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_第1页
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_第2页
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_第3页
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_第4页
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TDS2285芯片的正弦波1200W逆变器开发指南以TDS2285芯片为核心,打造一款正弦波1200W逆变机器,使大家对TDS2285芯片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知道在许多逆变的场合中,都是低压DC直流电源要变成高压AC电源,所以中间是需要升压才能完成这一变化,我们此次讨论的依然是采用高频的方式来做逆变,采用高频的方式相对于工频方式来做有许多优点:高转换效率,极低的空载电流,重量轻,体积小等。也许有人会说工频的皮实,耐冲击,对于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高频的做的好,一点也不会输于工频的,这一点,已经通过我们公司的产品和TDS2285的出货情况得到了肯定。所以,以下就让大家看看TD

2、S2285芯片在该系统中表现吧!DC-DC升压部分:此次设计是采用DC24V输入,为了要保证输出AC220,在此环节中,DC-DC升压部分至少需要将DC24V升压到220VAC*1.414=DC311V,这样在311V的基础上才能有稳定的AC220V出来,为了能达到这一目地,我们采用非常熟悉的推挽电路TOP来做该DC-DC变换,电路图如下:该电路图中,GR,GL是两路推挽PWM信号,分别驱动由2个RU190N08并联的大电流MOSFET。变压器采用EE55,二极管为RHRP1520,实际可以用RHRP860就可以了,我是正好没有860了,所以才用15120。设置输出的空载高压为380V,这样,

3、变压器就可以用33:49T这样来绕制了,具体绕法请搜索论坛里的老帖,有很多都非常详细。到此,有了DC380V了,还怕不能出来AC220吗?呵呵下面开始讲DC-AC部分,在这部分,电路也是非常简单,请看下面的电路:从上图可以看出,DC-AC部分由H桥电路构成,通过L1,L2和C22滤波后得到纯正的正弦波,输出波形见下图:LS2构成输出过流检测电路,由R22构成H桥短路保护电路,至此功率部分的电路(包括DC-DC,DC-AC)全部给出,大家看看,是不是非常简单啊,下面就看看控制这些功率元件正常运作的小信号电路吧。最后,我将怎么样调试TDS2285,以及其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做一些分析!很多人拿到芯

4、片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用万用板做一个基本的电路,事实证明这样是可行的,但是也能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下:1、芯片通电后,第5脚上的LED闪烁,芯片6、8脚上无输出。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出现,此时LED闪烁代表着芯片进入保护状态了,也就是故障报警模式,第9脚上接的蜂鸣器和该状态是同步的,LED的指示状态代表着不同的故障或者保护模式。根据规格书里面的描叙如下:LED:指示逆变器工作状态,当一直输出为5V时,LED常亮,逆变工作正常;当蓄电池电压输入出现过压或低压状态时,该指示灯每隔1秒闪动一次或者每隔1S闪烁3次。当输出交流过流或者短路时,指示灯每隔0.5秒闪动一次。过压保护出现时,LED每隔1S闪烁3次

5、。欠压保护出现时,LED每隔1S闪烁1次。由于LED脚和BEL(蜂鸣器)脚的报警状是同步的,所以规格书有下列描述:BEL:故障告警,该引脚上驱动一蜂鸣器,配合LED引脚上的状态,当蓄电池电压输入出现过压或低压状态时,该蜂鸣器随LED指示灯每隔1秒报警一次或者每隔1S报警3次。当输出交流过流或者短路时,该蜂鸣器随LED指示灯每隔0.5秒报警一次。过压保护出现时,蜂鸣器每隔1S报警3次。欠压保护出现时,蜂鸣器每隔1S报警1次。对于这个问题,只要保持好第13引脚(VBAT)上的电压在0.9V-1.3V范围内,就可以保证低压和过压保护不起作用,芯片就不会进入过、欠压保护状态内。对于12V电池输入只要分

