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_第1页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_第2页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_第3页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_第4页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 VHF、 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当前陆地移动通信主要使用的频段为VHF和UHF,即150 MHz、450 MHz、900 MHz、1800 MHz。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和地表面波等传播方式。 由于地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 传播距离有限,因此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时, 主要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影响。 图3-1表示出了典型

2、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图3-1 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1 直射波直射波 在自由空间中, 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 也不发生反射、 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而直接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称为直射波传播。直射波传播损耗可看成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Lbs, Lbs的表示式为 )(lg20lg2045.32dBfdLbs式中, d为距离(km), f为工作频率(MHz)。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图3-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 . 已知地球半径为R=6370 km, 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高度分别为hT和hR(单位为m), 理论上可得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57. 30kmmhmhdTR 由此可见, 视距决定于收、发天线的高度。天线架设越高, 视线距离越远。 实际上,当考虑了空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后,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等效地球半径R=8500 km, 可得修正后的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12. 40kmmhmhdTR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3绕射损耗绕射损耗在移动通信中,通信的地形环境十分复杂,很难对各种地形引起的电波损耗做出准确的定量计算,只能作出一些定性

4、分析,采用工程估算的方法。在实际情况下,除了考虑在自由空间中的视距传输损耗外,还应考虑各种障碍物对电波传输所引起的损耗。通常将这种损耗称为绕射损耗。设障碍物与发射点、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如图3-3所示,图中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线AB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传播理论中x称为菲涅尔余隙。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3-3 菲涅尔余隙(a) 负余隙; (b)正余隙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根据菲涅尔绕射理论,可得到障碍物引起的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如图3-4 所示。图中, 横坐标为x/x1,x1称菲涅尔半径(第一菲涅尔半径),且有 21211ddddx 由图3-4可见,当横坐标x/x1

5、0.5时,则障碍物对直射波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当x=0时,TR直射线从障碍物顶点擦过时,绕射损耗约为6 dB;当x0时,TR直射线低于障碍物顶点,损耗急剧增加。 (3-4)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3-4 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4 反射波反射波 图3-5 反射波和直射波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行距差为 dhhcbadRT2 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的起始相位是一致的,因此两路信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差换算成相位差0为 dTt220 再加上地面反射时大都要发生一次反相, 实际的两路电波相位差为 d20(3-5)(3-6)(3

6、-7)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5 多径效应与瑞利型多径效应与瑞利型(衰落特性衰落特性) 设发射机发A cosct后, 接收机接收端收到的合成信号为 )(cos)()(cos)()(11tttRtttRtRicniiicnii式中: Ri(t)为第i条路径的接收信号;i(t)为第i条路径的传输时间;i(t)为第i条路径的相位滞后,i(t)=-ci(t)。 经大量观察表明,Ri(t)和i(t)随时间的变化与发射信号的载频周期相比,通常要缓慢得多,所以,Ri(t)和i(t)可以认为是缓慢变化的随机过程,故式(3-8)可以写成 tttRttt

7、RtRciniiciniisin)(sin)(cos)(cos)()(11(3-9)(3-8)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设: niiisniiicttRtxttRtx11)(sin)()()(cos)()(则式(3-9)可写成 )(cos)()(sin)()(cos)()(tttUttxttxtRccscc式中: U(t)为合成波R(t)的包络; (t)为合成波R(t)的相位。 (3-10)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arctan)()()()(22txtxttxtxtUcssc 由于Ri(t)和i(t)随时间的变化与发射信号的载频周期相比,是缓慢变化的,因此xc(t)、xs(t

8、)及包络U(t)、相位(t)也是缓慢变化的。通常,U(t)满足瑞利分布,相位(t)满足均匀分布, R(t)可视为一个窄带过程。假设噪声为高斯白噪声,为噪声方差,r为接收信号的损失幅度,则包络概率密度函数p(r)和相位概率密度函数p()分别为: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2222exp)(rrrp0r+ 21)(p02 (3-11)(3-12)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6 莱斯(莱斯(Riceam)衰落分布)衰落分布 在移动通信中,如果存在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直达波(未受衰落影响),这时,接收端接收信号的包络为莱斯(Riceam)分布。如果你有一个复数的随机变量,它的如果你有一个复数

