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_第1页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_第2页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_第3页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_第4页
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铁二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外试验段施工总结1.编制目的通过双块式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总结出既经济又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合理施工工艺、工法和技术参数,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施工,为展开大面积的桥梁底座混凝土施工提供更好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经验。2.编制依据、路基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9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2);、简支梁及桥台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8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4-01);、隧道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7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3);、高速铁路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2、(通线2011235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

3、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铁道部、贵广公司下发的无砟轨道其他相关文件及通知等。3.工程概况试验段设置于油竹山隧道出口线路左侧50米位置,由二项目部组织施工,施工长度32.925米,其中:路基结构形式施工7.15米,桥梁结构形式施工12.875米,隧道结构形式施工12.9米。路基结构形式采用7.15米轨排一榀,桥梁结构形式采用6.83米、5.75米轨排各一榀,隧道结构形式采用7.15米、5.75米轨排各一榀。试验段无砟轨道全部设置于半径5500米圆曲线上,外轨超高135mm。4、施资源配置4.1施工管理人员配置施工

4、管理人员配置序号姓名职务工作内容备注1胡守斌项目经理现场全面管理2周守银项目总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3李松项目副经理现场施工管理4何西斌安质总监安全质量管理5钟永超安质部长现场质量检查6曾贵庭试验主任配合比选定、原材料检测、试验室管理7邓跃工程部长技术交底、技术指导8宋平物资部长材料供应9干勇设备部长设备安装、使用10陈跃冲作业队长全面协调组织生产11苏勇涛技术主管现场技术负责,负责人员培训,技术交底12陈志杨技术员技术管理,负责钢筋、模板安装质量、接地电阻检测13况建军技术员技术管理,负责钢筋、模板安装质量、接地电阻检测14王安涛测量负责人现场测量负责人测量工6人15周启东现场领工员现场协调、工

5、序衔接,负责钢筋绑扎、轨排安装16纪明领工员现场协调、工序衔接,负责混凝土浇筑、抹面17李建军试验现场混凝土检测,混凝土拆模、抹面时间控制4.2施工班组人员配置施工班组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职务)工作内容作业人员备注1综合班轨枕卸车、吊车配合42钢筋班钢筋制作、安装,综合接地设置43排架班轨排拆装、调整64模工班模板安装与拆卸35运输班物流平板车、混凝土运输等26混凝土班混凝土灌注、养护57抹面及清理混凝土收面、混凝土清理68机电班施工用电、吊装、机械设备修理1合计314.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施工主要机具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组合式轨道排架7.15m、5.75m、6.83m榀52移动

6、式组装平台7.5×2.8m台13道床板模板m654砼拌和站座15吊车25t台16混凝土罐车10立方台27装载机台18备用发电机台19插入式振捣器高频台410钢筋弯曲机台111钢筋切割机台212扭矩扳手160N.m把213开口扳手36mm把214开口扳手46mm把215活动扳手把24.4测量用具配置测量用具配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轨道精检小车(配全站仪、掌上电脑)GEDO轨检仪台12全站仪1台13水准仪0.1mm台1电子数显6钢板尺150mm把1分度值0.5mm7万能道尺把18高阻仪台19道床坡度尺i=0.02把110弦线0.5mm米3511铝合金检测尺4m把15、质量控制及检

7、验标准5.1路基支承层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中线位置5全站仪2顶面高程+2水准仪-53宽度+10尺量0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厚度±20尺量2中线位置10全站仪3宽度+15尺量04顶面高程+5水准仪-155平整度74m直尺5.2底座混凝土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底座长度±5尺量2宽度±5尺量3顶面高程±5水准仪4中线位置2全站仪凹槽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凹槽中线位置2全站仪2相邻凹槽

8、中心间距±2尺量3横向宽度±3尺量4纵向宽度±3尺量5高程±5水准仪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底座长度±10尺量2宽度±10尺量3顶面高程±10水准仪4中线位置3全站仪5平整度10mm/3m3m靠尺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凹槽中线位置3全站仪2相邻凹槽中心间距±3尺量3横向宽度±5尺量4纵向宽度±5尺量5深度±10尺量5.3道床板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值(mm)检验方法备注1顶面

