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几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玉米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院 (部):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专 业: 植 物 保 护 学生姓名: 杨 桂 芬 指导教师: 李 洪 连 教授 孙 炳 剑 讲师 撰写日期: 玉米抗褐斑病品种筛选及化学防治初步研究你也参加品种抗性的调查,把品种抗性的内容也写进去吧!杨桂芬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03级植保4班摘 要:本次试验选用了三唑酮、烯唑醇、敌力脱、克菌康(中生菌素)等14种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对其在玉米褐斑病上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分别在两块试验田中玉米褐斑病初发期对玉米施用这几种杀菌剂,经过两次施药并调查发病情况,综合考察各个处理玉
2、米发病情况与防效,我们得出了12.5%烯唑醇粉剂(禾果利)、20%三唑酮EC、DT杀菌剂、3%克菌康(中生菌素)防治效果较好的结论。关键词:玉米褐斑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药效试验Several New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Corn Leaf Spot Field TrialYang Guifen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03 IPPC 4Abstract : The test will use triadimefon, diniconazole, from the
3、enemy forces, Kang bacteria grams (Zhongshengmycin) 14 production fungicides commonly used in maize leaf spot on the Control of transfer investigation, in the wake of two corn leaf spot early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ypes of corn fungicides, After two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incide
4、nce of variou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of corn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ffect, we have come to 12.5% Diniconazole powder (Wo fruit Lee), 20% triadimefon EC, DT, germicides, 3 grams of bacteria and Sport (Zhongshengmycin) Control good conclusion. 1 引言玉米褐斑病是由玉米节壶菌(Physo derma maydis Mi yab
5、e)引起的,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尤以第69片叶为多)、叶脉和叶鞘,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叶片初生褪绿的小浅黄色斑点,渐变成圆形、椭圆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隆起成疱状,直径约1mm,叶脉上较大的病斑约3mm,且颜色呈紫褐色。田间主要类型有整株黄点型和局部褐斑病2种,整株黄点型是一种新出现的褐斑病症状,一般是整株叶片发病,叶片上出现密集及大小分布较均匀的小黄点,使叶片和植株呈现失绿发黄,密集的小黄点老熟后变成褐色的孢子堆,内有近圆形的休眠孢子,这些休眠孢子埋藏于叶肉细胞组织中,孢子粉不易散出,发病植株轻者结苞小,产量低,严重者不结苞。局部褐斑型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鞘,叶主脉上
6、病斑呈现黑褐色,大小如黄豆粒,有时联成大斑块,成熟病斑变成褐色的孢子堆,内有休眠孢子。2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2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叶片和叶鞘。玉米生长期若遇到温度高(2330)湿度大(相对湿度85%以上),阴雨日较多的天气条件,则有利于病害发。一般连作地块和低洼潮湿地块发病较重,土壤瘠薄和缺肥地块较肥沃地块病害发生重。有资料报道,该病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后一般不会再发生3。玉米褐斑病(Physo der ma maydis Mi yabe)原是玉米生产
7、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损失不大。但近年来在我国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广西、云南、贵州、吉林、辽宁等地也有发生,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防治玉米褐斑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生产上一般采用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制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化学防治上所用杀菌剂甚多,哪种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为此笔者设计了这组实验,选用了14种常用杀菌剂对其在玉米褐斑病上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供试品种进行抗性筛选的品种包括郑单958、豫玉22、浚单18
8、、浚单20等大面积推广品种及新选育品种(系)等28个,种子均来自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化学防治的品种为 (南区), (北区)不要写南区和北区,你找一下杨卫星(研究生,陈德良认识)让他打开我的电脑,查一下两个品种名,直接写*品种试验区,*品种试验区(河南农科院提供)供试药剂 (生产厂家的名字要写全,不知就上网查一下)编号药剂稀释倍数生产厂家120%三唑酮EC1500倍田威212.5%烯唑醇WP(禾果利)1500倍上海迪拜325%敌力脱EC1500倍西安先正达410%世高(水分散剂)1500倍先正达550%多菌灵800倍江阴凯江670%甲基托布津800倍西安美邦750
9、%福美双600倍河北武邑县农药厂870%代森锰锌600倍西安克胜新依达93%克菌康(中生菌素)600倍厦门凯立10DT杀菌剂500倍齐齐哈尔华丰1143%好力克SC500倍浙江拜耳12甲霜灵500倍?14(南区)77%冠军铜wp500倍四川福达2.2试验方法试验设计试验于200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园区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砂壤土,田块平整,水肥条件良好。每品种设一个处理,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采用5行区,南北行种植,根据品种特性要求安排种植密度,自然发病,于6月12日进行人工点播,于7-8叶期(7 月15日)和扬花期(8月6日) 分两次调查。化学防