9、的随机变量,它的实部和虚部互相独立、且都服从均值实部和虚部互相独立、且都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为零的正态分布,那么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那么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即绝对值即绝对值)服从瑞利分布。服从瑞利分布。如果如果实部和虚部中至少有一个均值不为零实部和虚部中至少有一个均值不为零,则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服从,则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服从莱斯莱斯 (Rice) 分布。分布。在无线通信中,电波往往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信在无线通信中,电波往往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信号的迭加。根据号的迭加。根据大数定理大数定理,多个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趋於正态分布。,多个互相独立

10、的随机变量之和趋於正态分布。所以收到的复数信号的幅度服从瑞利或莱斯分布。所以收到的复数信号的幅度服从瑞利或莱斯分布。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总结总结 1、衰落、衰落 fading 无线信号衰落的定义是因随参信道引起的接收信号相位、幅无线信号衰落的定义是因随参信道引起的接收信号相位、幅度的随机变化。度的随机变化。 衰落信道作为无线衰落信道作为无线/移动通信中的环境条件,对通信系统的影移动通信中的环境条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甚至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响非常显著甚至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对不同衰落曲线进行仿真是在各种环境中评估接收机性能的对不同衰落曲线进行仿真

11、是在各种环境中评估接收机性能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2、衰落的分类、衰落的分类 快衰落快衰落 慢衰落慢衰落 通常指的是信号相对于一个符号时间而言的变化的通常指的是信号相对于一个符号时间而言的变化的快慢。快慢。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3、衰落的成因、衰落的成因 多径因素:使得接收信号包络呈现小尺度衰落。多径因素:使得接收信号包络呈现小尺度衰落。 多普勒因素:多普勒因素: 多径因素多径因素 + 多普勒因素多普勒因素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4、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三个重要的概率分布问题)、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三个重要的概率分布问题)高斯分布高斯分布 Ga

12、ussian Distribution 瑞利分布瑞利分布 Rayleigh Distribution 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号的一种衰落类型。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号的一种衰落类型。莱斯分布莱斯分布 是由于在瑞利衰落分布的基础上,存在一条直射路径的影响是由于在瑞利衰落分布的基础上,存在一条直射路径的影响而造成的。而造成的。 对数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Suzuki分布分布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5、信道模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信道模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根据信道在室内还是室外,移动还是不移动,视距还根据信道在室内还是室外,移动还是不移动,视距还是非视距,有无障碍物是非视距,有无障碍物各

13、种情况综合考虑,可提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可提出不同的信道模型。不同的信道模型可以由出不同的信道模型。不同的信道模型可以由实际测量实际测量得到,也可以根据基本信道模型进行得到,也可以根据基本信道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得到。得到。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总结总结 瑞利衰落信道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瑞利衰落信道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是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是随机的,即随机的,即“衰落衰落”,并且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并且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这一信道模型能够描述由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的短波这一信道模型能

14、够描述由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的短波信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信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 瑞利衰落只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瑞利衰落只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的情况,否则应使用莱斯衰落信道作为信道模型。的情况,否则应使用莱斯衰落信道作为信道模型。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如果你有一个如果你有一个复数复数的随机变量,它的实部和虚部互相的随机变量,它的实部和虚部互相独立、且都服从均值为零的独立、且都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正态分布,那么这个复数,那么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随机变量的模(即绝对值即绝对值)服从瑞利分布。服从瑞利分布。 如果实部和虚部中至少有一个均值如

15、果实部和虚部中至少有一个均值不为零不为零,则这个复,则这个复数随机变量的模服从莱斯数随机变量的模服从莱斯 (Rice) 分布。分布。 在无线通信中,电波往往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在无线通信中,电波往往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信号的迭加。根据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信号的迭加。根据大数定理大数定理,多个,多个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趋於正态分布。所以收到的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趋於正态分布。所以收到的复数信号的幅度服从瑞利或莱斯分布。复数信号的幅度服从瑞利或莱斯分布。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接下来学习接下来学习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

