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_第1页
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_第2页
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_第3页
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_第4页
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晶体硅电池可工业化技术前瞻(二) 收藏 分享 2011-1-3 13:31| 发布者: mulucky| 查看数: 402| 评论数: 0|来自: Solarzoom光伏杂志摘要: 随着2008年中电光伏的SE电池的成功量产,打开了高效实验室产品工业化的闸门。SE工艺作为实现高效电池制作的必要工艺之一,越来越引起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商和设备商的关注。不管是晶奥的高效率晶体硅电池还是 .随着2008年中电光伏的SE电池的成功量产,打开了高效实验室产品工业化的闸门。SE工艺作为实现高效电池制作的必要工艺之一,越来越引起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商和设备商的关注。不管是晶奥的高效率晶体硅电池还是比利时

2、IMEC的i-PERC高效电池,都成功利用了SE技术。下面将详细讨论SE工艺可能实现工艺路径及相关设备(资料来源于网络及文献)。根据各大设备和电池制作公司网络、展会及专业杂志发布的消息,有如下几种SE工艺技术:1、激光开槽技术(Laser grooved buried contacted solar cells,LGBC),该技术源于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开发的技术,而BP公司是最早利用激光技术在晶体硅电池制作中实现SE技术工业化的公司,其产品命名为Saturn。该产品利用先进的激光技术实现细而窄的金属栅线接触区,结合电镀工艺实现了高效电池的制作。图1显示该技术与普通晶体硅电池制作技术的异

3、同。图1:UNSW和BP公司普遍采用的LGBC工艺与普通晶硅电池制作工艺流程特点:结合激光技术、二次扩散技术和电镀技术,实现了高效率产品的研制;需要考虑激光损伤层、电池制作成本及电镀金属的可靠性;是最早的工业化高效电池。2、激光掺杂技术(Laser doping selective emitter,LDSE),该技术是在原LGBC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可实现SE电池制作的技术。目前使用该技术的厂家有Suntech、Manz和云南天达等公司。图2显示了利用激光技术实现SE电池的制作的多种工艺途径:图2:各种激光掺杂技术(图片来源于杂志)(1)“干”激光处理工艺典型的技术工艺核心就是各激光公司采用的激

4、光辐照含磷薄膜或PSG薄膜。一般使用激光主要在绿光和红光,波长各为532nm和1064nm,也有公司采用紫外激光光源。这几种激光对电池制作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热影响层程度不同。下图显示了J.R.Kohler在2009年Hamburg报告的研究结果,他利用激光技术,将硅片扩散后形成的PSG层作为杂质源进行掺杂处理,实现了SE电池的制作。实验对比结果显示SE电池比普通电池有0.5%效率的提升。此外,国内著名的上市公司STP制作的Pluto电池就是利用激光掺杂工艺,结合电镀工艺实现了高效电池的制作。在2009年官方消息发布了经德国Fraunhofer的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认证过的电池效率结果,单晶硅太阳能电

5、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8.8%,多晶硅电池达到17.2%。(2)“湿”激光处理工艺,该技术目前主要是由湿制程设备制造商RENA联合一家激光公司共同开发的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含磷化学溶液对激光进行导向,并利用激光进行介质层烧蚀并形成重掺杂区,随后利用RENA公司的InCellPlate自调性电镀工艺(Ni/Ag或Ni/Cu/Ag)实现金属电极的制作。利用该技术可以获得比普通电池高0.5%效率的电池。特点:该技术暂无在企业界规模化使用的案例,是否有如此高的效率提升值得考究;技术优势明显,但成本及产品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考量。图4:典型的“湿”激光SE电池制作工艺3、Etchingback技术,该

6、技术利用腐蚀浆料将非掩膜区域进行刻蚀实现淡扩散区域的制备,具体工艺路线见图5。该图显示了Sch-mid公司如何利用Inkjet技术涂覆石蜡来保护实现金属接触的区域,如何对非接触区域利用化学溶液腐蚀和实现“浅”发射结的制备。据说业内已经有多名厂家在使用该成套设备,而且获得了单晶18.5%左右的效率。图5:典型的Etchingback技术(Schmid公司典型的工艺路线图)特点:该工艺单多晶电池兼容,但石蜡的去除、原始方块电阻及结深的控制是技术难点;同时如何实现均匀腐蚀也是需要关注的地方,即刻蚀后电池的方块电阻的均匀性及批次的重复性。4、硅墨水技术(Silicon Ink),该技术利用工业化的In

7、kjet设备将Innovolight公司开发的掺杂硅墨水印刷在与金属将要接触的区域,然后在高温炉进行一次扩散形成淡磷扩散分区。图6:典型的Silicon Ink技术目前JA公司已经规模化使用该技术,而SOLARFUN、YINGLI等公司已经与Innovolight达成共识,开始制备规模化推广该技术。据最新报道,Innovalight公司最近将该产品的效率提升到19%以上,并计划年底实现20%的水平。鉴于此,晶澳太阳能控股国内公司与Innovalight公司签署的一项联合开发协议,这表明Innovalight公司准备将JA公司近期推出的SE-CIUM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提高至20%以上。特点:

8、该技术工艺简单,只需增加一台印刷机,就可实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现有工艺设备基础上也容易升级;难点是如何保证该硅墨物料的充分供应及产品的稳定性。同时,硅墨的成本也需要考虑,一般纳米材料的价格都不菲。5、CT公司SE工艺,CT公司采用了一种叫“一次扩散”的工艺,利用薄介质层做掩膜,将与电极接触的区域进行去掩膜处理,然后在扩散炉中,利用掩膜层对POCL3的局部阻挡效应,在电极区形成重掺杂区,在掩膜区形成轻掺杂区。图8:CT公司典型的SE工艺流程图8显示了CT公司典型的SE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较简单。据文献报道,该工艺已经获得了18.3%左右的电池转换效率。详细的I-V参数见表3。表3:CT公司SE电池最新测算结果(B+L)特点:该电池工艺采用一次扩撒工艺,工艺简单,但是需要解决介质层的均匀性问题,以及如何匹配浓扩与淡扩散的关系,优化浓扩区开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