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_第1页
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_第2页
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_第3页
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_第4页
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第5期第27卷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倪国江,韩立民摘 要:当前,我国梅洋渔业由于资源和环境问题而面临闲境,以科技为主导和支挥的海洋渔业现代化 是我国海洋渔业撰脱发展闲境的根本出路。本文对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必要性、科技的主导作用进行了阐 述.并剖析了我国海洋渔业科技发展所面临的问題,针对这些何题和我国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现状.从管理、 技术层面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创新对策。关键词:海洋渔业;现代化;科技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X)9)05-0074-0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岀:“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

2、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海洋渔 业是农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 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产 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现代化海洋渔业,提升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索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 须要依靠海洋渔业科技及其持续创新力。一、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选择(一)“海洋渔业现代化解析梅洋渔业现代化是指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实际状况,通过利用先进的渔业技术、装备和管理 方法,实现资祿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使海洋渔业成为以科技为支撑和主导的、 可实现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部门山。与传统海洋渔业相

3、比.现代化海洋渔业具有以下特征:(1)生产理念先进。海洋渔业资源 是有限制条件的可再生资源,环境的恶化将破坏资源再生的基本条件.现代化海洋渔业以维护 和改善渔业资涼再生环境为前提,借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传统渔业盲目无序的非理性开 发状态,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具有先进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技术和装备。 传统海洋渔业以经验为生产依据,以简陋粗糙的工具为加工和运输手段,而在现代海洋渔业中, 科学技术占据了主导和支配地位,科技发展的新领域,如船舶技术、计算机、遥感技术、信息 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以及环保技术在现代海洋渔业捕捞、养殖、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得 到充分利用;(3)具有严密

4、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传统渔业生产规模较小,分工不明确,管理 模式简单,而现代海洋渔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科学的管理必 须贯穿于现代海洋渔业科研、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先进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应收稿日期:2008-10-21作者简介:倪国江(1972-),男.汉該.祖箱山东威海.助理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 事海洋科技政第与海洋发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青岛,266003。论文说明:本文由中阖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冃“我国海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U编号:AOCQN20081I) 资助。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资作者自负。用

5、,通过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各个环节连续、有序进行。(二)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状况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总诛科技水平落后的制约, 海洋渔业以传统捕捞为主,生产手段原始粗放,效率低下。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渔业经济体制的变革.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海洋渔业 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海洋渔业生产开始步人快速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近 海渔业资源年实际捕捞量达到了 500 570多万吨。外海和远洋捕捞在此期间开始发展,到1994 年,我国已拥有远洋渔船1000多艘,年渔获董达到70多万吨。在捕捞业发展的同时,我国海 水养殖业发展迅猛1992年,梅

6、洋渔获1 93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肚达到242万吨,至此以 后,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国。到2005年,我国已拥有海洋渔业机动渔船27.79万艘,海洋渔获徴达2838万吨,其中海 洋捕捞产址1453万吨,海水养殖产M 1385 h吨,海水养殖产殳占全国海洋渔获駄的比重达到 49%o 2005年,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58亿元,是1992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倍。海洋渔业 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項要产业部门,在保障我国粮食稳定供给、改善国民食物结构、解决沿 海居民就业中占据了更为突岀的地位,发挥看重要的作用。我国海洋渔业的长期快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

7、民生活水准的同时,也带来 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由于过度注重开发,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忽略了对资源及 其生存环境的合理保护,使得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非常盲冃和无序。捕捞强度失控以及养殖 污染造成海洋环境加剧恶化,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开发与资源若减、环境 恶化之间的矛盾日趙激烈,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开始面临严峻挑战。(三)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基于我国海洋渔业实际状况,发展现代化海洋渔业是转变我国海祥渔业发展方式,摆脱我 国海洋渔业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稳定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保障粮食供给。我国是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生 产国,海洋

8、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洋渔业产品也是我国国民食物的基 本构成之一,在我国耕地资源趋减的状况下,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 洋渔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审:要的现实意义。2. 剌激科技的持续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科技与产业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 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产业的发展也刺激科学的不断创新。海洋渔业产业的现代化, 势必对科技发展提出更岛的要求,引发渔业科技研发活动的不断创新和应用。3. 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渔业资源的有条件再生性决定了 其开发必须遵循渔业再生的条件和环境要求。过度捕捞、大规模养殖对渔

9、业资源的生存环境造 成了极大破坏,将导致渔业资源日趋袞退,甚至枯竭。现代化海洋渔业作为以科技为导向的、 兼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代化产业,有利于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4. 保障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目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口就业难的 局面得到缓解。但由于人口过多,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而海洋渔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沿海渔 村居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能够使漁民的收入得到增加、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有利于促 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综上所述,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注重环境保护及有利于实75倪国江等: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现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的现代化

