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1页
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2页
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3页
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4页
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第一作者:雷瑞第二作者:雷丁菊、洪芳蓉张丽萍、林秉革指导老师:陈小琴 副教授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人们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仅关注森林公园内部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对公园外围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规模、速度与程度要与公园内外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各子系统之间要相互协调。森林公园内外环境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评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系统协凋度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协调度评价函数模型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协调函数模型的形式复

2、杂多样,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差异,理论上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构建了一套衡量森林公园内外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实例进行评价研究,定量测量森林公园内外环境系统及其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的协调程度,找出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与环境管理中的瓶颈,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协调发展,希望为森林旅游环境系统协调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字:森林公园;内外环境;协调度;模型一 森林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的界定森林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1。森林公园作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明确的地域范围界定。森林公园内部旅游环境

3、是指明确界定的范围地域内,围绕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旅游者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2;森林公园外部环境即是森林公园外部的周边环境,是指紧邻且围绕森林公园的具有一定地理空间范围的区域环境,其整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与景区关系密切或自然环境与森林公园相似3。一个好的周边环境应该与森林公园的资源内涵相适应,和谐发展,成为森林公园与闹市之间的缓冲带,更能突显森林公园景观的原真性和自然美,增加森林公园景观吸引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二 森林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1. 协调度与协调度评价的涵义协调是体现两个系统间及两

4、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4,“协调度”是对系统和谐性的度量,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外作用力与其发展方向是否协调一致的数量指标;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心理上、主观上或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基础上对其协调性、一致性的评判的数量指标5。森林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协调度评价就是定量测定森林公园周边系统与内部旅游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协调度评价的目的在于,在定量测定两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协调程度的基础上,找出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与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实现系统间的良性循环,达到一种良好的稳定状态,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衡量和评价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的协调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套

5、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协调是描述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状况,而不是各自的发展状况,即使各个子系统发展到了较好的水平,也并不意味着系统协调,相反,系统完全可以在低水平层次上达到协调,我们追求的主要是高水平的协调。因此,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公园周边环境与内部旅游环境协调的角度来考虑,同时所选的指标应该既能体现两个系统本身状况又能体现出二者的相互作用。指标的确定实际上是对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多数文献进行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区域发展的统计年鉴中原始数据的可获取情况,并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展开分析。对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环境质量评价时需

6、要兼顾“硬性”与“软性”指标,难以从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统计年鉴获取成熟的现实数据,旅游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心理感受及其审美观的一致性及共性。依据旅游环境的特点,结合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建立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目标层、系统层、控制层和指标层所构成,以周边环境和森林公园两个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作为目标值,对于森林公园及周边环境层次,又分别从景观、自然、综合管理与设施状况四个方面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协调度评价指标。指标建立的基础是以旅游活动中游客的亲身体验与心理感受,通过游客对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的打分,以旅游者的认知评价来获

7、取各个指标值的对比数据。研究以森林公园为中心,主要从旅游角度考虑考虑森林公园周边环境中对游客旅游体验有影响的相关因子,所以周边环境与公园内部环境评价因子选取时基本做到一一对应。3. 评价模型的构建根据胡炜霞(2008)归纳总结,协调度或协调发展度的评价模型有12种2,参考已有模型,本文构建如下评价模型:模型公式 C= (1) (2)其中:C表示两系统协调度,0C1,C的数值越小说明两系统协调程度越高;与分别表示各自系统的综合指数;n为指标数,与分别为两系统指标的评价值,与分别为各指标权重,且有和,但当对周遍环境与森林公园控制层的同一类指标分别进行比较时,如计算外部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内部旅游环境

8、中的景观、自然环境、综合管理、设施状况的协调度时,控制层每一分类指标权重之和不等于1,即与。表1 森林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层控制层指标层权数评价值%排序分值排序均值周边环境系统3.5146百分制(70.02)周边景观0.7816百分制(70.85)建筑与景观协调5.880343.6843.5425渲染旅游气氛5.3017133.566地方特色5.3832123.3612规划整齐5.4775113.575自然环境0.8540百分制(74.70)绿化5.944624.0613.735空气质量6.133214.052水景水质5.1860143.3711噪音5.4775113.46

9、10综合管理0.9747百分制(69.64)地面整洁5.691873.5663.482服务管理5.5503103.3113治安5.683283.537居民友好5.4775113.528居民素质与观念5.584693.499设施状况0.9044百分制(66)交通方便5.833253.13143.3食宿设施4.9760153.0615购物设施4.7917162.9516公共厕所5.730363.499引导标示牌5.897533.773公园内部环境系统3.5324百分制(70.24)公园景观0.8739百分制(75.8)森林景观5.695274.0513.79森林环境舒适度6.029013.894人

