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建筑力学论文_第1页
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建筑力学论文_第2页
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建筑力学论文_第3页
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建筑力学论文_第4页
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建筑力学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特点分析摘 要:江南景色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她那种典雅而不失庄重、个性而不失沉稳的气质更是动人。在众多美景中,江南传统建筑群落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立体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集居形态,江南街巷、院落、桥梁、民居等元素记载了历史也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园林一、引言江南水乡的古村与民宅盛于明清时期,当地有利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建筑材质。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强调空间的开敞明晰,又要求充实的文化氛围。建筑上着意于修饰乡村外景。修建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风水楼

2、阁等。力图使环境达到完善、优美的境界,虽然规模较小,内容稍简,但是具体入微。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番纯朴、敦厚的乡土气息。江南水乡的民居以苏州、杭州最具代表性,物产富足的江南,住宅规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1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

3、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二、正文一、建筑特点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二、建筑结构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

4、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 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

5、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三、反映文化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

6、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四、形成原因1、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

7、,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4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5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在江南水乡众多的古镇中,只有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它除了水乡古镇都有的小桥流水、深巷老宅、廊街岸柳以外,还有茶馆、染坊、典当、戏台、道观、寺庙、书院和名人

8、故居。一个水乡古镇应该有的东西,它都有了。所以进入乌镇,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线装书,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我可以说,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古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的了。在乌镇看桥,会无端想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旧时为两省(浙江、江苏)、三府(湖州、苏州、嘉兴)、七县(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震泽)的错壤之地,为江浙交界的一个重镇。从谭家湾遗址的考证来看,乌镇早在7000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正式称镇是在唐咸通年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这在江南水镇中十分少见。镇上除了穿镇而

9、过的市河外,还有两条小河绕镇而过,与市河一水相连。镇内小河纵横,蜿蜒曲折,临河而起的水阁木楼,绰影幢幢,而河面不大,恰好小桥轻卧,杨柳依依。浓郁的水乡古镇风味,在乌镇发挥到了极致。它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建筑群落,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小小的乌镇,自古以来桥梁众多,有“百步一桥”之说,桥最多时达120多座,现存古桥30多座。这些桥的式样因地势不同而呈纷繁之象,有的石拱、有的平铺,有的雄伟、有的轻巧。在乌镇看桥,你会无端地想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是“桥里桥”,它是由通济桥和仁济桥组合而成。令人叫绝的是,两桥一呈南北方向,一呈东西方向,直角相连,所以

10、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同井中观月,因而博得“桥里桥”的美称。又因为这两座桥地处镇郊接合部,一边是民居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十分优美。两桥又都是拱形结构,高大雄伟,若站南河岸观看,两桥半圆形的桥孔倒映水面,虚虚实实,似圆非圆,景色迷人。 乌镇历史上第一座园林建筑,是唐丞相裴休府。当时“长廊蔽日”,民间有“有天无日”之说,可见其规模的宏大。宋室南渡后,杭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距杭城四五十公里的乌镇,屡被富裕人家青睐,纷纷在此建造宅第和私家园林。乌镇的园林建筑在明清时进入全盛时期,有十几所之多。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佳树名花,可坐、可卧,可游、可赏,极尽精

11、巧雅致之能事。只是这些浪漫温馨的园林与晚清乌镇最好的一家园林“庸园”一样,全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庸园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作家孔另境的曾祖父花数千两银子、历时一年修建起来的,现仅留下孔另境的一篇庸园劫灰录。 三、总结江南传统建筑的整体特色江南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民勤劳富足,世称“江南水乡”。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临水而居,形成以水道为轴线的分布格局。黑、白、灰三色,是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主色调,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中,显得淡雅质朴,融合成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与住宅群相伴而成的街、巷、弄、棚,与水道相伴的码头、驳岸、桥梁与物质精神生活相伴而生的店铺、作坊、私塾、祠庙等,参差错落,繁而不乱,一起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江南水乡文化风貌。主要参考文献:1 林峰:“江南水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 丁俊清:“江南民居(江南建筑文化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赞同 EM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