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苏教版三年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最新2015苏教版三年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最新2015苏教版三年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最新2015苏教版三年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最新2015苏教版三年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共10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会进行简单的估算。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4.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理以及估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2、四、课堂小结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大家一起来口算下面的几道式子:20×5 30×6 40×8 6×70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口算,不过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2.谈话:蔬菜美味又有营养,一天,李叔叔将自己培育出一批的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3.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1.教学例题1。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探讨12×10的算法。(板书:12×10=) 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菜椒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

3、箱菜椒一共有多少个吗? (板书) 让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 答:送给敬老院120个。 2.教学“试一试”。师:刚才大家已经会算12×10,对于以下几个式子大家会吗?自己试试看。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校对答案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4.教学例题2。出示例2情境图。(1) 提问:观察抽样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明确:这里每袋蒜头都大约30千克重,估算王大伯去年一共收获多少蒜头的时候就可以按每袋30千克估算,看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即 30×60=1800(千克)(3)追问

4、:这里为什么取每袋30千克进行估算?师生交流口算的方法。师生交流列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个信息。交流学生的算法。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12×560 60×212012×9108 10812120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交流20×30的口算方法。学生指出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即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板书设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例1、12×10=120(个)12&

5、#215;112, 12×10120 答:送给敬老院120个。 教学反思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共10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教学难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作业1.口算。27×10= 34×20= 28×10= 20×40= 5×4+

6、3= 6×8+2=2×3+2= 5×9+4=2.用竖式计算。1 9 2 8 3 4 × 7 × 3 × 2 1.投影出示例图。引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3.明确问题。 提出要求:怎样才能求出24×12的准确结果呢?(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理解算法,掌握方法。)4.竖式计算。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5.归纳算法。·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7、#18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6.指导完成“试一试” 。提出要求:交换12和24的位置让学生计算。明确: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乘法算式进行验算。 引导小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培养验算的习惯,养成验算意识。)(板书) 补充习题第2、3页。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1)6个2箱是12箱,2箱有 24×2=48个,有这样的6个两箱就是4

8、8×6=288个。(2)10箱有24×10=240个,2箱有24×2=48个,合起来12箱就是240+48=288个。(3)有的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例3、24×12=288(个 2 4 × 1 2 4 8 (2箱的个数) 2 4 (10箱的个数) 2 8 8 (12箱的个数)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教学反思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共10课时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4,“想想做做”第14题。教

9、学目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情况,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过程,掌握进位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教学难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作业1.用竖式计算。 1 3 2 4 3 1 ×1 3 × 1 2 ×2 3 提问:在刚才计算三道笔算题的时候,笔算

10、步骤是怎样的呢?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总结: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这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的笔算,只不过是进位的情况。1.投影出示问题: 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板书:24×53=)2.对于这一道算式,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竖式算一算。教师板书。3、你能接着往下算吗?请大家继续完成课本第5页例4的竖式。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5.归纳算法。·第二步怎么算的?·第三步怎么算的?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6、验算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交

11、流验算方法。 补充习题第4、5页。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学生一起回答,并口头列式。师生一起计算竖式的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例4、24×53=1272(个) 2 4 × 5 3 7 2 (24×3的得数) 1 2 0 (24×50箱的个数) 1 2 7 2 (上下相加的得数) 答:53箱一共有1272个。 教学反思课题练

12、习一共10课时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3.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作业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

13、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如:12×10= 30×40=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方法。提问: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时,步骤是怎样的呢?总结: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如:24×53= (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1题。 出示口算题目。 2.计算并验算。 做练习一第2题。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题目。 拓展深化:

14、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2)做练习一第4题。(3)做练习一第5题。总结:单价×数量=总价钱。补充习题第6、7页。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板书设计练习一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12&

15、#215;10= 120 30×40=1200 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一共10课时第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教学难点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准备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作业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乘法的估算,然后继续完成练习一。1.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如何估算的吗?(板书知识点)2.总结: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每一个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

16、然后计算几十乘几十。如:27×32,当我们进行估算时,看27接近30,32接近30,所以估算时直接算30×30=900。(板书)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计算和一些实际问题。 1.估算和笔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6题。 出示笔算题目。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7题。估算的时候,怎么估算?为什么?(2) 做练习一第8题反馈评议,出示第二个问题。(3) 做练习一第9题。 引导学生认知,要想快速地知道买的是哪种瓷砖,可以进行估算。 3.简单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10题。 反馈校对,指出要求“一共收获苹果多少筐”,首先要知道“运走了多少”。

17、 拓展深化: 一共收获的苹果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走的,另外一部分是剩下的。 (2)做练习一第11题。 反馈评议。明确要求“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必须先知道1幢可以住多少户,所以先求出一幢小高层可以住多少户。 (3)做练习一第12题。补充习题第8、9页。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列出估算式和计算式。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校对答案。总结:每一盒的支数×盒数=总支数 单价×数量=总价钱。板书设计 24×53=1272 2 4 ×

18、; 5 3 7 2 1 2 0 1 2 7 2 教学反思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共10课时第6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2.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先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其实是两位数乘几个十,得数是若干个十,应该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作业1.谈话:大家喜欢足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超市买足球,好吗?(出示主题图)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

