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第一册文言文(二)一、基础字词(一)通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鼓瑟希,铿尔(“希”“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寡人之于国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2)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劝学(1)虽有槁暴(“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秋水(节选)(1)泾流之大(“泾”通“径”)(2)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二)古今异义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劝学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广博。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与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防灾(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秋水(节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话题。东面而视 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名词,与“西面”相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不吝啬;举止自然,不拘束。(三)一词多义子路

3、、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如 起如厕(到去)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如火如茶(像拽口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才)博学而无方(方法,办法)往昔,不与,归而形诸梦(给予)夫子唱然叹日:“吾与点也。”(赞成)与 遂与外人隔绝(和)唯求则非邦也与(句末语气词)咸与维新(参加)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cù 密、细密)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直不百步耳,

4、是亦走也(仅、只)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非我也,兵也(兵器)兵 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承受)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食物)食 鱼鳖不可胜食也(动词,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于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请以战喻(介词,用)以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以时入山林

5、(介词,按)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绝(极点)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强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ng,勉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6、)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上级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秋水(节选)以为莫己若(比得上)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像)若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你,你的)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样子,似的)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

7、目(回转,掉转)旋 及凯旋而纳之(归来,回来)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随即,不久)(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3)秋水时至(时,按照时令)(4)顺流而东行(东,向东)2名词活用作动词(1)树之以桑(树,种植)(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5)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6)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游水)3动词活用作名词(1)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生者;死,死者)(2)鸡豚狗彘之畜(畜,指喂养这件事)(3)学不可

8、以已(学,学习)(4)輮使之然也(輮,弯曲的办法)(5)顺流而东行(流,秋水,黄河之水)(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闻,见闻,学问)4动词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迁移)5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谨痒序之教(谨,认真从事)(3)意动用法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以为少,小看)轻伯夷之义(轻,以为轻,轻视)(五)成语积累【五十步笑百步】w shí bù _iào bi bù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9、。例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也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批评,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青出于蓝】qng ch yú lán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例句:这次两位新老一代虫族的相遇,是f91以他的经验加上心理战术和前期强大实力更胜一筹,还是eva以自己的实力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在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例句:他锲而不舍的科学创造

10、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清醒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他成为现代青年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和创业者们争相效仿。【望洋兴叹】wàng yáng _ng tà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例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令其他媒体望洋兴叹。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1)非我也,岁也。(2)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倒装句(1)状语后置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树之以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加之以师旅 “(2)宾语前置不吾知也何以伐为未之有也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11、强闻道百3被动句(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的固定句式)(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可镂”为意义上的被动句式)4固定句式(1)或或(有的有的)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耳(只罢了) 直不百步耳(3)是也(这是呀) 是亦走也(4)是何异于(这同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非则(不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见于(被耻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三、名句名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12、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文学常识1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

13、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2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3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4.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

14、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五、作文素材1.在“侍坐”这场谈话里,孔子所持的是完全不干预、不规定学生理想的“大撒把”姿态,没有加任何限制,如必须符合儒家的某教义之类。这种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是明智的,也是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的。使用角度:平等对话/和谐2

15、.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使用角度:环境与生存3.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使用角度:学习/恒心/说与做基础达标1.选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莫春者,春服既成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则知

16、明而行无过矣解析:b.“莫”通“暮”,c.“无”通“毋”不要,d.“知”通“智”,智慧。答案:a2.选出加点词与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 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广博。b.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c.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不吝啬;举止自然,不拘束。答案:d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宗庙之事,如会同c.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沛公起如厕解析:c句与例句中的“如”均作“如果”

17、理解。a.至于b.或者,d. 到去。答案:c4.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b.唯求则非邦也与(参与)c.数罟不入洿池(多次,屡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解析:a. 正道,指是非准则b. 句末语气词c. cù 密、细密。答案:d5.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b.鱼鳖不可胜食也(名词,食物)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解析:b项“食”的含义应为“吃”,动词。答案:b6.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8、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鸡豚狗彘之畜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秋水时至王无罪岁 顺流而东行 轻伯夷之义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a. / b. /c. / d. /解析: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答案:a7.选出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 笔者感到十分奇怪,为何我们一定要向外国不文明的游客看齐,而不向文明的游客看齐?你拿出这样的照片,还摆出一番道理,以此证明自己骑牛有理,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b. 著名电影摄影师池小宁有一大串值得骄傲的好作品,相信知名度的高低已无关紧要。遗憾的是文艺界痛失了这样一位

19、人才,但愿有后来者后来居上。c. 我们满怀信心地期望新闻出版界抓住机遇,锲而不舍,大力提高报刊编校质量,以此回报广大读者的关爱;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为造福子孙后代,竭尽所能,推动促进报刊提高编校质量。d. 到了“九马画山”前,争相做智者的热望,更是提起大家的兴趣,人人极目远望,努力地在寻找那隐藏在山石中的九匹马,可惜江水太浅,游船不能近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远观而已。解析:后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用在此句中与其前面的“后来者”意义重复,所以该处应该用“青出于蓝”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答案:b8.文学常识填空。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

20、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家、政治家、 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轲,字子舆, 中期邹国,著名的思想家、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是 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 整理时定为32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 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庄子也称 或南华真经。庄子,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答案:论语 春秋 思想 教育战国 政治 儒家战国 刘向 赵南华经 老子 道家9.将下列文

21、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积水成渊 故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22、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参考答案: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

