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抢救的道路从来如此读冯骥才山东淄博市教研室 王玉强 电编 255033“民间文化抢救的道路从来如此。”这是冯骥才说的一句话。冯骥才文化抢救的道路如何艰难?我最近读了他发表在收获2009年第1期上的一篇长文年画的发现,才知道他的焦虑与奔波的疲惫与欣喜。他这样写到:“车子在冷雨中飞驰了一阵子,不得不放缓速度。道路已经很泥泞。吃力地旋转的车轱辘不时把黄泥甩到车窗上,再被雨水一冲一片狼藉!透过这些抽象的脏兮兮泥画,车窗外是一片黄泛区特有的那种低洼又冷寂的深秋风景,并被白花花的雨雾所笼罩。我忽然想起,前两年在河北武强旧城村发掘那批古版也是深秋时节,也是又雨又风又湿又冷。记
2、得在那本武强县秘藏古画版发掘记里,我为一张调研人员冒雨行进的照片写了这样一句说:民间文化抢救的道路从来如此。”冯骥才,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高产作家。原来是写长篇小说的,后来他发现很多民间文化在发展中逐渐被遗忘,甚至被湮灭了,所以,文化的良心让他走上了抢救民间文化之路。我原来很喜欢读他的小说,他的散文,他还是一位画家,他前期的画大都是竹子,现在的画则是风格、内容多样了。他写的年画的发现很专业,初看时觉得没什么意思,但他的文字有一种吸引力,一下子把你粘上了,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此文在收获上占了10页,我读了一个多小时吧。最终,我是为他的文化抢救感动了。他在河南滑县李方屯年画产地有了重大发现,他们
3、先后三次前往豫北这片宽广的中原腹地进行抢救性普查工作。时间分别为2007年1月,2007年7月的延续调查和2008年2月的补充性调查,前后五十一天。调查内容为村落历史、地理、气候、物产、姓氏、各类民俗,以及艺术的历史源流、传承谱系、张贴民俗、工艺流程、工具材料、技艺特点、画诀艺诀、古画古版、现有种类、销售区域与方式,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口述调查录音六十二小时,录像五十五小时,拍照七千余桢。调查到现存各类年画一百二十七种,画版二百零四种。最后形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并举办滑县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滑县木版年画列入其中
4、。最近,冯骥才又被国务院任命为参事,这一方面是对他民间文化保护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责任与使命。可以说,冯骥才是从一位作家的视角,去思考人类、文明、历史与现实的,他由一位作家坐在家里写作,逐渐走向了民间,走向了世界各国文明与文化,真正变成了一位行走在文化地域里的作家。我很喜欢冯骥才的散文,最近买了一本他的行间笔墨,想进一步触摸他文化的心灵轨迹。他特别关注民俗文化。例如他对过年的认识是这样的:“我们总以为年是大吃大喝。这种认识的反面便是,有吃有喝之后,年就没什么了。其实,吃喝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年赋予它的意义。比如吃饭时的团圆感、亲情、孝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希冀与祝愿。那么,年到底是精神
5、的,还是物质的?当然他首先是精神的!”(年夜思) 他对小人书情有独钟,他说:“我曾经还是小人书收藏家。鼎盛时期藏书五百余种,全家人都是借阅者。逢到他们借书时,连平时威严似虎的父亲也和颜悦色起来。除了小人书,谁也无法使父亲的面孔变个季节。我便把零钱、压岁钱、卖破烂的小钱,全拿去买小人书,努力补充货源。”(忆小人书)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陶醉的冯骥才,看到了痴迷的冯骥才,我在想,这些小人书肯定在冯骥才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了! 冯骥才写过一部小说三寸金莲。他在一篇文章带血的句号中说:“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的争议最激烈。记得小说在收获问世后,即刻之间,或褒或贬,蜂拥而至。
