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_第1页
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_第2页
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_第3页
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_第4页
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精品文档.地幔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摘要:自热点理论提出以来,对热点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论,经典地幔柱理论认为热点是来自核幔边界地幔柱在地表的表现形式,而“非地幔柱”学派却认为热点是岩石圈拉张破裂的被动相应。Vincent Courtillot将地球上比较著名的49个热点分为三类:只有7个来自下地幔的深部Morgan热点,其中3个位于太平洋半球,另外4个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半球;约20个来自穹窿顶部转换带底部;剩下的约20个热点是岩石圈破裂的被动响应Anderson热点。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Morgan热点在各自的半球是一个相

2、对固定的参照系,而位于不同半球的Morgan热点间存在缓慢的相对运动。第二类热点火山轨迹较短、缺乏溢流玄武岩,是次级地幔柱所形成的热点。关键词:Morgan热点 Anderson热点 原始地幔柱 次级地幔柱引言: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成功地解释了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火山活动。然而它并不能解释位于板块内部和板块深部的火山活动,首先使板块构造理论受到挑战的两个突出地质现象是大洋热点火山链和大陆溢流玄武岩。Wilson (1963)根据夏威夷海岛及其西北部海山逐渐变老的现象,提出了热点假说1。他认为这些热点相对静止,并将热点作为板块运动的参照物。之后,Morgan(1971)正式提出了地幔柱假说,认为

3、Wilson的热点是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的地幔柱在地表的表现形式2。自地幔柱(热点)理论提出之后,关于热点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而这一争议可能是近20年来众多学者反对地幔柱构造理论的根本原因。关于热点的来源主要有几下几种观点:因地球岩石圈应力释放而形成的热点3;来自下地幔深部的原始热点2;由于次级地幔柱形成的次级热点4;Anderson热点.Anderson认为浅部的与板块运动有关的压力可以使岩石圈破裂,从而导致岩浆沿着这些裂缝上涌产生火山活动。他认为所有发生在板块内部的火山活动都可以通过这一机制来解释5。Vincent Courtillot(2003)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判别源于下地幔深

4、部原始地幔柱热点的五个标准,根据热点形成的原因将地球表面著名的的49个热点分为3类:1.原始地幔柱热点(Morgan热点);2.次级地幔柱形成的次级热点;3.Anderson热点6。一 判别Morgan热点火山的的标准深部地幔柱作用产生的的热点火山活动可能具有以下5个典型特征6:1.火山岛链的存在;2.火山运动轨迹源区溢流玄武岩的存在;3.巨大的浮力;4.持续的高3He/4He值;5.下地幔处低剪切波波速。1.1 火山岛链和溢流玄武岩根据经典的地幔柱理论,地幔柱是起源于核幔边界的不连续层(D层,2900km),其具有高温、低密度的性质。因为密度和粘度比周围地幔低而上升,当其上升到岩石圈时,由于

5、受到岩石圈的阻挡,其头部向四周扩散,同时也由于深部物质的不断上升以及捕获了岩石圈地幔物质使得其头部逐渐增大,这样就形成了头部大、尾部细长的蘑菇形地幔柱。热点轨迹正是由于地幔柱撞击岩石圈而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2,7。因此,Morgan热点的第一和第二个特征是长的火山轨迹以及轨迹源区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1.2 巨大的浮力浮力控制着流体从地幔向地表的流动,可能使得地壳隆起并产生热点。具体的数值研究表明,地幔柱从地幔底部向上运动穿过老的岩石圈所要求的浮力至少是1000kg/s,而且微弱的地幔柱在到达岩石圈前可能会被地幔对流剪切消损。因此,地幔柱热点的第三个标准就是浮力至少是1000kg/s4。计算浮力

6、要求地形异常的存在,而地形隆起正是Wilson热点的典型特征。1.3 高的He值或Ne值早期研究表明,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相比,大洋岛玄武岩(OIB)具有更高的3He/4He比值。但是,Farley和Neroda的研究显示,很多OIB的3He/4He比值有的高于MORB有的低于MORB。21Ne/22Ne的比值也是如此。高的3He/4He、21Ne/22Ne比值一般认为与长期孤立的、古老的源区有关,而古老的源区一般认为是位于地幔深部,甚至是下地幔之下,而不是上地幔底部的转换带8。因此,将高的He值或是Ne值作为深部成因热点的第四个标准。1.4 低速的剪切波根据热点的定义,热点之下是高温