6、压电阻上100K,下10K,过欠压范围就是10.5-14.5V,对于24V系统,只要分压电阻上100K,下4.7K,过欠压范围就是22.5-29.5V,非常满足设计需要。2、如果按照以上解决的办法,LED还是闪烁,那么可能是进入了短路保护状态,比如0.5S闪烁一次,请详细检查第11脚(SD)上的电压,如果电压低于2.5V,就会进入该保护状态,在调试的情况下,可以断开外部电路,将该脚通过2.4K电阻直接接入5V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TDS2285芯片运作过程中发生该保护,只有在给芯片断电后重新上电,芯片才能有输出SPWM,因为该保护是锁定的,不会自动重启!3、电路完成后,空载运行一切正常,能输出

7、220V正弦波,但是一带负载就发生保护,LED0.5S闪烁一次。发生该问题是由于短路保护设计的太灵敏,H桥上的MOSFET一般要留出4倍以上的电流容量,这样可以将短路保护的电流检测值放大一些,在此时需要仔细设置和多次调整,确保在大负载的冲击下,整机能可靠运行,并且不至于发生烧毁MOSFET等功率器件的情况。4、调试TDS2285的时候,H桥上先不要通380V的高压,先用低压电源通电,比如通12V,检查静态电流,如果超过1MA,那么就是有电路问题,需要详细检查的地方就是光耦驱动电路,和MOSFET是否有坏掉的,如果只要坏掉一个零件,那么需要将光耦,MOSFET,以及MOSFET的G极电阻,不管好

8、坏都要换掉,调试起来就不至于走弯路,因为很多情况下,你换掉了坏的零件,一通高压,另外的又莫名其妙的坏掉。逆变器制作全过程(新手必看)制作600W的正弦波逆变器, 该机具有以下特点:1.SPWM的驱动核心采用了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所以,SPWM驱动部分相对纯硬件来讲,比较简单,制作完成后要调试的东西很少,所以,比较容易成功。2.所有的PCB全部采用了单面板,便于大家制作,因为,很多爱好者都会自已做单面的PCB,有的用感光法,有点用热转印法,等等,这样,就不用麻烦PCB厂家了,自已在家里就可以做出来,当然,主要的目的是省钱,现在的PCB厂家太牛了,有点若不起(我是万不得已才去找PC

9、B厂家的)。3.该机所有的元件及材料都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到,有了网购真的很方便,快递送到家,你要什么有什么。如果PCB没有做错,如果元器件没有问题,如果你对逆变器有一定的基础,我保证你制作成功,当然,里面有很多东西要自已动手做的,可以尽享自已动手的乐趣。4.功率只有600W,一般说来,功率小点容易成功,既可以做实验也有一定的实用性。下面是样机的照片和工作波形:  一、电路原理:该逆变器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做一块PCB板。分别是“功率主板”;“SPWM驱动板”;“DC-DC驱动板”;“保护板”。1.功率主板: 功率主板包括了DC-DC推挽升压和H桥逆变两大部分。该机

10、的BT电压为12V,满功率时,前级工作电流可以达到55A以上,DC-DC升压部分用了一对190N08,这种247封装的牛管,只要散热做到位,一对就可以输出600W,也可以用IRFP2907Z,输出能力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主变压器用了EE55的磁芯,其实,就600W而言,用EE42也足够了,我是为了绕制方便,加上EE55是现存有的,就用了EE55。关于主变压器的绕制,下面再详细介绍。前级推挽部分的供电采用对称平衡方式,这样做有二个好处,一是可以保证大电流时的二个功率管工作状态的对称性,保证不会出现单边发热现象;二是可以减少PCB反面堆锡层的电流密度,当然,也可以大大减小因为电流不平衡引起的干扰

11、。高压整流快速二极管,用的是TO220封装的RHRP8120,这种管子可靠性很好,我用的是二手管,才1元钱一个。高压滤波电容是470uf/450V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用的容量大一些,对改善高压部分的负载特性和减少干扰都有好处。H桥部分用的是4个IRFP460,耐压500V,最大电流20A,也可以用性能差不多的管子代替,用内阻小的管子可以提高整机的逆变效率。H桥部分的电路采用的常规电路。下面是功率主板的PCB截图,长宽为200X150MM,因为,这部分的电路比较简单,所以,我没有画原理图,是直接画了PCB图的。该板布板时,曾得到好友的提示帮助,特在此表示感谢。2. SPWM驱动板和我的1K

