学习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问题1、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几类岩石? 问题2、每一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有哪些?试举例。 问题3:说一下什么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化
4、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分分 类类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内力作内力作用用地球本身,主要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变产
5、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形成高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力作用起主导作用。用。外力作外力作用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运、沉积、固积沉岩沉岩岩浆岩:在地下巨大压力下,岩浆岩:在地下巨大压力下,岩浆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形成。形成。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岩石,在,在风吹、雨打
6、、日晒风吹、雨打、日晒以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被屑物被风、流水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固结成岩作作用形成沉积岩。用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岩石,在,在高温、高压高温、高压下,矿物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号码号码原物质原物质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生成物生成物质质岩浆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7、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结成岩)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温度、压力)各类岩各类岩石石各类岩石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浆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浆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变质岩 (2009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题。(1)2008(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
8、玉和大理岩的形成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过程同属 ( () )A AB B C C D D(2)(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A B BC C D DDA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1)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运动平缓,板块之间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发生区域发生区域板块张裂区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板块边界类型边界类型生长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
9、消亡边界运动方向运动方向|形成地貌形成地貌裂谷、海洋、大洋中裂谷、海洋、大洋中脊脊(海岭海岭)高大山脉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海岸山脉、海沟、岛弧岛弧举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中脊等大西洋中脊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平洋西部岛弧、海沟海沟示意图示意图 地球呈同心圈层结构,内部和外部各有三大圈层。地球呈同心圈层结构,内部和外部各有三大圈层。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2题。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通过打深井而获
10、得的信息C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划分的不连续界面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划分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2莫霍界面是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3、判断图中岩层的、判断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形成顺序(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
11、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上,新的在下,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上,新的在下,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
12、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1)、图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图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2)、试判断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试判断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 )3、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B、C、D表示三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回答问题。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回答问题。(1)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请在图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请在图中直线上加上箭头,以正确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直线上加上箭头,以正确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2)图中图中A代表的岩石类型是代表的岩石类型是_。请简要描述由。请简要描述由C到到D的的地质作用过程。地质作用过程。(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_(填填字母字母)。解析: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由图中可以看出,B为地幔中的岩浆,为地幔中的岩浆,C为岩浆冷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D为沉积岩,为沉积岩,A为已生成的岩石经为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沉积岩的岩层在漫长的地质时过变质作用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