9、高程±5水准仪均为模板内侧面的允许偏差2宽度±5尺量3中线位置2全站仪钢筋的绑扎安装允许偏差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钢筋间距±20尺量2钢筋保护层厚度cC30mm+10,0尺量C30mm+5,0尺量轨道排架几何尺寸检查表序号检 查 项 目检验标准检测方法1排架轨距1435±1mm轨道尺2钢轨工作边及轨顶平直度0.3mm/m1m直尺与塞尺 轨排粗调检查表序 号检查项目检验标准检测方法1轨排轨顶标高-5 0 mm检查记录2轨排中线与设计中线位置偏差±5 mm检查记录 精调后的轨排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备注1轨距±

10、1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3高低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4水平2mm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5扭曲(基长3m)2mm含缓和曲线上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6轨面高程一般情况±2mm紧靠站台+2,0mm7轨道中线2mm8线间距+5,0mm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表序号控制部位设计标准(mm)允许偏差(mm)检测方法1道床板顶面50±5尺量2道床板底面35尺量3凸台四周及顶面25尺量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 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

11、宽度±10尺量2中线位置2全站仪3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5尺量4平整度3mm/1m4m直尺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比表面积350m2/kgGB/T80742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600minGB/T13463安定性沸煮法合格GB/T13464强度详见GB175-2007表3GB/T1176715烧失量5.0%(P.O水泥)GB/T1766游离氧化钙1.0%GB/T1767MgO含量5.0%GB/T1768SO3含量3.5%GB/T1769氯离子含量0.06%JC/T42010碱含量0.8%GB/T1765.4水泥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 无砟轨道施工用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及检

12、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细度25%GB15962需水量化105%GB15963烧失量8.0%GB/T1764Cr含量0.02%JC/T4205含水量1.0%GB15966SO3含量3.0%GB/T1767CaO含量10%GB/T1768游离CaO含量1.0%(F类), 4.0%(C类)GB/T1769安定性5.0mmGB/T134610碱含量0.6%GB/T176 细骨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含泥量2.5%JGJ522泥块含量0.5%JGJ523云母含量0.5%JGJ524轻物质含量0.5%JGJ525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JGJ526压碎指标2

13、5%JGJ527吸水率2%JGJ528坚固性8%JGJ52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JGJ5210Cr含量0.02%JGJ5211碱活性0.1%TB/T292212颗粒级配详见GBJ522006JGJ52粗骨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针片状含量8%JGJ522含泥量1%JGJ523泥块含量0.2%JGJ524岩石抗压强度母岩与砼强度比不小于1.5JGJ525紧密空隙率40%JGJ526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JGJ527压碎指标值详见GBJ52-2006JGJ528吸水率2%JGJ529坚固性8%JGJ52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JGJ5211Cr含量0

14、.02%GB/T1468512碱活性0.1%TB/T292213颗粒级配应在级配区JGJ52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减水率25%GB80762含气量3.0%GB80763常压泌水率20%GB80764压力泌水率90%JC47351d抗压强度比170%GB807663d抗压强度比160%GB807677d抗压强度比150%GB8076828d抗压强度比140%GB80769凝结时间差-90至+120minGB807610Cr含量0.6%GB/T807711碱含量10%GB/T807712甲醛含量0.05%JG/T22313硫酸钠含量5.0%GB/T80771

15、4收缩率比110%GB80765、总体施工方案桥梁底座板施工方案:采用人工安装边模,罐车运输砼至施工地点采用浇注。路基支承层施工方案:采用低塑性混凝土,人工安装边模,罐车运输砼至施工地点浇注。道床板施工方案:采用轨排框架法施工。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交接完成后,采用汽车运输轨枕至轨排组装点,吊车吊装轨枕及排架组装轨排,底层钢筋预先铺设绑扎,人工配合吊车吊铺轨道排架,在已经施工的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面上铺设轨排,排架法调整轨道就位,精调后关模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卸至料斗,吊车吊运料斗浇注。6、施工工艺总结6.1原地面处理原地面按照隧道、桥梁、路基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进行地面硬化

16、。6.2路基支承层施工测量放样施工放样出支承层边线,放样点间距5米,采用墨斗弹出边线。模板安装在基面上安装16钢筋,纵向模板外侧采用可调支撑加固,间距1.0m。纵横向模板安装时采用悬垂定位法保证与水平面垂直,所有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粘帖,保证拼缝严密。模板与基面接触有缝隙部位,在侧模外利用砂浆进行封堵严实,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混凝土浇筑支承层采用低塑性混凝土,途中用自卸式卡车进行运输。混凝土入模后进行人工摊铺整平。先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棒作用范围为振捣棒直径的10倍,每次振捣应与上一次搭接,避免漏振。在靠近模板侧振捣棒应距离模板100mm左右,不得紧贴模板,避免跑模现象的出现。混凝