12、W机器一样,SPWM的核心部分采用了张工的TDS2285单片机芯片。关于该芯片的详细介绍,这里不详说了。U3,U4组成时序和死区电路,末级输出用了4个250光藕,H桥的二个上管用了自举式供电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简化电路,可以不用隔离电源。因为BT电压会在10-15V之间变化,为了可靠驱动H桥,光藕250的图腾输出级工作电压一定要在12-15之间,不能低于12V,否则可能使H桥功率管触发失败。所以,这里用了一个MC34063(U9),把BT电压升至15V(该升压电路由钟工提供),实验证明,这方式十分有效。整个SPWM驱动板,通过J1,J2插口和功率板接通,各插针说明如下:J2:2P-4P; 7P

13、-9P; 13P-15P; 18P-20P 分别为H桥4个功率管的驱动引脚 23P-24P为交流稳压取样电压的输入端。J1:1P为2285输出至前级3525第10P的保护信号连接端,一旦保护电路启动,2285的12P输出高电平,通过该接口插针到前级3525的10P,关闭前级输出。6P-7P-8P为地GND。9P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用于关闭后级SPWM输出。10P-11P接BT电源。下面是SPWM驱动板的电原理图和PCB截图:3.DC-DC驱动板 DC-DC升压驱动板,采用的是很常见的线路,用一片SG3525实现PWM的输出,后级用二组图腾输出,经实验,如果用一对190N08

14、,图腾部分可以省略,直接用3525驱动就够了。因为这DC-DC驱动板,和我的1000W机上的接口是通用的,所以有双组输出,该机上只用了一组。板上有二个小按钮开关,S1,S2,S1是开机的,S2是关机的,可以控制逆变器的启动和停机。这驱动板,是用J3,J4接口和功率板相连的,其中J3的第1P为限压反馈输入端。下面是DC-DC升压驱动电路图和PCB截图:4.保护板我这次没有做保护板,有如下原因:首先是没有保护板该机也可以工作,加上这段时间比较忙,所以,保护板就拉下了;其次是:我这次公布的功率主板,是后来经修正过的,保护板上的接口也做了改动,而我的样机用的是没有修正过的PCB板,即便是做了保护板,也

15、插不上去。我倒是希望有朋友如果用我的PCB文档去厂家打样,不要忘记,多给我打一套,寄给我,我就可以根据新的功率主板来画保护板了。下面是保护部分的电路图,是我学习了钟工公布的3000W上用的保护电路变化而来的。二、主要部件的制作和采购1.SPWM主芯片2.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是制作逆变器成功与否的关健,本机主变用的磁芯为EE55,材质PC40,我在杭州电子市场买到了一种质量很好的骨架,立式的,脚位11加11,脚粗1.2MM。绕制数据:初级2T加 2T,用10根0.93的线。初级导线总面积为6.8平方MM,次级为0.93线一根,绕60T。 绕前准备:  先准备骨架,把骨架上22个引

16、脚,剪去4个,下面红圈处就是表示已经剪去的脚。上面二个独立的脚是高压绕组用的,远离下面的脚有利于绝缘,中间及下面的脚是低压绕组用的,左边是一个绕组2圈,右边是另一个绕组2圈。绕制步骤:A),先绕二分之一的高压绕组(次级),先在骨架上用高温胶带粘一层,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导线打滑,用一根0.93线绕一层,约30圈(注意的是,高压绕组的线头要做好绝缘,我是套进一小段热缩套管,用打火机烤一下,就紧紧包在线头上了),再用胶带固定住线头,不要让它散出来,并在高压绕组的外面用高温胶带包三层。B),下面就可以绕低压绕组了(初级),低压绕组分成二层绕,也就是每一层是2加2,用5根线并绕,我画了一个图(见下面图),

