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的术语、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本规范适用于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GB/T 11287 电气
2、继电器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GB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GB7354 局部放电测量GB/T16927 高电压试验技术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特高频法(ultra high frequency(UHF))指采用特定的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在特高频频段(3001500MHz)所产生电磁波信号的方法。3.2 最小可测放电量在检定环境下针对特定典型的局部放电类型所能检出的最小放电量qmin(pC)。为了得到
3、明确的测量结果,qmin的测量幅值至少应为背景幅值的2倍。4 技术要求4.1 通用技术要求在线监测装置的通信功能、绝缘性能、电磁兼容性能、环境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外壳防护性能、连续通电性能、可靠性及外观和结构等通用技术要求如下。123 一致性功能应采用标准可靠的现场工业控制总线或以太网络总线,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应具备时间同步功能。上传数据应遵循DL/T 860通信协议。在线监测装置传输的数据内容和方式,以及进行数据建模时应遵循的原则见附录A。4.1.2 绝缘性能a) 绝缘电阻(1)在正常试验环境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2)温度+40±2°C
4、,相对湿度(93±3)%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2。表1 正常试验环境下绝缘电阻要求额定电压Ur绝缘电阻要求Ur60V5M(用250V兆欧表测量)250Ur60V5M(用500V兆欧表测量)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Ur60V的要求。表2 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额定电压Ur绝缘电阻要求Ur60V1M(用250V兆欧表测量)250Ur60V1M(用500V兆欧表测量)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Ur60V的要求。b) 介质强度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
5、频率为50Hz,历时 1min 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按表3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交流试验电压值的1.4倍。介质强度的要求见表3表3 介质强度要求额定电压Ur试验电压有效值Ur60V0.5 kV250Ur60V2.0 kV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250Ur60V的要求。c) 冲击电压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 s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工作电压大于60V 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工作电压不大于60V
6、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后设备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4.1.3 电磁兼容性能a) 应能承受GB/T 17626.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干扰;b) 应能承受GB/T 1762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c) 应能承受GB/T 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d) 应能承受GB/T 17626.5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干扰;e) 应能承受GB/T 17626.6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干扰;f) 应能承受GB/T 17626.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干扰;g) 应能承受GB/T 17626.9规定
7、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干扰;h) 应能承受GB/T 17626.1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的阻尼振荡磁场干扰;i) 应能承受GB/T17626.11规定的电压暂降的60UT,持续时间10个周波的电压暂降干扰。4.1.4 环境适应性能a) 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1 试验Ab中规定的-40的低温试验。b) 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2 试验Bb中规定的+65的高温试验。c) 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22 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10,高温为+50,暴露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为3分钟,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d) 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9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