10、海洋渔业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科技发展与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科技是海洋渔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必须突出科技的主 导地位,紧密依琳海洋渔业科技和技术装备创新,实现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发展。(一) 科技在海洋渔业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1. 科技是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的基本支撑。现代化海洋渔业是现代技术和装备广泛应用的 产业部门,随着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为了适应海洋渔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必须加快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 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2. 改善和维护

11、海洋生态环境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善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漁业现代 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捕捞、养殖以及其它海洋利用活动的不断堀加,我国海域生态环境污染不 断加重.梅洋生物牛存环境加剧恶化,生物灾害、疫病时有发生,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解 决生态环境问题迫在周睫,因此,加强相关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对于改善和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匝要意义。 3. 为国民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证。海洋渔业是我国国民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其资源安 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素质。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病害频繁,严重威胁着 海水产品的质就安全。只冇依靠环境保护技术和海产品安全加丁技

12、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数虽 和质量上实现水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4. 有效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当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中资源环境压力过大问题与长期以 来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促进海洋渔业又 好又快发展,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着力发展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现代化海洋渔业,确保渔业经济的町持续发展。(二) 我国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 发展状况(1) 海洋捕捞。在海洋渔业资源调査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航天和卫星海 洋渔业遥感技术,在黄海、东海及太平洋海域开展了多项海洋渔场

13、环境分析工作,促进了海洋 渔业预报服务的发展。为保证遥感调査的准确性,我国还利用装备有拖网、声纳等技术设备的 调査船对冃标海域渔业情况进行辅助调査。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外海和远洋 渔业的发展。在捕捞设施及其利用方面,我国渔船数址为世界之最,拥有海洋机动捕捞渔船近 28万艘。H前,为加强对近梅漁业资源的保护,我国止在通过圧减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 制海洋捕捞强度肓目增长和资源过度利用。我国海洋捕捞拖网作业已有丰富的成熟经验,围网 技术已取得了新的突破,变水层拖网的初步实验成功,为发展外梅渔业和远洋渔业创造了条件。海水养殖。我国的海水养殖渔业技术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以来,贻贝

14、育苗技术、 对虾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以及扇贝、鲍做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均先后获得突破;20世纪90 年代,夫黄鱼等一大批名优品种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相继取得成功。1997年我国海洋863计划实 施后,我国海水养殖技术发展更为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如,学握了对虾、牡 蛎、扇贝等的多倍体诱导培育技术.培育成功“浦江1号”团头鲂、“黄海1号”中国对虾以及 新吉富罗非鱼、“蓬莱红”扇贝等一批优良品种;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严重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 76中国漁业经济2009年第5期第27卷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使我国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处干国际领先水 半;以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为代

15、表的现代设施渔业得到发展,工厂化养殖厂家已达2000多家, 网箱总数已达120多万只,深海抗风浪网箱也得到发展,全国已安装深海抗风浪网箱3000多个。(2) 海水产品贮藏与加工。鱼、虾保鲜技术是我国海水产品加工研究的重点。多年来,我 国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情,研究和应用了海上渔获物的冰、冷却海水和微冻等保鲜方法。 根据冷却海水保鲜方法的研究成果,还设计制造了多艘冷却海水保鲜船,取得了明显效果。在 海洋水产食品和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实用性成果,先后开发了罐头(包括 软罐头)、角糜制品、冷冻小包装、冷冻调理食品、鱼香肠、调味干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 健食品、海洋药物等;利用生物化

16、学和酶化学技术从低值水产品和加工笈弃物中研制出一大批 综合利用产品,如水解鱼蛋白、娥油制品等。2. 面临的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科技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随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 变化,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不断涌现,我国悔洋渔业科技发展明显滞后。主要的问题有:(1 )海洋漁业科技力量分散.诽以形成合力。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漁业相关科研机构条块 分割,各自为政,科技力it呈分散状态.资源不能共享,重复投资严重,科研设备利用率低下。 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平台,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有效分工,不易承扣重大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项 目,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 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由于科技投入少,力

17、址分散.重点不突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基 础研究滞后。如,我国鱼类育种工作非常落后,中国对虾、扇贝、牡蛎等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 种;线鲤、鲫負、鳍锂等许多优良品种人工繁育技术长期雅以突破;缺乏对大规模爆发的病害 及时有效的预报和控制措施;对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水域生态优化和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也刚刚起步,尚不能为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煤.等等。(3) 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缺乏相关保障技术。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以及丄程建设等因 素影响,我国近海水域牛态环境持续恶化,而我国在渔业资源调査、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以 及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十分薄弱,影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 开展,渔

