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与教育 提示:提示: 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历年考试情况历年考试情况 1. 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分,简答题简答题5分,合计分,合计11分。分。 2. 2011年考年考3道选择题(联觉、无意注意、守恒概念),道选择题(联觉、无意注意、守恒概念),6分,考分,考1道填空题(思维的间接性)道填空题(思维的间接性),1分,考简答题分,考简答题2题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记忆规律,如何组织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记忆规律,如何组
2、织学生进行复习),生进行复习),10分。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也可归入分。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也可归入知识的学习。材料分析知识的学习。材料分析15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2012本章内容共考本章内容共考19分,其中选择题分,其中选择题8分(知觉的特点、分(知觉的特点、记忆的分类、),填空题记忆的分类、),填空题2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知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知识直观),材料分析题识直观),材料分析题9分。但材料分析题也可算作是教分。但材料分析题也可算作是教育心理学的部分(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育心理学的部分(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4.2013年考年考3道选择题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思道选择题(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观察的品质、想象的分类),维的自我中心、观察的品质、想象的分类),6分;分;4道填道填空题(注意的特点、智力的核心、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空题(注意的特点、智力的核心、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名称、思维的基础过程)论的阶段名称、思维的基础过程)第一节感知觉第一节感知觉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学生观察力的发、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展与培养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填空或选择) 对适宜刺激
4、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一、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阈限越高。 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值,他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值,他是随着
5、刺激的客观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因素是随着刺激的客观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因素不断变化的。不断变化的。一、感觉 (二)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了解即可) 感觉的种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平衡觉、运动觉等。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强度,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和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种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一、感觉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6、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填空、选择) 注意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选择题。 注意:注意:痛觉很难产生感觉适应痛觉很难产生感觉适应。一、感觉 .感觉后效感觉后效 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效。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为视觉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为视觉后像后像。 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
7、负后像。注视灯泡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是负后像。的斑点,这是负后像。一、感觉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后而由其他感
8、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选择题)择题) 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觉的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觉的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一、感觉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化,即感觉对比。化,即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包括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同时对比和和继时对比继时对比。 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这是继时对比。这是继时对比。 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暗,把相同的
9、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一、感觉 .联觉联觉 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 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的感觉。 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2011年考选择题年考选择题)二、知觉 (一)知觉基本内涵 .知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
10、对对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整体属性性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 二、知觉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答,但考试概率低,熟简答,但考试概率低,熟悉即可悉即可) 联系:第一,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联系:第一,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第二,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区别:第一,感觉反映的是事
11、物的个别属性,知区别:第一,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第二,感觉是个别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第二,感觉是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是以某一个感觉器官为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是以某一个感觉器官为主,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三,感觉主,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三,感觉只受生理因素的制约,而知觉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只受生理因素的制约,而知觉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如兴趣、爱好等。制约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如兴趣、爱好等。二、知觉 3.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包括知觉的种类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
12、觉等。等。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我们的电运动。我们的电影、电视就运用了这一现象。影、电视就运用了这一现象。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二、知觉 自主运动:自主运动:在暗示里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在暗示里点燃一支熏香或
13、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运动后效: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等均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等均属于运动知觉。属于运动知觉。 (提示:这一部分可能会考选择题提示:这一部分可能会考选择题)二、知觉 错觉是指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
14、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包括形状错觉、时形状错觉、时间错觉、空间错觉、大小错觉间错觉、空间错觉、大小错觉等。等。 错觉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错觉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原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二、知觉 例如,古诗例如,古诗“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描写的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 “度日如年
15、度日如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描写等都描写的都是时间错觉。的都是时间错觉。 胖的人显得矮,瘦的人显得高,或者是一条线段胖的人显得矮,瘦的人显得高,或者是一条线段横着平放显得短,竖着放显得长,是一种形状错横着平放显得短,竖着放显得长,是一种形状错觉。觉。 房间如果是白色的墙壁,家具摆放整齐,房间显房间如果是白色的墙壁,家具摆放整齐,房间显得宽敞。如墙壁是深色,物品摆放凌乱,房间就得宽敞。如墙壁是深色,物品摆放凌乱,房间就会显得拥挤,这是空间错觉。会显得拥挤,这是空间错觉。二、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选择性
16、、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常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选择、填空,注意理解)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来。来。 在特定条件下,被清晰反映的刺激叫知觉对象。在特定条件下,被清晰反映的刺激叫知觉对象。而被模糊反映的刺激叫知觉背景。而被模糊反映的刺激叫知觉背景。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图一图二图三二、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因素:(选择题)(1)刺激物绝对强度刺激物绝对强度
17、: 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 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 择知觉。择知觉。(3)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 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刺激的新颖性、奇特性等刺激的新颖性、奇特性等。二、知觉 主观因素:(选择题)(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2)个体已有知识经
