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和冷却系统_第1页
换热和冷却系统_第2页
换热和冷却系统_第3页
换热和冷却系统_第4页
换热和冷却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节 换热和冷却系统工艺设计一、 换热和冷却的流程设计1概述换热和冷却工艺流程是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和冷却的流程设计是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热量,也就是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换热流程。在安排换热流程的同时,对温度等操作条件也应随之加以确定。当主要的目的是加热冷流时,一般总是先和温度较低的流体换热,然后再和温度较高的流体换热,这样总的平均传热温差较高。2介质流程确定确定介质那一个走管程,那一个走壳程,应根据流体性质,从有利于传热,减少设备腐蚀,减少压力降和便于清洗选定。在确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有腐蚀性介质走管程,以免走壳程时换热器的管程

2、和壳程同时受腐蚀。2)有毒性的介质走管程,泄漏机会较少。3)压力高的介质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而增加厚度,多耗钢材,造价增大。4)不清洁的易于结垢的介质走管程,便于清洗。壳程不便于清洗。5)粘度大或流量小的走管程,因可采用多管程获得较大的流速,有利传热。6)如果两种介质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宜将膜传热系数高的介质走壳程。壳程雷诺数 > 100即为湍流状态,可减少压降。7)在水冷却器中,一般均为水走管程,被冷却的介质走壳程。8)气相冷凝走壳程(无管壳式换热器的那种折流板)。已有定型的冷凝器,有相变的一方走壳程。3流速流速是换热器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换热器的流通面积。增加流速有利于传热,同

3、时也增加了压降。因此,根据经验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确定合理的流速。此外,为了避免由于流速过高而造成设备的磨损。根据经验确定的换热器内的流速范围可参考表2-3-29的数据:表2-3-29 换热器内的参考流速范围介质管程流速(m/s)壳程流速(m/s)循环水新鲜水低粘度油高粘度油1.0 2.01.0 1.50.8 1.80.5 1.50.5 1.50.5 1.50.4 1.00.3 0.8表2-3-30为不同粘度的液体在换热器中的最大流速。表2-3-30 不同粘度的液体在换热器中的最大流速液体粘度(mPa·s)最大流速(m/s)> 15001000 500500 100100 353

4、5 1< 10.60.751.11.51.82.4流速的确定,既要有利于传热,又要使换热器的压降在合理的范围内。4压力降对流体的压力降,可参考表2-3-31的数据:表2-3-31 合理压力降参考值操作情况操作压力(kPa)合理压力降(kPa)负压操作低压操作低压操作中压操作高压操作P = 0 10(A)P = 10 70(G)P = 70 1000(G)P = 1000 3000(G)P = 3000 8000(G)P = P/10P = P/2P = 35P = 35 180P = 70 250在选定具体的换热器后,要对流体的压力降进行详细核算。5换热终温的确定确定换热终温实际就是怎样

5、合理利用热源,或某热能有无必要回收等,直接影响整个工艺流程。换热终温的确定,影响到热强度和换热效率。在热流进口温度和冷流出口温度相等的极限情况下,热量利用的效率即换热效率虽然最大,但热强度为最小,需要的传热面积为最大。另外在决定换热终温时,一般不希望出现温度交叉现象,即不希望冷流的出口温度高于热流的出口温度,否则会出现反热现象。为合理确定换热终温,可参考以下数据:见图2-3-63:1)热端的温度差20。2)冷端的温差分3种情况: 两种流体换热时,在一般情况下端点温度差20。 T1 热流 两种流体换热时,若热流尚需进一步冷却,冷流尚需 t2 T2进一步加热,则冷端的温度差15。 冷流3 流体用水

6、或其它冷媒冷却时,冷端温度差5。 t13)海水用于冷却时温升10。 图2-3-63 温度差计算示意图 二、冷换设备类型及其选择 1冷换设备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海上常用的冷换设备有: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平板式换热器和空冷器。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件构成。管束安装在壳体内,两端固定在花板上。见图2-3-64。管壳式换热器在所有换热器中使用最广泛。优点是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较大,传热效果也较好。由于结构坚固,而且可以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也比较宽广,故适应性较强,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采用更为普遍。图2-3-64 管壳式换热器2)套管

