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文两篇教学案及答案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课文中词语,弄清词句含义。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俱: 歇: 颓: 沉鳞 : 竞跃: 与: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陶弘景(456536),南北朝时朝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三)、介绍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犊”或曰“信札”,
2、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四)、朗读课文,赏旖旎风光新课标第一网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小组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向全班质疑问难。(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
3、清背诵思路。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五)、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六)、小试牛刀,绘美丽风景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三 巩固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4、,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书”的意思是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教学过程: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遂( ) 寝( ) 藻( ) 荇( )2你能正确的读出停顿吗?(1
5、)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猜猜看: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洲,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
6、、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体悟作者的感情。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学生译读,教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月色入户 (4)遂至承天寺 (5)怀民亦未寝 (6)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挑战老师:师生朗读比赛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男、女各一句,挑战教师,其他学生根据朗读要求,作点评)(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抢答。(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3)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
8、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三 巩固练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念: 遂: 盖: 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拟人手法的一句是_.4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9、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5. 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6“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7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27短 文 两 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课文中词语,弄清词句含义。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学习难点: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10、吗?俱: 歇: 颓: 沉鳞 : 竞跃: 与:二、研讨 学习:(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二)检查预习情况(三)了解文体(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3、背诵课文,理清背诵思路。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五)、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怎样
11、的感情?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六)、小试牛刀,绘美丽风景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三 巩固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书”的意思是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2、27短 文 两 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学习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遂( ) 寝( ) 藻( ) 荇( )2你能正确的读出停顿吗?(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研讨 学习:(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
13、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抢答题(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月色入户 (4)遂至承天寺 (5)怀民亦未寝 (6)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朗读比赛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默读课文,并思考。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抢答。(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14、3)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三 巩固练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念:
15、遂: 盖: 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运用到拟人手法的一句是_.4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5. 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6“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7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27短文
16、连篇答案答谢中书书(四)3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五)1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
17、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出螟为静,游鱼跃水为动;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序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2明确:文章状写高峰清流、石壁青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无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
18、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 2)(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1答案预设:(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写作背景链接: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诗中关于对王安石新法评价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苏辙、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苏轼得以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3)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三(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大楼转让合同范例
- 优思家教合同范例
- 二手车位买卖合同范例
- 全款安置房合同范例
- 五菱荣光转让合同范例
- 仓储临时加工合同范例
- 临夏彩陶买卖合同范例
- 共享茶社转让合同范例
- 公司搬运合同范例
- 临时做工合同范例
- 脑白金操作手册
- 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全
- 15万ta焦油加工厂工业萘制取工段的初步设计
- 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十年真题(2010-2019年)
- 钢结构桁架吊装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及课题研究会议记录表
- 风电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种植用导板
- 肿瘤细胞生物学1-1
- 中药饮片的基础知识和中药饮片的养护培训课件
- 2023贵州安顺市实验学校招聘公费师范生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