18、验的丰富程度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知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知觉定势觉定势等。等。二、知觉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程。二、知觉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
19、的理解性。人的知觉是。人的知觉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正是这种积极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表现。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需要不同、期主动的表现。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需要不同、期望不同,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一张检验望不同,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一张检验报告,病人除了知觉一系列的符号和数字之外,却报告,病人除了知觉一系列的符号和数字之外,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医生看到它,不仅了解这些符不知道什么意思;而医生看到它,不仅了解这些符号和数字的意义,而且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号和数字的意义,而且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知觉与记忆和经验有深刻的联系知觉与记
20、忆和经验有深刻的联系。当知觉时,对事。当知觉时,对事物的理解是通过知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达到的,而物的理解是通过知觉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达到的,而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因此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因此语言的指导能使人对语言的指导能使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更完整知觉对象的理解更迅速、更完整。 二、知觉 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A 理解帮助对象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更准确。B 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对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对于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做一个整体来感于自己理
21、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做一个整体来感知,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整体性就受到破坏。知,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整体性就受到破坏。C 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了解即可)了解即可)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知识经验关系密切。知识经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知识经验关系密切。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确。二、知觉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的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的整体的过程。整体的过
22、程。 在整体知觉中,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在整体知觉中,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虽然事物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改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虽然事物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改变,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变,人们仍然把它当变,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变,人们仍然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知觉。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唱做一个整体知觉。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唱或用不同乐器演奏,仍然被认为是同一曲子。或用不同乐器演奏,仍然被认为是同一曲子。 二、知觉 知觉并非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感觉又高知觉并非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的一种认识活动。于感觉的一种认识活动。当人感知一
23、个熟悉的对象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经验而知道它的其他属性或特征,从而整个地根据经验而知道它的其他属性或特征,从而整个地知觉它知觉它。如果感觉的对象是不熟悉的,知觉会更多。如果感觉的对象是不熟悉的,知觉会更多地依赖于感觉,并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而把地依赖于感觉,并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而把它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它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纯粹是一种心理现象。知觉的整体性纯粹是一种心理现象。有时即使引起有时即使引起知觉的刺激是零散的,但所得的知觉经验仍然是整知觉的刺激是零散的,但所
24、得的知觉经验仍然是整体的体的。 二、知觉“梧桐一叶,天下知秋梧桐一叶,天下知秋”看到桌子底下露出一条尾巴,根据毛的颜色和看到桌子底下露出一条尾巴,根据毛的颜色和花纹,可以断定桌子下面藏着一只猫。花纹,可以断定桌子下面藏着一只猫。2012年考题:年考题:“窥一斑而知全豹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这是知觉的(的( ) A.选择性选择性 B.整体性整体性 C.理解性理解性 D.恒常性恒常性 (注意:山香版的答案是整体性,华(注意:山香版的答案是整体性,华图版的是理解性,有歧义。)图版的是理解性,有歧义。)二、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知觉的恒常性,就是
25、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知觉的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等。 注意:注意: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以上四种规律是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以上四种规律是同时存在的,在同一知觉现象中可能会存同时存在的,在同一知觉现象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规律,但可能以某一种为主。在多种规律,但可能以某一种为主。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 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发展很快。视小学生
26、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发展很快。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主导地位;听觉的敏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主导地位;听觉的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但在整个小感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但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如成人,也未能达到高峰。大学阶段都不如成人,也未能达到高峰。大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训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训练有关。练有关。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到了初中阶段,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对青到了初中阶段,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对青少年的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少年的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各种颜色生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各种颜色和色度的
27、精确性也在增加。和色度的精确性也在增加。 (二)知觉的发展(二)知觉的发展 初入小学的儿童一般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初入小学的儿童一般能很好地辨别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还不完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还不完善,常常要和具体的事物结合才能辨认。善,常常要和具体的事物结合才能辨认。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三、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三年级以后,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三年级以后,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逐渐能够概括、灵活地掌握一般的空间概逐渐能够概括、灵活地掌握一般的空间概念。但对超出其经验范围的概念掌握较困念。但对超出其经验范围的概念掌握较困难。难。 小学时期是儿童时间和空间发展的重要时小学
28、时期是儿童时间和空间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课间休息后经常迟到,与儿童期。小学生课间休息后经常迟到,与儿童的时间知觉不完善有关。在教学的影响下,的时间知觉不完善有关。在教学的影响下,儿童时间观念发展较快,三年级儿童能正儿童时间观念发展较快,三年级儿童能正确理解一般时间概念的意义。确理解一般时间概念的意义。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一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2012年填空题年填空题)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的直观教学方式。 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因而有利于
29、提高学生对教材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内容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实物直观实物直观不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不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且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且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提供某些事物的重要的感性材料,如植物的它无法提供某些事物的重要的感性材料,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化学反应等。生长过程,化学反应等。 注意:注意:去参观农场和工厂,演示试验以及现场教学去参观农场和工厂,演示试验以及现场教学都属于实物直观。都属于实物直观。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模型与图像,模象
30、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形成感知表象。 模象是模拟的形象,模象是模拟的形象,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简化或夸张,突出本质特征的简化或夸张,突出本质特征。模象直观。模象直观与实物之间往往有些距离,真实性会削弱。与实物之间往往有些距离,真实性会削弱。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言语直观不受时空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不受时空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广