7、式换热器将两种直径大小不同的直管装成同心套管,并可用U形肘管把许多段串连起来,每一段直管称作一程,即为套管式换热器。见图2-3-65。进行换热时,两种流体都可达到较高的流速,从而提高传热膜系数,而且两流体可始终以逆流方向流动,平均温差亦为最大。由于结构简单,能耐高压,应用灵活,可根据需要增加或拆减套管段数。适用于流量不大,所需传热面积不多的场合。图2-3-65 套管式换热器3)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为一组金属板片构成,两相临板片的边缘衬以垫片,冷热流体交替在板片两侧流过,通过板片进行传热。见图2-3-66。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能高、操作灵活性大、体积小、结构紧凑、钢材耗量少的优点;但因板间距小,

8、流通截面较小,流速又不大,因此处理量不大。另外,板翅式换热器检修难度较大及对流体的洁净度要求高,耐压能力低于管壳式换热。板式换热器通常适用于液液换热。对流量小的流体,当压力与温度较低,推荐选用板式换热器。海洋平台上常被用于冷却水/海水的换热系统中。图2-3-66 板式换热器4)空冷器空冷器是用空气来冷却通过管内的流体。它由管束、风机、构架及百叶窗组成。见图2-3-67。空冷器腐蚀性较小,压降小,维护费用低,无需各种辅助费用;但空气比热小,传热系数小,传热面积大,体积大,成本高,受气候影响大,噪音大,布置受限制。空冷器适用于缺少水或水处理昂贵的地区。空冷器适于冷凝或冷却干净的气体及轻质油品。图2

9、-3-67 空冷器5)其它型式在海上油田,也有一些其它型式的冷换设备及加热方式。 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分为直接加热型及间接加热型。 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为电热原件插到罐体内直接与被加热介质接触。见图2-3-68。这种加热方式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由于流体中杂质造成局部过热而结集,因此需要抽空清洗,耗费维修工时;另外,对高压、危险性介质,端部法兰密封要求甚高,维修难度大,可靠性较低。图2-3-68 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在油气处理加热器、燃料气加热器、海水、淡水、柴油罐内的加热器,均有用这种方式加热的电加热器,如锦州20-2海上平台。 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间接加

10、热型电加热器为电热元件加热传热介质(导热油或水),再由导热油来加热被加热介质。见图2-3-69。这种加热方式具有导热油或水在高温下不易结集,安全可靠性高。但由于间接式传热线路为:电加热元件导热油或水管线被加热介质,其加热效率低,且导热油或水需定期更换。图2-3-69 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电水浴加热器即为间接加热型电加热器。他是一个圆筒形结构,内件有被加热盘管,圆筒内充满了水,电加热器加热水的温度,当被加热介质通过筒体内的盘管时,由热水加热。绥中36-1J区用的加热器即为电水浴加热器。 盘管式加热器盘管式加热器为在被加热介质中设热介质(导热油或蒸汽)加热管线,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或维温。如在油舱等

11、大舱中设独立加热盘管,一般布置在舷侧壁和舱底部。在主甲板上有加热管汇和阀门,根据舱温就地控制阀组的开度。在油罐中,管式加热器一般布置在罐底部。目前FPSO上的油舱均用热介质为导热油的盘管式加热器进行加热和维温,如文昌油田的南海奋进号。2国产标准管壳式换热器型号及表示方法 X X X X X X X/X X I(II) 换热管级别:I较高级冷拔换热管 II普通级冷拔换热管 管程数换热管长度,m / 换热管外径,mm 公称换热面积,m2 公称压力,MPa 公称直径,mm 钩圈式浮头 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换热器或冷凝器) J-无隔板分流壳体(或冷凝器壳体) 管箱型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例