6、当时,上海一家刊物要我提供有关读者反映的信件,我便摘选了十四封信寄去,清一色全部是痛斥和责骂我的。可是不久这家刊物又把这些读者的信件退还给我,没有发表,说是为了保护我的形象。这番好意令我啼笑皆非。只是作家的形象无需保护。作家向来存在于褒贬之间。因为作家总是在新旧事物的交替中发现与选择。”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也能读出冯骥才的坦荡与真诚,他说,三寸金莲被评论家列为历史小说,传奇小说,疯刺小说,都是不恰当的。它说他的一位朋友楚庄真正读懂了小说的真味,写诗曰:裨海钩沉君亦难,正经一本说金莲,古念史事惊回首,缠放放缠缠放缠。于是,冯骥才说:“读了这诗,我一时差点儿落下泪水。我曾说:知我者楚庄也。”冯骥才
7、总是对文化寄予他深刻的反思,他说:“三寸金莲,是封建文化这棵千年大树结下的一种光怪陆离的果实。尽管这果实已经枯萎和零落,但大树未绝,就一定会顽强地生出新的果实来。历史的幽灵总是在更换新装,好重新露面。文革不是这棵大树继而生出的一个更狰狞的果实吗?”这就是冯骥才此小说的真正内涵,是一种警世,更是一种历史生活的反思。当然,金莲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常常是带血的。冯骥才还曾经到山东潍坊杨家埠考察过年画。他采访了73岁的老人杨洛书,了解了现在杨家埠及同顺德画店的情况。他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画这样对比:“杨家埠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点明显不同。杨柳青年画的买主多是城里人,城里人钱多,要求精细,所以杨柳
8、青年画大都一半印刷一半手绘,画面富丽堂皇,文气雅致;杨家埠年画的需求全是农民,农民钱少,年画便采用套版,很少手绘。” 在书里,我看到一张年画插图是山林猛虎,气宇轩昂的,据说杨家埠的人“画虎不挂虎”,因为杨家埠的“杨”家谐音是 “羊”,老虎吃“羊”,所以他们家中从不挂猛虎的画儿。他们印虎,那都是为了给别人避邪。瞧瞧,杨家埠的人心地多么善良。他在佛光寺记中记录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如何发现佛光寺这座唐代建筑的情景 : “1936年他们(梁思成,林徽因)先是在敦煌六十一号石窟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发现了这座古朴优美的寺庙;转年他们来五台山考察时,在五台县以北的深山幽谷中竟然发现佛光寺还幸存世上。于是,
9、这座被忘却了千年的罕世奇珍一时惊动了世界。” 我也去过五台山,也到过佛光寺,五台山真是清凉之地,当时是盛夏,一到五台山顶顿觉凉爽之至,五台山寺庙一百二十座,分布各处。佛光寺是木质结构的,灵光宝气,古松参天,蔚为壮观。据说,梁思成与林徽因是坐马车去的,路上颠沛流离可想其艰辛。据文字记载,为了考察林徽因还徒手爬到大殿极高的梁架,考察建筑结构及其建造的年份资料。冯骥才这样写林徽因:“她在漆黑的顶棚里,发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景象,上千只蝙蝠悬挂在上边!待她爬下来后,身上奇痒难忍,竟有许多臭虫。原来这些臭虫都是蝙蝠的寄生虫。我还在一张照片上看到纤弱的林徽因登高弄险,站在院中一丈多高的经幢上。她正在丈量经幢
10、的高度。于是,面对着佛光寺,我很感动。正是梁林二学者不惧艰辛的学术探求和考证无疑的考古发现,才使得这座千年宝刹从历史的遗忘中被解救出来。否则在近六七十年多灾多难的历史变迁中,谁能担保它会避免不幸!”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触摸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钟情文化的依依脉搏,也触摸到了他们对先祖文明的炽热情怀。试想,如果没有执著的追求,能在荒无人烟的敦煌考察壁画?如果没有赤心沥胆的态度,能在兵荒马乱之时,来到五台山?我也曾到过敦煌,敦煌的壁画太多太精细了,如果没有钻研的态度,也就是走马观花而已。从兰州到敦煌坐火车就要十几个小时,试想那个时侯的交通条件,只能是在骆驼背上行进啊。由此我们更加佩服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执
11、著,同时也更加佩服类似梁林之风格的冯骥才,他也是如此,在贫瘠古道,在泥泞乡村,在画着“拆”字的城市胡同,在被即将湮灭的古建筑、古文化、古村落等物质与非物质的遗产面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同样也是我辈之责任。冯骥才还著作了一部敦煌痛史,他在为了文明的尊严关于敦煌文物的归还一文中,曾这样介绍敦煌文化的发现与被抢掠:“1900年,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上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中古时代的文书。同一地点出土如此浩博和珍罕的古代文书,举世独有。英国斯坦因于1907年3月16日,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2月25日前后抵达敦煌莫高窟。他们以少许银钱买通文物看守人王圆箓,启封取走大批珍罕绝世的敦煌文物,运回各自国家。”我