10、造景观与自然和谐5.6445123.616旅游活动与自然和谐5.678383.616自然环境0.8666百分制(74.5)绿化6.003623.9533.725空气质量5.991034.022水景水质5.6699103.4512噪音5.5473143.4810综合管理0.9262百分制(66.88)地面清洁5.817743.5193.344游客行为管理5.5009153.3513游客容量5.5516133.528安全保障5.6530113.547景点解说服务5.0784162.817设施状况0.8656百分制(65.76)交通方便5.674193.28143.288食宿设施4.2756183.

11、0915购物设施4.6812172.9916公共厕所5.750163.4611引导标示牌5.758653.6254. 权数模型的确定 因子权数由被调查主体赋值,以每一指标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百分比作权数模型。权数计算公式 (3)S一第i个指标对周边环境或景区重要性程度百分比Xij -第i个指标在第j个样本中的重要性程度得分,n和m分别为指标数和样本数。三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协调度评价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原名福州树木园,创建于1960年2月、1988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福州森林公园”,1993年改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集科研与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面

12、积859.33公顷。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以福飞路为界,西至湖顶与叶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库北岸堤坝,与福州动物园为邻,北至岭头乡与笔架山毗邻。森林公园以搜集、展览福建树种为主,引进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银杏、水杉等全国各地及36个国家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融园林艺术于一体,宋古驿道、清刘冰心墓、正心寺等构成了森林公园的人文景观。公园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森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吸引

13、了众多市民前来感受“森林浴”,被誉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福州之肺”6。2. 问卷设计与游客调查问卷内容由五部分构成,包括森林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因子及总体旅游环境因子重要性与满意度赋值三部分封闭式问题,森林公园旅游环境与服务管理意见等开放式问题以及游客个人信息。问卷中量表的设计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非常正性的回答赋值5分,依次4分,3分,2分,非常负性的回答赋值1分。问卷设计后先在2011年春节期间进入森林公园开展小规模初步测试,并征询专家与被调查游客的意见,对问题的表述与格式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分三次进行,调查组成员分别于2011年3月12日、3月19日与4月2日进

14、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游客开展调查。3. 问卷统计、结果和检验由于调查时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即每位调查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调查一位游客,所以问卷回收率为100%,实发400份问卷,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21份,问卷有效率约80%。无效问卷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游客觉得问题过多,只填写一半;部分游客漏选部分选题;还有部分游客对问卷选项基本没经过认真思考,导致问卷内容所含指标标准差为0。被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构成,男性占47.2%,女性为52.8%;游客来源构成中,57.7%的游客来自福州市内,32.7%的游客来自福州市外福建省内其他地区,只有9.6%的游客来自福建省外;学历构成方面,专科及本科学历人

15、员占76.3%,高中及以下人员占20%,硕士及以上占3.7%;职业构成方面,学生占46.4%,企业职员占31.2%,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占11.3%,离退休人员占2.6%,其他人员占8.5%;年龄构成方面,18岁及以下占2.2%,19-24岁占51.3%,25-35岁占26.3%,36-55岁占14.1%,55岁以上占6.1%。用克朗巴哈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根据吉尔福德(Guilford,1965)信度可接受水平,信度系数若大于O7表示信度相当高;当系数介于035到O7之间时表示信度可以接受;若小于O35则信度低7。从表2中可以看到,除了设施状况系数为0.6599外,其余变量的

16、系数均在0.7以上,且外部环境系统层总量表的系数达到O8702,内部环境系统层总量表的系数高达O9092,表明问卷量表可信度相当高,即指标的一致性程度高。建立Excel和Spss数据库,求得周边环境及公园内的每一个指标对各自环境的重要性程度百分比与指标值,见表1。问卷第3部分即总体旅游环境因子部分独立设置了游客对公园整体、周边环境以及公园内部环境情况的综合评价项,相应的百分制评价值分别是72.2、69与73.4,与表1数据比对,可见游客对周边环境与景区的价值评判与按上述标准所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表 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系统层系数控制层系数外部环境系统0.8702景观风貌0

