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_第1页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_第2页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_第3页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镜观察20例新辅助化疗组和20例对照组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示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损伤,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线粒体数量、粗面内质网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2、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改变;使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受损减少。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超微结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ultrastructure in breast carcinoma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Method: The ultrastructure of 20 case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after neoadjuvant ch

3、emotherapy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2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In neoadjuvant group , the tumor cells showed some noxious injuries. The quantities of mitochondrion in neoadjuva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from those of control gr

4、oup(P0.05), The quantities of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a in neoadjuva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from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an damnify the mitochondria decrease their number and change their configuration;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an

5、degranulate the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a and decrease their numb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Ultrastructure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已跃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2位,且有发病年龄低、早期发现少的特点。新辅助化疗最早由1987年Frei命名,是指在施行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初始化疗和诱导化疗,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1

6、,在较早期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对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和单纯手术患者乳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对其有特征意义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进行数量和形态上的统计分析,为新辅助化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探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共40例,均为女性,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浸润癌,4

7、0例患者心、肝、肺、肾功能及血象基本正常,既往未经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及对照组。术前均接受CEF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表阿霉素50mg/m2,5氟尿嘧啶500mg/m2), 21天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后行保乳手术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7例。对照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   方法   将所取新鲜标本切成约1mm3小块,分别经过固定、漂洗、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和光镜下定位后,将制备的样品在透射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M-1230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

8、结构的改变,并对其有特征意义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进行数量和形态上的统计分析,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乳腺癌细胞电镜表现   (1)对照组可见癌细胞呈大片分布,癌巢分布现象明显,有的细胞间有大间隙,腺管腔面微绒毛丰富,细胞内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丰富,核分裂相明显(见图1)。(2)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示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损伤,化疗后肿瘤实质和细胞

9、数目明显减少,代之以大量胶原纤维,细胞间距增大,各种膜性结构出现裂隙,内质网结构松散、脱颗粒,线粒体膜碎裂和空泡化。部分细胞坏死崩解,仅见核仁影和散落崩解的细胞浆、成片凝固蛋白,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不明显,微绒毛减少,极少见核分裂相。在受损的肿瘤细胞周围常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坏死灶中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及散落脂滴,溶酶体增多(见图2)。    2.2   两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数量比较   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随机拍摄癌组织细胞,每组采用30帖12千倍电镜照片行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密度测定。新辅助化疗组线粒体数量

10、和粗面内质网数量分别为5.24±1.36、3.31±0.22,对照组分别为11.26±3.24、6.40±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11、 讨      论    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研究重点之一。我们通过近几年来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使肿瘤在术前减小,有利于手术;(2)杀灭存在于全身的转移肿瘤细胞,防止其继续生长扩散;(3)避免原发病灶切除后因体内肿瘤细胞总数减少而加速生长;(4)减少术中血行扩散;(5)通过切除肿瘤标本可准确获知患者对术前化疗的药物敏感性,以指导术后化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放化疗后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上

12、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主要变化为:肿瘤细胞超微结构严重破坏,在各种膜性结构上出现裂隙,核浆的密度丢失,在核膜边缘可见粗大染色质颗粒的聚积2;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坏死癌细胞,细胞结构大部分消失,粗面内质网结构松散脱粒,线粒体空泡化或出现絮状物,细胞微绒毛消失,可见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3;肿瘤细胞稀疏,变性及碎裂多见,核密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溶解,溶酶体减少4。    本研究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以往的报道相近,证实新辅助化疗作为一种术前疗法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但由于本研究在短期内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进行评价,且病例数较少,若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进行大宗样本分析,建立长时间的随访,总结出超微结构变化与预后之间关系的规律,其结果将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Fisher B, Mamounas EP.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A model for studying the biology and therapy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1995,13(3):537-540.2 易祥华,张容轩,罗本芳,等.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光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