16、引言: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掌握在基站周围所引言: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掌握在基站周围所有地点处接收信号的平均强度及其变化特点,这就有地点处接收信号的平均强度及其变化特点,这就是传播预测问题。是传播预测问题。 人们根据对人们根据对信道传播特性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传播预传播预测模型测模型来进行预测。大多数预测模型是建立在来进行预测。大多数预测模型是建立在实验实验基础上的,还有的模型是建立在基础上的,还有的模型是建立在实验与理论结合实验与理论结合基基础上的,也有少数建立在纯础上的,也有少数建立在纯理论理论基础上的模型。基础上的模型。 3.2.1 Egli John J.场强

17、计算公式场强计算公式 3.2.2 奥村奥村(Okumura)模型模型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 3.2.1 Egli John J.场强计算公式场强计算公式 在实际中,由于移动通信的移动台在不停地运动。计算绕射损耗中的x、x1的数值处于变化中,因而使用公式计算不平坦地区场强时遇到较大的麻烦。 Egli John J.提出一种经验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经验修正公式,认为不平坦地区的场强等于平面大地反射公式算出的场强加上一个修正值,其修正值为 f40lg20式中, f为工作频率,以MHz为单位。 (3-14)第3章 移动通信的

18、电波传播 .这样,不平坦地区的场强公式为 fdhhdBEdBE40lg204lg20)()(210或者说,不平坦地带传播衰减 fdhhdBA40lg204lg20)(21如果hT、hR采用米(m)表示,d用公里(km)表示,f用MHz表示, 则不平坦地区的传播衰耗LA为 )(lg40)(lg20)(lg20)(lg2088)(kmdmhmhMHzfdBLRTA(3-15)(3-16)(3-17)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2.2 奥村奥村(Okumura)模型模型 OM模型适用的范围:频率为模型适用的范围:频率为1501500 MHz,基地站天线高度为,基地站天线高度为30200 m,移

19、动台天线高度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10 m,传播距离为,传播距离为120 km。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1. 市区传播衰耗中值市区传播衰耗中值 (3-18) 图3-6表明了基本衰耗中值Am(f, d)与工作频率、通信距离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或通信距离的增大,传播衰耗都会增加。图中,纵坐标以分贝计量,这是在基地站天线有效高度hb=200 m,移动台天线高度hm=3 m,以自由空间传播衰耗为基准(0 dB), 求得的衰耗中值的修正值Am(f, d)。 换言之, 由曲线上查得的基本衰耗中值Am(f, d)加上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才是实际路径衰耗LT, 即 ),(dfALLmb

20、sT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图3-6 大城市准平滑地形基本衰耗中值大城市准平滑地形基本衰耗中值Am(f, d) 1009080706050403020105321d / km300020001000700500300200100101235102030302040504060708090100506070d / km市区hb200 mhm3 m基本衰耗中值Am(f , d) / dB频率 / MHz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例例3-1 当d=10 km, hb=200 m, hm=3 m, f=900 MHz时,由式(-)可求得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中值Lbs为 dBfdLbs5 .

21、111900lg2010lg2045.32lg20lg2045.32查图3-6可求得Am(f, d),即 dBAdfAmm30)10,900(),( 利用式(3-18)就可以计算出城市街道地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衰耗中值为 dBdfALLmbsT5 .141305 .111),(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3-7 基地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d)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3-8 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在考虑基站天线高度因子与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的情况下,式(3-18)所示市区准平滑地形的路径传播衰耗中值应为注意符号!注意符号! )

22、,(),(),(fhHdhHdfALLmmbbmbsT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例例3-2 在前面计算城市地区准平滑地形的路径衰耗中值的例子中,当hb=200 m, hm=3 m, d=10 km, f=900 MHz时,计算得LT=141.5 dB。;若将基地站天线高度改为hb=50 m, 移动台天线高度改为hm=2 m, 利用图3-7、图3-8 可以对路径传播衰耗中值重新进行修正。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查图3-7得 dBHdhHbbb12)10,50(),(查图3-8得 dBHfhHmmm2)900, 2(),(修正后的路径衰耗中值LT为 dBHHfhHdhHdfALLmb

