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肝癌经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C型臂X线机系统,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后分别行肝固有动脉常规DSA及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和小病灶个数的差异,并分析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在不同角度DSA中的鉴别诊断征象。结果: 常规DSA显示病灶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而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

2、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不同角度DSA显示病灶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和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比较,2=12.64,P0.05。结论: 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对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与常规DSA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质量。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肝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介入治疗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

3、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传统的正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DSA)因肝脏血管解剖复杂及肿瘤与血管的前后重叠,使术者有时难以正确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走行,不能保证亚段病灶的超选插管,影响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治疗效果。同时,较小病灶因前后重叠效应的存在和呼吸、肠气、膈肌、心脏搏动的影响,易于被肝脏其他病灶或肝周正常结构掩盖,造成不必要的漏诊。作者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前、术后分别行常规和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小肿瘤病灶的敏感性,以此评价不同角度DSA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4、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确诊,拟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675岁,平均52岁。   1.2  操作步骤   常规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后,将5 F的RH导管在超滑导丝的引导下置于肝固有动脉水平,将C型臂X线球管置于正位,行常规DSA造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注入320 mg·ml-1的对比剂(碘佛醇注射液,江苏连云港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标H20045680),总量为1720 ml,流率45 ml·s

5、-1。稍后保持导管在同一位置不变,对比剂注射流率相同,然后进行不同角度DSA,位置定位为左右前斜位30°35°各造影1次,并将先后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随后根据造影图像分析肿瘤供血动脉走行及最佳角度进行化疗栓塞术。栓塞术后再行正位DSA和不同角度DSA,比较两者显示可能遗漏栓塞小病灶的差异。   2  结   果   常规DSA和不同角度DSA全部获得优质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常规DSA显示病灶62个,肿瘤血管显示满意13例,不满意39例(21例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而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

6、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不同角度DSA显示病灶66个,还发现了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肿瘤血管显示满意50例(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和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不满意2例。两种方法肿瘤血管显示情况比较,2=12.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一病例栓塞术前常规DSA和不同角度DSA的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灶显示效果见图1、2,栓塞术后不同角度DSA的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灶显示效果见图3。   3  讨   论   不同角度DSA在肝动脉血管造影时,通过相对于正

7、位投照球管双侧旋转30°35°,在斜位上避开血管重叠获得观察造影血管的最佳角度。其投照角度根据肝亚段动脉解剖走行特点设定13:肝亚段动脉分叉角度一般在30°35°之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开亚段动脉的重叠,从而提高对亚段、亚亚段病灶特别是直径小于1.5 cm小病灶的检出率。   原发性肝癌由于其多中心发生的特点及肝内转移,在主要病灶外还往往有较小的子灶和微小病灶;另外肝癌手术切除或介入术后,肝动脉正常的血管走行大都发生改变,肿瘤复发或局部转移病灶常存在肿瘤新生血管和肝内外的多支肿瘤异常供血动脉4。常规DSA摄影的空间分辨力很高,可使用各

8、种后处理功能提高图像质量,能充分显示细小血管结构和较小肿瘤病灶,利于观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但由于肝脏血管解剖和肿瘤病灶的结构关系复杂,其单向投照模式存在病灶靶血管重叠混淆的问题,对肿瘤供血动脉不能在一次造影中明确区分出来,常需多支血管分别试验性插管造影或变换投照角度多次造影,增加反复插管、造影可能引起供血血管夹层闭塞的几率。            不同角度DSA对显示常规DSA不能发现的肝脏血管及病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从最佳的位置观察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能够消除血管影像重叠给诊断造成

9、的影响,准确地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显示肿瘤的血管形态、小病灶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提高病变血管和小病灶的显示率。在造影显示靠近肝表面和肝裂的小病灶以及供应血管时易受呼吸和心脏搏动的双重影响,常规正位投照往往显示不清,而不同角度DSA可以将肝左右叶展开,清楚显示肝实质及边缘,减少伪影,亦可显示清楚肿瘤微小病灶的供血动脉,提供与正位相比  1FASEl J H,SELLE D,EVERTSZ C J,et al.Segmental anatomy of the liver:poor correlation with CTJ.Radiology,1998,206(6):151154.2LE

10、EUWEN M A,FERNANDEZ H W,VAN E S,et al.Variations in venous and segmental anatomy of the liver: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MR imag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J.Am J Roentgenol,1994,162(6):13371345.3姜建威,吴清华,李新胜,等.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循环杂志,2008,12(1):4042.4汪盛齐,杨小庆,邓钢,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5):357361.5孙立军,张学昕,白洪涛,等.旋转DSA图像投照角度确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6):435439.6周素军,彭碧容,乐涛.DSA中斜位造影的应用探讨J.放射学实践杂志,2005,20(3):259261.7杨永岩,黄庆文.CTAP上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造成的假性病变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3):178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