10、治试验地点选在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园区试验田进行两块不同品种的玉米田里进行,北区供设13个处理,南区共设14个处理(均含13号空白对照,南区多设一个14号药剂177%冠军铜wp500处理),分别为20%三唑酮EC1500倍液、12.5%烯唑醇WP1500(禾果利)倍液、25%敌力脱EC15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福美双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3%克菌康(中生菌素)600倍液、DT杀菌剂500倍液、43%好力克SC500倍液、甲霜灵500倍液、177%冠军铜wp500倍液(仅用于南区)、CK(清水对照)。小区面积为
11、50m2。于褐斑病初发期调查发病情况,记下病情基数,然后用喷雾器施药。药后每隔10天左右调查发病情况,并施一次药。2.2.2试验调查.1病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子总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子总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叶子总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叶子总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叶子总面积的50%以上.2 调查方法 品种抗性的调查,各小区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样6株,每株调查中部3片叶,统计病情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品种的抗病类型。化学防治实验的调查,喷药前进行发病情况调查,随后对各个处理喷洒不同杀菌剂,共施药2次,2次施药后7天后调
12、查病情指数,每处理调查4次重复,每重复调查30株玉米,每株调查从下数第5、6、7片叶子。.3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数值)/(样本总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对照区施药前病指×处理区施药后病指 防治效果= (1 )×100% 对照区施药后病指数×处理区施药前病指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评价标准(表1)均参照李洪连等3关于玉米小斑病的方法并做适当修改。表1. 抗性评价标准抗病反应类型病情指数(抽雄期)免疫I0高抗HR0-5中抗MR5.1-15中感MS15.1-30高感HS> 303 结果与分析3.1不同玉米品种
13、7-8叶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差异显著性测验不同玉米品种7-8叶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差异显著性测验的结果见表2。表2. 不同玉米品种7-8叶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差异显著性测验品种平均病指显著性分析品种平均病指显著性分析5% 1% 5% 1%中科4号11.51aA登海3号1.64efBCDE郑试20535.90bB郑试20441.17efCDE郑单9585.83bB郑试20011.08eCDE浚单205.22bcBC浚单180.89efDE新户单4号4.94bcBCD豫玉260.80efDE郑试20563.95bcdeBCDE富友9号0.68efDE沈单162.84bcdefBCDE农单5号
14、0.49fE鲁单9812.84bcdefBCDE郑试2580.43fE新单232.35cdefBCDE豫玉220.40fE郑试20632.31cdeBCDE郑单230.34fE秀青73-12.04defBCDE郑试2540.34fE郑试20551.76efBCDE郑单220.31fE秀青74-21.73efBCDE郑试20180fE郑单211.70eBCDE东单600fE结果表明在玉米7-8叶期,病害的发生初期,不同品种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品种病情指数在5以下,只有4个品种在5以上,占总测试品种的14.29%,其中中科4号病情指数最高,为11.51,Duncans新复极方差分析与其他品
15、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郑试2053,郑单958和浚单20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90、5.83和5.22,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品种的病情指数与病情指数在1以下的11个品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在01以下的有11个品种,占39.29%。其中郑试2018和东单60两个品种未发现明显褐斑病症状。其余13个品种,病情指数在12之间的有6个品种,占21.43%。病情指数在25之间的有7个品种,占25%。3.2不同玉米品种扬花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不同玉米品种扬花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3,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测试28个品种只有中科4号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为33.92,
16、Duncans新复极方差分析与其他品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2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到高抗,无免疫品种,其中郑试2018、郑试254和东单60病情指数比较低,分别为0.09,0.68和0.96,抗性比较好,表现为高抗。另外还有农单5号、郑试2001、富友9号、郑试258、豫玉22、郑单23、郑单22和豫玉26等17个高抗品种,病情指数为1.145.00,高抗品种20个,占总测试品种的71.43%。中抗品种7个,病情指数为5.3110.31,占总测试品种的25.0%。表3.不同玉米品种扬花期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 品种平均病指显著性分析抗病反应型品种平均病指显著性分析抗病反应型5% 1
17、% 5% 1%中科4号33.92aAHS浚单183.27defgCDEHR浚单2010.31bBMR秀青73-13.09defgCDEHR郑试205310.22bBMR郑试20552.84defgCDEHR郑单9589.60bcBCMR豫玉262.19efgDEHR沈单167.90bcdBCDMR郑单221.85efgDEHR鲁单9817.01bcdeBCDEMR郑单231.82efgDEHR新户单4号5.65bcdefBCDEMR豫玉221.64fgDEHR郑单215.31cdefgBCDEMR郑试2581.55fgDEHR新单235.00cdefgBCDEHR富友9号1.51fgDEHR登
18、海3号4.29defgBCDEHR郑试20011.45fgDEHR秀青74-2 3.86defgBCDEHR农单5号1.14fgDEHR郑试20563.86defgBCDEHR郑试2540.96fgDEHR郑试20443.70defgBCDEHR东单600.68fgEHR郑试20633.46defgCDEHR郑试20180.09gEHR3.3 不同药剂对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 为了了解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和*两个品种上进行了化学防治实验。不同药剂对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品种)不同药剂在*品种上对褐斑病防治效果见表4。数据已经重新处理过,你把表中数据按照上面我描述的方式进行描述!表
