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_第1页
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_第2页
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_第3页
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_第4页
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驾驶员及其驾驶特性直接相关,这些事故通常是因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发生感知、处置判断或操作差错造成的。在高原低氧区,随海拔高度增高,反应时延长,说明驾驶员由较低海拔驾驶车辆进入较高海拔高度后, 脑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红其拉甫驾驶员处置判断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驾驶员的高原低氧区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分析驾驶员自身感知、处置判断及操作特性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驾驶员安全管理对策,对于预防和控制驾驶员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进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严重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关键词:驾驶特性;高原低氧区;处置判断Study

2、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safety altitude hypoxia zone pilot disposal of judgmentAbstract: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re related to the driver and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directly, these accidents are usually caused by the occurrence of perception, in the process of driving or operating error dis

3、posal of judgment. In the hypoxia zone, with the altitude increased, reaction time prolonged. That the driver from the lower elevation drive vehicles into higher altitude, brain function affec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hun jerab pass judgment driver disposal results.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of dr

4、iver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river 's perception, the disposal of judgement and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driver safety management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river, cause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ser

5、ious road traffic safet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Drivincharacteristics;Hypoxia;Udgment and recation前言驾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对驾驶员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驾驶员除具有健康的体魄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中,其自身的特质,如视力、注意品质、观测和判断的能力等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此外,这些因素随着车速的提高以及驾驶工作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是一种动态变量。为提高

6、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应加大对驾驶员行车行为的控制和自身素质的培训。1 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国内外现状驾驶员处置判断特性是驾驶员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特性,研究驾驶员的驾驶处置判断测评综合评价问题,对于加强驾驶员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外十分重视研究驾驶员的驾驶员处置判断评价问题,通过对事故驾驶员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要求对职业驾驶员和事故驾驶员的驾驶处置判断特性进行检测1。国外重视驾特性的研究,通过研究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与驾驶特性的关系,进行驾驶服务时间改革2。我国在驾驶员处置判断分析方面,还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要求,各地检测的内容、方法和评判标准也不一致。由于驾驶处置判断各测评

7、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选择恰当的测评指标与分析方法,直接决定了评价分析的可靠与准确性3。2 高原低氧区对驾驶员的影响高原低氧时,脑是首先受影响的器官之一。脑功能的障碍不仅使脑力劳动能力下降,也对机体其它系统的适应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大脑缺氧情况的检查可作为衡量整个机体缺氧耐受性的重要指标。反应时测定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一种方法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已有所应用。驾驶员阶梯登高后,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反应时延长,但进入一定高度后继续登高,反应时有延长改变,但无明显差异。驾驶员在更高海拔高度其脑功能仍处于低氧影响之中讨论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极广,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大脑皮质

8、对低氧更敏感, 因此,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最早。反应时测试是研究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一种客观方法,而且无创伤,重复性好,使用方便。在高原医学研究中已有所应用。驾驶工作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精力集中,对路况变化及突发事件做出迅速正确的反应。故国内外在驾驶员的选择考核中,反应时测定是一重要的参考项目。反应时测试检测驾驶员进入高原不同海拔反应时的改变,观察高原低氧对驾驶员的脑力活动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有文献指出4,从海拔4000m高度起,人的注意力开始发生障碍,表现为注意力焕散,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脑活动能力减退。测试结果表明,驾驶员2260m2500m海拔进入3600m3800m海拔和4800m5000m海

9、拔高度后,反应时明显延长,说明驾驶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中枢神经机能状态障碍已有所表现。3 驾驶员的处置判断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的判断力,就是驾驶员对驾驶中收集到的信息,经过正确分析后做出判断的能力。一般来说驾驶员的判断有四种情况:一是在正确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判断的又快又准;二是分析信息有偏差,忽左忽右,想急速开过去又想立即停下车,致使判断犹豫不决;三是分析信息迟后,判断失时致使动作措施不及;四是分析信息不正确,判断错误。判断的目的是采取相应的驾驶动作,也就是驾驶员的大脑通过对外界瞬变的信息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后,再反馈给大脑对驾驶员的肢体发出动作指令。驾驶员的主要动作是操纵方向盘、变速杆、制动踏板

