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章末整合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生物 章末整合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生物 章末整合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生物 章末整合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生物 章末整合三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末整合(三)_;_;_;_;_;_;_;_。答案双螺旋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遗传效应RNA四种脱氧核苷酸方法一巧解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典例1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答案D解析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

2、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多数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方法链接1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噬菌体的标记方法:(1)标记细菌:用含有32P或者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2P或者35S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让噬菌体侵染含32P或者35S的细菌,从而获得含32P或者35S的噬菌体。迁移训练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

3、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A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理论上

4、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缺少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对照实验,D项错误。方法二巧解DNA分子结构的计算典例2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项,无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为多少,整个DNA分子中(AC)/(TG)都等于1。B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C)/(TG)的

5、值与其互补链中的(AC)/(TG)的值互为倒数。C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值相等。D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T)/(GC)的值相等。方法链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且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种碱基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3DN

6、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比例的比值。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迁移训练2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4%和16% B34%和18%C16%和34% D32%和18%答案A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

7、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所以T2A134%,C2G116%。方法三巧解DNA复制的有关计算典例3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

8、个答案D解析DNA复制n次是指DNA连续复制了n次,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为2n个,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n1条。第n次复制是指DNA复制了n1次,已产生子代的DNA分子继续进行第n次复制。两种复制情况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不同的。在计算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所需含某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时,要先计算出n次复制时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再减去(n1)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该DNA分子含胞嘧啶数目为(mA)个,复制n次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mA)(2n1)个。方法链接1DNA复制n次所需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2n1)m,其中m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亲代DNA中的含量,

9、n为复制次数。如下图所示:2DNA第n次复制所需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2n1×m。3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复制n次后,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是2个,含15N标记的DNA单链数也是2个。迁移训练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都含有14N,有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

10、一条链含有14N,其余14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14N,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6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40个,复制4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0×(241)600个,选项A、C、D正确,B错误。方法四巧辨基因、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典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只有一个DNA分子C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答案C解析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但基因实质上是位于DNA上的,除染色体上有DNA外,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11、内也含有DNA,其上面也有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所以A项错误。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两个DNA分子,所以B项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故D项也错误。方法链接 下图是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来自母本,另一条来自父本。它们都含有相同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从染色体的一端排到另一端。在一对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基因都相同吗?这些基因与染色体呈现出何种关系?科学家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得到证明,且测定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前者DNA位于染色体上,复制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