23、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阅读广场【文本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

24、与点也!”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解析:b.“因”应解释为“接着”。答案:b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解析:根据说话的具体环境推断其准确的意义。答案:c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解析:a.方向,方位;b.方圆,纵横,见方;c.正,正要;d.方形,与“圆”相对。答案:b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25、勇,且知方也。译:参考答案: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答:参考答案: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26、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胜食也/刑人如恐不胜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解析:a.尽,完;b.失掉,耽误/夺取;c.打开/发生;d.兵器/用兵的战略,策略答案:a7翻译面的句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

27、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参考答案: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参考答案:第一段: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

28、田,勿夺其时。10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参考答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复习效果检测二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对通假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b. 奉厚而无劳(“奉”通“俸”,俸禄)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通“袋”,布袋) d. 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解析:c项中的通假字为“颁”,通“斑”。答案:c2.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 秦伯说,与郑人盟(告诉,下指示) b.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地盘) d. 吾尝跂

29、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盼望)解析:a. 同“悦”,喜欢,高兴;c.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d.远看。答案:b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例句:夜缒而出a. 顺流而东行 b. 越国以鄙远c. 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d.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解析:a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均为名词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活用作动词,d.使动用法。答案:a4.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部相同的一组(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故愿望见太后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a. b. c. d. 解析:全不相同。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古义:夫,

30、指示代词,那,这。夫人,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希望看到。今义: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古义:特指长江与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话题。答案:a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

31、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c朝服衣冠 衣: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朝廷解析:衣:动词,穿衣。答案:c6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焉用亡郑以陪邻 皆以美于徐公a相同,相同 b相同,不相

32、同c不相同,不相同 d不相同,相同解析:于:介词,介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理解为“向”;介词,表比较,比;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来;动词,以为,认为。答案:c7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表达了对邹忌的至真至诚,同样发自肺腑。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齐王对邹忌“王之蔽甚矣”的话,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解析:b项小妾的话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答案:b三、(

3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风雨兴焉 兴:起兴。c驾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d金石可镂 镂:雕刻。解析:兴:兴起,产生。答案: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

34、确的一项是()a和不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解析:能愿动词;目的连词,来;承接连词,并列连词。答案: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解析:项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应该在于“舍”与“不舍”,选项中恰恰颠倒了。答案:(说明“不折”与

35、“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第ii卷(共120分)四、(16分)11.补出下劣文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参考答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 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 君子生非异也12.将下面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答案: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 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7、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8、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解析:盖,通“盍”,何,怎么。答案:a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解析:“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b项“手之所触”用

39、在主谓之间,“始臣之解牛之时”作结构助词“的”;c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答案:d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c庖丁

40、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解析:c项,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之

41、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分)译文:(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译文:(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分)译文:参考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17原文中的“踌躇满志”作为成语,其在现代汉语中应该解释为(3分)答:参考答案: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六、(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16题。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42、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晚为奉礼郎,赐爵贝丘男,除中书博士。王肃之为豫州,又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于孝文。曰:“已选傅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帝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时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东侵楚王戍,肃复令永将伏兵击其后军破之。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两月之中,遂献再捷。帝嘉之,遣谒者就豫州策拜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男。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

43、,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即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聪等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以宁朔将军、统军,围遏其南门。义阳既平,英使司马陆希道为露布,意为不可,令永改之。永亦不增文采,直与之改,陈列军仪,处置形要,而英深赏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

44、史。(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注露布:不缄封的公文。后多指捷报、檄文等。悬瓠:地名。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寻复南奔 寻:寻找。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c聪等不从,一战即败 一:与“即”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d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解析:寻:副词,不久。答案: a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永”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的一组是(4分)( )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两月之中,遂献再捷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永亦不增文采,直与之改,陈列军仪,处置形要 而英深赏之 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a

45、b c d解析:所谓“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说的是傅永既善于作战,又兼具文才。句说的是王英欣赏傅永的情况,句说的是后来傅永不服老的豪壮情形。答案:c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年轻时的傅永能知耻而后勇,发愤读书,这也为他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b孝文帝曾选用傅永担任王肃的长史,认为他威仪不足,文武才能有余,这表现出了孝文帝对他的信任。c高聪等人当初没有听从傅永要首先加强防守的建议,使作战失利,后来傅永所受的处罚相对来说轻一些。d傅永被罢免了恒农太守的职务后心里很不高兴,这导致朝廷最终没有同意让他随王英东征钟离。解析:d项“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

46、的解释错误,文中也没有“导致”的意思。答案:d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帝眷遇,尽心事之。译文:(2)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译文:参考答案:(1)王肃因为傅永是久有名望的人,对他很敬重有礼;傅永也因为王肃被孝文帝宠信重用,而尽力事奉他。(6分)(2)可是使用人不是他擅长的事情,所以在职位上没有多少名声。(4分)七、(60分)22. 作文。(60分)牵挂,新华字典上解释为:“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挂念。”实际生活中,有人说:“牵挂是一种幸福,被人牵挂也是一种幸福。”有人说:“牵挂是一种守侯,是一种责任。”还有人说:“牵挂是一种拥有,是一种拥有之后的富有。”当然,有人还说:“无牵无挂,那才叫潇洒。”“牵挂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林林总总,说法不一。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点拨思路设计一:写散文。用“情”去揭示、讴歌牵挂的涵义与韵致。实际上,生活中的种种情,莫不是一种美丽的牵挂。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牵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