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_第1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_第2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_第3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_第4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苏州汇报目录一. 城市简介二. 苏州的城三. 苏州的园林四. 苏州的曲艺五. 苏州的苏扇第一篇 历史与文化第二篇 传承与发展第一篇 历史与文化城市简介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成功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苏州位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发达。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与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

2、灵,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素有“丝绸之都”、“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威尼斯” 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苏州的城苏州的城春秋时期的春秋时期的阖闾大城阖闾大城公元前公元前514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建阖闾城。伍子胥运用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建阖闾城。伍子胥运用“相土尝水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象天法地” ” 的法则选择城址。的法则选择城址。“相土尝相土尝水水”多半是了解土质和水情,多半是了解土质和水情,

3、“象天法地象天法地”就有观天象、看就有观天象、看风水的意思。风水的意思。阖闾大城面积阖闾大城面积14142 2平方公里,约明清北京城的五分之一。平方公里,约明清北京城的五分之一。城墙底宽城墙底宽2 2丈丈7 7尺,高尺,高4 4丈丈7 7尺,相当于如今尺,相当于如今5 5层楼的高度。层楼的高度。开陆门开陆门8 8座,以象征座,以象征“天之八风天之八风”,水门,水门8 8座,以效法座,以效法“地地之八卦之八卦”。 受礼制思想受礼制思想的影响,阖的影响,阖闾大城平面闾大城平面相对规整。相对规整。选址采用选址采用“相土尝水相土尝水”和和“象天法象天法地地“的原则。的原则。秦汉秦汉吴县城吴县城秦汉吴县

4、为会稽郡治,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城是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的基础上重建的,大体上就是吴子城,周回五里,位于今苏州城的中部地区。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之子刘贾于城北市坊之西另筑小城,名曰“定错城”,东南与子城相连,北面直达平门,供王室贵族居住。秦汉时代在子城东北、西北辟有东、西两市,作为专门的商业区。东市在今临顿路和干将路联结点附近,西市在干将路西端和乐桥附近。这两处市场成为全市经济活动的中心。 苏州的城苏州的城早在先秦时,苏州人就已经开始绘制地图 。唐代唐代苏州城苏州城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全城被划分为60坊 。唐陆广微吴地记详细记载了各坊坊名。其中干将、吴趋、嘉鱼、黄鹂等坊是主要

5、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坊有围墙和坊门,由坊正管理。 由于人口增多,苏州的街巷日趋密集,“城中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这些坊市、河道、街巷交错并行,形成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苏州的城苏州的城宋代宋代平江府平江府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今存宋平江城平面图平江图碑,高2.48米,宽1.4米,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鹏所作,吕挺、张允诚、张迪刻石。平江图采用裴秀的制图六体,是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地图 。平江府所在的子城,仍修筑在阖闾子城的原址上。子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千米,周长约6千米。 苏州的城苏州的城平江图采用裴秀的制图六体,是世界上发现的历史

6、最苏州城市建设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地图 。城内横巷多濒河修建。城内纵横交错的街道把全城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居民区,称作“坊”,宋时有坊。明清明清苏州城苏州城清代苏州府署由城北移向西南,胥门成为封疆大吏进入苏州的第一水埠,因此在胥门设有“接官厅”,官署也设在距离胥门接近的地区。清代的苏州城平面格局未变,但城郊发展很快,阊门(西墙北面门)一带形成新的商业和手工业区,门外上下塘街一带更是踹布业集中的所在。盘门(南门)外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也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区。 苏州的城苏州的城明清明清苏州城苏州城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纂辑的书中,才为后人留下了一张苏州府城内水道图。这幅刊于公元1639年的地图,分

7、为四幅。是苏州历史上对水道、桥梁绘注最为详细的地图。明清时期的苏州府城内水道四隅分治图 是历史上表示苏州城内河道最详细的一幅图,对研究城市内部水网分布及太湖沿海地区水文地理和水利发展史有重要价值,现藏于苏州市水利局。 苏州的城苏州的城 近现代苏州城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苏州的城市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但大的方向没有改变。现代苏州城市格局:苏州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的城苏州的城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

8、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说到苏州,就不能不提苏州园林。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网师园网师园占

9、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早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111苏州的曲艺苏州的曲艺苏州的曲艺苏州的曲艺 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由于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许多苏剧艺人兼能昆剧,在昆剧衰落时期也有不少昆剧艺人改演苏剧,所以苏剧表演艺术因得到昆剧的滋养而逐步形成朴实、细腻、注重内心体验

10、的独特风格。苏州的曲艺苏州的曲艺1、音乐唱腔苏剧音乐唱腔的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因深受昆腔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伴奏以二胡为主乐器,兼用江南丝竹。常用的传统曲调有太平调、弦索调、费伽调、柴调、迷魂调、银绞丝、流水板、二犯调、挑袍调等数十种,其中太平调使用最多,又有慢板、快板、散板等各种板式。2、舞台表演在表演上,苏剧学习昆剧,把昆剧表演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融化,第一代演员如朱国梁、龚祥甫、张娴等,同时也都是昆剧演员,第一个苏剧团国风苏剧团由苏剧、昆剧艺人组成,历年来演出的一部分剧目,如占花魁醉归、白兔记送子等均按昆

11、剧风格表演。今江苏省苏昆剧团的继、承等辈苏剧演员,都在学艺之初以昆剧打基础,并兼演昆剧。艺术特点苏州的曲艺苏州的曲艺 苏剧的传统剧目与化装苏滩一致,分为两大类。一类称前滩,绝大部分源于昆剧,常演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红梨记、烂柯山、玉簪记、绣襦记、精忠记、西楼记、白蛇传、义侠记、水浒记、占花魁、渔家乐等,其故事情节和对白,与昆剧基本相同;唱词由长短句改为通俗浅显的七字句,可加衬字,较注重声韵平仄,体式与七言诗体近似,不乏雅俗共赏的唱段,文字粗劣之处也不少。有时为适应苏剧演员不善舞蹈的特点,也将情节作局部改动。 作为苏剧基础和灵魂的苏州滩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资源丰富,苏剧本身又在文学、音乐、表

12、演等多个方面与昆曲有着渊源关系,充分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特质。近年来,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对苏剧冲击很大,观众锐减,剧团生存艰难,抢救、保护这一重要的地方剧种迫在眉睫。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苏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传统剧目4、传承价值苏州的苏扇苏州的苏扇 在吴文化丰富的宝藏中,苏扇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的三大门类:折扇、宫扇、檀香扇,以雅致精巧而闻名全国。随着现代化消暑工具的普及,扇子的艺术品味和价值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篇 传承与发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

13、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二.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

14、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四. 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保护内容为:控制古城容量,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城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二线:山塘线:包括山塘河、山塘街两侧地区,从阊门至虎丘 西山庙桥,长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