10、和油门踏板以及转向开关等,使汽车适时的转向、制动、起步、加速或减速。3.1 判断与安全行车驾驶员要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判断前后来车的速度、距离、动向、行车动态和自己的车辆状况等,然后决定自己是否调整与前车的行车间距及车速,或者超车、当车速改变时,驾驶员主观感觉到的速度变化总比实际速度变化大,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判断的误差也越来越大。是汽车驾驶员在车速来不及采取防范措施,易发生交通事故。观察距离是指在标准行驶条件下( 晴天、干燥路面),匀速行驶,从汽车到观察中心的距离,等于汽车在12s内所通过的路程,车速愈快,观察距离愈远,为观察和估计危险目标的特征,并为采取防范措施留有余地,当遇到危险情况时,紧

11、急制动的停车距离将超过表中的观察距离。3.2 车速判断误差如果以80km/h的速度在一般公路上行驶,因为有其他慢行的车辆、非机动车作比较,驾驶员会觉得很快,但在高速公路上以同样的车速行驶,就不会觉得快。这是因为高速公路道路宽阔,缺少速度较慢的对比参照物,而且其他车辆的速度也很高。再加上随着车速的增加对驾驶员视觉机能影响加大,将使驾驶员在车速判断上产生误差,特别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即首先让驾驶员以车速表指示为准,将车速提高到某一规定值,然后要求驾驶员立即凭自己的主观感觉, 将车速减小到当前车速的一半100km/h,行驶不同距离的条件下,主观判断减速至车速60km/h时的实际车速。高速行

12、驶之后,驾驶员估计的车速比实际车速要低,而且高速行驶时间越长,估计的误差也越大。由于车速判断误差的影响,当驾驶员由一般道路刚刚驶入高速公路时,感觉到车速增加明显、行驶速度很快,但连续行驶一段时间后,速度感逐渐减弱,在超车或刚驶离高速公路,如果驾驶员没有利用车速表确认实际车速,常常因速度判断误差而导致交通事故驾驶员判断的车间距离比实际的距离要小,而且随着车速的提高,判断的误差将进一步增大。驾驶员保持的行车间距比应该保持的间距要小,而且随着车速的提高,保持的行车间距将更小。这在高速公路行车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车速较高时,如果行车间距不合适,遇到紧急情况,即使驾驶员反应迅速、动作及时,也难避免车辆相

13、撞。这也是高速公路多发生追尾相撞的主要原因。3.3 行车间距判断误差与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行车中,保持一定的行车间距是安全的重要保证,但驾驶员对车间距离的判断同样会出现误差,这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道路宽敞,对距离的判断准确性下降;另一方面,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员的视力变低、视野变窄,将对判断的准确性产生更大的影响。为对驾驶员车辆之间车头间距判断的试验结果。注视点越向前方,视野越狭窄,结果驾驶员的目光变成管视。由于刺激单调,驾驶员仿佛处于被催眠的状态,很容易疲劳甚至打瞌睡。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疲劳是安全的一大危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少不了判断。只要某一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驾驶员的判

14、断包括对自身、对道路、对车辆等等的判断。对自身状况判断错误有许多情况,驾驶员酒后驾驶,驾驶员夜间长途行车,已疲惫不堪,头脑昏昏欲睡,继续开车,其实已疲劳过度。也有初学开车的人,技术还不熟练,觉得自己已能把车开走,就是学会开车了。以上种种都是驾驶员对自身状况的错误判断。对道路判断错误也会造成事故。对行人动态判断错误引起的比较常见。驾驶员行驶中发现前方的100m处有行人横穿马路。驾驶员当即鸣号,企图从行人身后通过。但行人听到汽车鸣号反而转身返回,正好与汽车撞上,造成重伤送医院后死亡。因为这位行人是老人,听到汽车鸣号不是跑几步通过而是转身返回。由于判断错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常有发生,因此,所有机动车驾

15、驶员都应注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力求时时处处作出正确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 驾驶员心里对处置判断的影响及行车

16、安全4.1 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

17、行状态下。4.2 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

18、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5 驾驶员的处置判断原则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面临的客观事物是十分纷繁多样的有着十分广阔的判断领域。驾驶员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十分清楚地感知也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作出反映。而只能选择其中的步数事物作出反映对这些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对其余事物则知觉得比较模糊,称为知觉的背景知觉的对象,形象清楚、鲜明,好像突出在背景的前面它的后面变得模期不清。驾驶员驾车在路上行驶应该遵循原则5.1 时空接近性原则凡是

