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_第1页
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_第2页
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厚黄土薄基岩煤层开采岩移及土壤质量变异规律    煤矿开采对矿区土地造成的损害由来已久,采用长壁式综放开采的薄基岩厚表土煤层,有其独到的特点,对地面造成的损害较之常规的开采更甚,而对于此类煤田覆岩移动破坏对地面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大型煤炭企业潞安司马矿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与观测、实验室物理模拟、计算机随机模拟、地面现场实测和理论预测、现场取样试验分析、理论分析等大量工作,系统研究了司马矿1101工作面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开采的岩层移动规律、地面沉陷特点以及由之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异规律,为开采损害的防治和灾后

2、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对厚表土薄基岩开采沉陷区农田土壤破坏规律与煤矿开采过程岩移规律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2)首次分析了开采沉陷预计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对概率积分法预测的参数取值进行了改进,并用随机模拟的原理给出了取值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经实证预测效果良好。(3)针对深部岩层移动难于监测的问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用于监测岩层移动的传感器,设计了监测系统以及提出系统安装测试方法,并推导出了由微应变量测量大变形量的理论表达,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及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与结论:(1)对于厚表土浅埋薄基岩,若表土为松散砂土(假设

3、无自承能力),基岩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形成自身稳定结构。若基岩上方冲积层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层,由于粘土层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岩承载能力增强。当薄基岩厚度一定,随粘土厚度增加,基岩与粘土组合后能形成稳定结构,承载能力增强,使工作面来压趋于缓和。(2)为了实现对深部基岩和表土层的动态移动进行有效观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移传感器设计方法。导出由微应变量测得大变形量的理论计算与测量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该岩层位移传感器的配套监测方法,论证了其可行性。(3)通过模拟试验发现,薄基岩、厚表土层条件下煤层1101工作面开采后,开采地表下沉盆地更为陡峭,下沉系数偏大,而水平移动系数偏小。具有区别与一般地质采

4、矿条件下的一些独特现象,如下沉曲线在拐点附近变化较快,表现为曲线较陡,同时,边界处收敛很缓慢,表现为边界范围扩展,水平移动系数偏小。岩层以一定的断裂角断裂且向上传递,采空区上方岩层下沉值大于地表下沉值,而煤壁上方岩层下沉值较小。(4)对司马矿区首采工作面进行了地面沉陷监测,得到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地面沉陷的规律和特点:地表受采动影响极为敏感,地下开采活动产生的影响很快传递到地表,地表移动的初始期很短,地表快速进入沉降活跃期,移动与变形极为剧烈且集中,采动区地表移动与变形持续时间长,地表裂缝比较发育。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范围变大,采空区边界附近地表下沉盆地陡峭,移动变形显著且分布集中,采空

5、区边界以外地表下沉盆地平缓,即表现为:地表移动变形在拐点内侧下沉值较大,在拐点附近变形发展较为迅速,曲线较陡,而在拐点以外较远区域沉陷变形曲线收敛较慢,但影响范围向外扩展较远。表现在岩移参数上,地表下沉系数较大,达0.94,主要影响角正切tan偏大,地表下沉速度偏大,动态变形值大,地表移动剧烈。(5)首次应用可靠性理论分析了概率积分法开采沉陷预测过程中参数的可靠性,针对预测中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仅取固定值的问题,首次提出了采用随机变量来动态确定预测参数,并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改进了开采沉陷预计的参数变量,经检验对1101面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性。(6)开采沉陷显著影响了农田表层

6、土壤的物理特性;沉陷区农田的上中部有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加剧的趋势,而沉陷区低部则积聚了水土侵蚀下移的土壤养分;在土壤物理特性中,在沉陷形成的两年内,受其影响较大的是土壤容重,其次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开采沉陷显著影响沉陷区农田表层土壤的化学特性,在土壤化学特性中,受开采沉陷影响最大的是土壤速效磷,其次是土壤速效钾,再次是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而土壤酸碱性受其影响小。土壤肥力质量来看,沉陷农田初步稳定后(沉陷13年),还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条件;从农事操作来看,则仅仅是加大了农事操作工作量。因此,沉陷区农田应在现存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地表保水措施,继续发挥沉陷区农田的生产潜力

7、。(7)就开采条件和土壤沉陷破坏相关性给出了解释,指出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化是由土壤几何变形引起的,水平变形和水平移动引起的土壤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变化,导致容重和孔隙度变化;裂缝的发育是导致土壤水份变化的最直接原因,上覆岩层的导水裂隙带的上升高度和发育程度也是土壤水份变化的重要原因。土壤肥力质量的变化是由于土壤宏观形态的改变造成地表径流的不均衡性,导致水土流失,土壤养份随之迁移至盆地底部所致。(8)针对司马矿区的特殊情况,给出了几种适宜选择的农田复垦方式和生态规划建议,供复垦工程参考。同主题文章1.    张辉,吴侃. 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区建筑物下采煤优化设计中

8、的应用' 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2.    熊东红,贺秀斌,周红艺.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5.(01)    3.    王歆效. 开采沉陷无以避  企业责任要彰显' J. 现代职业安全. 2007.(06)    4.    聂小军

9、,胡斌,赵同谦. 焦作矿区土地退化成因分析'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5.    祝国军. 矿山测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土地复垦及研究现状'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1990.(02)    6.    韩李涛,范玉红,康传利. 基于GIS实现开采沉陷数据的可视化' J. 矿山测量. 2003.(01)    7. 

10、0;  朱孔盛,郭恒庆,张东俭. 济宁矿区开采沉陷与综合治理' 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0.(01)    8.    柴华彬,陈俊杰,刘景艳,朱刘娟.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06)    9.    麻凤海,王泳嘉,范学理.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3)    10.    李树志. 煤矿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