19、4:不同杀菌剂防治玉米褐斑病田间药效分析(*品种)药剂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分析施药前二次施药后20%三唑酮EC0.40120.339542.58abc12.5%烯唑醇WP(禾果利)0.40120.462956.57ab25%敌力脱EC0.06170.308620.41cd10%世高(水分散剂)0.33950.586442.58abc50%多菌灵1.4812.685228.80cd70%甲基托布津0.64810.833349.48ab50%福美双1.01852.561728.80cd70%代森锰锌1.72845.185241.77abc3%克菌康(中生菌素)4.66053.938256.00aDT
20、杀菌剂3.8583.544566.80a43%好力克SC1.63582.098763.91a甲霜灵0.70991.080349.60ab77%冠军铜wp0.95680.703742.97abcCK0.52471.3889不同药剂对玉米褐斑病防治效果(*品种)不同药剂在*品种上对褐斑病防治效果见表5。表5:不同杀菌剂防治玉米褐斑病药效分析(*品种,二次药后7天)药剂平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分析施药前二次施药后20%三唑酮EC3.573.127124.39ab12.5%烯唑醇WP(禾果利)3.22.632240.86a25%敌力脱EC4.284.47329.759abc10%世高(水分散剂)5.26
21、.1556-2.176cde50%多菌灵6.556.550013.63cde70%甲基托布津4.764.588216.76abc50%福美双5.765.403318.94bcd70%代森锰锌6.146.077714.5cde3%克菌康(中生菌素)7.678.44574.926eDT杀菌剂4.653.616432.8ab43%好力克SC7.457.442113.76de甲霜灵7.676.515626.59cdeCK5.836.7458*防效数据后字母表示在5%显著水平下利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方差分析的结果。3.4不同药剂防效综合分析上表a、b列出了两块地每个小区的防效总结,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12.
22、5%烯唑醇WP(禾果利)、20%三唑酮EC、DT杀菌剂、3%克菌康(中生菌素)防效较好,分别高达40.86%、 、51.82%、56.34%。4 结论与讨论4.1 因为褐斑病在玉米扬花期基本不再侵染危害,病情处于稳定期,所以采用扬花期病情指数进行抗病类型划分,比较真实反映生产实际的情况,鉴定结果在指导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4.2 本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品种,多数表现为高抗,高抗品种20个,占总测试品种的71.43%生产常规品种如豫玉22、郑单23、郑单22、豫玉26、秀青73-1、浚单18等。新户单4号、鲁单981、郑单958、沈单16和浚单20等表现为中抗
23、,共7个,占总测试品种的25.0%,高感品种只有中科4号一个。4.3由以上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可知,12.5%烯唑醇WP(禾果利)、20%三唑酮EC 、3%克菌康(中生菌素)、DT杀菌剂防效较好,其中12.5%烯唑醇WP1500(禾果利)和甲霜灵500防效最好,多菌灵、敌力脱防效较差。4.4分析实验中,特别是化学防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防效低,两个试验区有差异等的原因,改进措施等。与相关报道的比较!从以上药效试验可以看出,玉米褐斑病的防治仅靠化学防治还远远不足,应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充分利用抗病品种,适时采用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农业措施主要有:改良秸秆还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配方施肥、实行轮作
24、等等,种植抗病品种,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危害,目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豫玉22号、郑单22,23等。适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需要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玉米褐斑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适时采用药剂防治措施。当病株率在5%7%,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应立即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应该在玉米7片叶以前进行,如果防治太晚很难有效控制病害。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类等肥料进行叶面施肥,可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4。参考文献:1金晓华,何其明,徐泽海,等.玉米褐斑病在京郊夏玉米上发生及危害J.植物保
25、护,1994,20(6):46-4712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 李石初.玉米褐斑病调查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03(2):45-4614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等.玉米褐斑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河南农业科学06(11)5 沈光斌,玉米褐斑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5)6 许素阁; 张培娜; 江世友; 王战胜; 段相玉,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和防治,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 , 2005 年7 毛朝军.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预防J.河南农业,2002(7):1818 魏党振,李瑞冰,于俊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1(6):3031.9 刘艳侠,王冶,. 杀菌剂使用七注意. 农民致富之友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材料在焊接中的运用及前景
- 电力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规划
- 广元调整薪资政策通知书
- 广西职业师范通知书
- 庐江城中路停电通知书
- 建宫医院停诊通知书
- 建筑工程变更通知书
- 开元公馆停水通知书
- 张家港疫情返程通知书
- 徐州停课离校通知书
- DB37∕T 4683-2023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 体育教练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 JJF 2225-2025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校准规范
- 高血压疾病讲课件
- 财政直接支付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
- D级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资料符合TSG07-2019附录M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3400字数
- 大米加工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