19、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和自己驾驶的车辆接近的一切事物都要成为驾驶员处置判断的对象,驾驶员要对这一切事物保持清晰的知觉,使它成为视野的清晰区,才能避免和这些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冲突而造成变通事故。譬如对向来车越来越近,对向来车就成为知觉的对象,同时还要附带知觉近距离前后、左右的其他障碍物,如果此段道路宽问,就可以采取相两的时间,经过不同空间的办法,和对向车进行交会,如果此段道路狭窄,估计两车交会横向距离不够,则可以采取不同的时间经过相同空间的办法,降低车速让对向车先通过,自己的车再通过的办法来解决时空的冲突。那么,时空接近性原则的距离界限的简单的计算办法可以汽车在一定的路面和速度的实际制动停车距离

20、以10m即得出知觉对象的距离。汽车在干沥青和混凝土路面上以4Okmh的速度行驶,实际制动距离为7.9m,那么7.9×l0=79m,即70m内道路上及道路近旁一切事物都要成为处置判断的对象。5.2 对象运动性原则凡是运动的事物要比静止的事物优先成为处置判断的对象因为运动的事物。无论是行驶中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或者正在行走中的行人,都有决定自身运行方向和速度的特点。这些运动事物问也可能相互形成冲突运动的事物发展情况,比较难以把握,如果他们按规定的路线正常行驶,一般来说,造成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万一发生异常情况,则造成事故的危险性很大。如正在行驶的机动车有制动失效和驾驶员打错方向的可能正行走

21、的行人,有突然横穿道路的可能两辆并行的自行车有相互冲撞而摔倒的可能等。因此,驾驶员要把在道路上运行的事物首先当成知觉的对象,并保持高度警觉。道路上静止的事物,只是固定在道路的一定范围内,有些自身是不会运动的。如堆放在修路地段路路边的沙石有些虽能自身运动,但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如靠路边站立的人或牲畜不给予一定的刺激不会突然行动起来。对它们的处置判断,相对于运动的事物来说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5.3 对象突变性原则交通事故往往发生在事物突变的时刻,因此,驾驶员要把突变性事物优先当成处置判断的对象。在道路交通中突变性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有道路因素的突变性。如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道路突然由宽变窄

22、、突然变弯道、突遇到高坡、突然为坑洼、突然为桥梁、车辆进入隧道时光线突然由明变暗等其他机动车的突变性,如同向前面行驶的车辆突然停车、突然改变行使方向后方车辆突然超车等行人和自行车的突变性。如突然摔倒、突然转弯、突然横越、突然窜出等大型牲畜的突变性。如突然站停、突然狂奔等。这些突变性的事物都要首先当成处置判断对以便采取应变措施。5.4 对象观察性原则道路中复杂的对象变化大冲突点交织点多险情多,驾驶员一定要提前把这些事物当成处置判断的对象。如城市繁华的街道有的画有快、慢两种道的标线,机动车在快车道行驶。非机动车在慢车道行驶也有的道路不分快慢车道,形成各种机动车与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行

23、人多造成交通拥挤。在县城集镇,街巷狭窄,行人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城市和集镇新奇性刺激多。如商店、广告、摊贩、红绿灯等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驾驶员必须把知觉对象集中在行车的各种障碍上,机动灵活地驾驶车辆前进。在通过铁道口、隧道、桥粱时一定要遵守有关的交通规则,细心观察信号交通标志及对向来车和路面、桥面等情况,谨慎驾驶,小心通过。在傍山陵路行车,要着重知觉靠山一边的路面,沿靠山一侧行驶。随时注意对向来车,及早考虑会车条件。在急转弯路段行车,必须提前减速,沿道路外侧缓慢行驶,转向时机应适当推迟。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由于进出交叉路口的车辆,行驶方向不同,当行驶方向相互交叉可能产生碰撞,形成冲突点当

24、车辆从不同方向驶向同一方向或成锐角相交时。也可能产生碰撞,形成交织点。因此要求驾驶员认真观察,对可能发现的障碍优先判断。总之,驾驶员一定要把道路交通中复杂的事物当成为处置判断的对象。5.5 对象理解性原则驾驶员在知觉道路中各种对象时,同时也在理解这些对象,因为道路上的绝大部分的事物是处于动态的,道路本身虽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由于车辆在运动,道路也在作相对运动,道路上的各种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驾驶员对处置判断对象的理解,主要理解知觉对象,运动变化趋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针对这种趋向,采取准确的驾驶动作。驾驶员对处置对象的理解一般是快速的直接理解,并准确地迅速地作出相应的驾驶动作,这一过程几乎是自