12、如:BES6001.6553/192II即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600mm,管、壳程压力均为1.6MPa,公称面积55m2,普通级冷拔换热管,外径19mm,管长3m,2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3国产标准空冷器型号及表示方法 X X X X X X/X X 管程数翅片比/翅片管型式 设计压力,kPa管箱型式 管束换热面积,m2 翅片管排数 管束公称尺寸 长×宽 m 型式:p-水平式管束,x-斜顶式管束,s-湿式管束例如:X4.5×3463.616S23.4/LII即为:斜顶式管束,长4.5m,宽3m,4排管,换热面积63.6m2,设计压力为16kg/cm2的丝堵式管箱,翅

13、片比23.4,L型缠绕翅片管,II管程。三、 换热器和冷却器的工艺计算冷换设备种类很多,海上一般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空气冷却器,其中以管壳式换热器最为普遍,以下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做简单介绍。1确定冷热流体之间需要交换的热量QQ = GC(t1 - t2)(2-3-31)式中:Q: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后增加(减少)的热量,kcal/h;G: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重量流量,kg/h;C:冷(热)流体的重量热容,kcal/kg·;t1、t2:冷(热)流体进、出换热器的温度,;2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AA = Q (2-3-32)K·T式中:K:冷热流体之间的总传热

14、系数,kcal/m2·h·;T:平均温差,。3关于K值1)基本公式总传热系数K值为各项热阻的倒数,即:K = 1 (2-3-33)Ao ( 1 + ri) + rs + ( 1 + ro)Ai i o 式中:Ao: 管外表面积,m2;Ai: 管内表面积m2;i:管内流体的膜传热系数,kcal/m2·h·;ri: 管内流体的结垢热阻,m2·h·/kcal;rs: 管壁材料的热阻(一般金属管子可忽略不计),m2·h·/kcal;o:管外流体的膜传热系数,kcal/m2·h·;ro: 管外流体的结垢热

15、阻,m2·h·/kcal;如果o及ro以管外表面为基准可省略Ao/Ai 项。2)主要影响因素从K值的计算公式上看,管内、外膜传热系数及流体的结垢热阻是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为了传递一定的热量,当所要求的温差一定时,为节省传热面积,即降低设备尺寸,节省投资,就是通过提高总传热系数K值来实现。K值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提高管程与壳程的膜传热系数。当介质及其操作温度确定后,提高膜传热系数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流速,但增加了流速就意味着增大压力降,即节省了传热面积,却需要花费更多的功率。因此在提高传热系数上,K值与压力降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流体的流速不能任意提高。影响K值的另一个因素是结垢热阻。

16、换热器的管壁在操作中不断地被污垢所覆盖,它对传热性能与压力降都有影响。介质情况、操作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决定结垢的快慢、厚度与牢度。一般地说:当介质中含有悬浮物,溶解物及化学安定性较差的物质时,较易结垢;当流体的流速较低,温度升高较多,或管壁温度高于流体温度较多时,都比较容易结垢;当管壁比较粗糙,或在结构上有死角时,较易结垢。3)总传热系数参考值在估算时,总传热系数K值可参考表2-3-32。表2-3-32 管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参考值换热介质总传热系数(kcal/m2·h·)原油 / 原油原油 / 热油原油 / 冷却水低压气体(0.1MPa)/ 冷却水高压气体(2 MPa)

17、 / 冷却水200 270250 30050 24085410 一般来讲,比重越大,换热系数越低;定性温度越高,换热系数越高。4平均温差的确定1)恒温传热如果换热器的一側的流体的温度保持恒定,另一侧流体的温度随着流体的位置而改变。例如,蓄热式加热器可以看作是这种传热方式。则平均温差为:Tm = t2 t1(2-3-34)2)逆流传热逆流传热是冷热流体的流向相反,以最简单的套管式换热器为例,平均温差为:Tm = (T1 - t2) - (T2 - t1) (2-3-35) ln (T1 - t2) (T2 - t1)T1、T2和t1、t2分别为热、冷流体进、出换热器的温度。 3)顺流传热顺流传热

