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文章是如何详略得当来突出“论战”这一中心的。三、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难点
2、: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资源多媒体、录音机、资料、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诸葛亮说:“作战中关键因素在于“人和”,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一个国家的兴盛在于君主的礼贤下士、在于亲贤远佞。是的,正是这些前人之鉴,我们的国家才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今天,让我们接着学习曹刿论战。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师评:同学们读得很好,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读准了节奏。二、分析课文,明确内容。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点描写了他在( )、( )、( )中的表现。(板书:曹刿
3、战前、战中、战后)。2、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学习第一段:(1)曹刿的身份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鲁庄公认为作战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本
4、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5)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学习第二段: 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作战中,庄公的表现怎样?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
5、“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学习第三段:(1)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足见鲁庄公的“鄙”。(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
6、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4)课堂讨论,多媒体显示问题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 你知道多少保家卫国的名言。 学生讨论,以小组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引导: 学习古人忠诚爱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克敌 制胜的智慧;鼓励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不怕困难的思想。 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
7、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三、分析人物形象:(语言、行动)曹刿:(“远谋”) 曹刿主动请战,可见其有爱国心;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处处可见其沉稳,胸有成竹,睿智,冷静。鲁庄公:(鄙)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能礼贤下士,实事求是,虚心听建议。四、归纳中心,探究写法。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
8、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2、写法探究:、史料剪裁得当: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料剪裁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的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作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段论取胜原因,则把
9、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对比手法的运用:(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他糊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主题。3、拓展训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彼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织布技能考试题目及答案
- 慢跑运动概述
- 南大校区临建施工方案
- 2025年监狱护士考试题目及答案
- 水务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上海社工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
- 质量材料员考试题及答案
- 科目一急救考试题及答案
- 宪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作家采访考试题目及答案
- YS/T 320-2007锌精矿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GB/T 10799-2008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
- 系统工程原理 -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 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课件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电工考核评分表(月度)
- 教育科研:教师职业成长的阶梯课件
- 大象版(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