18、业生产发展与资源养护、水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H益突岀。(4) 渔业装备水平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我国渔船虽然数量庞大,但绝大部门 是200马力以下的小船,而且船龄较长,不能到外海作业,加上作业方式单一,基本上是清一 色的拖网作业,对资源杀伤力极大;设施渔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底下。我国的海水产品配套加工技术较为落后,缺乏生物、生化、工程、 机械设备等的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世界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比例已超过70%,而我国只有30% 左右,而口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的产业化、商品化。(5) 缺乏完善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19、,技术推广存在一定难度。由于涉海科研单位、政府和 企业本身的市场意识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还处于简单的“集市交易”阶段,没有建立包括产业 化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以及技术转让配套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完善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 制。缺少通畅的转化渠道,科技成果难以通过产业化实现其经济价值,更不能创造社会财富。 另外,由于我国海洋渔业生产者的整体索质和接受能力偏低,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也影响了科 技成果的转化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叫三、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对策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海洋渔业科技总体水平居中等偏上,科技对悔洋渔业的贡献率达到 50%,而发达国家已超过80%.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我国海洋渔

20、业资源开发和海洋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海洋渔业科技的前沿研究领域,我们认为,可从宏观管理和技 术创新两个层面采取对策发展找国海洋渔业科技,提髙对海洋渔业的负献率,推动我国海洋渔 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宏观管理层面。主要包括科技力就的整合、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渠道建设以及科 技意识培育等,分别阐述如下:1. 整合科技力量。在全国范尉内选择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搭建国家级 海洋渔业科技研究平台,对海洋渔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借助整体优势,紧密跟踪市场需 求和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热点,提升我国海洋渔业科技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2. 加强海洋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离不开

21、渔业网络信息资源支持。21 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海洋渔业科技数据积累、数据库建设、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我 们要根据海洋渔业仔理和科技发展需要,加大信息化投入,提升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 形成内容丰富、全面的海洋渔业科技信息网络,为渔业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持。3. 疏通成果转化渠道。通过建立完善的海洋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科研院所一一 技术开发中心一科研中试示范基地科技市场”的完善流畅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 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4. 培育渔民的科技意识。渔民是科技利用的主体,要通过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 及“科技入户”工程,广泛利用冬种宜传和教育渠道

22、,加强海洋渔业科技知识推广普及,从根 本上强化渔民科技意识,提高渔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技术创新层面。主要包括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牧场、海水产品加工与食品安 全、近海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对策,具体如下:1. 远洋捕捞。这是我国海洋捕捞业今后的发展重点。与近海海域相比,远洋海域环境更为 复杂多变,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对外海和远洋海域 渔场的环境分析和渔汛预报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头足类、金枪鱼等中上层远洋渔业资源 的分布、渔场、渔期和洒游规律研究,大力开发头足类、金枪鱼等的探捕技术;积极发展远洋 捕捞船航、通信以及大旳拖网、围网等配

23、套技术装备,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2. 海水养殖。相关技术主耍包括:优良抗逆品种培序及繁殖技术、养殖病害防治与健康养 殖技术、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及饵料研制技术、“设施渔业”技术等。在优良抗逆品种培育及繁殖 技术方面,需加强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利用,为增养殖的 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优质苗种大规模繁育提供技术支持;在养殖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技 术方面,要加賤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免疫防治技术、生态防猜技术、清洁生产和环境生物修复 技术、安全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和抗病育种庭因丁程技术的研发,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建芷 起重大病害的预警系统,强化对爆发性病害的有效控

24、制;在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及饵料研制技术 方面,需要发展的啦点技术有:养殖对象背养需要的重新评定技术、实用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琳殖水体可持续精养的营养技术等;在“设施渔业”技术方而,由于其具有髙密度、高效益、 污染少等恃点,是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技术发展重点主要有:高密度条件下水 产养殖工艺、水质处理技术、装备及自动化控制设施、抗风浪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及设施、高效 配合饲料开发、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及工程设计技术等。3. “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人为的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鱼类自由活动的海洋生物生长 繁殖环境.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依靠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有计划 的培育

25、和管理渔业瓷源。冃前,“海洋牧场”已存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取得 了良好的成果c其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有:海岸工程技术、鱼类选种培育技术、环境改善修复 技术利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我国建设现代化海洋渔业,需加强对“海洋牧场”及其相关技术的 研究和开发。4. 海水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海水产品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我国海水产品深加工和质董控制技术还比较薄弱,为此,应加强海水产品精深加工、食用安全 和质虽监控方面的研究,争取在海水产品品质与风味改良技术、保鲜及卫生控制技术、多功能 开发及产业化技术、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剂开发制备工艺上有所突破,从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丰富