17、不知大伙能不能看清楚结构情况。 先用5根0.93线绕2圈(见图二中红线),中间留空隙,再在空隙处用另外5根线绕2圈(见图二中蓝线),每根线长约37CM。用同样的方法绕二层,层间包二层胶带,这样就相当于用了10根线并绕。绕完低压绕组,在绕组外用高温胶带包三层。绕低压绕组要注意的问题是:线头留在下面,即骨架引脚处,线尾留长一点,暂时留在骨架的上面(等绕完高压绕组后要向下折下来)。从(图一)可以看出,实际上,低压绕组的头和尾是有一段是重叠的,也就是不是2圈,而是约2.2圈,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漏感。C),再继续绕高压绕组,绕完另外的30圈,要注意的是,这30图要和里面的30圈绕向相同,这点很

18、关健。如果一层绕不下,就把剩下几圈再绕一层。D),绕完高压绕组后,在外面用高温胶带包三层,就把低压绕组原先留在上面的线头折下来(见图三),准备焊在骨架的脚上。去漆可以用脱漆剂,用棉签沾一点脱漆剂,抹在线头上,过一会儿,漆就掉下来了,就可以焊了。 E),再后在整个绕组的外面包几层高温胶带,绕好的线包外观要饱满平整。F),现在可以插磁芯了,插磁芯之前要对磁芯的对接面做清洁处理,我是用胶带粘几下,把磁芯对接面的粉末全清洁干净,插入磁芯,用胶带扎紧,有条件的话对磁芯对接处用胶水做固定。我发现用这种方法绕制的变压器漏感比较小。以前用铜带绕制,漏感一般在0.8uH以上,现在可以做到0.4uH以下。我想原因

19、是:因为铜带要焊引出线头,这样就留下了一个锡堆,再绕高压绕组时,中间就有一个空隙,导致耦合不紧。下图为测试漏感示意图。 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做一个耐压测试,任一个低压绕组对高压绕组的绝缘要在1500V以上,这样才可以放心使用。3. AC输出滤波磁环 对于象我这样纯手工打造的爱好者来讲,这个磁环的绕制也是十分头痛的事。磁环是采用直径40MM的铁硅铝磁环,用1.18的线,在上面穿绕90圈,线长约4.5米,如果用导磁率为125的磁环,电感量大约在1.5mH,用导磁度为90的磁环,电感量大约在1mH左右。我做过试验,用二个这样的磁环,每个电感量在0.7mH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绕制时

20、分二层,第一层,45圈,因为磁环外圈和内圈的周长不同,所以第一层绕时,内圈的线要紧密排列,而外圈的线是每圈之间留有一个空隙的。绕第二层时,内圈是叠在第一层线上,外圈是嵌在第一层线的空隙中,这样绕出来的线圈才好看。当然,好象是否好看,也不影响使用。下面是我在淘宝上买过磁环的网店(无意为商家做广告,只是方便朋友们采购)。注意,绕这个磁环时,一定要戴手套,否则,导线会让你勒出血泡的。逆变器制作全过程(新手必看)时间:2010-08-14 00:15:21 来源:电源网 作者:4.散热风扇本机前级功率管和H桥的功率管都用风扇散热(安装方法下面再详述),这是一种小型仪表风扇,比电脑上的CPU风扇还要小一

21、点,实验证明,在600W输出的情况下,H桥的4个功率管散热不成问题,但前级的二个功率管好象散热不够一点,如果有可能,最好用大一点的风扇。这风扇也是在淘宝网上买的,但现在这家店中好象没有了,只能用其它差不多的风扇代替了 三、安装与调试:本机的安装调试并不复杂,但安装前必须做到二点:1.所有元器件必须是好的,器件的耐压和工作电流一定要够,尽可能用新器件,有条件的话装前对元器件作一番测试。2.PCB质量一定要好,装前最好仔细地检查一下,有没有铜箔毛刺引起的短路等。下面我讲一讲各板子的安装过程要注意的事项:1.功率主板:功率主板的安装,因为都是一些大器件,所以安装是比较方便的。大功率管的安装