12、曾于2008年10月参观了举世瞩目的藏经洞。当看到一张照片是伯希和在藏经洞中挑选文物,我心撕痛。一个民族的举世珍宝,先祖文化,被无情地抢掠、肆虐地侵犯,谁看了也痛心疾首。于是冯骥才记录了我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抢救运动:“1909年,伯希和将已经运出中国的敦煌遗书,选取若干带回北京,展示给我国学者罗振玉、蒋斧、董康、王仁俊等人。当学者们获知这些绝世珍宝已落入外国人之手,即刻展开一场义动当世、光耀千古的文化大抢救行动。学者们一边上书学部,敦促政府清点藏经洞的劫后残余,火速运抵京都;一边将这情况公诸国人,于是更多学者加入进来,对敦煌遗书展开迅疾而广泛的收集、校勘、刊布与研究。它显示了我国知识界实力雄厚、
13、人才济济和学术上的敏感。随后,学者向达、王重民、刘复、于道泉、王庆菽等,奔赴巴黎与伦敦去查寻和抄录那些遗失的宝藏。学者姜亮夫几乎倾尽家财,自费赴欧去抢救散失在海外的文化遗产。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把流落他乡的敦煌遗书抄录回来。很多人一干就是多少年!” 霜天号角,低谷悲鸣。当我看到2000年冯骥才著述的敦煌痛史封面用书法写的墨迹淋漓的“痛”字,当我看到浩浩正气的著名学者的薪火传递的责任与赤心,于是对文化的含义,文明的传递,理解越加深刻了。冯骥才在他的绘画是文学的梦中,记录了他绘画与文学的情缘。有些读者不理解作家的绘画生涯。作者说:“不久前,我为既是作家又是画家的雨果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神奇的左手。里面有句话,正是我想对我的读者说的:你看到过雨果、歌德、萨克雷等人的绘画吗?只有认真地读他们的书又读他们的画,你才能更整体和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心灵。我所说的了解,不是指他们的才能,而是他们的心灵。” 当我们看到他2004年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我们触摸到了他的心灵;当我们看到他在天一阁观画、在台北故宫驻足、在青州藏佛窖考察,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PS打印设置技巧试题及答案
- WPS考试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 主动学习2025年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税法知识经典的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现代汉语的词汇扩展研究试题及答案
- 未来公司战略整合与风险可视化研究试题及答案
- MS Office常见考试技巧和策略试题及答案
- 提高税法成绩的秘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一级设计与用户体验试题及答案
- Msoffice考试实战经验与试题及答案分享
- 制冷空调管件的焊接与质量控制
- 公路工程工作总结范文
-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
- 课件:第七章 社会工作项目结项(《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与评估》课程)
- 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知识资料培训课件
- 陕旅版六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V
- 中债收益率曲线和中债估值的编制与应用课件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五课件
- 《井冈翠竹》完整版课件解析
- 数学建模历年竞赛试题
-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