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痰瘀论治哮喘 哮喘属中医学哮病、痰饮等范畴。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1 哮喘与痰历代医家认为痰是哮喘发生及反复发作的症结所在。朱丹溪说:“哮喘专主于痰。”痰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1。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多种诱因均可发作。景岳全书&
2、#183;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病因脉治·哮病亦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1。证治汇补·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长期反复发作,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肺、脾、肾等脏虚弱之候。“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虚不
3、能主气,气不化津,通调水道的功能减退,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液,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反而积湿成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复因饮食不当而哮病发焉;肾主水液,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升于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遇感而诱发哮喘。且肾主纳气,即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如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由于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
4、。由此可见,哮喘无论虚实都与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素有“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责之于痰”之说。若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哮喘发病过程中,大量细胞因子、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炎性细胞和多种炎性介质的产生等,导致气道慢性炎症的形成,而这一过程及该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物质可理解为中医所谓“宿痰”之邪的形成。因此,中医祛除“宿痰”的治法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和调整免疫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哮喘与瘀血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痰是哮喘的宿根,然瘀血与哮喘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容川血证论中云:“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且哮喘病程多缠绵,“久病多瘀,久病入
5、络”是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素问·痹论指出:“病久入深,营血之行涩。”叶天士说得更为明确:“久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久病易耗损肺气,肺贯心脉而朝百脉,肺气虚衰,鼓动无力,心脉不畅,瘀血内留。血瘀日久,新血不生,肺失所养,其气更虚,更加重血瘀留滞。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影响津液正常输布,以致津液停积而成痰,痰瘀互结遂成哮病之宿根。且急性哮喘发作和一些顽固性哮喘,常见有颜面、口唇、肢末青紫等痰瘀气阻之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炎性介质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可致血小板肺内转移、气道高反应性和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上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瘀血水
6、肿。从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等微观角度证实,多数哮喘患者,尤其是久哮或急性发作缺氧严重者,明显存在血瘀现象,并认为哮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必定存在有血液壅滞、肺络淤阻的病理机制。由此可见,瘀是哮喘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痰与瘀的关系痰浊与瘀血亦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痰浊阻滞气机,妨碍血液循环,则血滞成瘀;或痰浊郁而化热,煎熬血液亦可成瘀;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影响津液正常输布,以致津液停积而成痰,有人根据“津血同源”的原理,提出痰瘀同源之说;痰、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二者胶结为患,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日久必致肺气亏虚,进而累及
7、脾、肾、心等脏。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潴留愈甚,喘咳持续难已、久延;脾肾阳虚,痰从阴化为饮、为水;痰饮留滞可上凌心肺,外溢肌表,蒙蔽心窍而发心悸、水肿、神昏诸症;痰浊久蕴,肺气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血郁为瘀,淤阻血脉。病理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和转化,终至痰浊、瘀血、水饮错杂为患,形成肺胀重症。正如丹溪心法所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因此,痰瘀阻滞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病情反复发作或继发肺胀等症的重要病理基础。
8、; 4 祛痰活血法治疗哮喘血证论指出:“气壅即水壅,气即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则痰水自消。”可见,痰凝血瘀伏藏于肺为哮喘之宿根,故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应运用痰瘀同治法,以肃降肺气,改善肺脏之气血循环。现代医学亦认为,宣肺化痰、活血化瘀双管齐下,可解除毛细血管痉挛,改善肺循环,促进血行,加快血流速度,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阻塞,从而起到很好的平喘作用,同时有效防止病情反复发作。该病在发作期表现为肺热、肺实之证者,即郁热、痰饮、血瘀夹气上逆兼见,治宜清热化痰、活血
9、开郁、解痉平喘为主,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寒喘者治宜化瘀祛痰、宣肺散寒,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缓解期则寒热或虚实夹杂,宜以活血化瘀、益气平喘为法。此外应用活血化瘀药应详辨其功能、性味、特点。发作期用药宜偏清,缓解期用药应偏补,初病瘀浅可单用川芎、丹参、地龙、当归尾等,病久瘀重可联合用药或加桃仁、红花、虫,甚者可加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之品。痰瘀为阴邪,制之以动,可选辛温理气之橘红、白芥子、桔梗、白前与浙贝母、天竺黄等化痰之品同用,使痰瘀消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抓住痰瘀环节,早期运用活血祛痰药,使肺宣邪散,防止疾病的延续和转化;后期运用行气活血药,使气血流通,脏气平调,虚劳自复。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哮喘的治疗专注于痰是不全面的。痰瘀伏肺不仅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而且也是其迁延不愈的重要病理基础。故灵活运用祛瘀化痰药物,可使肺络疏通,瘀消痰化,血和气顺,肺之肃降逐渐恢复。在辨证基础上处方用药,掌握痰瘀同治的原则,对缩短病程,减轻哮喘症状,延长复发时间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是防治哮喘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史利卿.宿痰伏肺哮喘发作的中医病机学说与现代研究的思考J.中国处方药,2003,1(1): 64-65.牛兵占,陈志强,徐树楠,等.黄帝内经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性能应用拓展研究开发创新重点基础知识点
- 安全生产火灾应急预案评估报告(3篇)
- 叉车充电区火灾应急预案(3篇)
- 信息处理技术员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职业技能要求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变化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风险监控体系试题及答案
- 深入探讨软件设计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试题及答案
- 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考题及答案
- 学习使用敏捷工具管理项目进度试题及答案
- 《药用高分子xu》课件
- 文档简谱视唱
- 2021年安全生产月:安全执行力培养专题培训课件
- 柠檬酸盐凝胶自燃烧法制备复合氧化物纳米复合氧化物
- 中考英语初中必会英语语法汇总
- 工业机器人22手部设计-23腕部设计课件
- 2023年被告民事诉讼答辩状
- 监狱围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定稿)
- SB/T 10029-2012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
- GB/T 6075.3-2001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3部分:额定功率大于15kW额定转速在120r/min至15000r/min之间的在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