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_第1页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 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 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 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 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 成像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 40.0cm 刻 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

2、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 40.0cm -30.0cm10.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A 错误;B. 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 上,B 错误;C.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 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 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 正确;D. 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

3、,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 错误。故选 Co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 镜方向移动 5 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甲- 十冶治/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是 15cm ,此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5 cm,物距变为 35cm,物体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 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此时的应用是照相机,故应选A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物距u =30 厘米,像距 v = 20 厘米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若烛焰移到离凸透镜 12 厘米处,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正立的C.放大的D.缩小的【答案】 C【解析】【详解】当物距 u=30cm,像距 v=20cm 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所以30cm2f2f20cm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vfv15cm。若将烛焰置于距凸透镜 12cm 处时,即 u=12cm,有两种情况:若焦距在 10cm 和 12cm 之间 则fvuv2f,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焦距在12cm 和 15cm 之间,则uv

5、f,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以上知,故只有C 正确。 故选 C。4. 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 取景框,接下来的操作是( )A. 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B. 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C. 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D. 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答案】 B【解析】【详解】 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 景框,即是要把像变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像要更加小,那么物距应该变大, 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

6、同时为了成清晰的像,像距要变小,即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故选 B。5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解析】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当在 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 看到的为,继续远离大于 2 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故四个像的顺序为.故选6.投

7、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 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H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 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it纹诱任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

8、距。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像距,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为物距,所以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故D 符合题意。选 D。A.【答案】CC.D.C.ZB.7.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 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答案】B【解析】【详解】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 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 时像距为 15c

9、m故可以得到f15cmv2f化简可得7.5cmf15cm此外,由图甲可知,像距为15cm 时,物距在窗外,说明此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 15cm 且光路可逆,若物距为 15cm 时,像的位置应该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 围。选项 A图中物距为 10cm,此时像距应该超出光具座范围或成虚像,故A 不符合题意;B.此时物距约为 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满足7.5cmf|1|0600 SOA. (0 1(iiiinpnpiii卩Ti pi屮川1冊06070 SO 90 cmB.1II叩1叩何門|側|卩|叩010 2030 405lll|l|l!IIIIIT

10、I0 $0 1110|1111|1|1|1|1|C.A | piiii|iiiii|nii|iiiii|iiii|viii|iii|ini|n010 2030 405060: SC 90 cmD.C.若此时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则焦距为 10cm,更接近7.5cm,不符合题意;D.若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则像距为12cm,此时蜡烛应该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围,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o&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烛焰、 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 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

11、像原理相似B. 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C. 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f 15cmD. 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 镜【答案】D【解析】【分析】(1 )凸透镜成像时,u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 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 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会聚成像.(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 2f,像距 v: fvvv2f,求解不 等式即可.(4 )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

12、变小的特点.【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 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 错误;B 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 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 的像变暗.故 B 错误;C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 ; f(70cm-50cm)2ffv5cm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v6cmv2f3cmvfv6cm综合得3cmvfv5cm故 B 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

13、像一定会变大,故C 错误;D. 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 4cm 时,如果3cmvfv4cm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故选 A。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pi 1;| iiii |Tli 11 aMIpi 11 Tij11 iiijiT! ipiirjIFi ? aqm IQfi叩m中呷iiifh叩W 1OQ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 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

14、晰倒立的像C. 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100cm处能看到蜡烛的像【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 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2 f u v 30cm则焦距为 15cm,故 A 项错误;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 动,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 之间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50cm40cm ,移动凸透镜在适当位置能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原理

15、可知,光屏距离凸透镜10cm20cm之间时,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 项正确;C. 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 晰的像,故 C 项正确;D. 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光依然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进,人眼在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故 D 项正确。故选 BCD。12.某凸透镜成像时,像距 v 跟物距 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B.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C. 当 u16cm 时,该凸透镜可作放大镜使用D. 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

16、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当 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所以 f=8cm,即凸透镜 的焦距是 8cm,故 A 错误;B. 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 B 正确;C.当 u16cm 时,有两种情况:若 uf,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若 f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D 错误。 故选 Bo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7、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 该透镜的焦距满足 8cm f 15cmC. 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 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可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 不正确;B.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2f v f,u 2 f即2 f 16cm f,30cm 2 f可

18、得16cm f 8cm,f 15cm则8cm f 15cm透镜的焦距满足8cm f 15cm,故B正确;C.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 项不正确;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 项不正 确。故选 B。14. 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 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C. 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D. 实像和虚像都可在光屏上呈现【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当物体在一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的像不

19、一定是虚 像,故 A 项错误;B.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故B 项 正确;C.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的像不一定都是正立 的,故 C项错误;D.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D 项错误。 故选 B。15.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 镜的方向移动,物距 u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 v 与 t 的大致变化关系为 乙图中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

20、远 (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u2f到fu2f,但像距只能接 近 1 倍焦距,而不能小于 1 倍焦距,故只有 C 正确,ABD 错误.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16.图 a 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 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 是A. 甲T乙T丙T丁B. 乙一丙一甲一丁 aC. 乙一丁T甲一丙D. 丙T甲T乙T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此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的是正立、

21、放大的虚像,看到 的是乙图;接下来凸透镜逐渐远离刻度尺,物距增大,当增大到等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时,不成像;继续远离刻度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此时看到的是丁图;继续远离至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 像,此时看到的是甲图;凸透镜继续远离至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此时看到的是丙图。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o1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 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

22、当远离透镜C. 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答案】B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要使成像大些,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则像变大;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是增大了物距,减小了像距,像会变小,故A 错误;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即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则像变大,故确;C. 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会变大,故C 正确;D.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会变小,故D 错误;故选 BC.点睛:要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 变小(反之像变大),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

23、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 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时透镜的焦距10cm f 20cm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D. 向水透镜注水后,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像光屏向右移动【答案】BC【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正确;B.由图可知u 20cm,v 40cm,贝U20cm 2f40cm 2 f20cm由可得透镜焦距故 B 正确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物距u 40cm,像距为v 60cm 40cm 20cm即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向水透镜注水后,透镜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小,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所以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D 错误。故选 BCo19.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 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 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