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_第1页
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_第2页
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_第3页
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_第4页
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彩色印刷多色叠色印规律印刷 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伴随着 油墨 的转移, 常常会发 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和 印刷 品的质量好坏有密切的关系。 在多色 印刷 中, 各色 油墨 的叠印如果控制得不好, 就会使 印刷 品的色彩发生变化, 从而造成 印刷 品 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 油墨 的叠印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 印刷 生产中, 叠印不良造成的最大 印刷 缺陷是露白。 根据实践经验, 引 起彩色图像 印刷 中多色叠印露白的主要原因有 油墨 黏度、 印刷压力 、 印刷 速度、 纸 张的表面 强度 、 印刷 间隔时间等,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控制不好, 都会影响最

2、终彩色 印刷 品的 印刷 质量, 极易引起露白故障。 本文正是从上述这些影响叠印效果的因素 出发, 对彩色 印刷 中多色叠印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文着 重从改变 油墨 黏度、 印刷压力 和 印刷 速度等影响叠印效果的因素进行叠印实验, 并 分析实验结果与叠印露白的关系, 同时分析造成 印刷 露白的其他因素, 如纸张表面 性能、叠印时间间隔、 印刷 色序等,最后得出彩色 印刷 中多色叠印的规律。一、 油墨 黏度对叠印的影响1. 油墨 的黏度对湿式叠印效果有很大影响, 油墨 的黏度大, 墨层表现出较大的内聚力, 如果 先印 油墨 黏度比后印 油墨 的黏度低, 后印 油墨 会

3、依赖自身的内聚力, 把先印的 油墨 粘 走,产生 “ 逆叠印 ” 造成混色。所以控制好黏度显得至关重要。2. 油墨 黏度对叠印效果的影响实验实验设备: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S-1000水性四色 印刷开槽 机、 4#黏 度测试杯实验药剂:增黏剂、稀释剂、流平剂实验步骤:在蓝色上叠印黑色,蓝色的 油墨 黏度为 11.3s ,黑色的 油墨 黏度 为 13s ,初始 印刷 速度为 40转 /min, 印刷压力 为 3.6mm ,所用承印物为面纸为白 卡纸 的 B 型 瓦楞纸 ,在此 印刷 条件下的初始露白为 10%。改变黑色 油墨 的黏度, 保持其他初始条件不变进行 印刷 , 观察露白情况, 并

4、 记录数据如下表 1。通过表 1中的实验数据,绘制出 油墨 黏度与叠印关系曲线图,如图一。从图一的关系曲线,我们看到随着黏度的逐渐增大,在 1315s 范围内,露 白的百分比在逐渐减小, 但当黏度增大到 15s 以上后, 随着黏度的逐渐增大, 露白 现象在进一步加重,当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底墨被后印的 油墨 黏起。因此,黏 度应该控制在与底色墨相差 4s 左右为宜,不能无休止的增大 油墨 黏度。二、 印刷压力 对叠印的影响1. 印刷压力印刷 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解决 油墨 与纸张之间矛盾的过程。 要将印版 上图文处的 油墨 转移到承印物上, 就必须施加一定的力, 即所谓的 印刷压力

5、 。 它在 印刷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刷压力 的控制并非易事。 印刷压力 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印品质量的降低。 尤其是 压力 过大,所带来的弊病更多,它常会引起图文失真、 油墨 局部堆积、纸张 拉毛、印迹的网点扩大,印品层次不清等故障。相反, 印刷压力 过小时,也会引起 印刷 图文的转移不够完整、网点不实、缺陷暴露更加明显等众多故障。因此,在 印 刷 过程中,将 印刷压力 控制在比较适当的范围内就显得非常关键了。2. 印刷压力 对叠印的影响实验实验设备: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S-1000水性四色 印刷开槽 机实验步骤:在蓝色上叠印黑色,蓝色的 油墨 黏度为 11.3s ,黑色的 油墨 黏

6、度 为 13s ,初始 印刷 速度为 40转 /min, 印刷压力 为 3.6mm ,所用承印物为面纸为白 卡纸 的 B 型 瓦楞纸 ,在此 印刷 条件下的初始露白为 10%。改变 印刷压力 , 保持其他初始条件不变进行 印刷 , 观察露白情况, 并记录数 据如下表 2。通过表 2中的实验数据,绘制出 印刷压力 与叠印关系曲线图,如下图二。 图二 印刷压力 与叠印关系曲线从图二可以看出, 在开始的某个范围内, 随着 印刷压力 的增加, 露白的百分数 在不断下降, 但当 印刷压力 继续增加时, 露白百分数也开始不断增加, 这就说明 印 刷压力 太小不利于 油墨 转移,但 压力 太大时,也不利于