19、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多少元?”板书:32×30 1.探讨算法。 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2.掌握方法。 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口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口算的呢? 那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板书) 对于这个竖式,第一步都为0,只相当于算了一下第二步,然后在后面添一个“0”。所以可以对这个竖式简化一下。 介绍简便方法:(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32&#

20、21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3.完成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补充习题第10、11页。让学生说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算法。生:先算出32乘3的积,再在后面添一个“0”。学生独立计算,板书设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32

21、×30=960(元) 答: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960元。 教学反思课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共10课时第7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6,“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练习巩固四、作业 1.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

22、学方法去思考、解决。(出示教学挂图)2.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3.你发现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问题:1、 ?算式: 2、 ? 算式: 3、 ? 算式: 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4.完整出示例题: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动笔算一算。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还有其他算法吗?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

23、共有多少个?)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1)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2)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揭示课题)4点拨: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补充习题第12、13页。(每个乒乓球2元,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共装6袋。)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自主尝试解答。一:5×210(元) 10×660(元)二:6×530(个) 30×260(元)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

24、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板书设计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答:买6袋乒乓球要60元。 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二共10课时第8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练习二”第18题,练习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末尾有0)。2.会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1.两位数笔算(末尾有0)的方法。2.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不

25、同方法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作业1.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2.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提问: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步骤是怎样的呢?总结: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出相关连的条件,看这两个条件组合起来能求出什么,然后再进行解答。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第1题。 2.竖式计算。 做练习二第2题。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3.解决实际问题。(1)做练习二第3题。 指出,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和柏树,必需先求出松树多少棵。(2)做练习二第4题。 (3)做

26、练习二第5题。 (4)做练习二第6题。 (5)做练习二第7题。(6)做练习二第8题。 补充习题第14、15页。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独立在书上完成。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独立在本上计算。指名快的同学板演。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交流方法二。说说题目中的条件是什么。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设计练习二 1.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 4 6 × 5 0 2 3 0 0 2.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一:4×6=2

27、4(元)3×24=72(元) 方法二:3×6=18(个)18×4=72(元) 答:买3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72元。 教学反思课题复习共10课时第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教学重点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解决实际问题。作业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复习口算)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板书:复习两位数乘两

28、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乘,以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提问:那么对于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应该怎么笔算呢? 3.复习估算。(板书:复习估算)提问: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估算呢?1.口算练习。 做复习第1题。2.计算并验算。 做复习第2题。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先估算在计算。 做复习第3题。 填表。 做复习第4题。 学生看表理解题意,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填什么? 反馈评议。指出: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做复习第5题。指出:要看买的是哪一种球?就要看19个这样的球的价钱最接近800元,而且不超过800元。(2)做复习第6题。 总结:

29、这一道题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2)做复习第7题。 总结:求卖出电视机多少台,根据“卖出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的2倍”这一句话先要求出洗衣机的台数。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点名学生回答,对于进位和不进位乘法应该怎么笔算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估算的时候,看一看每一个两位数各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相乘,算出答案。出示题目。教师集体交流估算式子和估算结果。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反馈评议,检查估算结果是否与实际结果接近。独立完成表格。说说每一步的含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复习(2)共10课时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0、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并且会用不同方法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有联系的条件)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1.填表。做复习第8题。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做复习第9题。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增加10,积

31、增加20个10即增加200。后面一个填空都比前面一个多20。)3.计算。 做复习第10题。 (每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相等。)24×25,60×31,26×19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快速算出结果吗?。4.先观察,再填空。 做复习第11题。指出:第(1)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第(2)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时,积分别是91的1倍、2倍、3倍这其实是积的变化规律。 5.解决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12题。 提问:要求30个这样的书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首先得要求什么? (2)做复习

32、第13题。 (3)做复习第14题 提问:还可以提哪些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4)做复习第15题。 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弄清楚图中基础地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图中指一指,画一画。独立解答:这时张华离烈士陵园还有多少米?思考题。 学生回答,总结:在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找出题目的条件,然后把有联系的条件组合起来看看可以先算什么,然后再看问题要求什么。说说表格每一行的量有什么关系。 独立在书上完成。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独立在书上完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独立一组一组完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你发现什么? 独立完成填空。反馈评议。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3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解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数的规律,并能 初步应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二互动新搜三.巩固扩展四.课堂小结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1.探究乘数是11

34、的乘法计算。(1)出示题目24×11 53×11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62×11的积。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4)出示题目:64×11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十位相加满10)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5)试一试:59×11 67×112. 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小结:3.提问

35、: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 算式考考大家吗?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算式里的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3)再让学生试着出题,教师解答。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他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 2.试

36、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24×26= 44×46 74×7625×25= 45×45 75×75 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举手发言学生列竖式计算(3)比一比看谁算的得快。23×11 16×11 43×11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试着说一说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里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

37、特点。学生列竖式计算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认识千米共3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实用价值。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简单换算。教学难点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

38、、互动新授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2、出示题目: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 学生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 提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5、教师出示教材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39、( )( )大约是100米,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 追问:走100米你走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2)完成第3题。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2、强化概念 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吗? 1、完成第1题。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什么交

40、通工具去上班? 2、完成第3、4题。 (米、分米、厘米、毫米)互相比划长度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者听说过千米?(10个)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回答预测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说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认识吨共3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指导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

4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教学准备课件、1桶10千克的水教学步 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二、互动新授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来表示。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课件出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