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日期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九(2)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较为懒惰,生活没有目标,更没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常只
2、是一时的兴起和冲动过后又变得麻木了起来,不能持之以恒。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公式掌握较模糊,基础不牢,作业马虎应付,导致一些简易的题型也无法做对。因此本学期我将重点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理解,训练他们掌握物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我仍然有一定信心将他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三、教材分析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
3、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四、目标任务:1、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九年级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显著的提高。2、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作为物理任课教师的我义不容辞,定能和各班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舒适的班级育人环境。3、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方法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借用物理学科中涉及的一些现象或原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集体
4、主义、爱国主义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五、方法措施:1、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处处为学生差想,特别是为差生着想,树立他们的信心,帮他们找准人生的坐标和目标并能之奋斗,让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授业和解惑,更能起到传道的作用。2、重视对实验的教学,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演示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实效。3、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加强对各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熟记于心并能快速地有效运用。4、充分利用各班物理晚自习及课后时间加强对学生辅导,并加强各知识点的练习,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取得更好的成绩。六、附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内容备注第一周11.1
5、怎样才叫“做功”;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周11.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及讲解;第三周12.1认识内能;12.2热量与热值;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四周12.4热机与社会发展;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测试及讲解;第五周第一次月考及试卷讲解;13.1从闪电谈起;月考第六周13.2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国庆节放假第七周13.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13.4探究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第八周13.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13.6探究用、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第九周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测试及讲解;第十周14.1怎样认识电阻;14.2探究欧姆定律;14.3欧
6、姆定律的应用;第T一周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及讲解复习、期中考试及讲解;重点难占八、第十二周15.1电能与电功;15.2认识电功率;第十三周15.3怎样使用用电器正常工作;15.4探究焦耳定律;第十四周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测试与讲解;第十五周16.1从永磁铁谈起;16.2奥斯特的发现;16.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第十六周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单元测试及讲解;17.1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第十七周17.2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17.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测试与讲解;第十八周期末总复习第十九周期末总复习第二十周期末考试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7、全册教案教师日期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过程:(1) .复习,知识准备1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2) .引入新课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 .新课教学1 .力学里所说
8、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 .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1
9、焦=1牛?米。(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四).例题(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五、教学后记: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一、教学目的: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3、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4、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1、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1 .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什么?2 .功
10、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引入新课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3) .新课教学1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3 .功率的定义式:P=W/t4 .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5 .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6 .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7 .一些机械常见
11、的功率。(学生阅读)8、比一比,谁的功率大(a)需要测量哪些量?(b)怎样测量?(c)设计表格(d)比较做功快慢(e)讨论不同运动员功率不同的原因9、例题用分析法分析,板书。P=W/t而W=Gh、G=mg>m=pv10.介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四)小结及测试。(五).布置作业。教学后记: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一、教学目的:1。1。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三、教具准备:动滑轮
12、(1个)、绳子、木块、桶、沙。四、教学过程:产<F(1) .复习提问丫G1 .什么是功的原理?2 .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3 .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2) .新课教学1 .学生阅读教材(图14-6)2 .演示启发,引入课题。(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2)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G(N)h(m)W阻(J)F(N)S(m)W动(J)1.960.050.0981.20.10.12比较W动和W阻发现WQW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3 .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二Gh4 .额外功:人们不
13、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5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FS6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竺100%,计算本实验刀。W心、7 .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8 .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 .例题(略)关于刀的计算。(三).小结及测试。(四)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9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二课时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学目的: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测滑轮组的刀。2、理解S与h的关系。三、教具准备: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1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
14、功?2 .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2) .启发实验1 .阅读教材2 .讨论: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应如何测。3 .教师示范演示测刀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H(3)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表格)。(JF实验步骤:松1 .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2 .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3 .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4 .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4
15、) .教师巡查指导。(5) .小结及测试五、教学后记:1511.4认识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1 .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2、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三、教具准备:斜梢,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能源,体能方面引入能量复习知识;功和能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能量演示: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问: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