8、验温度+40±2、相对湿度(93±3),试验时间为48h。4.1.5 机械性能a) 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响应试验;b) 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耐久试验;c)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响应试验;d)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耐久试验;e)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碰撞试验。4.1.6 外壳防护性能装置户外部分应满足IP55要求,户内部分应满足IP51要求。4.1.7 连续通电监测装置完成调试后,应进行72h
9、(常温)连续通电试验。要求试验期间,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4.1.8 结构及外观a) 装置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外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b) 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c) 装置各模块可灵活插拨、接触可靠,互换性好;d) 外表涂敷、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应有脱皮锈蚀等;e) 电气及通信电缆线路连结牢固,走向合理、美观,各连接卡套贴有标记,各焊接点裸露部份套有热缩管;电源进线贴有强电标志。f) 室外安装设备应具有防水防潮措施,端子箱内部应安装防凝露除湿设备。4.1.9 可靠性监测装置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工作条件,要求能在变电站户内外工作条件下长
10、期可靠工作。装置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不小于8760小时。4.1.10 装置寿命监测装置寿命应不低于10年,对内置传感器则应与变压器保持一致。4.2 接入安全性要求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的接入不应改变主设备的电气联接方式,不影响主设备的密封性能、绝缘性能及机械性能,电流信号取样回路具有防止开路的保护功能,电压信号取样回路具有防止短路的保护功能,接地引下线应保证可靠接地,满足相应的通流能力,不应影响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3.612344.14.2a) 特高频局放传感器可通过变压器底部的排油阀、手孔盖板或出厂预留的介质窗进行安装,传感器尺寸和结构应与油阀或盖板匹配,安装后长
11、期运行不应发生渗漏油现象,必要时可方便地拆除或更换;若采用内置传感器,应能长期承受主变油压,与油接触的材料不应溶解及产生化学反应,并且与高压带电部件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会引起变压器的电场畸变。b) 电容型套管的末屏抽头应使用末屏适配器引出,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并在末屏引出端就近安装可靠的防开路保护装置。套管末屏适配器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提供试验用测量接口;末屏引出线应使用截面积不低于2×2.5mm2的铠装双绞屏蔽电缆,电缆铠装及屏蔽应可靠接地。4.3 功能要求a) 应具备长期稳定工作能力,具有断电不丢失数据、自诊断、自复位的功能。b) 应具备现场校验用接口,能够安全、方便地接入
12、标准测量仪器,对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进行比对。4.3c) 监测装置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及干扰信号区分能力,能够区分局放信号与内、外界的干扰信号,如开关操作、无线电、通信信号、自检信号等干扰信号;可通过滤波、屏蔽、干扰识别或干扰定位等方式,将变压器运行中的周期型干扰、非周期型干扰和白噪声等现场电磁干扰(雷达信号、电动机干扰、荧光灯等干扰信号)抑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将其影响最小化。d) 应具备对局部放电强度(含最大放电量、平均放电量)、放电相位、放电频次以及相应的放电谱图(应由不少于50个连续工频周期的监测数据形成)等状态参量进行连续实时或周期性自动监测、记录等功能,并实现对局部放电的各种表征参数、统
13、计特征参数、放电类型识别和严重程度等结果信息的远程传输;本地应能存储至少1年的数据,并能通过外部接口导出历史数据;监测数据的更新速度不应低于1次/15分钟。e) 应具有异常报警功能,包括监测数据异常、监测装置故障和通信中断等报警功能:报警设置可修改,报警信息应实现实时远传;因监测装置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异常报警应能通过不同的报警信号加以区分,装置自诊断信息应实现实时远传;监测装置宜具备对传感器、通信通道等定期自检功能。f) 应具备局部放电分析诊断功能,可准确给出放电缺陷的类型或各类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能判断出不同类型局放信号,包括颗粒放电、悬浮放电、沿面放电、尖端放电、气隙放电等,以及不同类型的
14、干扰信号;并可通过所显示出的放电信号特征参数及谱图(包括二维(Q-,N-)、三维(N-Q-)放电谱图、放电发展趋势图、工频周期波形图或多工频周期扫描图等)的变化趋势,分析局部放电缺陷的发展状况,同时自动生成每天、周、月的监测结果报表。g) 装置应具有外同步信号输入接口。h) 传感器布置应能保证有效检测到变压器运行中的局部放电信号,并满足检测灵敏度等性能指标。i) 在环境背景噪声水平下,系统最低能检测到的脉冲峰值电平尽可能小,最高能检测到的脉冲峰值电平尽可能大,具有良好的动态范围。4.4 性能要求4.4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的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 检测频带:应尽量覆盖变压器内
15、部可能发生的各类局部放电信号的频率范围,在3001500MHz之间,监测装置可根据需要选用其间监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子频段,应尽量避开电磁干扰信号。b) 检测灵敏度:最小可测放电量不大于30pC的放电信号,监测结果应能有效反映出局部放电强度的变化;c) 抗干扰能力:噪声干扰信号(包括周期型干扰、非周期型干扰和白噪声等现场电磁干扰,如雷达信号、电动机干扰、荧光灯、开关操作、手机信号、无线电等干扰信号)识别率>90%,局部放电类型识别率>90%;d) 传感器频响特性:在测试频带内,特高频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不小于6mm,特性曲线应平坦。5 试验项目及要求5.1 试验环境除环境影响试