31、泛,是教学中大量使用的直观方式广泛,是教学中大量使用的直观方式。 但言语直观所唤起的表象但言语直观所唤起的表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象所获得的映像完整、稳定、鲜明和准确象所获得的映像完整、稳定、鲜明和准确。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点。 例如,制作教具、图片大小,声音高低都要适当。例如,制作教具、图片大小,声音高低都要适当。
32、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仅仅依靠一般的感知觉还是不够的五、观察 (2010、2011年连续考试) (一)观察的概念观察的概念 观察观察是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觉的高级形式。 (二)观察的品质(二)观察的品质 1.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知道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观察。知道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观察。 2.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善于实事求是知觉事物。:善于实事求是知觉事物。 3.3.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精
33、细性:善于区分细微而重要的特征。:善于区分细微而重要的特征。 4.4.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敏锐性:善于迅速地发现事物的重要特征。:善于迅速地发现事物的重要特征。五、观察 (三)观察力的培养(2011年简答)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几个方面入手: 1.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提出一定的观察方法;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提出一定的观察方法;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4.引导幼儿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并
34、在此基础引导幼儿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等。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等。 5.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结果。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第二节记忆第二节记忆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5、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理现象。 一、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分类(二)记忆的分类 1.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以讲记忆分为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以讲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或
36、感觉登记。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瞬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信息储存方式具有时记忆信息储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鲜明的形象性,记忆的容记忆的容量大,信息原始量大,信息原始等特点。等特点。一、记忆的概述 短时记忆又称为短时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感觉记忆(瞬时记,是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大约为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大约为5秒到两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秒到两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约为约为7个单位(即个
37、单位(即72单位单位)。它还具有。它还具有主体意识清晰、主体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等特点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等特点。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它保存的时间从性储存,它保存的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终生,容量没有限度容量没有限度。一、记忆的概述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记忆。(选择题、填
38、空题)。(选择题、填空题) 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观看电影的记忆。如我们观看电影泰坦尼克泰坦尼克后男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 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如,忆。如,对公式、定理和法则的记忆。对公式、定理和法则的记忆。一、记忆的概述 情绪记忆是情绪记忆是个体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个体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例如,多年后我们
39、仍清楚记得我们接到录多年后我们仍清楚记得我们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心情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心情。这种记忆就属。这种记忆就属于情绪记忆。于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如对溜冰动作、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如对溜冰动作、舞蹈动作等的记忆。舞蹈动作等的记忆。一、记忆的概述 3.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将记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忆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和程序性知识记忆陈述性知识记忆和程序性知识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如知识
40、和日常生活常识。 程序性知识是对如何做的事情的记忆。如动程序性知识是对如何做的事情的记忆。如动作技能的记忆和运动技能的记忆。作技能的记忆和运动技能的记忆。一、记忆的概述 4.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的,因此又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
41、或不需要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一、记忆的概述 (三)记忆的品质(三)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 即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即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如过目成诵。如过目成诵。 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
42、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难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身难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一、记忆的概述 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精确性特征。这是记忆的精确性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回忆时,没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记忆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 4.记忆准备性记忆准备性(有些书上称为记忆的灵活性)(有些书上称为记忆的灵活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及时、迅
43、速、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问题。经验,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识记、保持、 再认或回忆再认或回忆等三个环节。(填空、选择)等三个环节。(填空、选择)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对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相当于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相息的输入相当于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相当于信息的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当于信
44、息的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再认或回忆。再认或回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识记(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识记的概念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它具有选择性选择性的的特点。特点。 个体不能将输入的所有的信息记住,只有少个体不能将输入的所有的信息记住,只有少数的信息能通过识记进入下一个环节。数的信息能通过识记进入下一个环节。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2. 识记的分类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和
45、有意识记两种。两种。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记。 无意识记的内容往往带有偶然性、片断性,缺乏无意识记的内容往往带有偶然性、片断性,缺乏系统性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能运用一定方法的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能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习中大部分记忆都属于有意识记学习中大部分记忆都属于有意识记。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的不同,可分
46、)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如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如对英文字母、对英文字母、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识记的主要形式。 在意义识记中,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理解是关键。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47、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效果。 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识记的效果较好。识记的效果较好。 (3)活动任务的性质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更好。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更好。 (4)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材料更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材料更容易识记。容易识记
