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盘山蕨菜多糖红外分析_第1页
浅谈六盘山蕨菜多糖红外分析_第2页
浅谈六盘山蕨菜多糖红外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六盘山蕨菜多糖红外分析         【摘要】目的:提取分离纯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蕨菜多糖,并对其进行红外鉴定,以初步确定蕨菜多糖的一级结构。方法:水提醇沉得蕨菜粗多糖,用Sevage法(氯仿:正丁醇4:1)除蛋白。再加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0,静置过夜,5000r/min离心10min,残渣依次用体积分数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冷冻干燥,得精制多糖,红外分析蕨菜多糖。结果结论:经红外分析后初步推测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蕨菜多糖一级结构是具有-D(1、4)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 【关键词】六盘山蕨菜;

2、多糖;红外分析     蕨菜属羊齿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如意菜、拳头菜等,是六盘山林区和山区常见的一种山野菜。蕨菜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1,表现出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蕨菜生长周期短,适宜人工栽培,便于采集和加工,生产成本低。因此,蕨菜在医药和保健食品等方面极具开发潜力2。本文利用水浴回流提取、乙醇沉淀多糖、Sevage法去除蛋白质等工艺提取粗多糖;将得到的粗多糖通过有机溶剂离心洗涤,冷冻干燥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得到精制多糖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对多糖结构进行初步的光谱分析。以期能够为利用六盘山蕨菜植物资源奠定理论基础38。  

3、0;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蕨菜:采自六盘山区,80烘干,粉碎过80目药典筛。     试剂(分析纯):葡萄糖,硫酸,苯酚,氯仿,无水乙醇,正丁醇,过硫酸钾,ABTS等。     仪器:红外分光光度计,UV75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冷冻干燥器,索氏提取器     12试验设计     1

4、21蕨菜多糖的提取9 10     称取干燥粉碎后的蕨菜细粉20g,置索氏提取器中,依次用石油醚提取至提取液无色为止。残渣挥干溶剂后,加入200ml蒸馏水回流提取2h,趁热过滤,重复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2后,用4倍量的无水乙醇沉淀过夜,5000r/min离心10min,沉淀冷冻干燥为粗多糖。     122蕨菜多糖的精制:  将粗多糖加100ml热水溶解,用Sevage法(氯仿:正丁醇4:1)法除蛋白质;浓缩多糖溶液,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高达80,静置过夜,5000r

5、/min离心10min,沉淀依次用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多次洗涤,冷冻干燥,得到精制多糖。     123多糖含量得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     124结构分析11 13     1241紫外光谱分析: 用紫外光谱扫描仪对多糖组分进行扫描, 测定蕨菜多糖的紫外吸收光谱。     1242红外光谱分析14: 取1 mg 左右经干燥的多糖样品,&

6、#160;与100  200 mg 经干燥的KBr 粉末在玛瑙研钵中轻轻研磨均匀, 在红外灯下操作. 经压片机压成薄片, 随即上机测定, 于4 000  400 cm1红外光谱仪扫描。     2结果与分析     21蕨菜多糖的提取结果:  蕨菜粗多糖为浅灰色,无味。易溶于水,热水中溶解度增大。不溶于丙酮、乙醚等非极性溶剂。干燥粉碎后的蕨菜细粉20g按法提取得到多糖

7、1248g,最终测定多糖得率为6.24。     22紫外光谱分析:  我们在蕨菜多糖的紫外吸收光谱的260nm和280nm处未观察到任何吸收峰;而此处的吸收峰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15,所以我们确定用Sevage法除蛋白后的蕨菜多糖中不含核酸、蛋白质。     23红外光谱分析: 根据图(1)我们在蕨菜多糖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发现在36003200cm-1, 30002800cm-1, 14001200cm-1, 1200800cm-1,均有多糖特征峰;在89

8、1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多糖结构中存在吡喃糖苷键,3400 cm-1处出现的强而宽的峰显示蕨菜多糖中存在OH,1600 cm-1处的峰是C=O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16- 18。                    3结论     依据上述光谱分析,再结合Smith降解法等化学方法19:我们初步确定蕨菜多糖的一级结构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半乳

9、糖、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而具有-D(1、4)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 参考文献 1王新华,赵恒田,盛庆军. 蕨类山野菜人工繁殖及其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4( 6) :4-5. 2 左茹娟,王铭裕,卫振华,等.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 6) :26-28. 3 许广波,李艳茹,石铁源,等. 延边地区野生蕨菜资源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 6) :30-31. 4 李梅

10、,刁治民,马海斌. 青海蕨菜资源及栽培技术J. 青海草业,2001( 3) :51-52. 5 杨成生,朱红斌,薛睿,等. 采摘方式对蕨菜资源更新的影响J. 甘肃林业科技,2006( 2) :50-51. 6 黄利斌,史纪明. 江苏森林野生蔬菜蕨菜的开发利用J. 江苏绿化,1997(4):9-10. 7 郝丽珍,邵世勤,王萍,等. 蕨菜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研究C. 哈尔滨: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集,2000. 8 许广波,

11、李艳茹,石铁源,等. 延边地区野生蕨菜资源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6):30-35. 9 张帆,罗水忠,高宝莼,等. 蕨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2):121-123. 10 井泽良,刘兴华,关文强.真菌寡聚糖单糖组成( H PLC) 分析及诱导抗病活性初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53-56. 11 刘长福,刘涛,刘秀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菇多糖的分子量J.化学工程师,2005,118(7):28-29. 12 颜

12、军, 郭晓强, 邬晓勇, 等. 非衍生化H PLC 法分析银耳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7):446-449. 13 戴金凤,李磊.紫萁多糖单糖组成及摩尔比G C 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4):492-495. 14 Edge C J,R adem acher T W ,W orm ald M R ,et al.Fast Sequencingof O ligosacchrides: the R eagent-array A nalysis M ethod J. ProcN atlA cad Sci,1992,89(4):6 338-6 342. 15 李尔春  天然植物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7,(1);44一46 16孟聚诚,高芳,李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