16、验及运行中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a) 环境温度:+10°C+35°C;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力:80kPa110kPa;d) 电源电压:单相220×(1±10%)V;e) 电源频率:50Hz±0.1Hz;f) 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失真度不大于5% 通用技术条件试验通用技术条件试验项目包括:一致性测试、绝缘性能试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能试验、机械性能试验、外壳防护性能试验、连续通电试验、可靠性评定以及结构和外观检查,这些项目的试验方法、试验后监测装置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如下。
17、5.2.1 一致性测试按照现场配置方案组成在线监测系统,给在线监测装置通电,对专用测试仪器与在线监测装置进行网络连接,利用测试软件对在线监测装置进行一致性测试。通信模型检测a) 检验模型配置文件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的符合性;b) 检验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数据属性的命名规则及描述与附录A的符合性;c) 检验数据集、报告控制块、日志控制块、定值组控制块等的命名规则、描述、定义位置及数量与附录A要求相符。数据传送功能检测a) 通过报告服务,装置应实现遥信、遥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传;b) 通过日志服务,装置应响应综合处理单元查询遥信、遥
18、测数据;c) 通过文件服务,装置应实现谱图文件的上传;d) 所有遥信、遥测数据应具备品质、时标等信息;e) 装置内部的通信网络连接出现中断,应正确报出通信中断。谱图文件格式检测装置生成的谱图文件应符合附录A中的谱图文件格式要求。时间同步检测a) 装置应采用SNTP协议实现网络对时;b) 用于事件时标的时钟同步准确度应为±1ms。 通信自恢复能力检测装置具备通信恢复能力,当物理故障消除后,网络通信应能自动恢复正常,信息传送正确。 通信稳定性检验在网络流量异常增加,大量突发报文冲击情况下,不应死机,无异常动作。5.2.2 绝缘性能试
19、验根据4.1.2的要求,按“GB/T 726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第 19 章的规定和方法,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和冲击电压试验。湿热条件下的绝缘电阻试验同上,但应在完成湿热试验之后5分钟内进行。5.2.3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a)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 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 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 试验电压: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
20、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 频率范围:80MHz3000MHz; 试验场强:10V/m;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c)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 试验电压:电源端口4kV,数据端口2kV;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
21、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d)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试验电压:4kV;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e)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频率范围:150kHz80MHz;试验场强:10V;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f) 工频磁场抗扰
22、度试验按照“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磁场强度:100A/m;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g)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磁场强度:1000A/m;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h)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
23、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磁场强度:100A/m;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i) 电压暂降抗扰度试验按照“GB/T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监测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暂降电压:60UT;持续时间:10个周波;在施加干扰的情况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其测量准确度及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2.4 环境适应性能试验表5 考核适用温度类别低温温度/°C高温温度/°C-25/55-25+55-40/65-40+6
