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_第1页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_第2页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局部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10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 ET(表柔比星40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mg/m2,第1天持续1h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方案 ,B组采取CAF(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病理疗效及其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

2、有效率为85.2% ,其中ET方案组有效率为 88.7%,CAF方案组为72.0%。两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5.4%、71.4%和85.3%、58.9%。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ET组较CAF组新辅助化疗更敏感,更易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病理完全缓解(pC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5.3%,显著优于CAF组,但5年总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ET方案; CAF方案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14-02 乳腺癌是一

3、种具有全身性疾病特点的肿瘤,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以及发挥与手术治疗联合的优势仍存在争议。为寻找能够快速降级降期、不良反应小的化疗方案,我们以CAF方案为对照,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应用ET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以探讨其安全性、临床疗效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乳腺外科2004年8月2009年8月间10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乳腺肿瘤常规行核心针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物学标志物证

4、实属于乳腺癌。将106例女性期和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新辅助化疗,A组(ET组)68例,B组(CAF组)60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见表1。既往均未用过任何治疗。Karnofsky评分>80分,心、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炎性乳腺癌或转移性乳腺癌除外。 1.2 治疗方法 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mg/m2,第1天持续1h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CAF组: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

5、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ET组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口服。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若治疗无效,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1.3 评定标准 按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观察标准1触诊乳腺肿物大小变化,参考乳腺B超结果评价化疗疗效。化疗前及手术前各评价1次,根据WHO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其中完全缓解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临床完全缓解(cCR)。pCR定义为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均无残留浸润性癌细胞,其中残留原位癌也包括在pCR组;每例患

6、者术后腋窝淋巴结常规送病检(至少清扫10枚),比较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随访 将手术治疗作为随访起始时间,以复发转移为终止时间。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09年7月截止。复发指临床及组织学显示同侧乳腺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远处转移病灶。无病生存时间指从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至第1次复发或转移的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总生存时间指从治疗第1天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Kaplan- Meier方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用log-rank检验进

7、行生存率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入组病例均为可评价疗效。ET组总有效率(RR)为88.7%,pCR率22%,保乳率26.5%;35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局部放疗。CAF组总有效率为82.0%,pCR率18.3%,保乳率21.7%;32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局部放疗或改变化疗方案后再行手术治疗。ET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保乳率以及pCR率方面,ET组均优于CA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远期疗效 中位随访60(2494)个月,5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34例因肿瘤转移死亡,随访时间673个月,平均35个月。用

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T组(A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5.3%,高于CAF组的5年DFS(58.9%),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ET组在5年无病生存率优于CAF组。ET组的5年总生存率(OS)为75.4%,CAF组为71.4%,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乳腺癌早期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综合采用多种疗法才有可能提高治愈率、减少远期转移的发生。新辅助化疗相对于辅助化疗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早期杀灭乳腺癌亚临床转移病灶,使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降期,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与保乳手术的成功率;还能提供肿瘤化疗敏感性以及患者预后的信息,及

9、时评价疗效,有助于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完全缓解者的长期生存率可显著提高2。 我们运用了ET与CA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许多大型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本组ET总缓解率达88.7,较上述试验组高。提示含蒽环类药物的ET方案仍是乳腺癌有效治疗的一线方案。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已不仅仅是晚期乳腺癌可以有效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且也已成为早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但新辅助化疗也会带来问题,如化疗后的病理标本会丢失一些预后指标的信息;CR患者的手术切除部位较模糊,需要

10、在术前准确标记肿瘤位置等。但是随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一种提高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34. 2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nd hor monal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re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