7、的地幔物质,高温意味着低密度、低粘度,因此,在热点之下的地幔物质中会出现低速的剪切波带。所以,地幔柱成因热点的第五个标准是低速的剪切波6。二 地幔中不同类型的热点2.1 原始地幔柱热点的选择Vincent Courtillot(2003)选择了49个比较有名的热点,对其进行分类。只有9个热点满足地幔柱成因热点的3个以上标准(表1)6。在这9个热点中,萨摩亚群岛Samoa具有短的、清晰的火山岛链轨迹,但是在轨迹的源区并没有溢流玄武岩或洋底高原,因此不能将Samoa看做是原始地幔柱热点。另外,Caroline没有地形隆起,也没有溢流玄武岩,因此将其排除。所以,只有7个热点是深部地幔柱成因,这7个热

8、点是:位于太平洋的夏威夷岛Hawaii、复活节岛Easter、路斯维尔岛Louisville、位于印度洋-大西洋的冰岛Iceland、Afar、留尼旺岛Reunion、Tristan。剩下的40个热点是非原始地幔柱成因。这40个热点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转换带,另一类的源区可能更浅。到目前为止,有些热点的资料还不够完善、不够精确,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热点可以认为是地幔柱成因6。热点年龄(Ma)轨迹溢流玄武岩浮力3He、4He隆起总数Afer30无埃塞俄比亚1高低4Easter100有有?3高低4+?Hawaii80有被俯冲?8.7高低4+?Iceland60有?格陵兰岛1.4高低4+?Lou

9、siville115有翁通爪哇高地0.9低3+?Reunion65有德干高原1.9高04Tristan130有有1.7低03Samoa?有无1.6高低4Caroline?有无2高无3表1 9个满足3个以上标准的热点2.2 原始地幔柱热点是否为固定的参考系根据Morgan的经典地幔柱理论,热点是相对固定的。从49个热点中精选出来的7个地幔柱热点是否满足这以条件呢?近20年来,有很多关于热点相对运动的文章。Molnar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65Ma,夏威夷热点相对于印度洋-大西洋半球运动的平均速率达到了10-20 mm/a9。而位于太平洋的某些热点其相对运动速率甚至可能达到60mm/a10。如果将不

10、同来源的热点加以组合,上诉现象很好理解。而如果仅仅分析位于太平洋的3个地幔柱热点,并没有任何的证据显示其相对运动超过5mm/a11。5mm/a相对于板块运动速率来说是微小的,因此,Vincent Courtillot认为太平洋的三个原始地幔柱热点(Hawaii、Easter、Louisville)满足经典地幔柱理论的基本前提热点是相对固定。Muller的研究也表明,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半岛的四个地幔柱热点(Iceland、Afar、Reunion、Tristan)间的相对运动速率也没有超过5mm/a12。所以,在过去的80-100Ma,地幔柱热点在各自的半球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体系6。图1 Hawa

11、ii在过去65Ma相对Reunion的运动速率不同半球的地幔柱热点是否也是相对固定的呢?Raymond等人的研究表明相对于Reunion,Hawaii在过去的65Ma不断的后退,与Reunion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最后的45Ma,其平均速率约为10mm/a,而在此之前,其相对运动速率更大,约为50mm/a(图1)13。Norton等人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基于这些结论,Vincent Courtillot将所选择的7个地幔柱热点分为2个子集,每个子集为一独立的整体,子集内的热点是相对固定的,其相对运动速率不超过5mm/a,相对板块运动速率而言,其速率很小,因此各个子集的地幔柱热点是一个固定的参照

