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第1页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第2页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第3页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第4页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系 别: 食品科学系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起迄日期: 2016年12月19日2016年12月21日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1 .处理能力:14222m3/d混合气体 .设备型式:填料吸收塔2 .操作条件: 混合气体含氨量为5%,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量低于0.22%,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操作压力:常压操作温度:20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

2、时连续运行。厂址:天津地区。设计要求: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设计;填料层压降的计算;绘制吸收塔计算结果列表;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设计基础数据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1. 设计出满足课程设计要求的填料吸收塔。2. 制作相关的任务书、说明书及设计结果表。3主要参考文献:1 柴诚敬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时钧,汪家鼎等. 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3 柴诚敬,贾邵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4课

3、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 迄 日 期工 作 内 容12016-12-19对题目进行初步设计,查阅相关资料及收集数据22016-12-20对设计进行修改并计算设计过程32016-12-21完成设计题目相关任务书、说明书及结果表主指导教师日期: 2016 年 12 月 19 日- 2 -天津农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设计时间 2015年 12 月 19日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6 年 12月 19 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 录一.设计方案简介 1二.设计计算 2(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2(二)填料的选择 2(

4、三)基础物性数据 21.液相物性数据 22.气相物性数据 23.气液相平衡数据 2(四)物料衡算 3(五)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衡算 31.塔径计算 32.填料层高度计算 4(六)填料层压降计算 5(七)计算结果列表 6三设计体会 6一、设计方案简介: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分散相,液相为连续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层,液体自塔顶沿填料表面下

5、流,气体逆流向上流动,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工业上,塔设备主要用于蒸馏和吸收传质单元操作过程。蒸馏过程多选用板式塔,而吸收过程多选用填料塔。二、设计计算:(一)设计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二)填料的选择对于水吸收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三)基础物性数据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

6、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13由手册查得,2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为 =998.2kg/m3粘度为 =0.001pas=3.6kg/m·h表面张力为 z=72.6dyn/cm=940896kg/h220NH3:H = 0.725kmol/m3·kpa20NH3: 20NH3: 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0空气的粘度为 3.相平衡数据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时氨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1 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 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四) 物料衡算进塔气相摩尔比为出塔气

7、相摩尔比为进塔气体混合流量为: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取操作液气比为 (五)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气相质量流量为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查图5-21得查表5-11得取 由 圆整塔径,取 。泛点率校核:(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填料规格校核: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查附录五得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1200mm合理。2.填料层高度计算脱吸因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采用修正的恩田

8、关联式计算:查表5-13得液体质量通量为 气漠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气体质量通量为 液漠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由 ,查表得 : 则 由 ,得 则 由 由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查表,对于阶梯环填料,取则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10000 mm,故需分段,分为四段,每段2500mm。(六)填料层压降计算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横坐标为查表得,纵坐标为 查图得填料层压降为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2.4.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该吸收塔塔径较小D=500mm,而多孔直管式喷淋器适用于600mm以下的塔,因此在本次设计中我采用多孔直管式喷淋器作为液体的喷淋装置。2.4.2分布点密度计算按Ecker

9、t建议值,D=500mm时,喷淋点密度为285点,因此设计取喷淋点为285点。布液点数为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行布点设计。设计结果为:分布为11道环圆孔,每道孔分布5个孔,实际设计布点数为n=55点,如图1-1所示。 图1-1 直管式液体分布器的分液点示意图2.4.3布液计算由 取 设计取 。三设计体会在这个课程设计过程当中,我们综合地运用了我们所学习过的流体力学,吸收等方面的化工基础知识,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吸收氨的填料塔。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塔板结构的设计,数据的校验。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化学工艺原理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水吸收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思维实践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做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数据设计出来不一定能如人意,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