18、是冷热流体的流向相同,平均温差为:Tm = (T1 t1) - (T2 t2) (2-3-36) ln (T1 t1) (T2 t2)T1、T2和t1、t2分别为热、冷流体进、出换热器的温度。平均温差还可以用图查得,见图2-3-70。 图2-3-70 对数平均温度差计算图4)平均温度修正系数F上述各式对特定的换热器所求出的总传热量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每一种特定的换热器都需要一个特定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即:T = F·Tm (2-3-37)F为平均温度修正系数,这些校正系数是通过查图来得到。具体作法见图2-3-71、图2-3-72、图2-3-73、图2-3-74。F值不得小于0.8,否则

19、一方面在经济上不合理;另一方面当F值在0.7左右时,如果操作温度略有变化,F值就可能急剧降低,这样将影响操作的稳定性。因此,当F值小于0.8时,应该增加管程数或壳程数,或者用几个换热器串联;必要时亦可调整温度条件。图2-3-71 单壳程双或多管程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校正系数F 图2-3-72 两壳程四或四以上管程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校正系数F图2-3-73 三壳程六或六以上管程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校正系数F图2-3-74 单通道多平行管程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校正系数F5空冷器设计中的几个基本参数1)空冷气总传热系数在估算时,空冷器总传热系数K值可参考表2-3-33。表2-3-33 空冷器总传热系数参考值换热介

20、质总传热系数(kcal/m2·h·)用于油类冷却:轻油用于气体冷却:空气或烟道气02atg, P = 14 kPa 27atg, P = 35 kPa烃类气体03.5atg, P = 7 kPa3.514atg,P = 21 kPa14100atg,P = 7 kPa P = 20 kPa P = 34 kPa P = 70 kPa250 3501001501702503003504204602)管排数国产系列现有4、6、8三种。管子排数对经济效果影响很大。排数太少,单位传热面积的造价就高,同时空气的温升较小,需要的风量就大;反之如果排数太多,空气的压降就大。对冷却过程,管

21、排数为4、6、8,一般来讲比重越大管排数越多;烟气、冷却水建议为4。对冷凝过程,管排数为4、6,同样比重越大管排数越多;水蒸汽为4。参见表2-3-34。表2-3-34 建议采用关排数表类别管排数类别管排数冷却过程轻质油品轻柴油烟气4或64或64冷凝过程水蒸汽轻质油塔顶冷凝器44或64或63)管程数当冷却液体或气体时,所选用的程数要结合空冷器的型号、片数与采用的流速一起来考虑。选定后的设备条件一般要使液体流速在0.51 m/s,气体重量流速在510kg/m2·s;对冷凝过程,如果对数平均温差的校正系数大于0.8,可采用一管程,否则应考虑采用两管程;对于含不凝气的部分冷凝过程,为了提高管

22、内膜传热系数,应采用两管程或多管程。管内流率、流速与单程管数及管束规格的关系图见图2-3-75。4)迎风面空气速度空气通过迎风面的速度简称为迎风速;当空气为标准状态时,迎风面的速度简称为标准迎风速UNF。迎风面空气速度太低时,影响传热速度,从而影响传热面积;太高时影响空气压力降,从而影响功率消耗。因此,对迎风面速度需要规定一定的范围,最大不超过3.4m/s,最小不低于1.4 m/s。管排数少时,偏其上限,管排数多时,偏其下限。参见表2-3-35。表2-3-35 推荐的迎风面积及有关参数项目单位翅片种类管排数246810表准迎风面速m/s3.152.82.52.32.15光管面积/迎风面积m2/

23、m2高翅2.535.067.610.112.63低翅2.95.88.7411.614.5单位迎风面的风量m3/(hm2)1000090008300单位光管面积空气每升高1带走的热量W/(m2)高翅716428295低翅6233722585)高低翅片的选用翅片面积愈大,折合到光管的空气膜传热系数也愈高。因此,当管内膜传热系数较高时,采用高翅片对提高总传热系数的效果也愈显著。建议:当管内传热膜系数 > 1800 kcal/m2·h· 采用高翅片当管内传热膜系数 10001800 kcal/m2·h· 采用高低翅片均可当管内传热膜系数 1001000 k

