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施工方法_第1页
人行道施工方法_第2页
人行道施工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行道施工方法1.1 、土方工程施工1) 施工力量配备根据设计图纸、工期要求、取土场分布及其可取土量情 况,计划投入两队在全线同时展开施工。2) 施工前准备工作1路基填筑前,原地面的树根、杂草应清除干净。2填挖交界处必须予以充分压实,原地面坡度较陡时, 应开挖台阶并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3) 人行道土方开挖 使用挖掘机将灰土用土先甩到外侧,整平基槽,碾压检 验。4) 路基土方填筑施工 1清表:先将用地范围内的树木、丛林草茎、草皮清除 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清除深度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 行,清理后场地翻松、整平并压实至规范要求。2清表后的场地,当地面横坡陡于1:5 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

2、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 不应小于1m,台阶应做成72% 4%勺内倾斜坡。3检验压实度检验: 碾压后及时进行自检, 采用环刀进行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经监理工程师抽验合格后方可进 行下道工序施工。1.2 、人行道路床平整及夯实、压实1) 路床平整与找坡 对挖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 限制在± 2cm 内。根据现场情况对人行道施工平面进行找坡, 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及高程。2) 素土夯实 原地面可用打夯机进行素土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素土夯 实的密实度。有条件时可用 12T 压路机碾压,当夯实或压实 过程中如果打夯机的夯头印迹或压路机

3、轮迹基本看不出时, 可用环刀法进行密实度测试。如果密实度尚未达到设计要 求,应不断夯实,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如出现局部土基 含水量过高时,及时申请业主和监理,对其进行更换用料, 确保达到路基的强度。1.3 、石灰稳定土垫层施工方法1) 准备下承层 石灰稳定土垫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密实,具有规定 的横坡度,无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2) 施工放样在土基上恢复中桩,直线段每 20 米设一桩,平曲线每10 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设指示桩,用白灰标出内外侧边线。 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石灰稳定土 基层内外边缘的设计高程。3) 原材料的要求土:塑性指数控制在1520,偏大的粘性土要粉碎,

4、粉碎后最大的土块尺寸不应大于 16mm。石灰:石灰质量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生石灰要充分消解, 至少 7 天后方可使用,并尽量缩短石灰存放时间。水:饮用水。4) 石灰土用土可直接备在路床上,根据实验所得压实系 数确定土的体积数。备好后用人工初平,由测量人员用水准 仪按设计高程打点,然后用刮板刮到合适高度。为准确控制 灰剂量,石灰土用石灰应先码方后摊铺。摊铺石灰时应注意 用扣锨铺灰,铺灰应均匀。5) 洒水闷料 如土过干应现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洒水闷料应在施工前晚上进行,并注意洒水均匀,禁止出现漏 洒或过湿的现象。6) 拌和1 石灰土采用路拌机拌和,拌和深度达到稳定土底层。 应设专人随

5、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应略破坏(约1CM左右,不宜过多)下承层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的粘结。2在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含水量。用喷管或洒水车 洒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7) 整形 拌和完毕,迅速用履带拖拉机稳压,并用人工粗平。测 量人员根据设计标高每隔 20M在内外两侧放桩,采用挂线打 点法控制标高,随后用平地机进行仔细控平。8) 碾压1 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可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2用 8T 以上三轮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 机进行碾压,碾压由外侧向内侧进行。碾压时

6、,主轮应重叠 12轮宽。 主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主轮压完路面全宽 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 面无明显轮迹。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 急刹以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4碾压过程中,石灰稳定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 面蒸发过快应补洒少量的水。5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 、松散、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9) 养生1石灰土碾压完毕后, 先进行自检, 压实度应达到 95%。 2对验收合格的石灰土应及时洒水养生。1.4 、混凝土垫层施工通过对原材料的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提出具体实 施方案,包括技术力量和施

7、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程序和工 艺操作等详细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在垫层铺筑前,先铺筑试验段,用以检查拌和、铺筑设 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1) 施工前准备工作1材料的选用,需经业主认可并符合技术规范。 2混凝土垫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同时满足强度、工作性、 耐久性的要求。2) 施工技术要点1模板安装及拆除:a在已验收的底基层上进行中线恢复,并进行模板安装及摊铺位置的测量放样,每10m应设中心桩;每50m宜布设临时水准点;核对标高、构造物位置。测量放样的质量要求 和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b模板采用一块10cm宽的槽钢拼装,拼装牢固具有足 够的刚性。C曲线路段应采用短模板,每块模

8、板中点应安装在曲线 切点上。d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 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底部漏浆现象。模板应能承受摊铺、 振实、整平设备的负载行进、冲击和振动时不发生位移。严 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e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表面应 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f模板安装完毕,应经过测量人员使用与设计板厚相同的测板作全断面检验,其安装精确度应符合规范要求。g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 8.0Mp方可拆模。h模板拆卸宜使用专用拔楔工具,严禁使用大锤强击拆 卸模板。i拆下的模板应将粘附的砂浆清除干净,并矫正变形或 局部损坏,矫正精度应符合要求。2混凝土的运输:a应根据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