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探讨论文_第1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探讨论文_第2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探讨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探讨论文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症肺栓塞(PE)是人类主要猝死原因之一。Greefield等1认为未经治疗的DVT,90%将演变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单纯抗凝治疗临床疗效不满意;系统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但需大剂量应用溶栓药物,增加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顺血流方向的局部溶栓治疗(flowdirected reg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降低出血等并发症。本文拟回顾分析急性下肢DVT患者的几种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2、后综合征;肺栓塞;尿激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232例,其中男101例,女131例,年龄1984(平均57)岁。其中累及左下肢179例(77.2%),右下肢45例(19.4%),双下肢8例(3.4%)。病程4 h7 d,平均3 d。有明确诱因者68例,其中,静脉曲张术后5例,子宫肌瘤术后6例,卵巢囊肿及卵巢癌术后5例,剖宫产术后13例,正常产后1例,下肢外伤及骨科术后19例,腘窝囊肿术后1例,腱鞘囊肿术后1例,腹部术后6例,脑外科术后5例,眼科术后1例,甲状腺、乳腺术后2例,肺结核左肺下叶切除术后1例,前列腺术后1例,输尿

3、管狭窄术后1例。此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者2例,肾病综合征者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急性下肢深静脉阻塞症状。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彩超或顺行静脉造影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明确DVT临床诊断。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绝对卧床10 d2 w,患肢抬高30度,急检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相关检查,结合既往史,无溶栓禁忌证后,随机分成3组:系统溶栓治疗组(systemic thrombolytic group,ST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2783(平均59)岁,给予尿激酶(UK) 75100万U,1次/d静点,重症患者可给予75

4、100万U,2次/d静点。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病情给予UK 5075万U,1次/d静点。UK每用药35 d减少剂量,连续治疗1421 d后减量至停药。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组(TC组):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2184(平均61)岁,给予UK 5075万U,1次/d静点,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病情给予50万U,1次/d静点。UK每用药35 d后减量,连续治疗1421 d后减量至停药。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 5 000 U,12次/24 h,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4 d,随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期间调整口服剂量,以控制PT较正常参照值延长1.52.5倍,INR值介于1.52

5、.5。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组(简称RTC组):患者75例,男27例,女48例,年龄1981(平均60)岁,给予UK 2550万U,1次/d,患侧足背静点或静推,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病情给予UK 25万U,1次/d,患侧足背静点或静推。注射时,于内踝上方约10 cm处结扎止血带,以阻断穿刺平面近侧浅静脉,迫使药液从足背静脉网导入深静脉并流经血栓阻塞段血管。连续治疗1421 d后减量至停药。同时,同TC组给予抗凝治疗。此外,三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治疗,给予川芎嗪160 mg(或血塞通0.4 g,或苦碟子30 ml),1次/d静点。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调整药量。 1.3 疗效观察 根据患肢

6、肿胀消退情况(于膝上15 cm及膝下15 cm分别测量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患肢胀痛缓解情况及静脉彩超检查结果评价疗效。治愈:患肢肿胀完全消退,胀痛完全缓解,静脉彩超示髂股深静脉血管通畅或管腔残余狭窄25%;有效:患肢肿胀存在(肢体周径差2 cm),胀痛部分或无缓解,静脉彩超示髂股深静脉管腔残余狭窄75%或阻塞。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3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估 ST组治愈45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1例出现脑出血转入神经内科;4例出现PE(其中2例死亡)。TC组治愈35例,有效23例,总有

7、效率为87.88%。RTC组治愈46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0.67%。TC组及RTC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3组病例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 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w时,其健、患侧肢体膝上、下15 cm周径差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表1 各组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与治疗前比较:1)均P0.01 3 讨 论 下肢DVT治疗目的包括缓解急性症状,恢复血管再通,防止血栓衍生和PE,保护瓣膜功能2。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但临床上大约25%50%首次发作的DVT患者无