24、cal/m2·h· 采用低翅片当管内传热膜系数 < 100 kcal/m2·h· 采用光管6)对数平均温差及其校正系数对数平均温差按一般的方法计算。在计算对数平均温差之前,需要先知道空气的出口温度。空气的出口温度可按图2-3-76、表2-3-35及表2-3-36每片管束光管面积简表试算求得。表2-3-36每片管束光管面积m2宽边m管排数长边,m34.569翅片种类高翅低翅高翅低翅高翅低翅高翅低翅246851324748714871568411464961288612716997145193346840608048729686128170981471

25、96129196257148222296在空冷器中冷流体系按错流的流向流动的。错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其校正系数F的求法如图2-3-77和图2-3-78。图2-3-75 管内流率、流速与单程管数及管束规格关系图图2-3-76 空冷器算图 图2-3-77 一管程的F图 图2-3-78 二管程的F图多管程时:将单管程的F开N次方(N为管程数)。6储油舱及油罐的加热维温系统储油舱及油罐的原油、污油、污水等的储存和输送,一定要保持其流动性,也就是说要求储存温度必须维持在析蜡点或凝点以上。以下以油品为例。油品加热或维温的计算,通常要考虑以下2个因素: 保持油品温度在析蜡点以上的正常储存温度时所需要的热量,也

26、就是油品向外的散热损失; 将油品从“冷态”的环境温度加热升温带析蜡点以上的正常储存温度所需要的热量,即油品加热升温的耗热量。从理论上说,油品在正常储存温度下,散热损失最大而升温耗热量为零;但当油温还在环境温度下时,散热损失最小,为零,而升温耗热量最大。实际上计算时,一般都是将最大散热量加上平均升温加热量作为总的耗热量,来确定总加热量。1)加热器的计算加热器的加热面积为:A = Q (2-3-38) K0 (t1 + t2 ty) 2式中:A:加热器面积,m2;Q:单位时间内加热油品所需的总热量,W;K0:热源通过加热器对油品的总传热系数,W/ m2·;t1、t2:热源进、出加热器的温

27、度,;ty:油品在加热过程中的平均温度,;2)油品平均温度ty的计算当tyz ti 2时,ty用算数平均法求得,即ty = tyz + tys tys ti 2当tyz ti 2时,ty用对数平均法求得,即ty = ti + tyz tys tys ti ln tyz ti tys ti式中:tys:油品加热起始温度,;tyz:油品加热终了温度,;ti:舱体罐或体周围介质温度,;3)单位时间内加热油品所需的总传热量Q的计算 Q = 1 (Q1 + Q2) + Q3(2-3-39) 式中:Q: 单位时间内加热油品所需的总传热量,W;Q1:用于油品升温的热量,J;Q1 = Gc(tyz tys)(

28、2-3-40)Q2:融化已凝固部分油品所需的热量,J; Q2 = Næ G(2-3-41) 100Q3:在加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散失到周围介质中的热量,W;Q3 = FK(ty ti)(2-3-42)以上各项式中:加热总时间,s;见表2-3-37;G:被加热油品的总质量,kg;c:油品的比热容,J/ kg·N:凝结的石蜡在油品中的含量,%;K:油舱总传热系数W/ m2·;æ:石蜡的融解潜热,kJ/kg;见表2-3-38;F:油舱或油罐总表面积,m2,F = Fa + Fb + Fc + Fd,F为前后隔舱壁面、左右侧面、顶面、底面的面积之和;作为油罐,则F

29、a = Fb; 表2-3-37 油品升温所需的加热时间应用条件 h1、tyz tys < 25 2、油罐容积不超过1000m33、操作周期 > 60 h> 241、tyz tys = 25 30 2、油罐容积为2000或3000m33、操作周期 > 100 h> 361、tyz tys > 25 2、油罐容积等于大于5000m33、操作周期 > 150 h> 48表2-3-38 石蜡融解潜热æ油品凝固点 æ,kj/kg油品凝固点 æ,kj/kg-15-10-5051015196.8198.9203.1205.2209

