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new_第1页
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new_第2页
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new_第3页
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new_第4页
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new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 over IP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泰尔网 2009-12-10 10:57:21 来源电信网技术作者楚 印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1 引言承载网络采用IP技术是今后电信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通过采用统一的IP骨干网,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简化与优化,支持组网的灵活性和传输带宽的最佳利用,从而为移动运营商节省网络投资和运维开销。目前,国内各运营商都在经历着从2G到3G网络的业务演化和迁移。在此过程中,终端用户接入速度明显提升,数据流量也急速增长。这些增长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能够灵活地处理峰值流量的冲击,而且能够在需要时迅速、简单地扩容,同时还要保证电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健壮性。在

2、这种条件下,原来基于帧中继的Gb链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在IP网络上承载Gb业务流已成为迫切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许多成功商用Gb over IP案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携手中国移动通信一起,在其GPRS/EDGE网络上实施Gb接口IP化改造方案,仅河南移动就有15台SGSN,400多个BSC,8000多个PCU运行在Gb over IP网络中,全省共节约E1电路1000余条。2 Gb over IP的技术原理2.1 Gb over IP接口的协议栈Gb接口位于GSM/GPRS网络中的BSS和SGSN之间,用来传送SGSN和BSC之间的信令和用户数据。Gb over IP(3GPP TS

3、 48.016)与Gb over FR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见图1),主要改变是在网络服务层从原来的帧中继承载改变为IP/UDP承载,通过基于IP的路由寻址完成Gb接口的信令和数据交换。而其上层的其他协议和应用并没有任何改变。图1 Gb over IP和Gb over FR协议栈的比较在帧中继承载方式中,(NSEI,NSVCI)对应于存在于PCU和SGSN间帧中继承载中的永久虚连接,而在IP承载的Gb口中,(NSEI,NSVCI)则最终通过源/目标地址端口四元组(IPs,UDPs,IPdst,UDPdst)来进行标识(见图2)。通过该四元组,可以明确标识PCU和SGSN间的一条链路。NS-VL

4、是对应着本端(PAPU或PCU)的UDP/IP Endpoint,它是NS层与下层L2通信的路径。一个NS-VL可以服务于多个NV-VC link。而NSEI主要是为了实现Gb口接口链路管理,同一NSEI组内的多条NSVC可以实现负荷分担和互为备份的作用。在IP作为承载的Gb链路中,BSS/SGSN的同一NSEI组中的多条NSVC,可以IP地址不同,也可以IP地址相同,而端口不同,配置上的灵活性非常强。图2 NS-VL、NS-VC和NSEI的示例2.2 Gb over IP的配置模式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的Gb over IP解决方案支持静态和动态两种配置模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对NS-VC的定义上,静

5、态配置模式需要手动去定义所有相关参数,而动态则只需要定义部分参数,其余的配置信息则由PCU和SGSN两端协商产生,具体的描述如下:(1)静态配置模式在静态配置模式下,每一条NSVC在PCU和SGSN两端都需要明确定义:NSVCI,NSEI,PCU ID(或SGSN PAPU ID),IPs+UDPs,IPdst+UDPdst,Data Weight,Signaling Weight。两端配置都完成后,当激活NS-VC链路时,BSC或SGSN会向对端发送NS-ALIVE消息;在收到该消息之后,SGSN或BSC会向对端回应NS-ALIVE-ACK消息,至此该流程结束,这时的BSC和SGSN会在本端

6、将NS-VC状态置为工作状态,并开始传输信令和用户数据流量。随后的BSC或SGSN会每隔NS-test Timer后发送一个NS-ALIVE消息给对端,来确认链路状态是否正常。(2)动态配置模式在动态配置模式下,只需定义本端的NSE参数,其它的配置信息是由链路两端网元的Sub-Network层的自动协商流程来完成的。其自协商流程有SIZE,CONFIG,ADD,DELETE,CHANGE-WEIGHT等。该流程首先是BSC发送一个SNS-SIZE 给SGSN,内容包含Reset标识、最大可配置的NS-VC数量,以及BSC侧配置的IP Endpoint的数量。SGSN收到后会依据此计算出全互连状

7、态下需要的NS-VC的数量,如果它小于等于BSS可以配置的最大NS-VC的数量,则这次SIZE流程就被SGSN接受。如果SIZE流程成功,接下来BSS会继续发送SNS-CONFIG给SGSN。如果SIZE流程不成功,则SGSN会在SNS-SIZE-ACK中用Cause Code为“Invalid Number of NS-VCs”,“Invalid Number of IP4 Endpoints”,“Invalid Number of IP6 Endpoints”来通知BSS。CONFIG流程用来交换该NSEI两端的配置信息。首先BSC会发送所有自己要配置的IP Endpoint信息给SGSN