24、5a) 高温试验按“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为表5规定的高温温度、持续时间 2h 的高温试验。试验后监测装置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b) 低温试验按“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为表5规定的低温温度、持续时间 2h 的低温试验。试验后监测装置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c) 恒定湿热试验按“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25、Cab:恒定湿热试验”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温度+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间 48h 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后监测装置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d) 温度变化试验按“GB/T 2423.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N:温度变化”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低温为-10,高温为+50,暴露时间为 2h,温度转换时间为 3 分钟,温度循环次数为 5 次的温度变化试验。试验后监测装置的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2.5 机械性能试验a) 振动响应试验按 GB/T 11287 中的规定
26、和方法,对监测装置进行严酷等级 1 级的振动响应试验。监测装置不工作,将其固定在扫频范围为 10150Hz,60Hz 以下振幅为 0.035mm、60Hz 以上峰值加速度为 5m/s 2的振动试验台上,在每个轴线方向上进行一次扫频循环约 8 分钟。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b) 振动耐久试验按 GB/T 11287 中的规定和方法,对监测装置进行严酷等级1 级的振动耐久试验。监测装置不工作,将其固定在扫频范围为10150Hz、峰值加速度为10m/s2的振动试验台上,在每个轴线方向上进行20次扫频循环,每次扫频循环约8分钟。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
27、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冲击试验c) 冲击响应试验按 GB/T 14537 中的规定和方法,监测装置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 1 级的冲击响应试验。加速度峰值为 49m/s2,脉冲持续时间为 11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脉冲数为3个。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d) 冲击耐久试验按 GB/T 14537 的规定和方法,监测装置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 1 级的冲击耐久试验,加速度峰值为 147m/s2,脉冲持续时间为 11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脉冲数为3个。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
28、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e) 碰撞试验按 GB/T 14537 中的规定和方法, 监测装置不工作,进行严酷等级 1 级的碰撞试验,加速度峰值为98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每个方向上各施加脉冲数为1000个。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应正常。5.2.6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按“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室内及遮蔽场所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1的要求;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5的要求。5.2.7 连续通电试验按照现场配置方案组
29、成在线监测系统,工作电压为额定值,施加相应信号使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在有效测量范围,进行72h 连续通电试验(常温)。同时进行测量数据稳定性检查,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2小时,或不少于 12 次/24h。要求72h 期间监测装置各项功能正常。5.2.8 结构及外观检查根据4.1.8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5.3 功能及性能检验5.3.1 传感器频响特性检验在微波暗室(或者GTEM小室)环境中,利用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频率、幅值可调的脉冲信号,检验传感器的频响特性曲线及其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3.2 系统灵敏度检验在微波暗室(或者GTEM小室)环境中,在测试背景噪声水平下,调整信号发生器的标定
30、脉冲大小,检验监测系统所能测量到的最小和最大脉冲场强值,要求能检测到的最小脉冲场强值和动态范围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3.3 系统有效性检验在搭建的变压器物理仿真平台下(基本试验回路应按GB/T 7354进行校准),利用标准放电模型试品(固体绝缘内部放电、油中尖端放电、悬浮电位放电或沿面放电)检验监测系统能否有效检测到信号,检验测量到的最小放电量、放电类型识别能力等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3.4 抗干扰性能试验 在屏蔽效果良好的试验室中,对监测装置施加应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信号,主要包括空气中的电晕放电干扰、手机通讯干扰和雷达干扰等。为了避免不同类型的模拟干扰源之间在测试过程中的相互影