25、动性的。驾驶员对知觉对象的理解首先受自身的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知觉对象能作出准确的快速的理解;知识经验少的驾驶员,则理解的准确性要差,理解的速度要慢另一方面受定视力的影响,定势就是一种事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对处置判断对象的一种超前注意。它制约驾驶员对处置判断对理解的准确性。5.6 对象和背景变化的原则道路上行驶驾驶员处置判断的对象背景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当安全地通过已经处置判断的对象后,这些对象就成为背景,前面新的信息、新的事物就成为新的知觉对象,再安全地通过这些对象后,这些新对象又成为背景。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安全行驶到目的地为止。6 检测结果与分析高原公路特殊的道路交通条件

26、,使驾驶员产生了各种不适应驾驶车辆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而导致高原低氧区公路95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因素引起的。以下是红其拉甫的试验数据:表5-1 处置判断总和处置判断(总和)标准化处置判断(总和)标准化6001140.91525680.076191140.91525740.141411171.01786760.164941191.09259780.189471221.21569790.202131231.26800.215051261.40425870.313951261.40425880.329411261.40425900.361451271.45652920.395061311.690

27、48960.467531463.185191000.547951473.346151040.637681544.947371040.637681565.647061090.765631731110.82258在表5-1中可得处置判断max=173,min=60,通过简单的值的计算得到:处置判断的平均值为109.6061,方差为738.2388,标准差为27.17055。为了将数据进行分析,将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划分为数据段从60开始,以10次为一个数据段就,将其划分为9个数据段。图5-3 处置判断错误次数的百分比在处置判断错误次数的百分比大多集中在70120,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在60120虽有波动但

28、是总体呈上升状态,在120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处置判断错误次数百分比在迅速下降然后大约在3至6浮动。表5-4 处置判断与年龄、驾龄、驾驶时间、学历处置判断平均值方差年龄/岁3097493040113.75662.44050102840.7750117487.6驾龄/年590.4463.04510118.375503.71015106.71229.91520125.67578.5620111.25733.4驾驶时间/h1122.51128.7513107.15640.335104.520.255110.7879.1学历小学1040初中102.8718.56中专123.31461.6高中119.8

29、930.96大专102418.67大学109.6510.84图5-5处置判断与年龄年龄对驾驶员的处置判断有显著影响。在很高水平上,30岁以下处置判断力水平是最好的;4050岁的注意力水平主要处于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在较低水平上,50岁以上的驾驶员最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机动车驾驶员的处置判断错误水平明显高于4050的机动车驾驶员。相关研究表明10,处置判断在年龄上存在差异,年龄对驾驶员的视觉选择性注意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驾驶员完成视觉选择性注意作业的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而4050岁则是驾驶员视觉选择性注意速度和准确性下降的转折点。中年人的注意选择能力有显著的衰退表

30、现。由于各种研究对年龄的划分标准不同,所得结论也略有差异。50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员处置判断低于其他年龄段以下的机动车驾驶员,其主要原因可能也是由于50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选择能力的降低造成的。对于30岁以下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力水平低于3040岁的机动车驾驶员,其影响因素可能很复杂,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但我国及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年龄为30岁以下的汽车驾驶员事故率最高,这一点可能也与此年龄段较低的注意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图5-6处置判断与驾龄由图5-6表可分析出,1015以上驾龄的机动车驾驶员处置判断错误数显著高于其它驾龄的驾驶员,一年以下驾龄的机动车驾驶员的处置判断错误次数是最低的

31、。驾驶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驾驶技能,而且要对车况、路况、交通环境、交通法规等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驾龄很短的新手来说,要想在外界复杂的环境下表现出高水平的注意品质是比较困难的。个体在某方面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在这方面的注意广度也越大;个体对当前从事的活动越熟练,他在这方面的注意分配能力也越强。对于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来说,驾龄越长,对机动车驾驶活动的经验越丰富、驾驶技能也越熟练,那么其注意水平越高;反之,则注意水平越低。驾龄时间越短,其注意水平会更低一些,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事故驾驶员比无事故驾驶员的注意范围小,注意转移分配的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易集中。图5-7处置判断与驾驶时间由图5-7,同一连续驾驶时间

32、下,驾驶员驾驶时间段的处置判断错误次数也不同。依据表的分析结果,在驾驶员连续驾驶5h之内时,驾驶员的驾驶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处依次下降;随着连续驾驶时间的增加,当达到5时,驾驶员处置判断错误次数上升。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图5-8处置判断与学历不同文化程度驾驶员处置判断也有所差异,学历为小学,初中,大专,大学的驾驶员处置判断错误次基本保持在105左右,而学历为高中和中专的驾驶员处置判断错误次数较高。7 结论在高原低氧区驾驶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