8、,SGSN收到后会回复SNS-CONFIG-ACK给BSS。随后SGSN会将自己的配置信息通过SNS-CONFIG PDU发送给BSS,BSC收到后也回复SNS-CONFIG-ACK消息。所有流程完成后,BSC侧的IP Endpoint会向对应的SGSN侧的IP Endpoint发送NS-ALIVE消息来激活NS-VC(见图3)。图3 SNS SIZE和CONFIG流程动态配置模式下还有ADD和DELETE流程,用来增加和删减IP Endpoint,以及CHANGEWEIGHT流程用来通知对端本网元的Signalling Weight或Data Weight发生了变化。(3)负载分担Gb ov

9、er IP支持同一NSE下多条NSVC之间的负荷分担,而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模式,每条NSVC所承载业务量的多少由定义的权重Weight来决定(包含Data Weight和Signaling Weight),Weight越大,该链路所承载的业务量的比例越高。为避免IP数据包在选择不同路径时,出发和到达顺序不一致,通常同一TLLI的数据包只选择一条NSVC通过,后续的数据包不再进行路径选择。3 Gb over IP的组网IP的组网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但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IP网络资源,并能够保证GPRS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以及有效地减少IP网络中的抖动和时延以保证业务的QoS,是Gb ov

10、er IP网络实施前要考虑的几大要素。如图4所示,运营商可以根据PCU和SGSN所在的位置和地域不同,分为同城市共机房、同城市不共机房以及不同城市等组网方案。3种方案中都利用了已有的IP网作为承载,并在接入层面做冗余性设计(如使用OSPF,VRRP,MSTP等网络协议),另外可以利用IP承载网中的MPLS技术将Gb业务和其它业务流进行分离(如Gn,Gi,Gp等),这样既保障了QoS又提高了安全性。图4 Gb over IP的组网方式4 Gb over IP的优势4.1 投资成本的减少(1)E1的投资节省由于Gb接口IP化摆脱了对传统帧中继网络中E1电路的依赖,只需承载于现有的IP网络上即可,从

11、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对传输资源的投入和占用。(2)网络利用率提升由于传统帧中继网络为链路独占方式,虚链路的带宽始终限制着PCU下业务量的增长。而GPRS业务有很大的潮汐效应,由此造成同一时间内富余的Gb链路资源得不到释放,而业务量增长的地方,带宽又得不到保证,这样就造成链路带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而IP承载中的带宽共享的特性,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于国内各运营商均建有自己成熟且完备的IP承载网,因此不需要新建网络来实现Gb接口的IP化,只需利用现有资源即可。4.2 运维成本的减少(1)简化的Gb链路调整传统帧中继网络下的Gb扩容或Gb调整工作,由于近年来业务的迅猛发展而变得

12、越来越多,再加上例行的软、硬件维护而产生的Gb调整,这些都需要前期网络规划和后期的操作实施,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维护成本。Gb接口IP化使得Gb带宽扩容的概念转化为设备容量的扩充和IP带宽资源的扩充,调整的频率因此被大大降低。诺基亚西门子的Gb over IP解决方案支持使用域名解析的方式来寻找对端的IP Endpoint,网络调整时只需更新DNS和SGSN上的配置信息,即可完成Gb接口迁移的工作,而无需像传统模式下既要跳接电路,又要手动修改或创建两端网元的配置数据,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中断的时间。(2)统一的IP网维护传统帧中继网络下由于Gb接口占用大量的E1端,这些E1电路经常会由于误码和滑码过

13、多而造成Gb链路的中断或闪断。Gb接口的IP化使Gb接口也纳入IP网综合维护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分组域核心网的各个接口都归属到同一维护部门,让维护工作更加高效、有序。(3)简化的IP连接传统帧中继网络下的SGSN和BSC,其Gb接口通常需要从设备上引出很多条E1电路到传输网。而IP化改造后,只用几根光纤和网线就可以解决问题。4.3 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1)IP承载网提供更好的冗余性传统的帧中继连接方式通常没有备份机制,一旦传输出现问题,就会造成Gb接口中断进而影响业务使用。而运营商的IP承载网通常具有良好的冗余性和可靠性,从接入层面到汇聚层面都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动态路由,VRRP和STP等被广泛

14、应用的网络协议都为业务保护和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业务恢复快传统帧中继网络中,一旦出现SGSN故障或传输中断,常常需要重新布放传输和重新配置数据,业务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恢复。而Gb over IP以后,一旦SGSN出现问题,只需在备份的SGSN上添加数据和修改IP网的路由指向即可,业务在几分钟内即可得到恢复,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投资及维持了用户感知。(3)Multi-Gb需要Gb over IP支持Gb over IP为SGSN Pool的网络实施打下了基础。基于Gb over IP的网络只需进行数据配置即可轻松实施SGSN Pool。Gb over IP和SGSN Pool的技术在现网中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分组域核心网的可靠性和抗冲击性。4.4 更利于平滑演进(1)IP化和FR可以共存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的Gb ove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