16、功?(学生回答:做了功)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2、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演示实验:图1-1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演示实验:如右图结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身度和质量有关。(2)弹性势能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
17、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形变的大小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焦耳5 .练习、小结6 .作业:五、教学后记:11.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一、教学目的:1 .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3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三、教具准备:滚摆、小球、木板、斜面。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1、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2) .引入新课: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3) .新课教学1
18、 .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 .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2) .演示滚摆实验。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T,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降:高度3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 .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2 .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T,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恢
19、复:小车速度3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3 .学生讨论。4 .练习5 .小结。教学后记:12.1认识内能一、教学目的:1 .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 .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
20、温度改变的关系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三、教具准备: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四、教学过程:17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二)、内能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1、。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C.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
22、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答案:选项B、C(五)、小结内能与温度有关(六)、作业五、教学后记:12.2热量和热值一、教学目的:1、了解热量的概念。2、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热量的概念。2、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四、教学过程:(一)、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
23、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2) .燃料的热值方法1、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例题:把5kg40c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xl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分析: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
24、-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C,再利用燃料的燃烧值求干木柴的质量.解答:Q吸=Cm(t-t0)=4.2x103J/(kg-C)X5kgX(100C-40C)=1.26x106J因为Q吸=、放=1.26乂106J所以干木柴质量(3)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实际取暖的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把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由学
25、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小节(五)、作业五、教学后记: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目的: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三、教具准备:电加热器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6、”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
27、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C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4)比热表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
28、最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三)、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四)、作业布置:五、教学后记:12.4热机与社会发展一、教学目的:1 .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常识性了解柴油机
29、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3 .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2、提高读图视图能力。三、教具准备: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四、教学过程:(1) .复习(2) .进行新课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1 .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过
30、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2 .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3) .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2
3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25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4 .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CQSO、酸雨)。(2)噪声污染。5 .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6 .分层练习评析。7 .小结。8 .布置作业:五、教学后记: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13. 1从
32、闪电谈起一、教学目的:1 .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3 .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4 .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3、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4、摩擦起电的实质。三、教具准备: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2) .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33、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3) .新课教学。1 .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 .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验电器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4 .摩
34、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5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6 .分层练习评析。7 .小结五、教学后记:13. 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一、教学目的:1、能够通
35、过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2、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及电流、电路和电路联接方式的一些知识,并能3、画出简单电路图。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树立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信心。2、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要事实求是。三、教具准备:手电筒、电路连接帮助卡。学生分组材料: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四、教学过程:1、电路的组成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上活动1,然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1)如何使小灯泡发光?(2)哪一位同学可以将黑板上的图完成?(3)哪位同学上来帮我连接一下电路?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完成以
36、上问题通过学生们对问题的讨论,然后介绍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以及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尤其是用电器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能够知道通路、开路(断路)和短路的状态,并提醒学生:连接导线时,应先将开关断开。不可将导线把电源两段直接连在一起,这样会造成短路,烧毁电池和导线2 .认识电路中的器件符号3 .画出电路图S画电路图时应注意:(1)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连接线路时要画成横平竖直;(3)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1 、电路的组成有那些?29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简单电路有几种工作状态?3 、画电路图时需要注
37、意些什么?(五)课堂检测:1 、请两位同学上来,将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完成2 、哪位同学上来把电路图对应的实物图完成(六)作业:1 、课堂作业:2 、课后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后记:13. 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电流表的使用2、会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会用电流表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流的强弱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关系三、教具准备:电池、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电源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想一想:用一个电池和二个电池给灯泡供电,灯泡亮暗会有什么不同?(二)、新课教学: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灯
