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1六书是我国古代的六中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
2、: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交友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4天干地支纪年法。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组合而成为年号。两两相组合的年号如下,是一个周期。1甲子2乙丑 3丙寅4丁卯 5戊辰6己巳 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14丁丑 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
3、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 27庚寅28辛卯 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 35戊戌36己亥 37庚子38辛丑 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46己酉 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最小可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
4、历(农历)的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称为农历(夏历)某某干支年,农历年与公历年并不重合,如公历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节至2014年1月30日除夕)。 5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gng)、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6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
5、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7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桑梓在汉语中,“桑梓”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故乡。在我国为数众多的树
6、种中,人们为什么偏偏会选中桑、梓这两种树来指称故乡呢?原来,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经常栽种梓树(如:史记
7、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前曾对使者说过这样的话:“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极强的桑树和生长快速、材质优良的梓树都是生命之树,人们将它们视为灵木。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桑梓之情就是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9 9谦辞和敬辞谦辞和敬辞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语言时对自己用谦辞,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语言时对自己用谦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用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用“尊称尊称”,有很多敬辞。,有很多敬辞。 谦词有:鄙、愚、敝、窃、臣、仆、敢、拙、小、家、舍、谦词有:鄙、
8、愚、敝、窃、臣、仆、敢、拙、小、家、舍、犬。犬。 敬辞有: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敬辞有: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用来称与
9、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的
10、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10鼎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一般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青铜鼎(古代器具,用于祭祀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引申义: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正当,正在:鼎盛比喻量大,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九鼎姓借指王位、帝业:定鼎,问鼎。 一、关于亲属的称谓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
11、,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三、关于中国的称谓【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2、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
13、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
14、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四、关于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
15、、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康、金陵。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 五、关于官职的升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医疗不良事件总结模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模版
- 临时广告牌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与地产开发融合的未来趋势分析
- 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技术的对公服务优化策略
- 代办房屋过户服务合同范例
- 办公自动化与区块链技术的销售融合
- 书籍采购协议合同范例
- 2025年幼儿园教学总结模版
- 储备管理合同范例
- 2025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数学调研试卷(4月份)
- 超合同30签补充协议
- 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学语文理论考核试题
- 2025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练习题库完美版含答案
- 2025届全国百校联盟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8地一模 初二会考】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广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火锅店服务员服务全流程详解
- 安徽省立医院医技及医辅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二)(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