26、海产品结构,保障食品安全。5. 近海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当前,我国近海海域渔业工作的重点是改荐和保护渔业资源 和环境。为改善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和环境,一是要积极研究海洋渔业资源的补充、演荐规律 及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发展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评估; 二是要发展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管理技术,如限额捕捞信息(3S)与监管技术、负责任 捕捞的渔具与渔法、资源增殖放流与生态安全技术等;三是要加强对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 水域生态系统优化与环境修复技术、天然水域养殖容虽评估技术及污染控制清洁技术等方而的 研究,从而促进近海渔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胡

27、笑波浅论口国渔业现代化J.渔业经济研究.2005/4):6-9.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国渔业统计情况卩中国畜牧杂志,2006.(14). 韩立民,倪国江.试论青岛“海洋强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卩.中国渔业经济,2007,(5):63-65.4唐启升.中国海洋漁业可持续发展及其高技术需求卩.中国丄程科学,2001,(2):7-9.Roles of R&D in the case of Chinas marine fisheries modernizationNI Guo-jiang, HAN Li-min(China Ocean University, Ocean Development Re

28、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Qingdao 266003, China)Abstract: Chinas marine fishery is faced with plight due to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ssues, technology-driven and supported by marine fisheries modern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outlet to get ud of the plight of marine fisheries development. Author ha

29、s expatiated the necessary of Chinas fisheries modernization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that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ie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a.id the c j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arine fisheries science and

30、technology development, author ha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marine fisheries modernization in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marine fisheries; modern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责任缢辑形萍/校对赵蕾)79rnHHSi

31、g1 1 1 WAHFANGIDATA 丈.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作者:倪国江, 韩立民,NI Guo-jiang , HAN Li-min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青岛,2660刊名:中国渔业经济更英文干刊名: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年,卷(勒:2009 27(5)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 胡笑波浅论中国渔业现代化2005(04)2. 200穽及十五期间全国渔业统计情况2006(14)3. 韩立民.倪国江 试论青岛海洋强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007(05)4. 唐启升 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及其高技术需求2001(02)相似文献

32、(10条)1. 会议论文 刘俊文 大连渔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 2007本文结合大连市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将大连渔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并谈几点认识。2. 期刊论文 伏枥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正在向建立现代化的国家级的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迈进-现代渔业信息2001,16(10)3. 期刊论文 陈平 关于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探讨和思考-现代渔业信息2002,17(3)关于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水产界共同探讨的课题。最近,农业部确定威海市为全国现代化渔业示范区,要求威海市先行一步,探索路 子,积累经验。根据上级部署,作者从威海实际出发,对威海海洋渔业现代化

33、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4. 期刊论文 苏奋振.周成虎.杜云艳.邵全琴.刘宝银3S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2,11(3)海洋渔业面临着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开发强度失衡渔具选择不当渔船作业失控海难补给与救助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海洋渔业的可持续 发展遥感(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三种空间技术的 出现为解决这些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遥感提供了海洋渔业的环境信息全球定位系统提供了

34、渔船及其作业的位型理信息系统 提供存储、管理、显示和分析海洋渔业各种信息的坚实的平三者的综合运用更是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5. 期刊论文 杜云艳.周成虎.崔海燕.苏奋振.刘宝银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海洋渔业空间分布研究一一以东海为例-海洋学报2002,24(5)渔业多年来生产实践所表明的海洋渔场与海洋水文要素密切相关将研究区的遥感融合信息与生产数据进行ISa间配准同时建立了诸多要素数据的空间聚类模式利用该模式提取了水文信息和中心渔场信息相关联的空间分布规律的隐伏信息此阐述了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应用空间遥感 融合信息和引$支持下指导海洋渔业生产的渔情预报有着重要意义.6. 期刊论文 同春芬.T

35、ONG Chun-fen海洋渔业社会的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沿海地区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渔业社会发展缓,渔区现代化受阻社会矛盾突出要实现海洋渔业社会协调发展、须树立人海和谐的理念 ,合理配置渔业资源引导渔民转产转业.7. 期刊论文 陈平关于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9(2)最近农业部确定威海市为全国现代化渔业示范廖求威海市先行一步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根据上级部署我们从威海实际出发进行了初步研究探 讨.8. 学位论文孟祥波山东省海洋渔业风险保障机制研究2009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海洋渔业经历了由传统海洋捕捞业为主向“耕海牧渔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36、现代化海洋渔业建设初具规模,各项事业走 在了全国前列,200年海洋渔业产量和经济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海洋渔业产业的高风险、高投入特性没有变,每年 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损失高达亿元。山东省目前正进行政策性渔业保险的试点工作,渔业风险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渔业保险的覆盖面较小 ,渔业投保率不足我省渔业产能的S%。从全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渔业保险自8年恢复以来大致经历了商业性保险、渔业互保协会互保两个 主要阶段,200侔开始新一轮政策性渔业保险的试点工作,还没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和高效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本文正是立足加快我省“海上山东建设步伐,实现渔业生产科学发展的立场,以探索海洋渔业风险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