22、:先把大功率管的脚弯成如下图所示的样子,然后把管子金属面朝上,将管脚插入焊接孔,在功率管的金属面上涂一点导热硅脂,再覆盖一层矽胶片做绝缘。再把散热器盖上,从PCB下面升上来一个M3的螺丝,拧在散热器,并拧紧,这样,散热器就紧紧压在大功率管上了,再在反面把管脚焊好。这种装法,主要是更换功率管比较方便。板子装完后,接入12V直流电,见上图,按一下S1开关,驱动板就开始工作了,测一下工作电流,一般应该在40MA左右,将示波器探头接到图中PWM输出处,应该看到二路互为相反的PWM波输出,频率在28K左右,幅度为12V。因为这块板子,当初我画的时候,是和我的1000W机通用的,所以,插针处有二对输出,但

23、在600W机中只用了左边的一对。 3. SPWM驱动板SPWM驱动板,因为元器件较多,所以,安装时一定要细心,元器件不能有问题,也不能装错。特别是板上的高速隔离光藕TLP250,买时一定要注意质量,现在淘宝上的价格很乱,我曾经买到很便宜的,全新的才2.8元一个,结果发现是打磨后重新印字的假货。一般我认为,全新东芝原装的,价格应该在5-6元的才是真的。装好板子后,按下图接上12V电源,总电流应该在120-130MA左右。测C22二端应该在19V左右,C23二端为15V,说明升压电路部分基本正常。这时,就可以用示波器在SPWM输出端测到SPWM波形,见上图右边的引出脚。(注意:因为二个上

24、管是自举供电的,所以,在没有接H桥的情况下,只能测到二个下管的SPWM波形,二个上管的波形暂时测不到的,这是正常的)。4.整机调试:为了安全起见,一般是前后级分开来调试,等把前后级都调好了,再联起来调试,就方便了。A).前级的调试:先在电瓶的引线上接一个15A的保险丝,功率主板上的高压保险丝不要装,这样,前后级就分开了。插上前级DC-DC驱动板,把万用表直流电压700V档接在高压电解二端,开机(按一下DC-DC驱动板上的ON启动开关),前级就启动了,功率主板上的高压指示LED就亮了,这时,看直流高压为几V。调试DC-DC驱动板上的R12多圈电位器,使高压输出在370-380V之间。此时,12V

25、的电流应该在200MA之内,说明前级正常。这里如果看D极波形,应该是杂乱的波形,因为是空载限压的状态下,这样的波形是对的。这里,可以稍稍为前级加点负载,可以用二个100W220V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高压解的二端,这时电瓶电流可达到12A左右,让它工作一段时间,看看前级功率管有没有温升,如果温升不明显,可以把电瓶保险丝换大点,继续加大负载,一般在功率管散热正常的情况下,前级可以加到600W左右。在加载的情况下,再看D极波形,应该是正常的方波,稍有点尖峰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尖峰过大,说明变压器制作不过关,要重新绕制。B).后级调试:调好前级后,再把前级的DC-DC驱动板拔下,在功率主板的高压保险丝座

26、上,装上一个1A左右的保险丝,在高压电解二端接上一个60V左右的电压,作为母线电压,我是用一台双组的30V电源串起来当成60V用。插上SPWM驱动板,如果电路没有问题,这时,在AC输出端就可以测到正弦波了,电压大约在40V左右,可以接一个36V60W的灯泡做负载。C).联机 在前后级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把前后级联起来,完成整机调试把前级的DC-DC驱动板重新插上,后级AC输出端的负载去掉,接上示波器(示波器最好用1:100的高压探头)和万用表(AC700V档),把高压保险丝换成一个0.5A的。下面要做的事是:开机!即按一下DC-DC驱动板的启动开关,成败在此一举,如果后级元件耐压没有

27、问题,此时,应该在示波器上看到正弦波了,波形应该很漂亮。这里,调整SPWM驱动板的多圈电位器R7,就可以看到输出电压在变化,把它调在225V左右停下。让机器空载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出现意外,可以把高压保险丝换成2A的,慢慢加大负载,一般是100W,200W,400W,一步一步地加,每加一点让机器老化一段时间,同时要密切注意前级功率管的温升,如果温度过高,要查出原因。我在装这台样机时,曾遇到过300W以下一切正常,加到300W以上,H桥管子就有一个烧掉,也曾请朋友帮我诊断和查找原因,后来是加强了高压直流和SPWM板电源的滤波就一切正常了。动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已公布全部电路!这个机器,B

28、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所以这次画PCB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