12、系统。这2个子集在过去的45Ma缓慢地相对运动,速率约为10mm/a,而在早期,其相对运动速率更快6。三 原始地幔柱热点和次级地幔柱热点Davaille等人的研究表明,同一时期形成的超级地幔柱和原始热点地幔柱是由于不同性质地幔中的热化学对流而形成的。地幔柱的类型取决于浮力的比值(化学密度异常/热密度异常)14。低浮力比值(低化学密度异常、高热密度异常)会产生巨大的穹窿和超级地幔柱;高浮力比值(高化学密度异常)则形成长期活动的热化学地幔柱,即原始地幔柱。另外,超级地幔柱与其他地幔物质的界面处可能存在一个热边界层,从而产生一个次级的热地幔柱,在转换带如果穹窿被刺穿次级地幔柱更加发育。次级热地幔柱的

13、生命是有限的、活动强度小,能够很好的解释某些热点火山岛链轨迹短、在其轨迹源区一侧缺乏大陆溢流玄武岩。上面提到的从9个热点中排除的Samoa和Caroline,其热点火山岛链轨迹短、在其轨迹源区一侧均缺乏大陆溢流玄武岩,Vincent Courtillot将其归因于次级地幔柱在地壳活动的表现形式6。这类次级地幔柱来自于穹窿顶部转换带的底部,形成深度远远低于原始地幔柱(图2)。图2 地球上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点(1:Morgan热点;2:转换带热点;3:Anderson热点)四 总结Vincent Courtillot认为地球上的热点有3种截然不同的来源(图2)。 至少有7个热点可能来自于下地幔深部(

14、核幔边界的D层),称为Morgan热点。原始地幔柱上涌的驱动力为化学密度异常所产生的浮力。其中3个位于太平洋半球(Hawaii、Easter、Louisville),另外4个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半球(Iceland、Afar、Reunion 、Tristan)。这7个原始地幔柱热点在各自的半球是相对静止的,而位于不同半球的Morgan热点间存在缓慢的相对运动。由于资料不够完善、不够精确,7个Morgan热点只是保守的估计,实际数量可能达到10个。 大约20个热点可能来自位于巨型瞬时隆起顶部转换带的底部(Caroline、McDonald、Pitcairn、Samoa、Tahiti等)。超级地幔柱

15、可形成巨大的穹窿,且与周围的地幔物质存在热边界层,从而形成次级地幔柱,次级地幔柱在巨型隆起区的顶部尤其发育。次级地幔柱所导致的热点火山活动较微弱,活动时间较短,因次这类热点所产生的火山活动轨迹较短,在轨迹源区缺乏溢流玄武岩。 其他大约20个热点可能来自上地幔,这种类型的热点可能是岩石圈破裂的被动响应,称为Anderson热点。在拉张背景下岩石圈破裂产生裂缝,下伏的地幔物质沿着裂缝上涌进入地表。Anderson热点产生的火山活动有别于发生在板块边界的火山活动,前者发生在板块内部,不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Morgan热点转化带热点Anderson热点,形成深度越来越浅,前两者地幔物质是主动向地壳上

16、涌,而后者则是被动上涌。参考文献1 Wilson J T. A possible origin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Can J Phys, 1963, 41:863-870.2. Morgan W J. Convection plumes in the lower mantle. Nature, 1971, 230:42-43.3. Turcotte D L. E.R. Oxburgh, Mid-plate tectonics, Nature, 1973, 244:337-339.4. Sleep N H. Hotspots and mantle plumes:

17、some phenomenology.J.Geophys.Res, 1990, 95:6715-6736.5. Anderson D L.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upper mantle: no role for mantle plumes. Geophys, Res, Lett, 2000, 27:3623-3626.6. Vincent Courtillot, et.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hotspots in the Earths mantl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3,

18、205:295-308.7. Richards M A, et. Flood basalts and hot spot tracks: Plume heads and tails. Science, 1989, 246:103-107.8. Farley K A, et. Noble gases in the mantle. Science, 1998, 26:189-218.9. Molnar P. Relative motions of hotspots in the Pacific,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s since late Cretaceous time. Nature, 1987, 327:587-591.10. Koppers A A P, et. Testing the fixed hotspot hypothesis using 40Ar/39Ar age progressions along seamount trails, Earth Planet. Science, 2001, 185: 237-252.11. Yan C Y, et.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