31、响,应对不同类型的干扰影响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监测装置能在变压器内部放电信号(不小于30pC)及外部干扰同时存在时,鉴别内部放电及外部干扰的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5.3.3和5.3.4检验项目的同时,对监测装置的数据存储、专家库、监测数据显示、异常信号报警、放电类型识别、人机界面功能等软件功能进行逐项检查。5.4 接入安全性检查接入安全性检查应符合4.2节要求。6 检验规则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和运行中试验四种。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检验项目按表6中的规定进行。表6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法)在线监测装置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依据规范条款型式试验出厂试验交接试验
32、运行中试验1结构和外观检查本规范5.2.82基本功能检验本规范5.23通信功能检验本规范5.2.14绝缘电阻试验本规范5.2.25介质强度试验本规范5.2.26冲击电压试验本规范5.2.27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本规范5.2.38低温试验本规范5.2.49高温试验本规范5.2.410恒定湿热试验本规范5.2.411温度变化试验本规范5.2.412振动试验本规范5.2.513冲击试验本规范5.2.514碰撞试验本规范5.2.515防尘试验本规范5.2.616防水试验本规范5.2.617连续通电试验本规范5.2.718传感器频响特性检验本规范5.3.119系统灵敏度检验本规范5.3.220系统有效性检验
33、本规范5.3.321抗干扰性能试验本规范5.3.422接入安全性检查本规范5.4备注表示规定必须做的项目;表示规定可不做的项目。6.1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应该是制造厂家将装置送交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试验条目完成检验,并出具型式检验报告。a) 新装置定型;b) 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五年一次;c)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装置性能时;d) 装置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e) 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g) 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6.2 出厂试验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
34、检验部门进行出厂试验,全部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允许出厂。6.3 交接试验在装置安装完毕后、正式投运前开展的试验,装置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6.4 运行中试验运行中试验是现场运行单位或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现场待测装置性能进行的测试,对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试验周期为2年,在怀疑装置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下,也应进行试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7.1.1 每台装置及主要部件应有明晰的铭牌,铭牌内容如下:a) 装置型号;b) 装置及部件全称;c) 制造厂名称;d) 监测参量;e) 出厂日期;f) 出厂编号;7.1.2 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记:a) 发货厂名、装置名称、型号;
35、b) 包装箱外形及毛重;c) 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 “小心轻放”、“不可倒置”等字样。7.2 包装装置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7.3 运输装置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记进行操作。7.4 贮存装置应存贮在环境温度为-25+55、湿度不大于85%的室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附录A在线监测装置数据通信要求在线监测装置上传的数据内容包含其产生的量测、状态、控制等信号量以及谱图等文件。在线监测装置遵循DL/T 860 实施技术规范生成符合本规范要求的ICD数据模型文件以IEC 61850 MM
36、S方式上送站内综合处理单元,通过综合数据网接入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中心。ICD建模原则如下:1) 在线监测装置ICD模型需采用“单LD多LN”的模式;2) ICD模型中数据名和CDC描述应严格遵照表A.1,如无特殊要求则不应扩展。当数据与相别或者主变电压侧有关时命名为“数据对象名_相别_电压侧”,不需标记的直接使用数据对象名。相同数据名使用不同DO实例。举例:某变压器高压侧B相套管介损应命名为“LosFact_B_H”,高、中、低侧分别使用H、M、L表示。3) ICD模型应按照表A.1中所列逻辑节点类进行建模:每个在线监测装置须对应一个LN实例;同一IED中不同被测量对象的数据应新
37、建LN实例,包括不同相监测。表A.1 主变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逻辑节点类(SPDC)定义描述数据名CDCM/O单位模式(Mode)ModINCM性能(Behaviour)BehINSM健康(Health)HealthINSM铭牌(NamPlt)NamPltLPLM信号量/状态量局部放电告警PaDschAlmSPSO报警等级AlmLevINSO放电幅值报警DisAmpAlmSPSO放电次数报警DisCAlmSPSO放电类型DschTypeENSO放电部位DschPosENSO监测设备通信异常MoDevComFSPSM监测设备自检异常MoDevFltSPSO测量量局放噪声水平AcuPaDschMV
38、OmV、dbm、pC或%放电次数DschCntMVO放电幅值(Q)DschQMVOmV、dbm、pC或%放电相位(Ø)DschPhMVOo50Hz相关性(基波含量)PriHarRteMVO%100Hz相关性(二次谐波含量)SecHarRteMVO%设定值检出阈值设置DeThreCASGO报警阈值设置AlmThreSetASGO测量采样频率控制MeaSaFCASGO4) 数据品质按照表A.2中要求对数据状态进行标记。模型中数据集应由FCD组成,保证数据品质可以传至客户端。具体编码方式见DL/T 860.8.1,具体数据位意义见DL/T 860.7.3.品质位策略要求如下:a) 一次设备
