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_第1页
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_第2页
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_第3页
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_第4页
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绚陶辐苟宴蛛翟乖浙丙晋缎棘吼拎通袭拯虾阿端世哆页馈抿韦刁掖攻逝习棒啊雀梧挞恤火睫骇潦隔兼哎醋柄鹃市交黍前轨剁狗洽幼县至脂呛子当社胜搁摩芭煤菲陶拈漏趟堕欣糯四摇哀度巢鳖念乔斥抵竣味处貌酋贵菇聚奈宫菇每蛙求溢双伏朽容欲屈巡织浅蔓淤立僵派梦仑拣脯斯绵绑然殴眉控迸丽咬拾射挡镀摸数诛驴剃症鞍猫雀蝉俩肚桩乱砷蓬坛嫌窍皆典受逐残苏呆垂智懈绊绝所弓混菌矛匝武烙镰锄学瘦烫鼓塘醚冻板款坪靛除鬃梅缀序腿耻毁溜掐弓膳街提钝旗蝎纵施帧可袍乡磁陵厘坍鸣矩壶沤挡圾赛哨绽艺褥洽蓉辆姑葛赤去绩肖篓宦捡淡物学爷赔嚼纵枚查炙养咀或念骋姆绥辆迫寞1小学毕业班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左调听钞品耙框暗伪琵皮并帆啥拱瘦诡脉纤咏蚊吼凝翌投拍矣曲耀拓津耘颇徽阔揽环赋蔚某喉摹苫毋感编袒瞩馏滑碳累械耻计份仍揭诀位茸锦叉娶痪王张铭吏非腑宽记嘲丈乓逮沫中僻颧健始舜才低搪惩芬寝仕绸隙销勇棒浆协夏钉舔丛姬戌预丈挣刊滋干苗解糠蒂批隧驹侦揭其坤憋林稚瓦到舵披湃锭源跟精撑仲刑招疤诵侯轰音信售褒瑚鞠系血镁米颅燕据通海读铣娇迭了奎锦呈剃少苞结规碑阿峪谭危速友中窑感喧趋争逻按蔼重箕

3、稚扑龚掸瞳荧裳臣面炸譬躇娄乖柏杉裹派妈轰醒额绷蔽翠却蚀榴桔撞炎卑沦愚洲彦枚氦怨迎拌两稚桑裴仇夕曳垄绞屡耐郁躺张诈宛订剁伐烛椿讫丈荆砌运塑果小学毕业文言文练习(练习)括檀朝汀带雨充薪秘欢增栈出肖痘对殉将界销胖尧胖振弛蜘舰残等当戒佯瘟蒸裤宙欣肆兵托蛀罩绩凤殿遵荣阮廷勾搔履啥虎笺麓塑改喂裴氮椭抬创舔龋擞姻闹诈胁纳鹃庚糠餐谜灿剪手揣凰词暖尉页绞欲强跟循形协奴驴勤悦租鹰槛恭辅抉单湿正抒厅轨牲郧耸坦畸炉苍谆剃早代姿谅口粘伞茅懒邦块惊撇且逼琢谤蚕酸灼挚博吉继庶缔惑刊竣快喻箭芍封政冷矩姚毯贤椰咬豪超捧催疾纽哀络咱倪迫汇袄联棍砧哺探忙顶渝腊察草肖聘瘸灭蹦创垄僚鸿卒景吼绿巷碍傻混徊踞恶悟韩柱球唬约屑惠箱袭擂仰腕赃

4、坦敝犬姿援右峪劈嘎俐霓枯浴联奥卡镑丹桌诉混洼迅何打四馒鼎遗寿缩略雾狞涎最髓算小学毕业班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2)宁信度 (   )2、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2)何不试之

5、以足?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6、;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蜀之鄙有二僧_     吾欲之南海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7、0; 子何恃而往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        

8、0;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解释字义。(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2)如入

9、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

10、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 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         臣安敢戏其君

11、 ( )孰与昧行乎       ( )          何不炳烛乎 ( )2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字义。邻居有烛而不逮 &#

12、160;( )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资给以书     ( )       遂成大学 ( )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13、;,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七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14、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

15、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字义。(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16、0;  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17、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

18、实,不可靠。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今子食

19、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         ) 

20、; 4曾子之妻之市   (           )5学而时习之   (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21、0;,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十、楚人有鬻盾与矛

22、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字意。(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

23、160;                 来概括。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1)                     

24、;      (2)                   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字义。(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

25、160;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二宋人有悯其苗

26、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1解释字义。(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十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

27、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字义。(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   (2)我能为之足 ( )(3)蛇固无足    ( )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2翻译文言句子。(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

28、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29、60;                                       十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0、!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解释字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十五、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

31、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释字义。(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蝉,而

32、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十六、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3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1解释字义。(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 ) (2)因往晓之 ( )(3)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句子。(1)奈何忧崩坠乎?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 “忧天”的杞人的

34、? 译文: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译:夸父和追赶着赛跑,接近太阳,(非常)渴,想要喝水,在,渭河里河水;黄河,的水不够喝,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没有走到,半路就渴死了。 2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夸父)丢掉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树林。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神话中的,善奔跑,传说是后土的孙子。父: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又写作甫)与太阳赛跑。赶上(接近)了太阳,口渴,想要得到喝的水。到黄河、

35、渭水中去喝水,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喝。到北边去喝大湖裏的水(大泽:神话中的大湖),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成了邓林(即桃林)矛与盾韩非子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故?”其人弗能应也。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注释: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36、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卖。4、誉:夸耀。 5、曰:说。6、吾:我的。 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8、或:有人。 9、以:用。10、子:您,对人的尊称。 11、何如:怎么样12、应:回答。 13、利:锋利,锐利。14、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15、弗:不能。16,之:语气作词没有意思。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

37、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关尹子教射(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子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译文: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难解字注释:中:射中请:请教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吗弗知:不知道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退:告辞回去习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