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_第1页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_第2页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_第3页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_第4页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年总第42卷第11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忧郁健忘、浮肿便溏、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头晕耳鸣腰酸、肌肉关节酸楚疼痛等,本病多发生于4555岁,平均年龄50岁左右。有资料表明,目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87.6%1。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 ,长期使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如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高凝血状态等。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调节脏腑功能,可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1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防治基本思路辨析中医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对病因病机切入

2、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思路,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1.1辨证论治的思路“凡人秉气各有盛衰,宿病各有寒热”。既然治疗目标是人,则“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故临病主张以“辨证”而“论治”。这不仅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的精髓。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虽然均有生殖功能的减退,但其伴随症状千差万别。中医学认为,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而本病临床症状之复杂,正是由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差别所致。因此,临床“施治”必须“辨证”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1.2整体观念指导的思路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全身性的功能失调和多系统的临床症状高度一致。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功能的紊乱是全

3、身性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卵巢功能与全身各器官系统相互影响,性激素参与调节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若性激素失调则会影响整体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医药可对生殖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各个环节产生作用,使患者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调节功能从紊乱中恢复,逐渐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延缓生殖轴的衰老,并且对月经紊乱、潮热、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心血管疾病及骨质增生均有改善。这与围绝经期症状产生的多方面因素相吻合。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全面调理为主,帮助女性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的状态。二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功能基因组学高度一致。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人们意识到每种疾病都

4、有相应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基因的活动涉及基因组中一群基因的协同作用,程序化表达,从而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疾病或证候也就是不同层次的基因群或基因网络的失衡,因此,不能以某个基因的功能来代表整体的功能状态。中医学遵循整体观念,从人体整个系统去调节基因的表达和基因产物的功能,以达到新的平衡。三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内外因相互作用高度一致。疾病的发生及药物疗效是疾病相关基因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与中医“整体观念”的基本思想越来越吻合,中医中药从整体着手调节人体机能,多环节、多层次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优势更加突出。1.3“治未病”的思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5、这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理论是中医学的精髓。绝经前期时生殖功能减退出现较早,妇女生育力在3035岁即开始下降,接近40岁时明显下降。大脑是生命活动的中枢,对全身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应用CT 进行头部扫描证实,大脑从3040岁就开始萎缩;卵巢重量自30岁起开始下降,到45岁左右卵巢的重量已减少至青春期的1/2,自40岁起卵巢门处血管发生老年性硬化,女性在40岁左右,虽然月经仍然规律,但雌激素水平已有下降,衰老已经发生2。故早期防治是十分必要的。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唐晓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中医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对病因病机切入点的差异

6、,形成不同的思路:(1辨证论治的思路;(2整体观念指导的思路;(3“治未病”的思路。根据以上防治的思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辨证分型论治及心理养生治疗。目前中医防治具有的诸多优势和潜力已得到共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证”的实质、中药作用机制以及中医临床治疗统一规范等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探讨。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和控制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X (201011-0006-02学术探讨62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以上防治的思路,临床上的方法很多,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2.1辨证分型论治肾虚精亏、脏腑功能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

7、主因,根据肾主生殖的理论和腰膝酸软、骨痛、足跟痛、耳鸣、齿更发堕等肾气虚的临床表现,治当以肾为纲,主张从肾虚辨治本病,调和五脏六腑,平衡阴阳气血,重建女子绝经期内环境新的动态平衡。辨证要分清阴阳属性,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主要分三型共九法论治。一是肾阴虚证。如兼有烘热汗出、阴部干涩者为肾阴虚。分五法治之。(1滋肾填精法:症见经期紊乱或绝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烦热汗出,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治宜滋肾填精。方用左归丸加何首乌、骨碎补。(2增水涵木法: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双目干涩,腰膝酸软,绝经,或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女贞子、旱莲草。(3育

8、阴潜阳法:症见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脉弦而有力或弦而细数。治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4滋阴安神法:症见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健忘,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治宜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5解郁除烦法:症见抑郁寡欢,心烦闷,善太息,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合欢花、莲子心。二是肾阳虚证。若自汗畏冷怕风、手足冰凉、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者为肾阳虚,分三法治之。(1温肾壮阳法:症见腰膝酸软冷痛,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重,小便频数或失禁,月经紊乱,色淡质

9、稀,面色晦暗,性欲大减,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壮阳,填精养血。方用右归丸。(2温肾健脾法:症见腰膝酸疼,四肢乏力,食少腹胀,或五更泻泄,完谷不化,或腰膝冷痛,或面浮肢肿,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沉迟而无力。治宜温肾健脾。方用四神丸加山药、人参、茯苓、仙灵脾、白术、薏苡仁。(3祛痰化湿法:症见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心烦,脘腹饱胀,神识昏蒙,纳呆,大便溏稀,小便量少,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痰化湿。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三是肾阴阳两虚证。有上两组症状错综并见者,辨为肾阴阳俱虚。主要采用扶阳滋肾法:症见畏寒恶风、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肾扶阳

10、。方用二仙汤加龟版、女贞子。2.2心理养生治疗人到更年期,正是人体正气由强变弱的转折时期,因此,预防更年期早衰,减少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更年期的体质是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我们应抓住更年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治其未病。内经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到更年期,精血亏损,元气损伤,若平素保健不慎易发生疾病。治宜振元养形,以复正气,这是更年期的治疗大旨。妇女进入围绝经期更需要注意心理卫生,并应重视健康体检。经检查若无器质性病变,只是些精神方面的不适症状,应辨质养护,加强心理养生治疗。一是精神调摄。人的精神状态与脏腑气血功能互为影响。仲景提出

11、“养慎”的原则,“养”指内养正气,尤其养五脏正气的抗邪功能。所以,有意识的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激,使心神宁静,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在心神的统一之下,取得协调而身强无病,此为体质性预防之一。二是节欲养精。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精者,身之本”的理论,更年期精血渐衰,天癸将绝,更应养精保精。景岳全书曰:“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强健,老而益壮”。由此可知,精的盈亏和体质盛衰关系十分密切,告诫人们节欲养精才能“不遗形体有衰”。三是调节饮食。仲景指出:“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更年期体质偏弱,脾胃功能渐虚,根据个人体质差异中的脏腑偏性选

12、择饮食的性味,即不可过量,亦不可过食肥甘,同时防止饮食过冷过热伤害胃气。从先天后天两方面强调肾对体质的重要性,强壮体质的根本,就是防止脾胃受损和避免肾精亏耗。四是主动锻炼。吕氏春秋说:“若要防病肌肤欲其密致,血脉欲其通利,筋骨欲其坚固,心志欲其调和,精气欲其行也,何以能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中医学非常重视运动的防病治病作用,提出以“导引”、“吐纳”、“膏摩”作为保健防病的方法。促使各器官组织的正常代谢,健全神经系统,强壮体质,祛病延年。3结语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中医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易为广大患者接受,中医防治具有的诸多优势和潜力已得到共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证”的实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