7、油墨 转移。三、 印刷 速度对叠印的影响1. 印刷 速度从 印刷 机的性能来看, 印刷 速度可以方便地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 而 印刷压力 却不能随着速度的变化按照某一函数关系 自动 地跟随变化。 因此实际生产中总是习 惯先固定 印刷压力 , 然后调整水墨量来适应 印刷 速度的变化。 研究 印刷 速度对 油墨 转移的影响,对生产中水墨量、 印刷 速度、 印刷压力 等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2. 印刷 速度对叠印的影响实验实验设备: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S-1000水性四色 印刷开槽 机、秒表实验步骤:在蓝色上叠印黑色,蓝色的 油墨 黏度为 11.3s ,黑色的 油墨 黏度 为 13s

8、 ,初始 印刷 速度为 40转 /min, 印刷压力 为 3.6mm ,所用承印物为面纸为白 卡纸 的 B 型 瓦楞纸 ,在此 印刷 条件下的初始露白为 10%。改变 印刷 速度, 保持其他初始条件不变进行 印刷 , 观察露白情况, 并记录数 据如下表 3。表 3 不同 印刷 速度下的叠印露白通过表 3中的实验数据,绘制出 印刷 速度与叠印关系曲线图,如下图三。 图三 印刷 速度与叠印关系曲线从图三中看到, 随着 印刷 速度的不断增大, 叠印露白的百分比是在逐渐增大的, 也就是说叠印露白现象在逐渐加重, 因此, 在实际 印刷 生产中, 高 印刷 速度对叠印 效果是不利因素, 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

9、生产效率, 我们又不得不努力提高 印刷 速度, 所以, 实际生产中, 我们只能通过控制其他影响因素, 来弥补高 印刷 速度对叠印质 量的 冲击 。四、其他因素分析1. 墨膜厚度与色序随着墨膜密度的增大, 墨膜厚度也是逐渐增大的, 按墨膜厚度依次增大的顺序 进行 印刷 ,叠印效果最好。明度高的 油墨 最后印,能使整个画面色彩鲜艳明亮;而 浓度最低, 作为画面轮廓用色较浓重的 油墨 , 应该后印。 多色 印刷 采用逐渐增加墨 膜厚度的青 品 黄的色序,对提高多色 印刷 品叠印效果是有利的。2. 叠印时间间隔在进行两色叠印时要求先印的色有一定的 干燥 时间, 否则在进行下一色的 印刷 时会发生 粘

10、脏、网点扩大等故障。因此,干式叠印要控制好叠印的时间间隔,如果 时间间隔太长, 先印色快速 干燥 , 而后印色还没有开始叠印, 那么后印墨就不能附 着在先印墨上,形成墨斑;如果时间间隔太短,先印色来不及 干燥 就叠印后印色, 油墨 的干式叠印就不能很好的完成。3. 纸张的表面性能纸张的吸墨性。 纸张的吸墨性是纤维性质的表现, 是纤维间的交织状况、 填 料与 胶 料的性质和含量等因素的反映, 其本质是纤维间的孔隙对 油墨 连结料的毛细 管吸附作用。 纸张对 油墨 的吸收与 印刷 机器的 压力 、 压印时间的长短、 油墨 的 粘 度 以及纸张本身的结构有关。 含木质素多的纸张吸墨性大, 如 新闻纸

11、 用填料、 胶 料少, 吸墨性良好, 压力 容易调整,可以适当减轻 压力 ,从而可增加印版的耐印率。但如 果纸张过于松弛,纤维间隙过大,当 油墨粘 度较大时,会产生 “ 拉毛 ” 现象;如 油墨 粘 度较小时,会使连结料迅速渗透到纸张纤维里,而产生 “ 透印 ” 现象。因此,需要 适当调整 油墨粘 性,避免 油墨 连结料渗透后,表面 油墨 脱落,使产品失去光泽,影 响 印刷 质量。纸张的弹塑性和平滑度。 纸张的弹性是指纸张在 印刷压力 消失后所能恢复的 程度。 纸张的塑性是指在 印刷压力 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程度。 纸张的弹性影响吸墨 性能; 纸张具有良好的塑性能保证纸张的弹性大小, 直接影响到 印刷压力 和 供墨 量 的大小。 应根据纸张的不同性质, 施以不同的操作。 弹性稍大的纸张 印刷压力 宜大 些, 供墨 量可小些;反之,弹性小的纸张 印刷压力 宜小些, 供墨 量可增大些。 纸 张平滑度对叠印效果有很大影响,平滑度高,叠印后版面的图文可得到良好表现, 尤其是网点叠印时小网点可得到良好地还原, 平滑度低的纸张, 由于纸张表面存在 洼陷,易使网点 印刷 不清晰,印版版面层次不分明。五、结论综上所述, 影响彩色 印刷 叠印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和复杂, 任何一个因素控制不 好都会影响到最终 印刷 的质量。 根据上述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