29、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30、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这是SPWM驱动板的PCB,本方案用的是张工提供的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输出部分还是用250光藕进行驱动,因为这样比较可靠。也是为了可靠起见,这次二个上管没有用自举供电,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三组隔离电源对光藕进行供电。因为上面的小变压器在打样,还没有回来,所以这块板子还没有装好。本方案中的SPWM驱动也是灵活的,既可以用单片机,也可以用纯硬件,只要驱动板的接口设计得一致,都可以插到本方案的功率板上,甚至也可以做成方波逆变器。

31、这次DC-DC功率部分的大管子,没有用2907,而是用了深圳黄工向我推荐的RU190N08(黄工QQ541168979),上图中的电流应该是190A,错打了180A。因为这管子比2907稍便宜点,所以我准备试一试。H桥部分的大功率管,我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常用的IRFP460,还有一种是IGBT管40N60,显然这二种管子不是同一个档次的,40N60要贵得多,但我的感觉,40N60的确要可靠得多,贵是有贵的道理,但压降可能要稍大一点。这是TO220封装的快恢复二极管,15A 1200V,也是张工提供的,价格不贵。我觉得它安装在散热板上,散热效果肯定比普通塑封管要强。    这

32、次的变压器用的是二个EC49磁芯绕制的,每个功率500W,余量应该比较大的,初级并联,次级串联。用二个变压器的理由是:1,有利于功率的输出,2.变比小了,可能头痛的尖峰问题会少一些。    这几天是马不停蹄地在做,因为年底,杂七杂八的事情总多一些,希望下个星期能上电试机。因为经常要在散热板上钻孔,还去买了一个小台钻。2010年2月3日:今天对前级进行上电,第一次没有成功,空载电流近1A,查到是变压器的原因,后来换了磁芯,空载降到360MA(每个变压器180MH,基本可以接受),可见磁芯的重要性,而现在要买到几付好的磁性实在太难了。所幸的是D极波形很好,这次的变压器应该做得还

33、可以了,参数是:初级3+3,用0.2*29的铜带,次级44T,用0.74线二根。下一步准备为前级加载,因为一台逆变器,能不能输出预定的功率,前级质量是决定因素。只因那个大功率的开关电源还有一点小问题要解决,所以,加载可能还要过几天。这照片上的稳压电源上显示电流为450MA,因为并不是完全空载,我在高压处挂了一个LED,用150K2W电阻降压,这个指示电路要消耗近1W功率,约增加90MA的电流。2010年2月6日:今天对前级进行加载实验,前级为开环,也没有装储能电感,分二步:第一步:加载约630W,负载是一个200R、1KW的大电阻,这时工作电流为54.5A。连续工作一小时,散热板和190N08

34、大功率管及变压器只有微温,D极波形还比较好,尖峰刚露,不明显,这时母线高压为356V。第二步:进一步加大负载,又挂上了二个串联的200W灯泡,这时工作电流77.9A左右,此时,实际输出功率在900W以上了,母线高压降至347V,D极波形有一路能看到明显的上冲尖峰。工作半小时,散热板温度为45度, 4个190N08管壳温度:3个为46度,有一个为51度,变压器也有点热。但快速二极管一点也不热。如果要逆变输出1000W,前级起码要能输出1100W左右,从今天情况来看,温升好象快了些,温度主要集中在大功率MOS管和变压器。因为这样的结构,换管子很麻烦,本来想把190N08换成2907,做一个对比实验

35、。变压器热,我还是认为磁芯质量不过关,因为在900W时,每个变压器单边绕组的电流不到20A,我用的是0.2X29MM的铜带,有5.8个平方MM,电流密度只有3A多一些,初级绕组是不应该发热的;次级有0.74X2,900W时流过的电流不到3A,也不应该热。看来磁芯实在太重要了。明天准备用风机对散热板进行主动性散热,加载到1050W以上。2010年2月7日    今天又继续加大负载,再用二个150W灯泡串联接上去,因为考虑到大电流时线路的压降,把电源电压调高了0.2V,为12.4V,但到线路板还是只有12.1V(我的电源线是用二根10平方并联的)。开机后,工作电流达到98.7A

