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_第1页
防城区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_第2页
防城区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_第3页
防城区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城区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 类别划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广西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桂农厅发202037号)、防城港市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防农发202049号)任务部署,确保按时完成防城区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目标任务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防城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11月底前建立分类清单。二、划分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广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以下简称普查)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土壤与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数据,进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相似性原则。

2、对受污染程度相似的耕地,综合考虑耕地的物理边界(如地形地貌、河流等)、地块边界或权属边界等因素,原则上划分为同一类别。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最新土地用途变更情况、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如突发事件等导致的新增受污染耕地或已完成治理与修复的耕地等),及时调整类别。三、技术路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基础资料和数据收集,基于详查结果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初步划分、优化调整、边界核实、划分成果汇总与报送、动态调整等。图1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流程(一)基础资料和数据收集。1.图件资料收集。主要包括行政区域(到行政村级别)、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土种图1:

3、5万或更大比例尺图)、地形地貌、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矢量图件及最新高分遥感影像数据。2.土壤污染源信息收集。主要包括行政区域内工矿企业所属行业类型(重点是广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确定的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分布;农业灌溉水质量,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固体废物堆存、处理处置场所分布等。3.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数据收集。主要是详查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包括普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环境背景值,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等部门的相关历史调查数据。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

4、对有关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剔除无效数据,保障数据质量。4.社会经济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人口状况、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当地人均收入水平、种植制度和耕作习惯等。(二)初步划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1.详查单元内(含详查范围外增补单元)耕地。详查单元是详查布点时基于污染源类型和污染物传输扩散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等因素划分的相对均一性调查单元,包含详查范围外根据相关技术规定纳入详查统计的增补单元。详查单元内的耕地,类别划分方法参照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环办土壤201953号)的五项综合(镉、汞、砷、铅、铬)评价相关规定,主要步骤如下:(1)详查点位表层土壤

5、环境质量评价。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筛选值Si(附件4)和管制值Gi(附件5),基于表层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Ci,评价耕地土壤污染的风险,并将其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为三类(表1):I类:CiSi土壤污染风险低,可忽略,应划为优先保护类;II类:SiCiGi,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但风险可控,应划为安全利用类;III类:Ci>Gi,土壤存在较高污染风险,应划为严格管控类。按表层土壤的镉、汞、砷、铅、铬中类别最差的因子确定该点位综合评价结果。(2)划分评价单元并初步判断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当详查单元内点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

6、类别一致,则详查单元即为评价单元;否则应根据详查单元内点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依据聚类原则,利用空间插值法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将详查单元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尽量使每个评价单元内的点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保持一致。初步判定评价单元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包括四种情形:一是当评价单元内点位类别一致时,该点位类别即为该评价单元的类别。二是当评价单元内存在不同类别点位时,某类别点位数量占比超过80%,其他点位(非严格管控类点位)不连续分布,该单元则按照优势点位的类别计;如存在2个或以上非优势类别点位连续分布,则按地物边界(地块边界、村界、道路、沟渠、河流等),兼顾土壤类型,划分出连续的非优势点位对应的评

7、价单元。三是对孤立的严格管控类点位,根据影像信息或实地踏勘情况划分出对应的严格管控类范围;如果无法判断边界,则按最靠近的地物边界(地块边界、村界、道路、沟渠、河流等),划出合理较小的面积范围。四是当评价单元内存在不连续分布的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点位,且无优势点位时,可将该评价单元划为安全利用类。在镉、汞、砷、铅、铬单因子评价单元划分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初步判定的基础上,将以上因子叠合形成新的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内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类别按最差类别确定。(3)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的辅助判定。初步划定为安全利用类或严格管控类的评价单元,在详查中采集过食用农产品样品的,根据农产品质量状况辅助判定

8、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判定依据见表2。未采集过食用农产品样品的,可直接划定类别;或根据需要,结合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包括历史状况),按照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的要求,在详查原土壤点位适当补充采集检测食用农产品(原则上为水稻或小麦,一般每个评价单元不低于3个农产品点位),开展辅助判定。单因子辅助判定后的单元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仍需进行5因子(镉、汞、砷、铅、铬)综合,单元类别按类别最差的因子计。2.详查单元外耕地。对于详查单元以外的耕地,原则上划为优先保护类耕地;对发现土壤超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安全利用类和严

9、格管控类耕地,如本地常年主栽农产品协同监测结果不超标,可以认为实现了安全利用。(三)边界核实与现场踏勘。重点完成以下两项内容的校核:一是边界划分时的重要依据(如行政边界、灌溉水系、土地用途变更等)是否发生重大调整;二是划分结果与当地历年土壤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数据、群众反映情况等是否吻合。对耕地类别边界信息确认存疑的,各市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县(市、区)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踏勘,对耕地类别分类清单及相关图件进行调整补充,进一步完善划分结果。(四)划分成果汇总报送。编制本级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制作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图件具体要求见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

10、划分技术指南(环办土壤201953号),成果汇总后报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五)动态调整。根据土地用途变更、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效果和水稻协同监测结果等,结合实际,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四、进度安排2020年4月底前,制订防城区本级工作方案,启动划分工作。2020年5月底前,开展划分现场踏勘工作。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初步划分成果。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划分成果汇总报备。五、责任分工防城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防城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及时向区政府及财政部门申请经费使用,做好工作对接,统筹协调指导辖区内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

11、作。防城区生态环境局:提供我区详查基础数据,提供我区重点行业企业所属行业类型、空间位置分布数据,配合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防城区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增强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抓好落实。积极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政、统计等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对接,按照要求组织和统筹开展本辖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二)加强经费保障。项目经费由自治区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自治区财政安排经费直接拨付到市级财政,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调整2020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提前下达资金的通知(桂财资环20201号)文中。经