39、设备停运、热备用等状态:在检测到数据不合理同时硬件软件未检出异常时,需在品质中将可疑及不准确标记。b) 数据长期不刷新:使用品质中可疑及旧数据进行标记。c) 越有效测量范围:使用品质中无效及超值域进行标记。d) 设备未安装或未接入:数据品质直接置无效及取代。e) 传感器通信中断:数据品质置无效,数值不变化f) 设备处于调试状态的,数据品质置无效及测试。表A.2数据品质要求属性名属性类型值/值域M/O/CPACKED LISTvalidity有效性CODED EMUNgood | invalid | reserved | questionable MdetailQual细化品质PACKED LI
40、STMoverflow溢出BOOLEAN缺省 FALSEMoutOfRange超值域BOOLEAN缺省 FALSEMbadReference坏基准值BOOLEAN缺省 FALSEMoscillatory抖动BOOLEAN缺省 FALSEMfailure故障BOOLEAN缺省 FALSEMoldData旧数据BOOLEAN缺省 FALSEMinconsistent不一致BOOLEAN缺省 FALSEMinaccurate不准确BOOLEAN缺省 FALSEMsource源CODED EMUNprocess | substituted 缺省processMtest测试BOOLEAN缺省 FALSE
41、MoperatorBlocked操作员闭锁BOOLEAN缺省 FALSEM注:有效性、源、测试数据位必须支持,细化品质是对有效性的补充说明。不支持细化品质的将细化品质中各位置缺省值。5) ICD模型文件以监测设备编码命名;文件名约定为:变电站编码_在线监测设备类别编码&在线监测设备类别编码 _厂家编码_序号.icd。序号:由01-99由在线监测装置厂家在工程实施时按序自编;示例:0301B15000003_A301&A302_001_01.icd。每一类编码均有特定的要求,具体内容由远程中心统一发布。6) 对每一个LN增加一个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属性和一个DEVID属性,URI
42、和DEVID扩展规则如下,每一类编码均有特定的要求,具体内容由远程中心统一发布:a) SCL文件中扩展名称空间统一为ext;b) SCL文件中扩展的元素为:uri和devid;c) uri属性描述在线监测装置所监测的电网一次设备,以25位功能位置编码描述;d) devid描述在线监测装置功能位置,以21位在线监测编码描述;e) 示例:<LN desc="110kV母联100开关气体监视" inst="1" lnClass="SIMG" lnType="SIMG" ext:uri="0306B1200
43、01250EAG10BAC002" ext:devid=” 0312B12000042A3840001”>(以上设备编码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高明控制区富湾站110kV 1112间隔110kV母联100开关)。7) 对于谱图文件(PRPD或PRPS图),应同时提供MMS及FTP两种文件传输服务。多通道的谱图应合并成一个文件上送,每个谱图文件要表明采样特性。8) 在装置模型中使用RDRE逻辑节点实现录波相关功能。有新谱图文件生成后使用该逻辑节点中“录波完成信号”对客户端进行提示。谱图文件存于COMTRADE目录下,不主动上送客户端,按客户端需要对文件进行读取。9) 谱图文件名
44、约定为:在线监测编码_厂家编码_谱图类型编码_创建日期时间.dat。a) 在线监测编码:需与devid属性描述一致。b) 创建日期时间:格式“YYYYMMDDhhmmss”c) YYYY:4位的年份(如2010)d) MM:2位的月份(0112)e) DD:2位的日期(0131)f) hh:2位的小时(00-23)g) mm:2位的分钟(00-59)h) ss:2位的秒数(00-59)i) 示例:0312B12000042A3840001_001_01_20100818151010.dat10) 谱图文件个数及文件大小:单个装置文件列表数目上限60个(多装置合并上送系统可根据装置数目乘积确定上限),单个文件大小上限为500KB。文件列表按照文件时间新旧,滚动刷新。11) 谱图文件格式要求:。a) 文件应采用二进制数据格式进行存储。b) 文件应包括配置数据和谱图数据两部分,且两者之间增加一个分隔符“$”,即0x24242424;具体内容见(13)和(14)项。a) 为保持文件的完整性,若配置数据部分中的可选数据项未使用,则保留其占据位置,且数据项各位全设为1,例如4个字节的float型应设为0xFFFFFFFF。12) 谱图文件传输要求a)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按每1监测点(传感器)生成1个局部放电谱图文件;并应在被监测设备可能发生局部放电的情况下生成文件,生成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全管理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2025-2030年中国酚咖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速溶固体饮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辣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车削中心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西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街道清洁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蜜枣罐头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菜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营养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基础写作-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分享课课件
- 制氢技术与工艺 课件 第3-5章 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电解水制氢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100道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
- 《智能机器人与传感器》教案课程单元设计07 - 接近觉(红外接近觉传感E3F-DS30C4)
- 扩大劳务分包的合同范本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化学+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