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语文八年级阶段二试卷_第1页
2010-2011语文八年级阶段二试卷_第2页
2010-2011语文八年级阶段二试卷_第3页
2010-2011语文八年级阶段二试卷_第4页
2010-2011语文八年级阶段二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试卷 语文 (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1、 积累运用(20分)1、 默写(8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3)、 ,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5) 在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写晨昏之景的句子是: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6)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洨河(jiáo) 匀称(chèn) 孕育(yùn

2、) 惟妙惟肖(xio) B、轩榭(xun) 嶙峋(líng) 矗立(zhù) 迥然不同(jing) C、蟠龙(pn) 湛蓝(zhàn) 飞漱(shù) 前瞻后顾(zhn) D、斟酌(zhn) 镂空(lòu) 休憩(qì) 重峦叠嶂(zhà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自出心裁 名符其实 偷机取巧 B、精益求精 家喻户晓 鸣钟击磬 C、微不足道 井然有绪 因地治宜 D、真知灼见 别据匠心 与生俱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

3、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C、 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相互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是否努力。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 我们

4、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A、 B、

5、C、 D、7、请仿照示例,架设一座无形的“桥”。(2分)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12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 略无阙处 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3

6、) 则素湍绿潭 _ (4)属引凄异 _9、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属引凄异 自非亭午夜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群响毕绝 D. 春冬之时 哀转久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之乱10、 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1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2分)3、 现代文阅读(28分) ( 一)(16分) (甲)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

7、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

8、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甲)中内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 、 、 。(2分) 13选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1分) 14、(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

9、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2分) 15、“假山的堆叠,可以 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中“艺术”和“技术”有何区别:_ (2分) 16、选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是:_、_。(2分) 17、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2分) 18、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甲)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_这些词语表达的语气是_。 (乙)中,能体现说明文

10、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19、 理解给乙文划分层次(2分) (11) (2) 智慧也可以移植(12分)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

11、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

12、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

13、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

14、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20、开头一段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1、将第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3分) 22、文中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作用如何? (3分) 23、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2分)24、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2分)4、 作文(4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

15、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答案:1、略 2、D 3、B 4、B 5、C 6、C7、8、毫无;即使;白色的急流;接连不断9、C10、(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11、 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12、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13、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4、 忘却苏州园林,只觉身在山间 池沼河道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布置石头,种些花草15、“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16、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任写两个)17、从整体到局部(逻辑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