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用药护理(20151008)_第1页
中药及用药护理(20151008)_第2页
中药及用药护理(20151008)_第3页
中药及用药护理(20151008)_第4页
中药及用药护理(2015100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第六节. 方药及用药护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教研室郭元彪()序言什么是中药? “本草”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不同的中药: 传统中草药:人参、黄芪、枸杞子、冬虫夏草 传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生脉饮 现代中成药:丹参片,银杏叶片,黄连素片植物化学药:喜树碱,长春碱,紫杉类 西洋参、高丽参、犀角中药的属性:自然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石药)复方(复合成分)中医理论中医药研究领域传统中医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继承古典学术理论和实践为主现代中医药:中医药的现代研究,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中医药,如循证研究、药理研究、机制研究等中西医结合是一种跨界,具有创新的潜质

2、;中西医结合也是一种转化,从经验转化为证据,从传统转化为科学。一、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对中药各种性质和功能的一种概括,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凉热温寒阴阳阳热证阴寒证平 性1、四气(四性)2、五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辛散:发散行:行气、行血表证气滞、血瘀甘补:补益和:调和缓:缓急虚证脏腑不和拘挛疼痛酸(涩)收:收敛涩:固涩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苦泄:泄热燥:燥湿实热火证、湿热咸下:泻下通便软:软坚散结大便秘结瘰疠瘿瘤、癥瘕痞块淡味: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小便;常用于水肿、

3、小便不利等病证。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药物的气味异同:气味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3、升降浮沉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升、降、浮、沉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升:上升,升提-病势向下降:下降,降逆-病势向上浮:上浮,发散-病位在表沉:沉降,下行-病位在里温热,辛甘淡,质地轻寒凉,苦酸咸,质地重4、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

4、择性作用称归经。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全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 太阳经头痛:羌活;阳明经头痛:葛根,白芷; 少阳经头痛:柴胡;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归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该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山药能补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阴,归肾、脾、肺经。归经指明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在应用中药的时候,要全面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性能,综合选择。5、毒性“毒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1:偏性;2:毒性偏性指药物的治疗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副作用,不良反应)。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

5、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任何药物都有毒性,毒性有高低不同;即使低毒的药物,长期久用后都会造成毒性 累积 毒性肾毒性: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等。肝毒性:黄药子、何首乌、雷公藤、苍术、天花粉、贯众、麻黄、柴胡、川楝子、鸦胆子、泽泻、大黄、虎杖、贯众、黄芩、乌头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致畸致癌作用。毒性了解中药的毒性重视中药的毒性药物都有毒性,有毒性并不等于禁止使用疗效和毒性的平衡不盲目:合理用量,合理用时,定期监控告知患者信息二、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用法(一)配伍根据

6、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七情”表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期临床用药实践中对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的总结七情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石膏-知母;大黄-枳实)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黄芪-茯苓)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半夏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生姜杀半夏)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黄芩恶干姜)相反

7、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甘草-甘遂)(二)用药禁忌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禁忌三方面的内容;注意用药禁忌是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的保证1、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破坏和降低原药物的药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七情:相反、相恶历代医家对配伍禁忌药物的认识,都不一致,金元时期才把药物的配伍禁忌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

8、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用药禁忌指对妊娠母体或胎儿具有损害作用,干扰正常妊娠的药物。根据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3、服药禁忌忌口: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传统观点: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发物”:鸡、海货、菌菇、笋、小麦蔬菜中的“荤菜”:葱、蒜、韭绿豆萝卜茶叶现代观点:针对疾病,针对胃(三)剂量用法中药的剂量,是指用药的分量 药物性质与剂量:药性,质地。 药物配伍与剂量:药味,剂型。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小儿用量 季节、地域与剂量三、方剂的组成与剂型方剂:药物的组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需要-非简单的药物集合,或固定搭配-即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一)、

9、方剂的组成原则君使佐臣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1、辅助君药2、针对兼病兼证1、佐助2、佐制3、反佐1、引经药2、调和药3、矫味药举例: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表实证,喘证君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药桂枝,辛甘温,透营达卫,解肌发汗, 助麻黄发汗解表,兼温经止痛。佐药杏仁,苦温,降泻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二)方剂的组成变化1. 药味的增损 2. 用量的加减 3. 剂型的变化(三)方剂的剂型汤剂 酒剂散剂 糖浆丸剂 片剂膏剂 冲剂丹剂 针剂四、常用中药1 解表药2 清热药3 泻下药4 利水渗湿药5 芳香化湿药6 祛风湿药7 温里药8 理气药9 消导药1

10、0 理血药11 化痰止咳平喘药12 安神药13 平肝熄风药14 开窍药15 补虚药16 固涩药五、常用方剂六、用药护理(一)中药汤剂煎煮法煎药用具:最好砂锅、瓦罐,也可搪瓷,忌用铜、铁锅煎药用水:水质洁净的井水、自来水、纯净水 水量:漫过药面35cm煎煮火候:文火、武火煎煮方法:浸泡:3060分钟 煎煮:一般药,解表药,补益药,有毒性的药 特殊: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煮次数:23次煎药法(二)服药方法与护理温服每日一贴,分两次服用特殊情况下的服用方法一般在饭后服用,补益药可在餐前服用特殊情况下的服药时间服药法1、给药时间(教材P118)2、服药温度温服:一般汤剂均建议温服。温服可减轻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不适热服:治疗寒证。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化瘀药、透疹药宜热服冷服:治疗热证。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药宜冷服。3、服药剂量每日一剂(帖),23次分服,每次200ml病情急重者,每4小时服1次,持续给药;发汗药、泻下药,中病即止;呕吐者少量频服;小儿可浓煎顿服4、服药护理(教材P119)小结一、掌握1.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