17、.7174自然环境0.7797综合管理0.7578设施状况0.6599内部环境系统0.9092景观风貌0.8523自然环境0.7162综合管理0.7476设施状况0.82564. 协调度评价与结果分析(1) 协调等级划分及其标准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的协调度是相对于森林公园发展阶段而言的。在森林公园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园的周遍环境与内部旅游环境之间都可能达到数值上的协调状态或者出现相同的协调度值,但协调的本质和内涵却存在差异。森林公园发展高级阶段的协调状态,说明周遍环境与森林公园是一种和谐的、相互促进的的协调关系,内外部的最优组合可能同时实现各自的最优。而在森林公园低水平发展阶段,同样的协调值可能出

18、现不协调关系,或者最优组合是建立在低水平发展基础上。所以单纯的协调度值不能反映系统所处的发展水平,应将协调度与森林公园的发展水平综合8。协调度是用量化概念反映系统的协调程度,没有直接表明系统状态的性质,缺乏定性化的信息量,因为在0,1区间内有无数个数字,因而就代表了无数个协调度或者协调状态。借用模糊数学原理,把相近的协调度在隶属关系上界定为同一类型的协调状态,把协调度的范围划分成若干连续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个协调等级,每一个区间代表一种协调状态,形成连续的协调等级阶梯9。周边环境与森林公园环境质量的协调度是相对于森林公园的发展水平而言的,公园发展水平以公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作为衡量依据。公园的

19、综合环境质量和控制层的各分类的水平有一个高、中、低的分档。如果森林公园的综合环境质量水平属于高水平的,得分在80100之间,周边环境的环境质量要与之协调,证明周边环境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很高;如果森林公园的发展属于中等即在70一80之间,周边环境与之协调也属于中档;若属低档,随之。协调等级划分及其标准见表3。表3 协调等级划分及其标准Coordination degreeS divided and standard非常协调协调比较协调比较不协调不协调完全失调0,0.1)0.1,0.2)0.2,0.3)0.3,0.4)0.4,0.5)0.5,1高水平景区环境综合评价值E80,100协调比较协调比较不

20、协调不协调完全失调完全失调0,0.1)0.1,0.2)0.2,0.3)0.3,0.4)0.4,0.5)0.5,0.6)中等水平景区环境综合评价值E70,80)比较协调比较不协调不协调完全失调完全失调完全失调0,0.1)0.1,0.2)0.2,0.3)0.3,0.4)0.4,0.5)0.5,0.6)低水平景区环境综合评价值E(0,70)(2) 计算结果利用公式(3)求出各指标的权数,再利用公式(2)求出森林公园内外部环境系统综合指数与(见表4),则当 >时,反映周边环境质量水平高于公园环境质量水平;=时反映周边环境质量水平相当于公园环境质量水平;<时则反映周边环境质量水平低于于公园环

21、境质量水平。由表4可知,外部系统中的综合管理与设施状况均好于公园内部。利用公式(1)求出森林公园内外部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数,并结合表3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内外环境系统综合协调度指数C为0.005,公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E为70.24(C0,0.1),E70,80),属于中等水平,所以公园内外部旅游环境属于协调状态;周边环境的景观风貌与公园景观协调度指数C为0.106, C0.1,0.2),综合评价值E为75.8,E70,80),属于中等水平,周边环境的景观风貌与公园景观比较协调;周边自然环境与公园自然环境协调度指数C为0.015,C0,0.1)综合评价值E为74.5 E70,8

22、0),属于中等水平,周边自然环境与公园自然环境比较协调;公园综合管理属于低水平,E=66.88(0,70),而C=0.0520,0.1),为比较协调,公园周边与内部综合管理都属于低水平。公园设施状况属于低水平E=65.76(0,70),而C=0.0450,0.1),为比较协调,公园周边与内部设施状况都属于低水平。表4 森林公园内外部环境系统综合指数The synthesized index of系统层综合指数环境质量评价值(百分制)E控制层综合指数环境质量评价值(百分制)E外部环境系统3.514670.02景观风貌0.781670.85自然环境0.854074.70综合管理0.974769.6

23、4设施状况0.904466.00内部环境系统3.532470.24景观风貌0.873975.80自然环境0.866674.50综合管理0.926266.88设施状况0.865665.76表5 森林公园内外部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数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environment of指标协调度指数C协调等级内外环境综合0.005协调景观风貌0.106比较协调自然环境0.015比较协调综合管理0.052比较协调设施状况0.045比较协调(3) 计算结果分析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总体而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处于协调发展水平,但控制层各内容上协调等级不高,处于低

