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科技运用及发展_第1页
运动鞋科技运用及发展_第2页
运动鞋科技运用及发展_第3页
运动鞋科技运用及发展_第4页
运动鞋科技运用及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落地的感觉-缓震简史(上)2014 . 02 . 180 LIKES5 COMMENTS作者:马克在如今的职业运动界关于专用鞋的选择已经十分宽广,宽广到你可以依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缓震力度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一鞋上百脚。以跑鞋为例,甚至针对不同的脚型发展出了指导型、支撑型、缓震型等等不同的款式。而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跑者可能会找到一个如同踩在云端一般的松软脚感而篮球运动员则能找到一个响应力无与伦比的中底。不过在运动鞋刚起步的那个年代可不是这样的。当70年代比尔·鲍尔曼拿出他的那个华夫锅中底的时候,人们甚至认为这项技术已经够用50年了。从那时单薄的鞋底到80年代的缓冲夹层到

2、90年代的泡沫中底,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千姿百态的时代。这时候来回头看看当年的那些老东西,应该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吧。全明星时代时间:1917代表鞋款:Converse Chuck Taylor你知道么?当年NBA的第一个超级巨人麦肯有时候会穿着五双袜子打球,就因为“我实在受不了岩石一样的地板了。”而这双诞生于1917年的Chuck Taylor第一次使用了经典的橡胶外底和帆布鞋面,作为第一双大规模量产的篮球鞋,那层薄薄的橡胶夹层为“运动鞋性能单一化”这个概念打开了一扇大门。Chuck Taylor是一个改变整个产业的产品,他催生了在那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小楔形,大改变时间:1972代表鞋款:Ni

3、ke Cortez在1972年,球鞋缓震化到了泡棉时代。Nike Cortez首度运用了夹层设计,将缓震材质夹在轻质上层和外底之间,创造出了这个历久弥新的经典。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泡棉系列在Nike谱系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压缩乙烯泡沫颗粒的膨大和缩小来控制缓震度的最新产品,是Lunarlon。Cortez的意义在于,现代“跑鞋”的概念由此而生,还记得阿甘么?“那个”模具时间:1974代表鞋款:Nike Waffle Trainer比尔·鲍尔曼对于专业运动鞋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使用了液态浇注制鞋和制作了华夫底,Nike Waffle Trainer在1974年发售时不出意料地成为

4、了当年的销售冠军。这种制鞋方法为将来的气垫、缓震胶等各类缓震科技的出现进行了铺垫,而凹凸不平的底面则成为现在千奇百怪外底的开山之作。“空气”来了时间:1979代表鞋款:Nike TailwindAir sole最早被运用于Nike旗下的Tailwind,她是第一双使用了内置式压缩气囊的跑鞋。由此开始,Nike Air科技开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也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双鞋甚至连“一般”都算不上,不过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20年前的仿生学时间:1982代表鞋款:Onitsuka X-Caliber这里有个相当接近的概念,尤其是你脚上现在穿着一双Nike Free的时候。纵横切割使得整个外底能更接

5、近地面?这是Nike Free诞生22年之前的事情了。Onitsuka X-Caliber就拥有这样一个灵活机动的外底来搭配中底塑料托盘,经典的设计总是拥有无数的拥趸。订制缓震的时代时间:1986代表鞋款:adidas Fire订制中底其实在80年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adidas APS在那个年代曾经风靡一时,转转钥匙就可以让脚感有所不同,你能想到么?1986年推出的adidas Fire和LA Trainer就是两双运用了此科技的经典球鞋。可惜时过境迁,最终这项科技被岁月所淘汰。看得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时间:1987代表鞋款:Nike Air Max 1马克·帕克的创意和汀克的执行

6、力创造了一个时代,Nike Air Max 1第一次把“缓震”这件事情清楚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件事情对未来的影响无需我们再过多赘述,受巴黎庞皮杜中心的影响,“看得见”这回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ERS是什么?时间:1987代表鞋款:Reebok ERS 2000Energy Return System,相信已经很少有人知道ERS是这三个单词的缩写了。为了与Nike Air Max科技竞争,Reebok在1987年推出了这项同样以空气为基础的缓震科技。除了在跑鞋上之外,Pump Twilight Zone、Pump Omni Zone等经典篮球鞋也运用了此项科技。不过由于蜂巢科技的出现,

7、ERS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ERS确实是一时经典。凝胶这回事时间:1987代表鞋款:Asics GT-2看看现在Asics对于日系跑鞋的影响力吧,GEL这个简单的单词几乎涵盖了日本跑步鞋的发展历程,逼得别的品牌只能去开发其他物理或者机械缓震结构。时至今日,那大块大块的透明果冻依然在发挥着它无与伦比的缓震性能并且历久弥新着。“扭转”系统时间:1988代表鞋款:adidas ZX8000在ZX8000上首先使用的Torsion中底系统至今仍活跃在adidas的各系列产品上。原始的Torsion系统在当时(当然在现在不是了)提供给穿着者无与伦比的支撑和灵活性,尤其是中前掌的交叉支撑设计无比前卫。现在的adidas篮球鞋上还用着20几年前的科技?这可没什么好奇怪的。蜂巢的创意时间:1990代表鞋款:Reebok Court Victory蜂巢科技在开发伊始是为了能提供一个质轻、耐用的六角形缓冲结构,其基本是一种抗冲击的高分子膜,保证了缓震性能并能提供4倍于EVA的耐久度。而真正让这项科技大放光彩的,还是接下来推出的一众签名鞋系列。在这段时间,Reebok走上了其篮球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