38、泡的电流是有强弱的。灯泡亮,通过的电流大;通过的电流小,灯泡暗。如何进行比较?A什么是电流的强弱?(板书)1 .电流强弱的表示,单位;2 .其它单位:mAuA,它们的换算关系?3 .知道一些常见的电流值:通过灯泡的电流为多少?表示什么意思?B测量:1、电流表:符号一一CA标有A什么意思?2、观察电流表:接线柱有几个?什么颜色?标有什么数字或符号?3、量程、最小分度值?接线柱量程最小分度值,0o600。6A0.02A一,303A0.1A1、练习读数,自制示教面板。2、如何使用:(1)校0(2)串联,+进一出A、估计(3)选择合适量程:B、试通大量卜3、练习使用电流表: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标出+
39、、一极,+、一接线柱,电流方向。猜想: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样的关系?你可用什么样的实验来进行研究?试画出它们的电路图。S,读出A的示数;S,读出A的示数;S,读出A的示数。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电路图)按图1连接电路,闭合按图2连接电路,闭合按图3连接电路,闭合电流I1电流I2电流I3(4)记录:(5)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的。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路图)按图4连接电路,闭合S,读出A的示数;按图5连接电路,闭合S,读出A的示数;按图6连接电路,闭合S,读出A的示数。(4)记录:电流I1电流I2电流I(5).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的。完成实验报告:教学后
40、记:13.4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二)、进行新课33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
41、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42、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旧支路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哪个电流最大?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
43、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练习题:五、教学后记:13. 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一、教学目的:1 .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 .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电压单位的换算。3 .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4 .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2、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读数三、教具准备: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路板、电压表四、教学过程:1 .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
44、流。2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3 .电压(U)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o4 .常见的电压值。(1) 一节干电池:1.5V。(2)一节铅蓄电池:2V。(3)安全电压: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电压:220V。(5)工业电压380V5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35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电压表的结构: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2 .读数:(1)认清所接量程。(2)认清最小电压值。03V每小格0
45、.1V,015V每小格0.5V。(3)检查写单位。3 .练习读数。(幻灯显示)4 .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5 .学生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6 .讨论想想议议7 .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3)在图右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一”
46、接线柱。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 .小结(学生归纳)。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教学后记:13. 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一、教学目的:1 .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2 .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3 .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4 .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5 .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6 .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4、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三、教
47、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进行新课: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3B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1四、教学过程:(一)、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干电池I的电压(V)干电池II的电压(V)并询询露|的电压(V)论: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
48、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先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7 .小结: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
49、结论。(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五、教学后记: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14. 1怎样认识电阻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三、教具准备:学生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
50、器,开关,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2) .新课讲授。演示实验1:图7-1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1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 .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Q)。常用单位:兆欧(MQ),千欧(kQ)。1Q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Q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
51、横截面积的关系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三)1.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结构:电阻线是由电阻率大的合金线制成。(3)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Q2A
52、”,其中50Q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4)元件符号:2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一上一下”的接线柱(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注意:接同上两个接线柱时,作导线用,电阻为0;接同下两个接线柱时,作定值电阻用,接入是最大电阻。这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演示,先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接法,是否有相同的)4 .电阻箱原理和读法的介绍5 .小结。练习。
53、五、教学后记:14 .2探究欧姆定律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教学目的: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验得出I与U的关系和I与R的关系。2、理解I、UR的比例关系。三、教具准备: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开关等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2) .演示实验,引入新课。(1)用同一个小灯泡分别用二节干电池和一节供电,为什么用二节时较亮?当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之间有怎样的定
54、量关系呢?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用同一节电池分别对2.5V和3.8V小灯泡供电,为什么2.5V小灯泡较亮,当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用实验来研究UKI、R的关系。(3) .新课讲授。2.实验研究(学生实验)1 .电路设计:(如右图)(1) R一定(R=10Q)I跟U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电压(V)123电流(A)0.10.20.3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U一定(U=2V,I跟R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电阻(Q)51015电流(A)0.40.20.13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 .小结。4 .练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机织服装色彩搭配考核试卷
- 笔的制造业产品定位与消费者行为考核试卷
- 运动防护用具的绿色体育器材考核试卷
- 绿色出行与交通规划考核试卷
- 墨水生产中的环境风险评估考核试卷
- 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考核试卷
- 糖果企业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考核试卷
- 纸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趋势分析预测方法研究考核试卷
- 康复护理新进展
- 旅行社出境游医疗责任补充协议
- 遂宁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开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数学分析课件之第四章函数的连续性
- Access-2016数据库教程课件(完整版)
- 军事地形学地形图基本知识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 北京工业大学信号处理工程应用训练
- 投影融合方案
- 试卷密封线模板
- 外贸委托付款协议书模板(中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