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1页
四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2页
四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3页
四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默写古诗春日偶成并完成习题。 春日偶成_,_。_,_。1把古诗默写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写,写的是_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的热爱之情。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2. 阅读短文。迎春花开迎春花开放,在火红的太阳底下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它们惊喜地叩响了,春天的第一道门扉。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久违的问候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那些沉甸甸的欢笑,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一杯烈酒,盛满酽酽(yàn)的乡愁,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漂泊的游子,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1仿写词语。沉甸甸

2、(ABB形式):_ _ _2根据诗歌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_)的太阳 (_)的思念   (_)的问候  (_)的祝福 (_)的游子   (_)的脚步3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4这是一首描写_的诗,诗中写到了太阳、_、_等景物,使人联想到思念、_、_。3. 课内阅读。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这是著名女作家的_小诗,它被收录在诗集_里。2“天上的风雨”中的“风雨”指_,“心中的风雨”中的“风雨”指_。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

3、形象生动。4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_4. 阅读课外诗歌,完成练习。妈妈的爱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到学校来接我,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又对妈妈说了谎,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妈妈着急地哭了。   我不敢抬头望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啊!妈妈的爱是责

4、备的目光。1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把母爱比作_、_、_和_。2全诗四个小节描绘了四幅真挚的母爱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这四幅母爱图拟一个小标题。_3母爱是伟大的,你能模仿诗中的第1小节,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母爱图吗?_5. 阅读理解。已是傍晚,荨麻上(俄)叶赛宁已是傍晚,荨麻上闪着( )的露珠。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一个( )的更夫,敲着( )的梆点。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写在横线上。困倦   沉闷   皎洁 

5、60; 晶莹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和_。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_等, 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_。4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 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5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_6. 课内阅读。在朦胧的寂静中,白桦四周徜徉着玉立着这棵白桦,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灿灿的金辉里,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闪着晶亮的雪花。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这两节诗句重在表现白桦的_。2诗人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白桦_的精神,“玉立”写出了白桦的_,表现出它的_。3“灿烂的金辉”,

6、衬托它的_。“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_。4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_的手法准确地描摹了_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_,更加衬托出白桦的_。7.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金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第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第二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A朝霞映照下的白桦 B白桦的气质美2“玉立”一词体现出了白桦的_,“灿灿的金晖”衬托出白桦的_。3“徜徉”一词可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的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

7、程。“_”字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4在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诗人_之情。8. 课内阅读。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1找出表现生活条件、科技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诗句画上横线。2读诗句,回答问题。(1)“破旧的茅屋”指的是(),“温热的土炕”代表()。“老牛破车”指的是(),“顶天立地的脊梁”指的是()。A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B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C亲密的军民关系。D中华民族

8、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2)“永远告别”与“_”,“毫不犹豫地丢掉”与“_”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_,但延安的精神要_。3对于是否应该发扬延安精神,四(1)班的元元对此有不同看法,请你加入讨论吧。元元:时代在进步,我们要抛弃一些陈旧的、落伍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我: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解释加点的词。碧玉:_   绿丝绦:_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释)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

9、、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1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苔_的特点。2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苔花的_进行细致观察的。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4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_5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

10、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_11. 课外阅读。夜景傅仇森林抱住一个月亮,针叶撒出万缕青光;一串串明明朗朗的珠宝,一串串星星,挂在树枝上。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我听见树木在轻轻呼吸,嫩草在发芽,幼苗在生长;一根新针叶悄悄生出来,刺着飞鼠,在梦中抖抖翅膀。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我听见森林的心脏在跳跃,树根底下泉水咚咚响;一颗颗露珠像失眠的野鸽,闪着绿的眼睛白的光。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我听见森林伸展手臂的声音,树枝摇摇,好像在收聚星光;送给未来的晴朗的早晨,送给光华灿烂的旭阳。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

11、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我听见的这一切,是生命的音响,这里面也含有我的呼吸,我的声音;这一切,都是属于我的祖国,为了明天,这一切都在快快地成长。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1“森林抱住一个月亮”是把_当作_来写的。2“好一个醉人的童话般的夜景,好一个迷人的安静的海洋”在全诗中反复出现,这样写起到了_的作用。3诗人说“我听见树木在轻轻呼吸我听见森林的心脏在跳跃我听见森林伸展手臂的声音”这些是耳朵能听到的吗?说出你的观点。_12.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_,_。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_3解释下列词语。杂兴:_ 耘田:_4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_13. 课内阅读。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2这首诗中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诗句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_)(2)诗的三、四句是对墨梅的赞誉。(_)(3)在作者看来,墨梅特别普通,不值得夸赞。(_)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   )A.厌恶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志趣。B.有才华却不能施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