36、,母线电压为345V,母线电流为3.151A,此时,实际输出功率为1087W。D极波形上的尖峰有点加高,达到45Vpp(因为我在设计PCB时,没有考虑用吸收回路,再加上尖峰也没有达到管子的耐压值,所以也就不去理它了)。此时,功耗达到了1194W,前级的实际效率只有91%了。变压器温升很明显了,因为我在散热板下面放了一个小风扇,所以,管子的温度一直在40度以下,我只让它工作了约20分种。    小结:前级的实验并没有结束,我还想用纳米晶磁环做一次实验,但年内肯定是没有时间了,过了年再试了。看来BT在12V时,要提高功率和效率,瓶颈主要是:1.变压器,包括磁芯质量,绕制数据及工

37、艺等;2.大功率MOS管,内阻一定要小;3.布线及结构,我PCB反面大电流路径都有15-20MM宽的铜箔,填锡达2MM,还加焊了几根4平方的铜线,结构方面主要是散热一定要顺畅,加小风扇是很好的办法。2010年2月9日    今天的工作本来想把RU190N08和2907做一个对比测试,测试这二种管子在不同输出功率时的效率情况,于是,先调整了各种测试仪表,先把已经装在板子上的RU190N08做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看来黄工的这几个管子还是算挣气,一路测下来,效率情况良好。    接下来就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换管子,装上了4个全新的IRFP2907,本是兴冲冲开机

38、,希望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失败!    在挂上1号负载时(二个150W灯泡串联),工作电流达41.5A,输入功率达523.3W,输出功率为283.4W,效率仅为:54%。这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结果,2907管子很快发热。    在百思不解的情况下,查看D极波形,居然出现了长长的尖峰: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波形,肯定是怀疑变压器漏感太大,但我这二个变压器在用RU190N08时,工作得很好,在挂1号负载时,根本看不到尖峰。    我再测G极波形,发现驱动方波全部变成了梯形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

39、是2907的驱动功率不足所致。看来2907的结电容远远大于RU190N08,用3525直接推动4个2907有点困难。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把栅极电阻从原先的20R换成了10R,再开机,这时,在同样负载下,电流下降为28.3A(用RU190N08时只有21.9A),欠激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的驱动板上没有装图腾柱输出,现在只好等重新做了驱动板再试了。(驱动功率不足,D极会出现长长的尖峰,这可是第一次遇到,长见识了啊!)上图是栅极波形,这时电阻已经换成10R,在用20R时情况还要糟很多。上图是从3525的11、14脚上测到的波形,已经有点变形。2010年2月11日    今天花了一天

40、的时间,重新画了一块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但过年了,没有地方能打样了,郁闷啊,哈哈,过年了,什么都停了,厂停了,快递停了,所以,我很不喜欢过年!2010年3月1日    过完年了,这里老寿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的PCB终于来了,今天装了一块进行试机。因为加了图腾柱输出,所以2907欠激的情况大为改善,但空载电流却比用190N08时要大很多,不去管它了,继续实验下去。下面的表格是2907和190N80的工作情况对比下图是用2907时的空载波形:下图是用2907时,前级输出1100W时的波形照片:从上图可以

41、看出,空载和满载时的波形差不多。现在有二个问题弄不明白,请各位探讨:1.在变压器相同的前提下,用不同的功率管,D极的波形为什么会大不相同,用190N08时的尖峰要明显比用2907时要小,是不是结电容大小不同引起的?2.用双变压器的前级,用2907时的空载电流接近1A,而用190N08时不到400MA,是什么原因?小功率时,190N08的效率比2907要高,但在最大功率时,2907稍有优势。但发热量,2907比190N08要小一些。2010年3月2日    下图是今天刚装好的SPWM驱动板,经测试工作正常。2010年3月4日    今天把SPWM驱动板插上去了,一开机,保护电路竟然误动作,蜂鸣器嘟嘟做响,后来请教了张工后,改了几个元件的数值,问题就解决了。    开机成功了(这次居然没有炸管子),正弦波波形良好,我用了二个200W一个150W的灯泡做负载,电参仪上显示输出功率为617W,算了一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