17、土用3m长铝合金尺将混凝土刮平,最后用木抹抹平混凝土裸露面。从模板边缘向内300mm的区域由人工压出16%的排水坡,表面要求平整光滑,线形顺直美观。压坡起坡点用墨线弹出,以此控制放坡位置。坡面在混凝土凝结前进行初刮、整平、压光三次处理。切缝支承层完成后,68小时(具体由试验段时间确定)内应进行切缝施工,释放表面应力。切缝间距3.5m,切缝深度不小于105mm,宽度控制在5mm以内。(5)养护支承层铺设后,及时洒水覆盖养护,先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然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6.3桥梁底座施工(1)测量放样施工前,首先要对桥梁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将基面清除干净。利用控制点测设出底座两侧边线、凹槽

18、位置,弹上墨线。(2)钢筋安装步骤1:根据纵向钢筋边线位置放置最外侧两根纵向钢筋,然后根据中间纵向钢筋的间距在底座板端头位置用钢卷尺量出并用白色粉笔标识出纵向钢筋的位置,摆放好余下的纵向钢筋;步骤2:根据横向钢筋边线位置放置最外侧两根横向钢筋,并与所有纵向钢筋交叉部位采用扎丝绑扎。根据横向钢筋间距在最外侧两根纵向钢筋上用钢卷尺量出并用白色粉笔标识出横向钢筋位置,从每块底座板两端向中间按标识出的位置摆放并绑扎好余下的横向钢筋;步骤3: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钢筋网纵向钢筋下安装C40-35mm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步骤4:在每块底座板底层距两端第1根、第5根、第10根横向钢筋最外侧两交叉点处焊接顶层钢筋

19、网12架立筋;步骤5:第4根、第10根横向钢筋之间为凹槽位置,顶层钢筋安装时采取在第4根、第10根横向钢筋与底座两侧第5根纵向钢筋交叉点焊接12架立筋的措施避开凹槽位置;步骤6:在架立筋上焊接顶层横向钢筋,然后按照步要求绑扎剩余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3)模板安装步骤1:模板安装前打磨除锈干净(目测光亮),并人工刷涂脱模剂;步骤2:安装纵向模板。在基面上安装16钢筋,纵向模板外侧采用可调支撑加固,间距1.0m。纵横向模板安装时采用悬垂定位法保证与水平面垂直,所有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粘帖,保证拼缝严密。模板与基面接触有缝隙部位,在侧模外利用砂浆进行封堵严实,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步骤3:安装中

20、间块横向模板,横向模板分为2块,相邻模板间端头采用螺栓连接;步骤4:安装凹槽模板。先测量放样后用墨线弹出凹槽的4条边线,利用凹槽面板四角的螺栓孔进行固定;通过调节螺杆控制凹槽模板顶面标高与中心位置,当凹槽模板标高及中线位置调整好后,将凹槽顶部连接一根横向的钢管,钢管固定在两侧的侧模,防止凹槽上浮。(4)混凝土浇注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直接抵达浇筑点浇筑;布料采用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的方式。采用插入式振动棒(ZD50型)进行振捣,同一浇筑横断面3台振动棒,插入时快插慢拔,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有空洞;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时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4050cm)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

21、cm的距离;混凝土浇筑后,应随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要合适,一般控制在2540s为宜,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宜,避免漏振、过振。砼抹面用2.6m长铝合金尺将混凝土刮平后,及时用木抹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随后再用钢抹抹平压实,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初凝(初凝时间由试验室根据钢球压痕试验确定)前进行第三次抹面、压光。(5)养护混凝土初凝后立即洒水,先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然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至少养护7d。(6)拆除模板底座板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6.4道床板施工(1)测量放样施工前,隧道、路基地段首先要对混

22、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将基面清除干净。通过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位置在每块底座板上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距每块底座板板端50cm处),用钢钉精确定位,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轨道中心线;以轨道中心控制点为基准放出轨枕控制边线(墨线标识);根据弹出的轨道中心线及凹槽的位置采用墨线定位出道床板底层每根纵横向钢筋的位置。(2)铺设隔离层、安装弹性垫板桥梁地段底座板与道床板之间设置隔离层,在混凝土底座表面及凹槽底面铺设聚丙烯土工布,土工布接缝与轨道方向垂直,采用对接方式并用胶带粘贴,注意不能出现折叠和重叠。根据设计在凹槽周围安装弹性垫板和泡沫板,并用胶带纸封闭所有间隙。(3)底层钢筋布设路基地段,首先要对支