12、费主要用于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涉及的制订工作方案、划分耕地类别、制定分类清单、绘制相关图件、编制技术报告、完善分类清单和相关图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并汇总形成市级数据库等,可通过服务采购方式由第三方承担。防城区统筹部分可用于边界核实与现场踏勘制定各类别耕地风险管控措施等方面产生的材料费、劳务费、差旅费、第三方技术服务费用等。(三)加强技术支撑。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指导防城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支撑。防城区农业农村局和防城区生态环境局要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力量,支撑开展本辖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四)加强绩效评价。通过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

13、分工作,完成防城区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考核任务。项目建设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加强问责问效,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工作成效。(五)加强质量控制。防城区农业农村局会同防城区生态环境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各相关部门责任。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划分成果真实、科学合理。附件:1.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图件制作要求与规范 2.农用地土壤5项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 3.农用地土壤5项重金属污染风险管制值 4.主要食用农产品中5项重金属国家标准限量值 5.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附件1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图件制作要求与规

14、范一、图件种类(一)行政区划图(二)环境背景图(地形图、河流水系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三)农用地分布图(四)专题图件(土壤环境评价点位图、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布图)二、图件规范(一)地图投影。图件均采用阿尔伯斯双标准纬线多圆锥投影。国家级图件投影参数为:中央经线:东经105°南标准纬线:北纬25°北标准纬线:北纬47°省级及以下级别图件投影参数采用各自标准纬线和中央经线。(二)比例尺。1.挂图挂图幅面均为标准全开,省级及以下级别图件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的实际情况调整图件比例尺,确保表达内容充满幅面。2.地图册省级地图册采用8开幅面,省级以下地图册可采用8开或1

15、6开幅面,图件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的实际情况调整图件比例尺,确保表达内容充满幅面。(三)工作底图。以2015年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四)内容要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布图要能直观反映不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农用地的分布、面积等状况。图中还应包括:1.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行政区边界;2.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单元边界;3.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等;4.图幅配置。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晕线、外围要素、图廓整饰、署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幅配置大小及间隔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件幅面调整。4.1图名(1)图名是图件的标题,书写应规范,居中显示;(2)图名

16、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名称,主题名称;(3)图名的字体:图名汉字采用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4)图名左上方标注“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字体采用仿宋_GB2312,字体大小不宜超过图名字体大小。4.2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与文字组成,内容主要表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单元边界或单元要素,要素上下顺序按线、面放置。图例绘制在图幅内图廓角,方向与图框一致,贴边,内廓填充白色,边框留白与图例间距根据不同内容可自行调节,允许多列表述图例内容。4.3比例尺挂图与图册均采用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比例尺绘于图例要素正下方,使用交替比例尺,分段不宜超过4段。4.4

17、晕线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侧添加两重晕线,用面或线向外做缓冲区形成。4.5外围要素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围标注相邻同级及上级行政单位名称、行政界线和河流、山脉等重要地物。样式与制图区域、要素相同,颜色为灰色。4.6图廓整饰图廓由单条粗实线绘制。国家级图件经纬网每隔10°展绘一条,图内绘出坐标网线;省级图件坐标网每隔1°展绘一条,图内绘出坐标网线;市级、县级图件坐标网每隔30展绘一条,用短线在图廓线,上向外标出。坐标线注出完整的坐标值(如105° 00 00)。4.7署名和制图日期图件应署绘制单位的正式名称和制图日期,制图日期为全套成果的完成日期,绘

18、制单位注于图廓外左下方,制图日期注于图廓外右下方,字体为宋体,日期数字为汉字。(五)制图单元及其边界。1.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单元图斑为最小的制图单元,编制成果图时将彼此邻近类别相同的评价单元进行归并,连片描绘类别界线,图斑面积不得小于6mm2(与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精度要求相同)。飞地可按照坐落的行政区划范围制图。2.单元边界与地块自然边界等保持一致,可以跨村,但原则上不跨县、乡镇。(六)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数据格式。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数据以矢量数据形式存储,即面状的“.shp”格式文件;坐标系统一为CGCS_2000;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特殊情况下1:5001:

19、2000可采用独立高程系;数据属性表中应对农用地地块的类别、范围、位置、面积等信息加以说明,属性表格式可参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格式。(七)图件内容标注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统计数据用图示、注记等标注在图上,具体标注要求如下:1.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面积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以表格形式放置在类别划分成果图图幅内图廓角,方向与图框一致,贴边,表格底纹填充白色;2.以县或乡镇为单位,以最新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后测定的农用地面积数据为基准,通过计算图斑面积,按照与国土面积比例进行换算,从而确定各个类别单元面积;3.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单元界线分别用0.4mm的实线表示,色

20、号可参照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制图规范(试行)附录A中的地物界线;4.各地可根据需要编绘彩色类别图,优先保护类用绿色(C100Y100K30)表示,安全利用类用黄色(Y100K30) 表示,严格管控类用红色(M100Y100K30)表示。附件2农用地土壤5项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摘自GB 15618-2018) 26 附件3农用地土壤5项重金属污染风险管制值(摘自GB 15618-2018)附件4主要食用农产品中5项重金属国家标准限量值(摘自GB 2762-2017)附件5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一、概述(一)目的和意义。(二)区域概况。1.基本情况(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三次产业情况等)2.农用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3.污染源分布情况(重点行业企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理处置场所等;因尾矿库溃坝、洪水泛滥淹没等导致农用地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