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中药剂量与四性的动态分析 【摘要】 着重探讨了中药剂量与中药四性的动态关系。认为中药的属性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是固定的,超出这个剂量范围,中药的属性也会随之有相应的变化。通过一味中药大小剂量两组对某病治疗疗效的分析比较,反向推论此药的四性:认为如果两组都对同一类证型寒热指标有效,并且大剂量组证候积分改变较小剂量组证候积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剂量用药范围的此味药物是热性或寒性,而小剂量用药范围此味药物是温性或凉性;如果对中医证候寒热指标大剂量组有效,小剂量组无效,说明此味药物是温性或凉性的;如果两组都对同一类证型寒热指标有效
2、,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小剂量用药范围此味药物及大剂量用药范围此味药物都是热性或寒性的;如果对两组中医寒热证候指标都无变化,说明是平性的。 【关键词】 四性; 中药剂量; 动态前言中药内涵基本内容包括:第一,药物本身性能的中医药学表述,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临床对人体状况认识的对应术语表述,如滋阴、壮阳、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舒肝平胃、治实秘或虚秘、治寒喘或热喘等,具以上两方面内容的药物,即为单味中药;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各药间关系主次有别,即按通称的“君臣佐使”关系组合,共同构成一个功效
3、整体,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具以上3点基本内容的药物,则可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故称中药1。所以中药系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且能够按中医药理论使用的药品。 我国目前常用中药大约有五百多种,在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医对这些常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用量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药药性就有了寒热之分。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说法,至神农本草经提出的四气五味药性理论,中药的寒热程度有了寒、热、温、凉的分级2。 近些年来,中医的发展遇到一些困惑,中药
4、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的提取。我们现在所用中药的属性都是先贤医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即便如此后世医家还是经常会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而言,如果仅仅增加一味新中药,它的中医属性、功效的确定肯定会有更多的不同观点。但是中医不应是故步自封的,应该是不断成长壮大的。应该要不断扩大中药的数量、种类,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一味新中药的中医属性如何确定必须有明确的方法。中药的属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甚至功能也有人认为是属性的一部分3。回顾中药四性研究,余氏4认为主要集中在:药效学研究:近20年来,我国及日本学者主要从药效学的角度对中药四性进行了一些现代科学的研究。如寒热药对中枢神经
5、递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皮系统、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等的影响。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无机盐类中药结晶水的相关性研究;其他相关性研究。程氏5主要从5方面(与五味的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定性定量方面)回顾了中药四性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药的四性研究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中药四气属性与剂量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中药学谓:“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6、,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而寒证和热证的确定,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云:“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6。” 笔者认为前人的研究表明药物的寒热属性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反应概括出来的。药物具体作用到某个人,其药性是通过与机体的互动反应推理出来的,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具体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作用于具有一定证候
7、的机体,其临床证候的改变是大致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临床证候的改变推论在这个剂量范围内此味中药的属性。但是如果超出一定的剂量范围,小于这个剂量范围,与机体发生的互动反应的表现就会弱一些,大于这个剂量范围,与机体发生的互动反应的表现就会强一些。 大多数中药书籍在介绍中药药性后都给出了中药的常规用量范围。该用量范围的最小值是达到标明的药效(含寒热程度)的最低需要量,最大值则是由其约束条件所决定的2(因为药材质量不同、生活区域不同、病情不同等各种条件,最大用药量不同;医家观点不同:汉代和清代在中药剂量上要远比现代药典的要大,而现代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生辨
8、证后使用大剂量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7)。从寒热程度来讲,其最小用量是达到该中药标明的寒热程度最低要求量。如某中药,药性为温,其常用量为12,临床用量必须用到最小用量1,才能表现出温性的程度。在12的用量范围都可表现为温性,但2并不是该药表现为温性程度的最大用量,而是受一定条件限定的,若临床用量小于1,则该中药可能变成微温,甚至平性了。而如果用量超过2,则该中药可能变成微热,或热性的了。如某味凉性药,每次用量为10 g,可能表现为凉性;如果每次用量为20 g或30 g,与机体相互作用后祛除热证比较明显,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此味药物为寒性的呢。所以我们认为中药的属性在一定用药范围内是固定的,随着用药剂量的变化,其中药属性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亦符合中医理论的万事万物都具有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具体如何确定一味新药的中医属性?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等等。孙氏8认为:临床研究中,应尽可能设立同病异证的对照组,观察同一药物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防治作用,才有可能揭示出药物可能具有的中药属性。我们认为可以就某个病进行随机、双盲、分组对照研究,通过一定疗程的治疗,进行最后疗效的判定。通过分析各组不同证型前后评价指标的改变,判定此药物对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考核试卷
- 航空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考核试卷
- 环保活动策划与实施考核试卷
- 货运枢纽站物流项目管理与招投标考核试卷
- 西药批发企业服务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2025年品质生活电器合作协议书
- 2019-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关题库(附答案)
- 《儿童心脏急救技能培训课件》
- 2019-2025年中药学类之中药学(士)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 小学劳技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2023年乒乓球二级裁判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关于水中或雨中脱困脱险的读后续写练习写作素材
-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件
-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 Part6 Unit1 Travel 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同步 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2023修订版)
- 《旋转变压器 》课件
-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益
- 皮下脂肪瘤学习课件
- 装修常用数据手册(空间布局和尺寸)
- (完整版)有机化学说课
- 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医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