48、。 (5)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方法。采用意义记忆法比采用机械记忆。采用意义记忆法比采用机械记忆法对信息的记忆效果更好。法对信息的记忆效果更好。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二)保持(二)保持 1.保持的概念保持的概念 保持是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程的第二个环节。 2.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或提取。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或提取。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遗忘就是按照信息加工理论,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4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型,并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3.影响遗忘的进程的因素:影响遗忘的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如学习材料的种类、长。如学习材料的种类、
50、长度、难度和意义性等。度、难度和意义性等。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熟练程度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熟练程度。 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过度学习达到50%(或熟练程度达到(或熟练程度达到150%),),记记忆的效果最好。忆的效果最好。 (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来说长。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4)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方法
51、。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 (5)时间因素时间因素。根据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根据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6)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的进程。学习情绪差、动机弱、也影响遗忘的进程。学习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4.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主要考选择题):(主要考选择题) (1)痕迹消退说)痕迹消退说 遗忘就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
52、遗忘就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桑代克的练习律桑代克的练习律符合痕迹衰退说的观点。符合痕迹衰退说的观点。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2)干扰说)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能恢复。干扰。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 所谓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影响叫前摄抑制影响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
53、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影响叫倒摄抑制学习材料的影响叫倒摄抑制。 例如,英语老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背英语单词,例如,英语老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背英语单词,这是因为可以避免前摄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较这是因为可以避免前摄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较好。好。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3)压抑动机说)压抑动机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 个体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该回忆使人感到痛个体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该回忆使人感到
54、痛苦或尴尬丢人,因此被人为地压抑在无意识之中。苦或尴尬丢人,因此被人为地压抑在无意识之中。 考试中因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也属于这种类型考试中因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也属于这种类型。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4)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说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叫叫“舌尖现象舌尖现象”。 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储存在长时记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失去了检索线索
55、或线索错误。一旦有了正。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提取出来。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5.防止遗忘的方法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形式多样化)复习形式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反复识记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反复识记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掌握复习的量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三)回忆和再认(三)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
56、经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或再现为回忆或再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再认。 三、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即发展规律,(即发展规律,可能考简答可能考简答) (一)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一)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有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都在发展记忆都在发展。 一般来讲,
57、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无意记忆占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的效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的效果。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但这种记忆仍然是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但这种记忆仍然是被动的。被动的。三、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抗干扰性较强,且中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抗干扰性较强,且能自己确定记忆任务,这为中学生完成复能自己确定记忆任务,这为中学生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的学习提供了保证。杂的学习任务的学习提供了保证。 小学低年级经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小学低年级
58、经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地位。地位。三、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二)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二)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是在某一年龄阶段,某一种记忆占优势长,只是在某一年龄阶段,某一种记忆占优势。 小学低年级形象记忆占优势小学低年级形象记忆占优势。在学习中常常借助。在学习中常常借助具体形象来记忆信息。具体形象来记忆信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言语记忆的增长速度超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言语记忆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具体
59、形象记忆,但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仍然了具体形象记忆,但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抽象记忆已经占优势地位,他们中学阶段,学生抽象记忆已经占优势地位,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第三节表象和想象第三节表象和想象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表象的概述(了解)一、表象的概述(了解) (一)表象的概念(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浮现出表象是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浮现出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在知觉的基
60、础上产生的,但又不同于知觉。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不同于知觉。 (二)表象的分类(二)表象的分类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根据表象创造程度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一、表象的概述 (三)表象的特征(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直观性 表象是生动有趣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表象是生动有趣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熔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考核试卷
- 畜牧业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考核试卷
-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无锡市长泾片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班“三诊”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绵阳市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曙光中学2025届初三年级模拟考试(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南昌工学院《文学创作与评论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油气储运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园林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城市学院《轻松学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复审)考试练习题库(600题)附答案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中考语文二模调研试卷
- 2025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潍坊市技师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汇能控股集团内蒙古卓正煤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4 我与他人 和谐相处 课件79张
- 中小学生五一劳动节假期安全教育课件
- 无人机飞手培训班合作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港口智能运维系统-全面剖析
- 康复治疗士测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学自考命题形式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