8、确切的危险因素3,考虑为遗传因素所致的易栓症4。 目前急性下肢DV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治疗和手术取栓治疗。作为治疗DVT的经典方法,抗凝治疗具有改善侧支循环、防止再血栓的作用,但能否有效防止PTS仍存在争议。具体方法为静脉内应用普通肝素35 d后,再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6个月5。可静脉应用普通肝素2448 h,使APTT达正常值的1.52.0倍后即改为LMWH,以更快达到抗凝效果,并减少出血。抗凝治疗不能迅速消除血栓,早期(1030 d)完全再通者少见。文献报道,仅6%患者10 d内血栓可基本溶解,40%患者下肢血栓可能蔓延6,5年随访结果显示,95%患者存在患肢肌肉泵衰竭与近段深静脉

9、瓣膜破坏7。抗凝治疗最大风险是出血,普通肝素在用药第510天出血发生率为11%,口服华法林则为6%。 198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溶栓治疗可以作为急性DVT与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随访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单纯抗凝治疗8。溶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且利于恢复血流通畅和保持正常瓣膜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是链激酶(SK)、尿激酶(UK)及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SK具有抗原性,易造成过敏反应,故在临床治疗中较少使用。rtPA溶栓作用强而快,但价格昂贵。UK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新鲜血栓,临床疗效确切,在我国广泛应用。目前UK用量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我们的经验

10、是,给予UK 75150万U,12次/d静点,老年患者酌情减量,每用药35 d UK逐渐减量,连续治疗1421 d后减量至停药。由于药物只有通过血流到达血栓部位才能起溶栓作用,因此经外周静脉途径系统溶栓治疗,需应用大剂量溶栓药物,这必然增加了并发出血的风险。本组病例有1例出现脑出血。超级秘书网 由于溶栓过程中凝血系统仍处于激活状态,以及血栓对静脉瓣膜及内皮的破坏,因此在溶栓治疗前后可给予规律抗凝治疗。长期抗凝治疗持续时间仍存在争议,长期治疗的获益必须与有害的风险相权衡9。文献报道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减低复发率80%90%10。顺着血流方向的局部溶栓治疗采用经患肢足背浅静脉途径注入UK,为使其抵

11、达到深静脉血栓局部,注射期间应用止血带阻断穿刺平面近侧的浅静脉,迫使药液从足背静脉网导入深静脉中。局部溶栓对治疗小腿DVT更具优势:可清除小腿深静脉内的血栓,恢复其通畅性。局部溶栓可保持足够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量,从而有益于保证近端静脉的通畅功能,对于预防血栓再发和降低PTS发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RTC组临床疗效满意,并且由于UK剂量大为降低,因此TC组及RTC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1,然而,手术取栓致管壁炎症和血流缓慢,增加了血栓复发率,同时,手术取栓可损伤静脉瓣。动物实验证明手术取栓对静脉内皮的破坏远大于溶栓治疗12。基于以上因素,治疗上我们应用药

12、物溶栓治疗。目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为:DVT或PE抗凝治疗有禁忌者,或抗凝治疗过程中因出血需终止抗凝者;应用足量抗凝药仍然出现PE再发者,或其他下腔静脉阻断手术失败致PE再发者;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存在大量血栓者以及下肢DVT伴有PE的高危人群。滤器植入的并发症主要为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穿孔或血栓形成以及再发PE等。有无必要预防性应用滤器,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PE在急性DVT时发病率较低,建议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时不常规应用滤器。 总之,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DVT,效果良好、安全。研究结果证实,治疗中UK循局部途径与血栓接触,从而提高溶栓效果,并减少UK

13、用量,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1 Greefield LJ,Michana BA.Twenty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greenfield veva caval filterJ.Surgery,1988;104:7067. 2 Vedantham S,Millward SF,Cardella JF,et al.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position statement:treatment of acute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use of adjunctive catheterdirected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