23、mmbbmbsT5 .155)2()12(5 .141)900, 2()10,50(5 .141),(),(),(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图3-9 郊区修正因子Kmr 200010007005003002001000510152025郊区修正因子Kmr / dB频率 / MHzd 1 kmd 5 kmd 10 kmd 20 km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图图3-10 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Qo,Qr)Qo : 开阔区Qr : 准开阔区353025201510020030050070010002000频率 f / MHz开阔区修正因子Qo / dB准开阔

24、区修正因子Qr / dBQrQo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例例3-3 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450 MHz,基站天线高度为70 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5 m,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准平滑地形,通信距离为20 km,求传播路径的衰耗中值。 解解 (1) 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 dBMHzkmMHzfkmdLbs5 .111)(450lg20)(20lg2045.32)(lg20)(lg2045.32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 (2) 市区准平滑地形的衰耗中值。 由图3-6查得 dBAdfAmm5 .30)20,450(),(由图3-7查得 dBHdhHbbb10)20,70

25、(),(由图3-8查得 dBHfhHmmm3)450, 5 . 1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所以,准平滑地形市区衰耗中值为 dBfhHdhHdfALLmmbbmbsT155) 3()10(5 .305 .111),(),(),(3) 任意地形地物情况下的衰耗中值。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因为 KT=0;所以 LA=LT-KT=LT=155 dB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5. 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 (1)街道走向的影响。电波传播的衰耗中值与街道的走向(相对于电波传播方向)有关。特别是在市区,走向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纵向)或垂直(横向)时,在距基站同一距离上,接收的场强中值

26、相差很大。这是由于建筑物形成的沟道有利于电波的传播,因而在纵向街道上衰耗较小,横向街道上衰耗较大。也就是说,在纵向街道上的场强中值高于基准场强中值,在横向街道上的场强中值低于基准场强中值。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2) 建筑物的穿透衰耗Lp。 各个频段的电波穿透建筑物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 同时,各个建筑物对电波的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结构和楼房层数,其吸收衰耗的数据都不一样。例如,砖石的吸收较小,钢筋混凝土的大些, 钢结构的最大。一般介绍的经验传播模型都是以在街心或空阔地面为假设条件,故如果移动台要在室内使用, 在计算传播衰耗和场强时,需要把建筑物的穿

27、透衰耗也计算进去,才能保持良好的可通率。即有 pbLLL0(3-26)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 植被衰耗 树木、植被对电波有吸收作用。在传播路径上,由树树木、植被对电波有吸收作用。在传播路径上,由树木、植被引起的附加衰耗不仅取决于树木的高度、种木、植被引起的附加衰耗不仅取决于树木的高度、种类、形状、分布密度、空气湿度及季节变化,还取决类、形状、分布密度、空气湿度及季节变化,还取决于工作频率、天线极化、通过树木的路径长度等多方于工作频率、天线极化、通过树木的路径长度等多方面因素。面因素。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4) 隧道中的传播衰减 空间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由于隧道壁的吸收及

28、电波的干空间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由于隧道壁的吸收及电波的干涉作用而受到较大的衰耗。涉作用而受到较大的衰耗。电波在隧道中的衰耗还与工作频率有关,电波在隧道中的衰耗还与工作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衰耗频率越高,衰耗越小越小。当隧道出现分支或转弯时,衰耗会急剧增加,。当隧道出现分支或转弯时,衰耗会急剧增加,弯曲弯曲度越大,衰耗越严重度越大,衰耗越严重。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2.3 Okumura-Hata方法方法 为了在系统设计时为了在系统设计时, 使使Okumura预测方法能采用计算机进行预测方法能采用计算机进行预测,预测, Hata对对Okumura提出的基本中值场强曲线进行了提出的基本

29、中值场强曲线进行了公式化公式化处理,处理, 所得基本传输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所得基本传输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lg)lg55. 69 .44()(lg82.13lg16.2655.69)(dBdhhahfLbmbb市区)(4 . 528lg2)()(2dBfLLbb市区郊区)(94.40lg33.18)(lg78. 4)()(2dBffLLbb市区开阔区(3-29)(3-30)(3-31)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式中:d为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 km; hb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m; (hm)为移动台天线高度校正因子,hm为移动台天线高度(m)。(hm)由下式计算: )400(97. 4)75.11(lg2 . 3)200(1 . 1)54. 1(lg29. 88 . 0lg56. 1)7 . 0lg1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