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_第1页
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_第2页
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_第3页
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_第4页
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19学年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第五章 物态变化班级 姓名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以下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5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0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2在北方的冬季 ,以下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 ,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结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外表出现冰花C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3以下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春天冰雪消融升华B夏天吃冰棒解热凝固C秋天山间的白雾液化D冬天草地上的霜汽化4以下说法正确

2、的选项是( )A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B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点C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D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 ,在1标准大气压下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1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80 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 时 ,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 的水银吸热 ,温度可能不变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 ,用酒精灯缓缓加热 ,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 ,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 ,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7如图是无锡地

3、区1月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 ,关于图片中信息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2度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空气质量指数主要监测直径小于10毫米的颗粒物8如下图是某物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所给的信息 ,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该物质的熔点是80 B该物质是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温度却保持不变CBC段表示物质熔化过程 ,经历时间约15 minD物质从A点开始熔化 ,到D点熔化结束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 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 C凝华D升华

4、10以下现象发生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 ,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 ,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 ,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C(1)(3) D(3)(4)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8分)11请你将以下常见物质在通常状态下进行分类(只写序号)。水晶;玻璃;松香;石蜡;铁块;沥青。(1)属于晶体的是_ _;(2)属于非晶体的是_ _。12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 _。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 _的性质工作的。13从火炉中拿出烧红的铁条 ,马上放到水中会听到“嘶

5、啦的响声 ,这是_ _ _现象的结果。在发生响声时还在水面上看到许多“白气 ,这“白气是_ _现象形成的。14“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实长江的水源是雪山上冰雪消融后的点点水滴。冰雪消融属于_ _(填物态变化名称) ,冰雪消融的过程中 ,需要_ _(选填“吸或“放)热。15现在有一种“固体清新剂的商品 ,将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 ,能有效地清新空气、杀菌消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 _ ,此过程需要_ _(选填“吸热或“放热)。16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可判断_ _(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 ,在第16分钟时甲物质处于_ 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6、)状态。17如下图一种能反映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 ,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 ,甲温度计的读数显示当时的室温 ,乙温度计的读数较低 ,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 _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 ,两个温度计读数差异越小 ,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 _(选填“多或“少)。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 ,共42分)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

7、越大 ,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这就形成了雨。甲乙(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 _)或凝成小冰晶(_ 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 _)。(2)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为了生存。求天根据雨的形成原理 ,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抛洒到云中 ,利用干冰_ _时_ _热 ,使周围环境满足形成雨的条件 ,成功地实现了人工降雨。求地农作物种植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针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 ,提高植被覆盖率 ,减少裸地面积。这些措施可以使土壤中水分的_ _减慢。求自己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节

8、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小明认为人类还应该有更积极的措施应对水资源危机并意识到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原理以后 ,他受到启发 ,创造了太阳能净水器 ,如图乙 ,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 _再_ _。19我国古代的冰箱冰鉴。1978年在我国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中 ,出土了一套距今2 000多年的冰鉴 ,冰鉴由两件容器套叠而成 ,外容器叫“鉴 ,内容器叫“钫 ,如下图。在“鉴和“钫之间有空隙 ,用来放置冰块。每到冬天结冰时 ,人们就采集冰块并贮藏于地下 ,到盛夏时 ,再将埋藏在地下较深处的冰块取出 ,放在“鉴和“钫之间的空隙中 ,用冰块包围“钫 ,这样“钫中所

9、放的食物就能够到达保鲜的效果。请答复:(1)冰鉴之所以在夏天能够到达保鲜食物的作用 ,是因为冰在_ 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需要_ _(选填“吸热或“放热) ,使食物的温度_ _。(2)盛夏时埋藏在地下较深处的冰没有熔化 ,这说明地下深处的温度不高于_ _。(3)如果在“鉴和“钫之间装上水 ,能对里面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吗?你的判断是:_ _(选填“能或“不能)。20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 ,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他应选择的装置是_ _;请

10、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像是错误的_ _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 _ _ (写出一条即可);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 ,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 和357 ,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 和78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 ,应选用_ 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2)探究“冰的熔化实验。t时/min0123456789t温/4321000135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 ,在以下图丁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丁为减小误差 ,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 _;假设

1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 ,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 ,应采取的操作是_ _ _ _ _ _ _ _ _ _ _;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 ,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冰的特征相同?为什么?_ _ _ _ _。参考答案1 B2 B 3 C 4 A 5 D 6 C【解析】 “人造雪景是樟脑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人造雪景消失是樟脑在空气中又升华了。7 C 8 D 9 B10 C【解析】 (1)是熔化 ,(3)是汽化 ,两者都是吸热过程。11(1) (2)127 热胀冷缩 13 汽化 液化 14 熔化 吸 15 升华 吸热 16 甲 固液共存 17 蒸发 多 18 (1) 液化 凝华 熔化 (2) 升华 吸 蒸发汽化 液化 19(1)熔化 吸热 降低 (2) 0 (3)能【解析】 夏天的气温较高 ,高于冰的熔点 ,冰鉴夹层中的冰会吸热熔化 ,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起到保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