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探讨_第1页
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探讨_第2页
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探讨_第3页
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探讨内容导读: 科技人力资源(HRST)是科学技术(ST)和人力资源(HR)的结合,在国际上被公以为|教育论文网|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是国家HRST存量增加与结构改善的源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招聘难”的并存现象成为社会的关注热门,也对高等教育发展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科学协调“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定量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本文在深入研究HRST概念及其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HRST教育供给与职业需求之间的EO互动关系,首次提出HR

2、ST个体迁移能力和宏观迁移能力;在创造性建立宏观EO匹配模型的基础上,用EO匹配度指数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证研究;并从高等教育相关利益者的角度提出了改善HRST迁移环境,提升迁移能力的方法与路径。针对“就业难”所表现出来的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总量和教育供给按“党政干部、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大中专毕业生”由组织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科技部和教育部分别统计,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测度标准规范体系,对国家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人力资源缺口与高等教育发展缺乏定量研究和国际比较,我国高等教育界对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特征也缺乏深入理论研究与必要的定

3、量实证分析。为此本文鉴戒OECD有关HRST的概念、存量模型与活动|教育教学论文|模型,在分析比较我国与美国、欧盟、印度在HRST测度及方法上的异同,首次提出采用HRST及其统计测度框架体系,在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上定量研究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要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教育维资格(HRSTE)和职业维岗位(HRSTO)界定的HRST,其存量、增量和结构特征,是定量研究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文创新性 地构建了以“过程”和“能力”为落脚点的研究框架,从HRST个体的就业力与特定岗位胜任力相契合的角度,提出了HRST个体的可雇佣能力;从HRST教育供

4、给和职业需求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HRST宏观的源供给能力和汇吸纳能力概念,并论证了HRST从教育维到职业维,从低级职业岗位到目标职业岗位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迁移过程,不论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提高生活层次和社会地位的向上特征和动力机制。针对“招聘难”所表现出来的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问题,研究发现传承于计划体制和精英教育模式的大众化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上还没有做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所需要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尚未做出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改革。为此本文在提出和比较了四种教育职业EO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EO宏观匹配模型,该模型

5、以年度为时间周期研究HRST教育在源供给与汇吸纳过程中有关其总量、增量、层次和结构的供求关系,从匹配的偏差度可以发现需要调整的层次与专业结构,通过增量带动存量,可以改善HRST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为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与职业需求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研究EO专业匹配度的设计评价模型。通过两个匹配度指数可以构成学科专业的(Ei,Oj)坐标分布,按不同的定位区间,可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进行分析。职业特征强度指数坐标Oj表示职业的专业化特征,教育专业领域指数坐标Ei表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实际职业领域宽度。对浙江省2005年至2007年59个本科专业,20余万毕业

6、生的就业抽样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不同专业的Ei和Oj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划分为Ei窄-Oj强区、Ei宽-Oj强区、Ei宽-Oj弱区及Ei窄-Oj弱区四个区域,发现不同学科专业在EO坐标系中的定位分布,既描述了不同学科专业与职业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也显示 了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和相关性,在Ei宽-Oj强区的理学专业明显地反映了其Oj强,但就业范围宽的特征;浙江省59个抽样分析的学科专业中,EO相关系数在0.8以上的达83,但相当部分的学科专业,尤其是电气信息类专业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90以上,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的雷同情况明显;另外实证研究中,相同专业的职业相关性系数变化趋势还反映了专业教育和职业需求

7、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研究和解决教育职业EO专业匹配度分析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在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用HRST的个体迁移能力和宏观迁移能力框架将高等教育的相关利益者:个人、家庭、大学、雇主、政府和中介机构等统一纳入了协调和改善HRST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运行系统,给出了提高HRST迁移能力和改善迁移环境的途径与方法。根据EO匹配特征对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提出了学科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创新的通用性与专业化整合方案和质量保障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了以EO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发展教育中介服务机构,在应用系统控制理论构建的串级EO快速

8、响应系统中,使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大学的自主办学各司其责,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HRST)教育维资格(HRSTE)职业维岗位(HRSTO)EO匹配度迁移能力【论文提纲】: 摘要2-4 ABSTRACT4-13 1绪论13-39 1.1研究背景13-19 1.2相关研究现状19-36 1.3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36-39 2HRST概念与理论39-711HRST概念39-53 2.2能力概念53-55 2.3人力资源配置理论55-70 2.4本章小结70-71 3HRST的迁移特征71-109 3.1迁移过程71-84 3.2迁移能力84-91 3.3EO互动特征91-107 3.4本章小结107-109 4EO匹配与实证研究109-147 4.1EO匹配模型109-123 4.2EO相关性实证123-129 4.3EO匹配度实证129-135 4.4EO匹配评价实证135-144 4.5本章小结144-147 5提升HRST迁移能力147-175 5.1个体迁移能力147-152 5.2宏观迁移能力152-159求结构与EO匹配153 5.3EO互动环境建设159-171 5.4本章小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