24、水平比较协调发展,游客评价值低,特别是综合管理和设施状况方面。在控制层中,公园的景观风貌评价值最高,也仅得3.79分(百分制75.8),周边自然环境得3.735分(百分制74.7);设施状况评价值最低,公园内仅为3.288分(百分制65.76),公园周边3.3分(百分制66)。从开放式问卷游客所提意见及游客的调查数据可以反映出,游客对森林公园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综合管理与设施方面。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我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有“福州之肺”之誉,于2008年9月29日免费开放。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森林公园已经成为福州市民周末休闲的主要场所,由调查数据可知,有57.7%的游客是福州市民。目前有3条公交线路前

25、往森林公园东口,2条线路前往南门,有4条公交线路到达公园附近的福州动物园,仍然无法满足市民周末前往公园的需求,被调查者中61.4%的游客选择公共交通,自驾车前往公园数量激增,20.1%的游客选择自驾车前往。免费开放以来,公园方面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采取主要路段修建步行栈道,增建公共厕所,增加保洁人员与保安人员等措施,提出保护性免费开放的办法。但面对周末与节假日如潮的人流与车流,有限的投入仍然显得捉肘见襟,保护性免费开放的办法无法执行,服务与设施方面的供需矛盾突显,每逢周末,前往公园的主要道路严重塞车,公园如同闹市,公园的大门口更是熙熙攘攘,小摊小贩密集,叫卖声不绝于耳。调查中,只有4.1%的

26、游客感觉非常舒适,15.1%游客感觉不拥挤,而有8.7%游客感觉非常拥挤,32.1%游客感觉有点拥挤。森林公园属于自然风景类景区,不同于城市公园或节庆活动场所,对游客容量与经营项目有严格的要求。在选择森林公园的原因(多选)方面,排前两位的是景色美与免门票,分别有65.4%和51.9%的游客选择;出游目的(多选)方面,排前两位的是亲近自然与休闲娱乐,分别有64.3%和53.8%的游客选择。说明游客希望能够很好享受森林公园舒适的自然环境与优美的森林景观,长期超容量的游客规模严重影响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森林景观质量,旅游服务设施难以满足需求,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导致游客的不满。四 结论与建议如上所述

27、,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外旅游环境虽然还属于协调或比较协调状态,但却是在环境质量中低水平上的协调,公园的服务管理与设施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景观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如不及时加以调整,势必影响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公园的内外环境质量水平,使内外环境系统在较高水平上协调发展,需要实行内外环境综合整治,因涉及众多利益相关部门与个人,单纯依靠森林公园或林业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地方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与森林公园管理处密切配合。第一,制定并落实保护性开发制度。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植物迁地保护、实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场所,也是我省的植物基因库,不简单等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不等于来者不

28、拒,它不可能满足公众所有方面的使用要求。应根据公园的环境容量采取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必须避免因过度使用、不适当开发所造成的损害,将保护性开发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森林公园的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第二,加强公园解说服务,发挥环境与科普教育功能。在公园内部环境的18个评价因子中,解说服务的重要性排在16位,游客评价得分2.8,以百分制计算仅56分,说明解说的作用并未被游客与公园管理部门所认识。解说是森林公园最常运用的一种管理工具。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在许多方面可以看作是在图书馆搜寻重要的图书以保证过去与现在的资料得以被人利用,找到图书并加以保护固然重要,但要认识书的价值必须阅读并理解。如

29、今大多数去森林公园的游客缺乏足够的经验来“阅读”这些地方,解说的作用就是让游客学会“阅读”并最终欣赏它们10。认识到公园解说与游客教育的作用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十分必要。首先充分利用游客中心,使游客能够通过该中心方便而顺畅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公园游览规则、景观价值、独特的风光、为游客提供的机会以及如何才能直接享受并理解自然环境的美妙等;其次,发挥森林博物馆的环境与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博物馆内实物、标本、图表、模型、多媒体等手段,使游客了解公园内食物链、植物区系、动物区系等方面知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并认识其价值;再次,发挥解说牌与人员解说的作用。最后;提供一些与森林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趣味性的健身设施,使游客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前往森林公园的游客80%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通过解说,可以使公园的资源与环境因游客的认识而得到保护,也使保护性管理措施因游客的了解而获得充分的支持。第三,周边区域与森林公园实行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游览区与接待区分离,密切森林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主要服务设施(餐饮及购物服务点)与游乐区置于公园外围的周边社区,使其成为森林公园与闹市区的缓冲带。加强周边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保障旅游供给,维持旅游供需的动态平衡,还可以通过周边商业网点的经营权转让,以租金收入和日常税收来负担一部分免费开放的维护成本与建设费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