23、承层表面进行凿毛、清洗干净;隧道地段,要对填充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清洗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道床板连续配筋,纵向20螺纹钢,横向16螺纹钢。横向钢筋长2.7m,间距650mm,两端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纵向钢筋共7根,间距440mm。采用自制钢筋定位尺,精准定位纵横向钢筋的设计间距,所有纵横向钢筋交叉部位安装固定绝缘卡,绝缘卡绑扎后多余部分条带剪除,保证砼密实接触。搭接长度大于700mm。相邻接头错开大于1m,保证同一横截面钢筋接头数量不多于3个。为防止绑扎后的绝缘卡损坏,绑扎后人员、设备、材料不得走行或放置在已绑扎钢筋上。采用同标号C40混凝土垫块将底层钢筋垫起,保护层厚度35

24、mm。在每一根纵横向钢筋的7个交叉点处,按点位1、3、5、7的顺序,每个断面设置4块。(4)轨排组装和运输吊运轨枕前,用高压水对其表面进行清洗除尘。冲洗后采用轨枕专用吊具,一次抓取5根轨枕,吊运到自动分枕平台后。由人工使用毛刷再次对轨枕表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残留的浮渣及灰尘。然后再次对轨枕表面进行外观质量检查,重点为桁架钢筋,有无扭曲变形、开焊或松焊等问题。计算好相邻轨枕间距,首先定位排架最外侧2根轨枕,在分枕平台两侧,用平台上刻槽标记轨枕底部钢筋位置,利用卡具由两侧向中间逐个调整轨枕间距位置;然后以最外侧2根轨枕为横向调整基准枕,在预埋套管上挂线,保证中间所有轨枕在一条直线上;最后用标尺检查

25、相邻轨枕间距。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吊装轨枕排架,将轨道排架扣件螺栓孔位置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5)轨排就位铺设吊车按中线和高程定位吊装铺设,误差控制在高程-100mm、中线±10mm。相邻轨排间使用夹板联结,每接头安装4套螺栓,初步拧紧,轨缝留610mm。每组轨排按准确里程调整轨排端头位置。在距离轨排拖梁支腿外侧50cm处钻孔(16,孔深6cm,孔距对应拖梁支腿位置)预埋长20cm的16圆钢,做为轨向锁定器的支撑。(6)轨排粗调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设站时观测附近2对控制点,测量轨排框架拖梁上的中心基准器,轨排两侧各安排4人同时对轨向锁定器进行调整。调整

26、原则:先中线、后高程调整。(7)顶层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电阻测试先摆放纵向钢筋,再从道床板一端向另一端逐根安装横向钢筋,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安装绝缘卡。纵横向接地钢筋之间采用50cm长16“L”型钢筋单面焊接(两个弯钩长度各25cm),焊接长度不小于100 mm;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两侧接地钢筋上。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电阻测量,采用专用电阻仪进行测量,每单元检测一次,铁链一次搭在全部横向钢筋上,用另一个钢筋搭在纵向钢筋上,两根铁链不相交,用电阻仪对两根铁链进行测量,检测要求大于2兆欧,对检测不合格单元的绝缘卡进行检测,对绝缘卡损坏处用剪刀剪去重新绑扎,直到检测合格。(8)纵横向模板安装桥梁

27、道床板横向模板下端插入底座板板缝内5cm,模板顶部通过定位器与轨排工具轨连接;路基段横向模板采用模板夹在纵向模板上固定。纵向模板桥梁地段通过侧模横向调节螺栓将模板贴住底座板侧面,路基地段支承层上用侧模拉杆固定,隧道地段在仰拱顶面用侧模拉杆固定。(9)轨道精调采用全站仪观测。轨检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水平位置,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先调整中线,后调整高程。(10)混凝土浇筑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及钢轨。施工时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卸料至料斗,吊车运送至现场浇筑。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应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指标(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不宜超过30),合格后方可卸料;采用一端向另一端连续进行。道床混凝土捣固采用4个振捣器人工进行振捣,作业时分前后两区间隔2m捣固,前区主要捣固轨枕底部和下部钢筋网,后区主要捣固轨枕四周与底部加强。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混凝土入模后用坡度尺和木抹按轨枕上所弹墨线完成粗平,坡度尺用于两线轨枕之间,木抹用于钢轨下、纵向轨枕间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