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1页
小学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2页
小学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3页
小学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诗赏读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1补全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2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3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 读诗句,回答问题。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1诗的前

2、两句写出了春天的哪些景物?_2理解词语含义。时人:_余:_谓: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诗人的心情很_,可以从诗中的_字看出。3. 课内外比较阅读。雪梅宋卢钺梅雪_未肯降,骚人阁笔_。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二)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知:知道。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1读雪梅完成下面练习。(1)把雪梅这首诗补充完整。(2)在诗人笔下,“_”这一句表明了梅雪争春,谁也不肯相让。而诗人也无法评判,这是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_,雪没有梅_。2读梅花,完成下面练习。(1)“_”一词

3、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_”一词说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2)诗人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_。3比较这两首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赞颂了梅花的洁白与清香。B. 卢钺写道“梅雪争春”,王安石写道“独自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C. 梅花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D. 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要谦虚礼让,和睦相处。4. 课内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解释词语:但使:_   教:_2“秦时明月汉时关

4、”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_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5. 古诗词阅读。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邀我至田家 邀:邀请。 B.开轩面场圃 场圃:菜园。C.把酒话桑麻 把:将、用。 D.待到重

5、阳日 重阳日:第二天。2重阳节是农历_,这一天有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村外是_。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和_。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用诗中词句填空)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B.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C.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6. 课内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宋_,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_。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_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新市:_。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

6、是_和_,意思是_,将儿童的_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7. 课内阅读。_,_各不同。不识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题目是_,题目的意思是:_。作者是_代诗人_。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_) (_)(_)4前两句的意思是_5诗人从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8. 古诗阅读一剪梅·西湖秋泛(刘大白)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桥样如弓。月样如弓。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去也西风。来也西

7、风。1本诗写的是( )的景色,季节是( )季,时间是( )2文中哪句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9. 阅读与理解。题西林壁_,_。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3联系古诗,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题:_   缘:_4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答:_5学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你写下来。答:_10. 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作者苏轼和_、_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

8、有_、_、_、_和_,动态的景物有_和_。3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1-3句主要写_,第4句则写_。4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_11.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以及_此时的田野是_的。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_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

9、试分析其好处。_12. 课内阅读。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第一节诗中的“_”和“_”这两个词语照应了第二节诗中的“洁白”,写出了桦树通体的形象。2读第二节诗,我们会想起岑参的名句:“_,_”。作者极尽想象,赞美_3第三节诗中,“_”一词写出了白桦含蓄的美,“_”一词写出它的挺拔,“_”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4“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对应课文中的第_节诗。5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215;”。(1)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_)(2)因为白桦是在雪的映衬下显出独特的美,所以雪比白桦更值得歌咏。(_)(3)朗读这首诗时应用欢快的语调来读,读出对白桦的喜爱与赞美之情。(_)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作者:俄国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_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_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_14. 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的特点。2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