30、.3211.4213.520253035404550217.7219.0219.8221.9224.0226.1228.2综合前3式,单位时间内加热油品所需的总传热量可表达为:Q = 1 Gc(tyz tys)+ Næ G + FK(tY ti)(2-3-43) 100 如果未冷却到凝固点,Q2 = 0又可表示为:Q = 1 Gc(tyz tys) + FK(tY ti)(2-3-44) 如果油品加热只是为了维温,则所需的热量为:Q = FK(tY ti)(2-3-45)4)油舱或油罐总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油舱总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K = Ka Fa + Kb Fb + KcFc +

31、KdFd (2-3-46) Fa + Fb + Fc + Fd按经验对不同的传热表面(舱的前、后、顶、底、侧等),K取不同的数值,一般范围在5.58.5之间。例如新加坡某船厂选用的经验数据如表2-3-39:表2-3-39 油舱传热系数经验值前后隔舱壁面 Ka5.5 W/m2·左右侧面 Kb7.1 W/m2·舱顶面 Kc8.5 W/m2·舱底面 Kd7.1 W/m2· 无保温层油罐总传热系数作为无保温层地上立式油罐,则Ka = Kb,即Ka Fa = Kb Fb。其计算方法与油舱一样。油罐传热系数经验值可参考表2-3-40:表2-3-40 油罐传热系数经验

32、值罐壁 Ka和Kb4.58.2 W/m2·罐顶 Kc1.22.4 W/m2·罐底 Kd0.35 W/m2·海上油罐需对罐底传热系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保温油罐总传热系数地上保温立式油罐的总传热系数求法与上述不保温油罐相同,只是在计算罐壁传热系数Kb时,考虑到保温层的热阻比其他热阻大的多,Kb可近似地由下式求得:Kb (2-3-47) 式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2·,见表2-3-41;:保温层厚,m;表2-3-41 常用保温材料的密度和导热系数材料名称密度, kg/m3导热系数,W/m2·玻璃棉毡矿渣棉毡石棉硅藻土泡沫混凝土100 16

33、0130 250< 600400 6000.0407 0.05820.0407 0.06980.0582 0.15110.0900 0.14545)用于油舱盘管加热器的导热油用量计算 W = Q/CH( t2 t1)(2-3-48)式中:W:导热油用量,kg/h;CH:热油的比热容,J/ kg·;四、冷换设备计算实例1管壳式换热器计算实例1)已知设计参数热负荷:3280 kW体积流量:380 m3/h 介质密度:813 kg/m3 (65 )介质粘度:原油 3.6 cp (65 ), 3.4 cp (82 )操作压力:0.6 MPa操作温度:82 管程介质:热介质热介质温度:T

34、1 = 150 ;T2 = 100 壳程介质:原油原油温度:t1 = 65 ;t2 = 82 2)计算步骤 平均温差T:选择单壳程双管程换热器,则有: Tm = (T1 - t2) - (T2 - t1) = 50 ln (T1 - t2) (T2 - t1) P = t2 - t1 = 0.20 T1 - t1 R = T1 - T2 = 2.94 t2 - t1由P和R得:F = 0.94则T = F ×Tm = 47 总传热系数取:K = 200 W/m2· 换热面积:A = Q/(KT) = 349 m2 设备选型:数量:2 台3)选择型号型号:BES9001.62156/252I2空冷器计算实例1)已知设计参数热负荷:2.12×106 kcal/h体积流量:42 m3/h 介质密度:776 kg/m3(20)操作温度:165冷却到55 设计气温:35 2)计算步骤 空冷器选择因接近温度55-35=20,用空冷器较合适。由表2-3-33估计K = 350 kcal/m2·h·。 确定管排数按高低翅片管及管排数的选用方法,选本空冷器为低翅片管,管排数为6。已知流率为42 m3/h,查图2-3-75得当流体在管内流速在1 m/s时,可采用PD9×26(VI)的管束,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