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志养生——排解与利用并行_第1页
五志养生——排解与利用并行_第2页
五志养生——排解与利用并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志养生排解与利用并行 【摘要】 通过查阅国内古今相关文献,结合历代养生家的养生实践,对五志养生进行探讨。认为五志养生的方法不外乎利用与排解两大方面。指出利用五志养生,应针对怒喜思悲(忧)恐(惊)各自的不同特点,采用针对的调理养生方法或总体调和的方法,使五志调和,从而起到促进阴阳平衡,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 【关键词】 五志; 五志致病; 五志养生 “五志”,即怒喜思悲(忧)恐(惊),是人类典型的情绪体验。中医认为,五志产生于“五脏之气”,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同时,五志内伤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五志致病的关键在于五志“不节”或“不时”。通过调和五志的方法,使五志发而中节,有时有度,在维持

2、人体气血阴阳平衡,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调和五志以养生防病,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养生家所公认的养生法则,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也证实情绪与健康之间确有密切联系。总体而言,五志须有节有度,方可起到调节人体,养生防病的作用,正如荀悦所言“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可以养神也”,然而针对各志的特点不同,又应区别对待,有些情志发挥适度给人体带来益处,应该合理利用,有些则常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则应择法排解,两者双管齐下,共奏养生防病之功。1 怒为魁首 怒,指生气、愤怒一类情绪,为典型的负性情绪,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养生防病首先制怒,如曹慈山的老老恒言戒怒中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3、”怒不仅是情志致病的魁首,而且怒难以控制和排解,如薛皮读书录(卷一)中讲到,“二十年制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可见其难于消除的程度。 历代养生家都很注重对怒志的调养,并且不同的门派及个人又各具特色,许多方法至今仍极为经典,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调养怒志最典型的方法是以忍制怒,如佛家将嗔恨心视为无明业火,曰“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又说心怀嗔怒之火,则把过去所做的一切功德善事统统烧光,曰“嗔是心头火,能烧功德林。”故而提出佛教道德生活规范六度之一的忍辱度嗔恨,主张每逢嗔的环境到来,即用最大的忍力,不令嗔心妄动放纵,忍辱容让在负重的情况下度脱嗔恨之心,并由此而养成宽宏的雅量和容让的美德,是对怒志的

4、一种具有佛家特色的调理方法1。 “忍”字文化,无论中外都具一定的影响力,明代学者陈白尘在其忍守箴中说:“七情之发,发怒为遽;从怒加之,唯忍为是;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励。”培根言:“无论情绪上表示怎样愤怒,但在行动上却千万不能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来。”提醒易怒者,要理智地克制自己,要“忍”。 理智以制怒是调养怒志的又一经典方法,即靠理智驾驭感情,控制怒志发作。理智制怒的前提是静心,管仲讲到“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静则得之,躁则失之”。提出以静止怒,即通过冷静的思考首先让理智占据主导地位。继之,则是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事理,平静地分辨和判断是非,即“徐观理之是非”,这是理智制怒的关键,钱

5、琦在钱公良人浯由庚中讲到:“人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不遽发,而徐观理之是非,则怒可忘矣。”也就是说遇到可怒之事,应先冷静下来,细心思考,正确分辨,则可以忘掉发怒,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另一种理智制怒的方法是事先权衡利弊,想象发作的后果,从而克制怒,如老老恒言戒怒言:“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又如郑瑄在昨非庵日颐真中云:“人能以欲怒过后作想,神自清,气自平。”理智以制怒,需要长期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意志锻炼、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做到。民族英雄林则徐,动轨易怒,为克制自己,特以“制怒”二字为座右铭,以便随时提醒自己。理智告诉他,要制怒,必须具有博

6、大的胸怀、良好的涵养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风格和态度。他劝告人们说:“怨人者易怒,责己者心宽:诽谤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欣然受赐,何怒之有。” 怒为五志致病的魁首,忍以制怒和理智以制怒,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和排解怒志,从而预防因怒引起的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失调,达到调怒以养生的目的。2 喜则气和,乐以正道 喜,指欢喜、快乐一类情绪,属对人体有益的良性情绪,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说明喜志可以使气血和畅,在血管中的营气和在体表的卫气流通,精神畅达,生机旺盛,从而有利于益寿延年。遵生八笺中也说:“安神宜悦乐。”即愉悦快乐的情绪,具有安神的作用。 乐观是喜以养生的典型代表,乐观的态度

7、不仅对事业和前途具有重要作用,更对人体健康长寿有极大益处。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主张人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益寿延年,他归纳出老人养生“十乐”,云: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暴背之乐。其中既倡导体力劳动之乐趣,又推崇精神生活之乐趣,实质是教导人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遇事多想一想积极的方面,常持快乐心,健康寿自长1。论语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排除不良情绪因素,防止衰老的最好方法。知足常乐是喜以养生的又一典型代表,人们应该培养“知足者常乐”的思

8、想,足而生乐,乐而生喜,喜则生情,情则养人,焕发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2。 喜以养生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即主动寻找乐趣,愉悦情怀。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情趣爱好,自行选择,元朝医家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读义理学、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就是说,琴棋书画、种花养鸟、旅游观光、河边垂钓等有益的爱好都能使人愉悦情怀,告诫人们应该多多培养兴趣爱好,喜乐以养生延年。主动发笑以养生也是喜以养生的方法之一,王冰释内经曰:“笑,喜声也”,言明了笑与喜的关系,近代养生家丁福禄提出每日专门抽出时间,逢场作戏,口资笑乐,他在丁福保训中指出:“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耳。每日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 喜以养生应该禀着乐以正道的原则,周易豫从哲学的角度提出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顺以动,豫”,豫,指快乐,意指应时而动则快乐。魏源也提出以正道为乐,在默觚学篇九中曰:“以道为乐。”具体的要求如刘安在淮南子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